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火星有劇毒!其表面化合物有強殺菌性)
科技日報北京7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人類想要在火星表面找到地外生命的希望是否破滅?英國《自然》旗下《科學報告》5日刊登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指出,火星表面存在名為高氯酸鹽的化合物,因此火星表面或具有殺菌性,對生物細胞有劇毒。鑑於高氯酸鹽對星球環境的嚴重影響,科學家也對火星的原生可居住性提出了質疑。
此次,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家詹尼幅·沃德伍斯和查爾斯·庫克分析了高氯酸鹽的潛在活性,以及其對枯草桿菌(一種常見於太空飛行器的汙染物)的生存力所產生的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高氯酸鎂在短波UV射線的照射下,會產生殺菌性,而這種照射與火星表面情況相似。另外,若高氯酸鹽濃度與火星表面風化層,如塵、土壤和碎石的結合物中高氯酸鹽濃度類同,那麼在這種與火星相似的環境條件下,枯草桿菌的營養細胞幾分鐘內便會失去生存力。
研究團隊還提出,火星表面的另外兩種成分氧化鐵和過氧化氫,在與高氯酸鹽的共同作用下,其殺死細胞的能力比起單純的高氯酸鹽提高了10.8倍。
雖然人們懷疑火星表面存在毒性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一直缺乏重要證據。此次的新發現證明了火星表面對細胞有劇毒,這是由氧化劑、氧化鐵、高氯酸鹽和UV射線所調成的這杯「毒性雞尾酒」造成的。
行星科學家們表示,這些發現在「應對由機器和人類探索對火星造成的潛在汙染」等行星保護方面有重要意義。
總編輯圈點
人類向紅色星球派遣的探測器和火星車,主要任務就是考察火星環境,同時確定現在火星表面有無生命活動跡象。很顯然,「毒性雞尾酒」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吞噬微生物的生命於無形。「火星有風險,登陸需謹慎」,不管誰想去火星「轉轉」,先搞清楚這些潛在危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