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2020-12-01 遊俠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計劃派遣行星登陸機器人探測器從火星上採集土壤樣品返回地球,整個任務花費可能達到50億至100億美元,這趟火星往返旅程可能不會採用核動力裝置作為主要能源,而電力推進系統更加便宜。火星物質樣本返回計劃(MSR)如果採用電力推進,則需要強大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目前航天領域的太陽能電池板技術已經較為成熟,這種技術可以減輕傳統化學能火箭的搭載負荷。

火星物質樣本返回計劃將帶回火星土壤和巖石

火星將是美國宇航局未來重點探索的行星

  在行星際飛行過程中,前往火星的往返任務在解決動力來源後就變得觸手可及,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內,科學家們就可以將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根據的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澤博爾特(Wolfgang Seboldt)介紹:「通過利用可靠的技術,火星物質樣本返回計劃在2020年以後將會變得更加成熟。」有研究表面,太陽能電池板功能的電力推進系統還可能加快火星間的往返進程,並最終應用於載人火星探索任務,贏得空間飛行過程中的時間,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減少太空人在高能宇宙射線環境中暴露的時間,降低任務的危險程度。

  大多數空間飛行任務中使用了較多的化學推進系統,只要能保證化學能燃料的供應,就可以持續飛行較長的時間。比如阿波羅計劃中使用的土星五號重型運載火箭以及阿波羅宇宙飛船,還有太空梭等這些軌道飛行器擺脫地球引力時通過燃燒推進劑獲得巨大的推力,在將來一段時間的火星任務中,我們還將使用類似的化學能火箭將宇宙飛船送入軌道。

  一旦宇宙飛船等載荷進入軌道之後,我們就可以將主能源模式切換到電力推進系統上,在剛開始時離子推進器可能工作較為緩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飛船將從高效太陽能電池板中獲得幾乎無限的電力供應,並使飛船以高速飛行。這樣的動力方式可以使火星軌道飛行器進行往返火星之旅變得更便宜,至少在速度上也不會遜於傳統的化學能火箭。

  計劃之中的火星往返之旅常規任務方案為從地球上發射兩艘宇宙飛船,一艘是用於火星登陸的飛船,另一艘則是工作在火星軌道上。火星登陸宇宙飛船負責登陸火星,並收集火星土壤和巖石樣本,然後通過傳統的化學能推進器將自身發射進入火星軌道,完成火星往返之旅。

  火星物質樣本返回計劃(MSR)是一個混合版的常規行星際探索任務,其中涉及到電力推進系統和先進的著陸方案,途徑一條優化設計的火星與地球空間飛行軌道抵達這顆紅色的星球。由於採用的推進劑較少,負載較輕,因此可以使用"聯盟-FG"(Soyuz-Fregat)運載火箭等火箭進行常規發射,並非需要使用阿麗亞娜5 ECA型重型運載火箭,在火星與地球之間的空間飛行途中,方案中涉及到使用20千瓦級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能量使用要求類似於位於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通信衛星電力供應等級。

  但是太陽能電力系統存在一定的風險,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澤博爾特和他的同事們指出行星際空間飛行途中太陽能電池板存在一定的風險未知,該問題的詳細說明在著名的英國《宇航學報》(Acta Astronautica)期刊上。火星物質樣本返回任務的成本取決於電力推進系統,其中也與其他空間探測器的成熟設計有關,重複性使用相關部件可以降低任務研發成本。當然,也有一些空間機構的行星探索任務工程師們關注電力推進系統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比如太陽能電池板在行星際空間飛行中是否可能受到宇宙射線的損害,對這項問題的研究有助於幫助處於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國際空間站降低宇宙射線對硬體系統的威脅。

  近年來,太陽能電力推進系統變得越來越受關注,美國航空巨頭波音公司計劃在更多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安裝這套系統,以便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進行必要的軌道提升和軌道維護,接著將這套動力系統推廣到所有宇宙飛船和衛星。歐洲航天局計劃打造可提供30千瓦的電力推進系統,與此同時,軌道衛星和國際空間站也參與這項測試計劃。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澤博爾特認為國際空間站可能是個很好的測試平臺,可以在真實空間環境中試驗更新推力更強的推進器系統。此外,我們還將研製面積較大、重量更輕,對太陽光收集能力更強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

  最近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四屆俄羅斯-德國電力推進器及2012年應用情況的會議上,科學家們展示了在火星物質樣本返回任務中使用電力推進系統是非常有前景的,如果更樂觀的估計,將新型太陽能電力系統對火星生命的探索任務將起來巨大的幫助,推動火星載人空間任務或者更遙遠的行星際探索任務的執行。

