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樣本返回地球之後,我們要做什麼?防止樣本汙染地球環境

2020-12-06 騰訊網

  近年來,科學家對火星的認知不斷加深。多顆軌道器和漫遊者造訪這顆紅色星球,得出了一系列重大發現。為了進一步揭開火星的秘密,我們需要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整個過程需要進行多項任務,挑戰性和複雜程度超過以往的任何無人探索任務。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最難的環節並不是將樣本帶回地球,而是決定樣本分析工作的先後順序。

  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計劃執行火星樣本採集-返回任務。送到實驗室後,科學家將對樣本進行細緻分析

  隨著一系列火星軌道器和火星車任務取得巨大成功,科學家對這顆紅星的了解不斷加深。為了進一步揭開紅星的神秘面紗,科學家需要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現在,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計劃執行火星樣本採集-返回任務。送到實驗室後,科學家將對樣本進行漫遊者無法在火星表面做到的細緻分析。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最難的環節並不是將樣本帶回地球,而是決定樣本分析工作的先後順序。毫無疑問,火星樣本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東西。通過對樣本進行分析,科學家能夠解答困擾他們的各種疑問,從而揭開火星的一系列謎團。

  「2020火星」探測車藝術概念圖

  歐航局火星樣本返回計劃協調人桑傑·維傑德蘭表示:「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將是火星科考和太陽系探索計劃的一項巨大成就。這些樣本將從根本上加深我們對火星和太陽系歷史的了解,幫助我們規劃未來的探索任務。」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科學家首先要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為了從樣本中獲取更多信息,他們需要小心謹慎。現在,歐航局和美國宇航局正合作實施火星樣本採集-返回任務。登陸後,宇航局的「2020火星」探測車將採集樣本而後裝入容器,將容器留在地表。隨後,樣本返回著陸器將在「2020火星」登陸區附近的一個平臺著陸。歐航局的取樣車(SFR)將與平臺分離,帶走樣本。

  火星樣本返回任務圖解

  取樣車將把樣本運到平臺,樣本隨後裝入火星上升飛行器(MAV)的一個容器。MAV將成為第一艘從火星表面起飛的飛行器,負責將樣本送入軌道。接下來登場的是歐航局的地球返回軌道器(ERT),樣本將裝入一個密封的生物安全防護系統,而後奔赴地球軌道。進入地球軌道後,樣本將在降落傘的幫助下著陸。送到實驗室後,科學家將對樣本進行分析。

  歐航局和美國宇航局都在思索如何處理火星巖石、氣體和塵土樣本,以便在科學研究方面獲取最大益處。第一個要考慮的是控制汙染,因為暴露於地球環境會改變樣本。與月球樣本一樣,火星樣本也要接受檢疫隔離,但更多的是保護樣本不被汙染。

  用於盛裝火星樣本的容器

  處理火星樣本的指導原則是:不僅要保護火星樣本免遭地球環境汙染,同時還要防止樣本汙染地球環境。1959年,也就是太空時代的黎明時期,國際社會成立了太空研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出臺了很多指導方針,保護其它星球的樣本免遭地球環境汙染,反之亦然。現在,太空研究委員會更新了指導方針,為火星樣本的到來做好準備。

  降落地球後,火星樣本將被送到樣本接收設施(SRF)接受檢疫隔離。在打開盛裝樣本的容器前,科學研究就已經開始。火星樣本異常寶貴,即使是落到樣本容器表面的一粒火星塵埃,也要進行仔細研究,而後才是打開容器。在打開容器前,科學家還可以藉助非侵入式X射線對樣本進行分析。

  「火星2020」探測車登陸區耶澤洛隕坑曾是一個湖泊。耶澤洛隕坑的右上方是一個峽谷,由泛濫的洪水雕琢而成,左側是古代河流雕琢出的水灣遺蹟。湖床的沉積物可能非常古老,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火星樣本

  在打開盛裝樣本的容器前,科學家需要確定研究和分析順序。火星樣本返回項目科學家、歐航局科學支持辦公室的埃利奧特·塞弗頓-納什表示:「樣本管將盛裝火星巖石、塵土和空氣。科學家要在一個受控的惰性環境下打開樣本管。打開之後,留給科學家進行測量和分析的時間並不多。以空氣樣本為例,它們可能與周圍氣體混合在一起,導致我們希望測量的火星化學特徵發生改變。」

  科學家希望進行大量測算和分析。由於某些測量對時間非常敏感,加之地球環境會改變樣本,科學家需要找到最佳處理方案。根據行星保護的相關規定,火星樣本要進行消毒,以免火星物質汙染地球。

  火星樣本返回任務藝術概念圖,包括美國宇航局的火星上升飛行器、歐航局的地球返回軌道器、盛裝火星樣本的容器以及返回艙

  不過,樣本消毒也會有副作用。科學家需要用輻射、化學過程或者高溫進行消毒,所有這些手段都會改變樣本。因此,對這些消毒方式較為敏感的科學研究必須優先進行。火星樣本返回任務科學規劃組將決定如何處理樣本。據規劃組透露,大約有四分之三的科學研究可以在消毒後進行。

