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花24億美元想把把火星巖石搬回地球 值嗎|火星|火星巖石|火星...

2020-11-30 網易科技

(原標題:花24億美元,把火星巖石搬回地球)

坐落在洛杉磯山脈北部和東部的噴氣推進實驗室(the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簡稱JPL)中充滿陽光,穿著襯衫的工程師們在桉樹形狀的小路上散步。一些人轉身進入了一棟建築,這裡對火星探索來說非常重要,裡面的遠程驅動設備控制著兩臺正在火星上工作的探測器。其他人則繼續向前走,到了179號樓。歷史上有許多太空飛行器都是在這裡裝配的,無數奔向月球,火星,星際空間的的設備也是從這裡誕生。

如今,這也是製造2020年新型火星探測器的地方。

此前NASA在宣布2020年的任務前,就吹捧過一系列來自這裡新的技術。到目前為止,他們也成功發射了一連串的火星探測器。從1996年開始,11千克重的探路者號(Pathfinder)被發射升空,到2003年,180千克重的勇氣號(Spirit)與機遇號(Opportunity)同時升空,再到2012年,900千克重量的「好奇號」(Curiosity)也成功升空了。如果仔細觀察這些探測器的重量,你會發現好奇號的體重已經突破很多人的想像了。

探測器的假想圖

現在,2020年時要使用的火星探測器可以沿著「好奇號」的工作繼續前行。其中大約85%將會繼承之前的設計,比如底盤,電力和通訊系統,還有一些設計是從其他探測器中搬過來的。NASA甚至決定投入24億美元,推進火星探測這個龐大的項目。參與過多項探測器任務的副項目經理Matt Wallace說:「我們也得到了很多資金的支持。」

在設計新的探測器時,如何製造出在火星上測量與收集巖石樣品的工具,顯得至關重要。新的火星探測器的有效負荷有所改變,會包括七個部分改進甚至全新設計的儀器。例如,位於探測器頂端的全景攝像機,將會添加瞄準和變焦的功能,從而細緻觀察科學家感興趣的部位;探測器中的雷射儀器還額外增加了探測的波長,從而擴大對巖石中的礦物學或者化學特徵的研究;探測器的機器人手臂使用增強的紫外線和X射線光譜儀,比起「好奇號」來,它可以更詳細地反映巖石的情況。

科學家們表示,收集這些信息是理解火星演化的關鍵。畢竟,地球上已經有上百個來自火星的巖石了,但是現在的樣本無法體現火星的地質背景。這些隕石是在數百萬甚至數億年前,火星被撞擊時,碎裂的塊體變成隕石被帶來地球的。探測器飛向火星後,是在原地鑽取巖石,這能確保樣品可以保留原始的背景信息,不被摩擦燃燒或者別的因素幹擾。這樣,研究者們就能通過破譯樣品中的信息,拼湊火星的演化過程了。

JPL的天體生物學家,X射線光譜儀的主要研究者Abigail Allwood說:「我們想要一個真正的現場記錄,好讓後續的研究人員都可以圍繞這個樣本展開研究。如果我們要證明火星上有生命,就需要展開高水平的研究,徹底了解它所代表的信息。」

火星尋寶

這就是Steltzner與團隊啟動計劃的地方。他們推翻重來,想創造出比以往更好的樣本收集系統。在早期,他們隨機組合出了很多方案。最終,這個團隊經過多次測試,只選定了其中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探測器手臂往外伸出,接觸巖石後,可以鑽取15克樣本,裝入潔淨的管子後再密閉送回探測器內。為了降低樣本暴露在火星空氣中的時間,並減少整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汙染,操作時長不能長於一個小時。

新的火星探測器會預留出一些空間,好裝載30多根密閉金屬管(約14釐米長,2釐米寬)。除此之外還要準備一些製作精良的管子,它們填充著鋁網或者陶瓷,好捕捉環境汙染物。在飛去火星的路上,就可以直接使用這些管子了,打開一個,好測試在旅途中宇宙飛船本身會蒸發出什麼汙染物質。到達火星時,就可以把這根管子密封上,再把其他的金屬管按一定順序暴露在火星表面。這樣就可以收集火星中不同位置的化學成分。返回地球後,科學家就可以通過對比取樣管和環境汙染物收集管,確定鑽取的樣品是否被汙染了,甚至可以追溯出是什麼時候被汙染的。