相關焦點

  • 宇宙的下一場「馬戲表演」:把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NASA和歐洲航天局正在計劃從火星上帶回巖石,對火星進行深入研究。編者按:NASA與歐洲宇航局開展了合作項目,計劃將從火星上帶回一些巖石等地質材料進行深入研究。,抓點兒巖石和泥土,然後把它們帶回地球。這要比你想的更像一場星際馬戲團表演,但NASA和歐洲航天局表示,現在,終於到了這個複雜的「表演」登場的時候了。他們最終將通過太空飛行器把火星的巖石在2031年帶回地球。「在這麼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科學界不由得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NASA火星探索項目負責人詹姆斯·瓦津(James Watzin)說。
  • 萬字詳解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尋找生命,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 行星際巡航 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距離約為 3.09 億英裡(4.97 億公裡),約需 213 天,這便是任務的巡航階段。 巡航階段從太空飛行器與運載火箭分離時開始。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行星際巡航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距離約為 3.09 億英裡(4.97 億公裡),約需 213 天,這便是任務的巡航階段。巡航階段從太空飛行器與運載火箭分離時開始。而「毅力號」是第一個將樣本儲存系統帶到火星的漫遊者,該系統將為未來的任務帶回有希望的樣本。與「好奇號」鑽頭所做的不同,「毅力號」的鑽頭將切割出一塊粉筆大小的完整巖心,並將它們放入樣管中。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正在計劃一項火星樣本返回任務,在地球上檢測這些樣本將會提供更多關於它們的信息。6.
  • 美帝花24億美元想把把火星巖石搬回地球 值嗎|火星|火星巖石|火星...
    一些人轉身進入了一棟建築,這裡對火星探索來說非常重要,裡面的遠程驅動設備控制著兩臺正在火星上工作的探測器。其他人則繼續向前走,到了179號樓。歷史上有許多太空飛行器都是在這裡裝配的,無數奔向月球,火星,星際空間的的設備也是從這裡誕生。如今,這也是製造2020年新型火星探測器的地方。此前NASA在宣布2020年的任務前,就吹捧過一系列來自這裡新的技術。
  • NASA不間斷火星探索23年
    MSSS火星奧德賽1999年2次火星任務的失敗,給火星探索蒙上陰影。,開始對火星地表巖石、土壤和水冰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好奇號搭載了更強大的攝像機,並應用了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等先進設備,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火星地貌、巖石土壤構成、地質演化,而且還發現了巖石中的甲烷和大氣中甲烷突發變化的現象。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直升機飛行測試、尋找生命跡象、開啟往返火星第一步
    通信時間的變化是由於每次發射時太空飛行器在地球陰影中的時間。地球的陰影阻擋了光線到達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為通信無線電提供電力。任務控制員不想在飛船處於陰影中時打開收音機,因為這會在它們無法充電時耗盡電池。行星際巡航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距離約為 3.09 億英裡(4.97 億公裡),約需 213 天,這便是任務的巡航階段。
  • NASA毅力號火星開直播,開啟生命探索
    其任務是尋找形成於 35 億年前的火星三角洲 Jezero 火山口上的古代微生物生命跡象,收集和存儲可能包含外星生命最初證據地質樣本,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預計火星著陸時間為 2021 年 2 月 18 日。
  • 2031年帶回火星巖石
    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可知,火星是太陽系中少數幾個具備適合生命生存條件的目的地之一。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儘管出現了幹擾和延誤,該任務仍在多方堅持下成功發射,可見美國在火星探索領域的決心和野心。疊層石記錄了地球上一些最早的生命跡象,而毅力號將在火星上尋找類似的生命跡象。先進勘探技術與第一架火星直升機毅力號將會有許多新的能力來改變我們探索火星的方式。漫遊者搭載了一架小型直升機,將是第一架在另一個星球上飛行的飛機。
  • NASA的火星直升機怎麼登陸火星?
    火星直升機簡介 NASA的Ingenuity火星直升機將與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一起穿越5.05億公裡的行星際空間,到達火星。對於在另一個星球上進行首次實驗飛行測試的團隊而言,設計旅程的最後13釐米一直是所有挑戰中最艱巨的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揭開中國行星際探索的序幕