  在對樣本進行分析時,科學家必須慎重選擇。消毒後的分析順序也非常重要,因為某些測量會影響其它測量的結果。例如,某些測量需要破壞樣本,以獲取結果。並非所有樣本都能進行各種測量。歐航局表示負責分析樣本的實驗室將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藝術概念圖,歐航局地球返回軌道器駕臨火星上空。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需要進行多項任務,挑戰性和複雜程度超過以往的任何無人探索任務

  在實驗室對樣本中的碳進行精確測量需要做到「嚴格控制」四個字。為此,科學家需要在一間全金屬打造的實驗室進行這種測量,以確保結果的有效性。但全金屬實驗室會汙染樣本,對其它測量產生負面影響。如何做到平衡,將考驗科學家的智慧。

  一旦歐航局Space19+理事會舉行會議,敲定他們在火星樣本返回任務中的角色,處理火星樣本的規劃工作將正式開始。最終方案將由歐航局、美國宇航局以及科學界共同決定。毫無疑問,最理想的結果是最大限度地從火星樣本中獲取信息,幫助科學家進一步加深對這顆紅色星球的認知。

相關焦點

  • 地球環境或汙染火星土壤 帶回樣本難以研究
    地球上的微生物無處不在,即便是嚴格滅菌過的太空飛行器,有些仍然可檢測出生物汙染的痕跡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準備在2020年完成一項火星考察任務,將火星上的樣品帶回地球,來自加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大的難題是如何確保樣品不受地球微生物的汙染?
  • 被帶回地球的火星樣本對人類有威脅性嗎?科學家:應限制返回地球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火星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的發現也越來越多。而且根據國外媒體報導,按照美國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的計劃,人類將在2030年之前,將通過美國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收集存儲從火星上發現的原始樣本,並將其運回地球。那電影裡的恐怖災難會在現實中發生嗎?那些火星樣本會對人類造成威脅嗎?
  • NASA火星樣本返回地球預算可能花費額外的10億美元 毅力號很關鍵
    科學家們說,火星的第一批原始碎片至少要再十年才能降落到地球上,所以在地球上的實驗室裡拿著一塊原始的火星是行星科學家最期待的夢想,而NASA及其歐洲同行則希望將夢想變為現實。該報告提供了建議:「我們一致認為,火星樣本返回計劃應該繼續進行;我們認為它的科學價值將非常高,具有改變世界上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鄰居,以及可能關於另一個世界的獨立生命起源的發現的潛力。」獨立審查委員會主席兼商業航天公司前總裁大衛·湯普森,在11月1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50年的計劃總算要實現了!火星樣本返回計劃讓科學家熱血沸騰!
    而在地球上,地質學家們從地球上的幾個不同地點採集到了月球樣本,但是阿波羅帶回來的樣本價值相當於他們一生發現的總和,由此可知,直接挖掘行星樣本的價值將是無法估量的,它可以讓我們更加快速地揭開某個星球的過去神秘線索。
  • 火星樣本將被帶到地球,《仙女座菌株》會在現實中上演嗎?
    【內容簡介】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計劃在21世紀30年代,將原始的火星樣本運回地球,但有了SARS和COVID-19 的教訓之後,研究員們指出儘管地球上已經有火星隕石帶來的樣本,但仍需謹慎對待。冠狀病毒和「仙女座菌株」能告訴我們什麼?  美國航天局/歐洲航天局火星樣本返回任務概述。
  • 空中巴士公司計劃建造軌道器 將把首批火星樣本送回地球
    自伽利略時代以來,望遠鏡就一直在觀測火星,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太空飛行器也一直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但是,除了少量古老的隕石外,紅色星球的任何東西都沒有被帶到地球上進行研究。因為儘管機器人登陸器和漫遊器變得越來越先進,但它們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如果能夠將未受汙染的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帶回地球,科學家就可以更快地進行更多種類的測試,以回答火星上是否可能或曾經存在生命等問題。
  • NASA正迅速行動 計劃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該機構已經準備好開始最終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的漫長過程。一項獨立的審查稱NASA似乎已經具備了開始這項為期十年的項目所需的一切條件。最終,「毅力」號火星車收集的樣本將被射入太空,由軌道器收集,然後帶回地球。
  • 28億美元夠NASA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嗎?專家稱還要再加10億
    NASA新成立的獨立評審委員會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研究現有的火星樣本回收計劃,認為這個計劃值得去做,但實行起來並不容易。獨立評審委員會在報告中向NASA提出了44項調查結果和44項建議,旨在找出並解決火星樣本回收計劃的不足。報告同時警告稱,僅靠當前的28億美元預算成本,這項任務可能無法實現預期目標。要想竟全功,另外還需要增加10億美元。
  • NASA解釋其大膽火星樣本任務的「秘密武器」
    當然,把東西從地球運到火星--雖然本身就很有挑戰性,但至少有NASA及其商業合作夥伴收集的專業知識可以依靠。不過,從火星將樣本帶回地球,則要棘手得多。與 毅力號 不同的是,它的設計不僅要下到火星表面,還要返回軌道。它將伴隨著一個特殊的 "取回 "漫遊車,它將去獵取毅力號的遺留管子,然後在起飛前將它們裝入火星上升器本身。