為了保障地球上的微生物不會汙染其它行星,太空飛行器上的用水已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水平。早在上世紀70年代時,海盜號(Viking)火星探測器的關鍵儀器就使用了溶劑清潔,還用氦氣對它烘烤了四天。歐洲航天局的ExoMars火星探測器也計劃使用類似的保護清潔,它也會在2020年發射升空,尋找過去的生命跡象。中國也計劃在2020年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但這套探測器不具備探測生命的功能。

在2020年的任務中,NASA的工作重點是必須提供超高的保護標準,確保樣品科學完整地返回地球。NASA的行星保護官員Cassie Conley表示,他們會仔細工作,像當時對待阿波羅號(Apollo)太空人帶回的月球巖石一樣,對待從火星帶回來的樣品,甚至,還會提高工作的標準。

實際上,宇宙飛船沒有辦法保障完全乾淨。相反,科學家們的任務是決定他們可以忍受的汙染是什麼樣的水平。有機和無機材料都必須保持在一定範圍內,例如,一個諮詢小組建議,任何樣品中的總有機碳含量不要超過十億分之四十。

可惜,樣品不可避免地會被鎢汙染,因為鑽頭是由氮化鎢製成的。這意味著,未來的科學家不能使用依賴鎢和鉿的放射性衰變系統來確定火星巖石的年齡,他們將不得不選擇其他替代方案。McSween說:「將來我們需要接受這一點。」

還有一點也需要注意,當金屬管在火星表面等待被其他飛行器帶回地球時,它們會經歷怎樣的高溫考驗。在Farley的要求下,McSween和他的小組會分析,在不同的溫度下,樣品會丟失什麼科學信息。他們總結出,60℃是可以接受的上限,溫度再高,一些有機化合物就會降解,有些礦物也會分解,這個過程發生的變化,可能會對未來的研究造成威脅。因此,工程師們決定,將這些金屬管用氧化鋁包裹起來,從而反射陽光保證它們的溫度在60℃以下。

目前NASA還沒有將樣本帶回來的計劃,但是當新的探測器抵達火星地面時,研究者們會使用一套技術,測試火星上是否曾經存在生命。他們會尋找胺基酸,蛋白質前體,以及其他複雜的有機化合物。當然,關鍵分子的同位素比值也可以作為參照,地球上的這些分子就是提供生物活動過程的一種替代信號。

要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可不容易。Farley是一位研究宇宙射線如何改變巖石的地球化學家,他擔心,在火星表面的環境中暴露上百萬年的時間,可能會使曾經的有機化合物遭受分解。要想獲取最佳的樣本,或許得瞄準火星懸崖底部的區域,在那裡,巖石從高處掉落時會破裂開,新鮮的物質會暴露出來。

目前,在火星上的4.5年裡,「好奇號」只鑽了15個洞,行使了超過16公裡的路程。新的火星探測器團隊計劃,未來會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大量的工作。Farley說:「很明顯,我們必須保持一個非常高的工作效率才行。時間不允許我們坐下來慢慢討論要在哪裡鑽孔。」

把樣品帶回地球

到2017年2月時,設計團隊需要把這項任務的相關設計再審查一遍。如果審查通過,JPL會按方案繼續建設科學儀器、採樣系統和其它部分的硬體。探測器製造完成後,會在2020年7月左右做實體測試。

NASA還沒有確定什麼時候樣品會被取回地球,但總部管理人員已開始暗示,他們想在2022年發射新的衛星,取代之前已經老化的衛星,從而繼續為未來的研究鋪路。此後,可能就會考慮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了。

現在,NASA的新計劃也在推進,他們資助了一些關於在火星上發射飛行器的研究,這些飛行器會攜帶著一小包樣品(可能是保齡球般大小)進入火星軌道。此時,一艘新的航天飛行器就會在這個軌道上收集來自火星的包裹,把它們帶回地球,可惜,目前,這艘新的航天飛行器還沒有明確的計劃。

Farley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時,他們就已經開始認真討論如何把火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了。當時,NASA估計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現在,好像還要等10年才能真的把火星的樣本帶回地球,Farley還說:「但至少我們現在開始做了。」