    作者:劉鐵軍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周四成功發射,開始了中國深空和行星際探索的新階段。長徵5號火箭火箭從海南東部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軌道飛行器和漫遊車。該選擇是根據科學目標和工程約束條件進行的,其中包括低海拔以提供更多的大氣和時間來減慢著陸器的下降速度以及火星車的太陽能需求。神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機體和降落傘技術將幫助著陸器進入下降的早期階段。火星著陸器的機身將在290秒的時間內將進入火星車的速度從每秒4.8公裡降低到每秒460米。然後,一盤超音速降落傘將在下一分鐘半的時間內將飛船的速度進一步減慢到每秒95米。
  • 2020|下一站火星
    美國探火介紹NASA火星任務概述原文連結:https://mars.nasa.gov/mars2020/mission/overview/Mars-2020火星車的任務是美國宇航局長期採用機器人探索火星計劃的一部分。
  • 太空任務是如何搶奪其他星球的碎片並把它們帶回地球的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抵達,開車四處搜集巖石樣本——總有一天,其他太空飛行器將收集這些樣本,然後飛回地球。這些巖石將成為從火星返回的第一批樣本。他們將加入一個無價的宇宙材料收集帶回來的其他行星機構在整個太空時代。從阿波羅號太空人收集的月球巖石到機器人太空飛行器收集的遙遠小行星的碎片,這些來自其他世界的樣本重塑了對太陽系的科學研究。
  • 28億美元夠NASA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嗎?專家稱還要再加10億
    do it, experts say)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將火星上取得的巖石樣本帶回地球研究
  • NASA「毅力」號發射升空!降落地點可能出現過火星生命
    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火星探測任務。截止目前,NASA的探測器已8次成功登陸火星。這次發射的毅力號更是被寄予厚望。這次探測任務共耗資24億美元,在承接美國此前的火星探測任務(檢測火星上的水、有機物等)的同時,毅力號也將搜尋火星上生命存在或曾經存在的證據,並將儲存樣本,等待搭乘未來的火星探測器返回地球。
  • NASA毅力號直播攻略來了!萬字長文詳解火星任務
    ,並有朝一日將其帶回地球。通信時間的變化是由於每次發射時太空飛行器在地球陰影中的時間。地球的陰影阻擋了光線到達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為通信無線電提供電力。任務控制員不想在飛船處於陰影中時打開收音機,因為這會在它們無法充電時耗盡電池。行星際巡航從地球到火星的飛行距離約為 3.09 億英裡,約需 213 天,這便是任務的巡航階段。
  • NASA宣布獨立審查委員會對「火星樣本返回」任務的評估結果
    據外媒CNET報導,將探測器送上火星是一回事。降落在火星表面,收集一些紅色星球的樣本,然後把它們一路帶回地球則是另一回事。但美國宇航局(NASA)希望嘗試做到這一點。周二,NASA宣布了獨立審查委員會(IRB)對其計劃中的火星樣本返回(MSR)任務的評估結果,該任務計劃將紅色星球的樣本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要知道別說是火星,人類在地球以外的任何其他星球上,都還沒有飛過無人機呢,這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用無人機探測其他星球有多麼令人期待?在靈巧號還沒有真正在火星上測試飛行過的情況下,另一艘無人機任務,NASA的蜻蜓號已經入選下界新疆界級任務,計劃於2026年前往土衛六了。△蜻蜓號無人機在土衛六上的工作假想圖。
  • 有劇毒或有生命,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可不是鬧著玩,後果不可預知
    出品:太空伊卡洛斯阿波羅計劃的的主要任務是從月球上帶回數百公斤的巖石樣品,這些50年前由阿波羅11號太空人帶回的樣品足夠地質學家們研究上一輩子,並且還有不斷的新發現。但在備受矚目的火星上卻一直帶回沒任何樣品。
  • 為什麼人類不敢把火星土壤帶回地球?聽完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人類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偉大文明,從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開始,只用了百年左右的時間就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當人類走出地球的那一刻,就被宇宙的浩瀚和神秘震撼,同時也激發了人類探索的精神和熱情。人類走向太空之後,最先探索的是月球,而且50年前美國阿波羅號載人數次登上月球,還從月球帶回了土壤和巖石,於是有人提出一個疑問:我們從月球能夠帶回土壤進行研究,那為什麼卻沒有從火星上帶回土壤和巖石進行研究呢?這個問題讓一些人很困惑,以現在人類的科技,雖然載人登陸火星還有一定的難度,但從火星上帶回一些土壤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 尋找火星生命跡象!NASA「毅力」號將執行迄今最明確的天體生物學任務
    還是說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祖先可能來自於火星?為了一點一點揭開這些問題的謎底,NASA 將要發射其有史以來最雄心壯志的研究成果,即發射一臺名為 「毅力」 號的高科技火星探測車,並執行任務,將發現的部分樣本帶回地球。若一切順利,「毅力」號將在明年 2 月份到達火星,加入火星表面其它的著陸器和探測車。從多方面來看,正是前者對於火星表面的近距離研究,才促成了這一時刻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