  • 從科幻到現實——火星樣本中的生物威脅
    Oldenburg NASA和ESA計劃在2030年左右將「原生態」的火星樣本運回地球。雖然以這樣的方式接收這顆紅色星球的樣本帶給地球的生態環境和民眾的威脅很小,但並不是0。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採集和儲存的火星樣本最後可能成為生物意義上的「燙手山芋」。
  • 美國正打造能將樣本運回地球的火星車—新聞—科學網
    因為該團隊對探測器機動性的大膽設計,美國(NASA)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這一年在火星表面完美著陸。而現在,Steltzner只關心一個問題:如何進行清潔。 他執意清潔的對象是一個和他的手掌差不多大小的深灰色金屬管。Steltzner工作於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一棟倉庫般的建築:他是NASA下一個火星探測器的首席工程師。
  • NASA宣布獨立審查委員會對「火星樣本返回」任務的評估結果
    據外媒CNET報導,將探測器送上火星是一回事。降落在火星表面,收集一些紅色星球的樣本,然後把它們一路帶回地球則是另一回事。但美國宇航局(NASA)希望嘗試做到這一點。周二,NASA宣布了獨立審查委員會(IRB)對其計劃中的火星樣本返回(MSR)任務的評估結果,該任務計劃將紅色星球的樣本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地球會不會被外星生物汙染?這個汙染風險不可輕視!
    在麥可·克萊頓1969年的小說《仙女座菌株》中,一種致命的外星微生物,搭乘一顆被擊落的軍用衛星前往地球,科學家們必須競相遏制它。雖然是虛構的,但劇情探索了美國宇航局(NASA)和世界各國共同關注一個非常真實和長期的問題:太空飛行的人類,或者人造機器,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用地外生命汙染地球,或者在生物上汙染我們訪問的其他星球?
  • 小行星樣本塞進太空艙返回地球
    2020年10月20日,太空艙將帶著從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瓦礫返回地球。科學家周四說,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將2磅多的小行星樣本塞進一個太空艙,在因蓋子卡住而丟失一些珍貴的戰利品後返回地球。在2023年太空艙降落傘進入猶他州沙漠之前,他們才知道從2億多英裡(3.22億公裡)以外的小行星Bennu的宇宙運輸的確切量。
  • 12月6日它帶著異星樣本返回地球,科學家已準備好迎接
    (中間小亮點是隼鳥二號)科學家預計隼鳥二號攜帶的樣本,將會在12月6日順利抵達澳大利亞伍默拉皇家空軍基地,而隼鳥二號在「拋出」小行星樣本之後,由於自身的燃料還剩下二分之一以上,因此還會繼續進行深空探測,去往下一顆小行星。
  • 美專家:為防範「火星病毒」入侵地球,將來太空人回地球也要隔離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據《紐約郵報》報導,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學教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斯科特·哈伯德近日在接受校園媒體《斯坦福新聞》採訪時表示,人類在探索太空時要警惕外星病毒,在太空人能夠登陸火星後,回到地球時要接受隔離。
  • 美專家:為防範「火星病毒」入侵地球,將來太空人回地球也要隔離
    據《紐約郵報》報導,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學教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斯科特·哈伯德近日在接受校園媒體《斯坦福新聞》採訪時表示,人類在探索太空時要警惕外星病毒,在太空人能夠登陸火星後,回到地球時要接受隔離。
  • 空中巴士公司獲得ESA合同:將首次帶回火星樣本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架將樣本從火星帶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該太空飛行器合同價值4.91億歐元。火星樣本返回是歐洲航天局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項聯合計劃,也是火星探索的下一步計劃。返地軌道飛行器和樣本取回車(SFR)是火星樣本返回計劃中的兩個主要歐洲組件,都是由空中巴士公司設計並製造的。
  • 火星土壤中有什麼?為什麼不能帶回地球?可能會影響人類安全!
    美國的毅力號,我國的天問1號這兩艘探測器的工作任務中,卻沒有把火星土壤和巖石帶回地球這一項,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不解,為什麼我們無法把火星的土壤帶回地球呢?如果貿然帶回,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呢?
  •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所攜樣本有助探究生命起源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02:14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02:15來自新華社客戶端據共同社澳大利亞庫伯佩迪12月6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已於6日在澳大利亞沙漠回收了脫離「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返回地球的一個微型太空艙,希望它已安全地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