撰文Alexandra Witze

翻譯 閆亢

本文來源:《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 責任編輯:王真_NT5228

相關焦點

  • 宇宙的下一場「馬戲表演」:把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抓點兒巖石和泥土,然後把它們帶回地球。這要比你想的更像一場星際馬戲團表演,但NASA和歐洲航天局表示,現在,終於到了這個複雜的「表演」登場的時候了。他們最終將通過太空飛行器把火星的巖石在2031年帶回地球。「在這麼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科學界不由得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NASA火星探索項目負責人詹姆斯·瓦津(James Watzin)說。
  • 從火星拿石頭回地球到底要多少錢,NASA說:24億美元起
    NASA把24億美元和火星探測項目的未來都押在了火星2020探測器上。如果這次任務能夠採集到一套無汙染的巖石樣本,且最終將這些樣本取回地球,這些樣本便將會決定太陽系科學的發展。如果計劃失敗——火星素有太空計劃墳墓的惡名——航天局就將不得不放棄數十年來的夢想。在JPL的會議室、實驗室和潔淨室裡,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在做出此次任務中一些最為關鍵的決定。
  • NASA最新行星際探索任務:火星巖石帶回地球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計劃派遣行星登陸機器人探測器從火星上採集土壤樣品返回地球,整個任務花費可能達到50億至100億美元,這趟火星往返旅程可能不會採用核動力裝置作為主要能源,而電力推進系統更加便宜。
  • 火星上有大猩猩?火星發現類似猿猴巖石
    【環球科技報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9日報導,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傳回的火星照片中找類似動物的巖石成為了網民們新的消遣方式,最新發現的是一塊類似大猩猩的巖石。除此之外,火眼金睛的網民們還發現了一塊類似駱駝的巖石。
  • 「好奇」號發現火星巖石中存在氮化物
    日前,美科學家分析「好奇」號火星車之前收集的樣本,發現了火星巖石中存在氮化物的證據。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也進一步支持了這顆貧瘠乾旱的紅色行星可能曾有適合生物居住環境的觀點。   雖然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尋找有機碳,但我們也知道氮在生命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行星地球化學家珍妮佛·斯特恩說。
  • 什麼是火星隕石,火星隕石是怎麼到達地球的?
    而通過此前對月巖的研究,識別出的月球巖石年基本上都在30-40億年左右,因為30-40億年前月球已經冷卻。參考之前的推算,火星在2億年前可能仍存在火山噴發,因此會產生新的巖石。那麼科學家懷疑,年齡較輕的隕石來自火星的機率比較大。
  • 這塊隕石花了60萬年從火星來到地球,不料中了大獎:火星免費遊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太陽系的行星之間雖然距離遙遠,動輒相隔幾億公裡。但是,在它們之間,竟然會有物質的交換。僅僅在我們的地球上,就有許多來自外太空的隕石。科學家分析後發現,其中竟然有極少數那麼幾顆,是來自於鄰居火星。1999年,科學家在阿曼發現了一塊火星隕石Sayh al Uhaymir 008(簡稱SaU 008)。
  • 這些火星隕石巖石的類型,你知道嗎?
    火星隕石的巖石類型大揭秘大部分火星隕石都是球粒隕石,其形成年齡為45億年,是太陽星雲早期凝聚形成的物質。一、輝玻質無球粒火星隕石輝玻質無球粒火星隕石數量最多,約佔火星隕石總數的80%。第一塊輝玻質無球粒火星隕石是在1865年在印度的Shergotty(現稱為Shergahti)被目擊發現的,所以該類隕石通常又稱為「Shergottites」,也常稱為S型火星隕石。
  • 火星照片巖石角落躲著一個神秘人?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想知道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這顆紅色的星球也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多年來,人們一直在關注火星,很多人在研究火星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地貌照片。前些年,有人在一張火星照片上,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矮小人形物體,令人聯想到10多年前在智利沙漠發現的阿塔卡馬外星人。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6月23日報導,2003年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發現了一具15釐米長的人形生物骸骨,有人猜測可能有神秘的外星飛船墜毀在地球上。
  •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
    火星和木星是如何從太空巖石墜毀中形成的?藝術家對火星內部的演繹。一項新研究表明,火星是由較小的太空巖石碰撞形成的,而不是那些產生木星巖石核心的火星。他指的是太陽系中的區域,冰冷的化合物冷卻到45億年前。「如果我們考慮類地行星,它接近太陽,這意味著溫度非常高,固體的主要成分是巖石,或類似的東西,」小林補充道。「但如果我們考慮外盤 - 在這種情況下,主要成分是冰 - 它可能是冰星子[形成木星]。」
  • 中美阿齊飛火星!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
    又到每26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季,中、美、阿聯齊發火星探測器。根據誰先到誰先開發的原則,迅速開展火星探測是未來開發利用火星資源的基礎。但為什麼是火星,它會成為第二個地球嗎?在過去20年內,中國航天將注意力集中在嫦娥工程上,對月球實施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即:繞月飛行,月面軟著陸,採樣返回。目前執行到最後一步,即將發射的嫦娥5號將把月球上的巖石帶回地球,完成「回」的操作。隨著國際深空探測向火星等地月系之外的天體看齊,我國也啟動了行星探測計劃。
  • 什麼是火星隕石,它是怎麼到達地球的?為何被稱為火星的「信使」
    而大部分隕石都在40億年以上。而通過此前對月巖的研究,識別出的月球巖石年基本上都在30-40億年左右,因為30-40億年前月球已經冷卻。參考之前的推算,火星在2億年前可能仍存在火山噴發,因此會產生新的巖石。那麼科學家懷疑,年齡較輕的隕石來自火星的機率比較大。
  • 28億美元夠NASA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嗎?專家稱還要再加10億
    do it, experts say)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將火星上取得的巖石樣本帶回地球研究
  • 「機遇」號仔細端詳火星巖石「藍莓果」(組圖)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10日宣布,「勇氣」號火星車當天在火星表面行走了21.2米,打破了美國「旅居者」號火星車於1997年創下的單日在火星表面行走7米的紀錄。「旅居者」號火星車當年是在「火星探路者」飛船探測計劃中創下日行7米的紀錄的。
  • 火星探測簡史4(火星上有水嗎?有湖泊和海洋嗎?火星下雪嗎?)
    火星上有水嗎?這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內容。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火星上有水,那麼可能存在火星生命,也能為移民火星提供條件。迄今為止,人類向火星發射了46顆探測器,逐步揭開了火星上過去和現在有無水的神秘面紗。勇氣號火星漫遊車(圖片來自網絡)2004年3月5日,勇氣號第一次找到火星上曾有水存在的證據。它對一塊名為「哈姆佛雷」的巖石進行鑽孔。科學家在分析礦物質成分後認為,該巖石在形成過程中或剛剛形成之初曾有水滲入,礦物質隨水分進入巖石,形成結晶並留在巖石內部。
  • 24億美元的任務,NASA火箭運送毅力號前往火星
    承載NASA萬丈雄心以及火星探測器的火箭剛從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這項耗資24億美元的任務,其關鍵的太空之旅才剛剛開始。如果一切順利,毅力號,這輛汽車大小漫遊車將在火星地表四處掃描並鑽探火星巖石,以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其腹部還裝載一架無人機,可以釋放到空中觀察地形地貌。
  • 為什麼要在火星上關注義大利麵巖石
    這裡的義大利麵並不是指美味的義大利麵,而是一種地質現象,科學家們認為,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話,這種地質現象可能會提供明顯的生命跡象。這些有問題的巖石是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發現的,比如黃石國家公園的猛獁象溫泉。正如研究人員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天體生物學」上的一篇文章中所報導的那樣,它們是淡黃色的,含有類似於義大利麵的結晶結構。
  • 「人形生物」依靠著巖石,「攻擊」探測器,火星存在外星生物嗎?
    對於火星,很多人都充滿疑惑。人們拍過很多關於火星的電影,比如說《火星救援》。2020年7月份,多個國家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進行探索,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問1號」如期升空,相信不久便會降臨火星,到那時,我們對火星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說不定能解決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火星上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呢?
  • 「人形生物」依靠著巖石,「攻擊」探測器,火星存在外星生物嗎?
    對於火星,很多人都充滿疑惑。人們拍過很多關於火星的電影,比如說《火星救援》。2020年7月份,多個國家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進行探索,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天問1號」如期升空,相信不久便會降臨火星,到那時,我們對火星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說不定能解決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火星上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呢?實際上,關於火星生物的說法就未曾斷過,特別是從探測器傳回來的圖片,人們對圖片進行想像,誇張化。於是便營造出了火星存在外星人這樣的氛圍。
  • 火星探測簡史1(46顆火星探測器全家福,史上最全!)
    (3)發回周景全彩色圖。科學家由此知道了原來火星的天空是略帶桃粉色的,並非是他們原先所想的暗藍色(天空是粉紅色,因為稀薄大氣中的紅色塵粒反射太陽光所致)。(4)探測器於1976年7月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火星表面驚現一張人臉的形狀,被稱為「火星臉」,引發了無數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