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觀眾是把《美人魚》這個故事當童話或科幻來看的;深圳人則發現電影中大部分場景是取自深圳:海景取自大鵬半島、辦公室是某樓盤、吃雞在東湖公園、堵車在科園路……
明源君前兩天也去看了《美人魚》,一看之下就被震撼了:這哪裡是什麼童話,這分明是一部紀實片!這些故事都真實地在深圳地產界發生過。
具體來說:填海是真實的;拼命抵制填海是真實的;成功後做環保的地產大佬是真實的;地產富豪愛吃大排檔是真實的;灰姑娘和富豪在一起的故事是真實的;飛行背包是真實的;人魚也很可能是真實的……你不信?請聽明源君一一道來……
一、真實的填海!深圳填海造出的土地已超69平方公裡
《美人魚》的開場,鄧超飾演的地產富豪劉軒拿下青螺灣項目,不被看好,但他拿到填海批文之後,事情就反轉了。這種反轉是真實的,考慮到每畝地價動輒幾百上千萬乃至上億,而填海成本許多時候每畝只有20萬,這實在是一本萬利。
深圳建市以來至2013年通過填海變成陸地的海域至少為69平方公裡,超過6個蛇口半島面積。而《深圳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大綱中規定,目前深圳市已劃定圍海造地功能區15個。也就是說,到2020年,深圳又將增加幾十平方公裡的填海面積。總填海面積達到100平方公裡以上。
光說,你可能不明白,明源君下面給你看幾張衛星地圖。
這是1990年的後海,注意,白線內藍色的區域還是海!
這是2009年的後海!
這是1990年的前海!注意,白線內藍色的區域也還是海!
這是2015年的前海!
足夠明白了麼?
如果你生活在深圳,一些你很熟悉的繁華之地,都曾經是大海:
福田保稅區到紅樹西岸及歡樂海岸一線,誕生了轟動全國的地王,建成了紅樹西岸、中信紅樹灣等頂級豪宅,還有華僑城的歡樂海岸商業區,以及計劃中的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
今天的後海中心區,包括海岸城周邊、後海總部基地、華潤深圳灣體育中心及深圳灣口岸,也幾乎完全來自填海造陸。
1990年的前海,沒有大鏟半島,沒有寶安區政府以南的陸地,沒有沿江高速,更沒有現在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月亮灣大道和深圳西站也還沒「浮出水面」。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約15平方公裡,其中,填海區域由雙界河、月亮灣大道、鏟灣路和外海堤圍合而成,總面積約7.7平方公裡。
二、填海真的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很多人拼命抵制填海
《美人魚》中,填海威脅到了人魚們的生存,因此他們拼死反抗。而現實中,填海也威脅到了深圳沿海眾多物種的生存,讓物種種類減少了一半以上,深圳市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也是群起反抗。
幾萬年自然形成的海岸線,當然有其存在的價值,深圳的填海,已經損害了80%的海岸線,自然開始報復。下面幾個方面的情況開始顯現:
1、填海區域海洋失去自淨功能,深圳市區失去了沙灘和乾淨的海
目前,深圳人感覺自己離海很遠,要開車幾十分鐘乃至一個多小時到東部大鵬半島,才可以看到乾淨藍色的海。當然,市區還有深圳灣和蛇口。但是,深圳灣的氣味是在是不好聞,完全就是汙水的氣味。修在市區沿海的豪宅,推開窗戶一看,下面的海根本就類似於黃河……
很少有人知道,當年,南山就有兩片乾淨的沙灘,是很好的海濱浴場,生活在南山的人們走路就可以到海裡遊泳。
2、紅樹林大量被毀,殘存的紅樹林中物種減少
紅樹林作為城市之肺,既能為深圳製造氧氣,也能潔淨水體,還是多達189種候鳥的棲息地,深圳「市鳥」黑臉琵鷺每年回來就棲息在紅樹林。過去35年中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已經令深圳損失了80%的天然海岸線,與75%的紅樹林。
目前,深圳殘存的紅樹林,主要就是福田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而保護區內生物種類近些年珍稀涉危種類減少了54.8%。
3、近海生物種類減少,珍稀魚類消失
明源君曾經和漁民們一起出海,了解到因為填海、排汙等原因造成的海洋汙染,深圳的赤潮發生頻率呈逐步上升的趨勢,赤潮會掠奪海裡的含氧。每次發生赤潮,最終不管是養殖的魚類還是天然魚類都會大量死亡。
所有好的海產品,都相對嬌貴,而貝類等便宜的海產品,卻影響不大。目前深圳近海,珍稀的魚類幾乎消失了。老漁民陳吉光曾告訴明源君說:「現在就是撒100網也打不起一隻龍蝦和石斑魚上來,現在海裡魚的品種已經從1990年前的30多種下降到十幾種了。」
4、填海與反填海的鬥爭從未停止
據明源君所知,早年在深圳填海相對容易,但現在,一般地產項目不可能獲得填海批文,不填海想在東部建設地產項目而最終被否決的也不少。而即使國家或地方政府主導的重點項目,也得回應深圳市民的質疑,做出改變。
1995年,深圳市政府決定讓規劃中的濱海大道北移200米,避開紅樹林保護核心區,為此多花了一億元。
目前,深圳殘存的未經填海的天然海岸線,幾乎全部集中在東部大鵬半島一帶,圍繞著這個半島上的各個海灣,種種填海與反填海的鬥爭從未停止。在這裡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會引起全市人民的關注。
比如,東部海邊風光秀麗的壩光村,先是準備建設化工園、後來又準備建設燃煤電廠。市民反對,深圳的彭伊娜、張學虎、金心異等政協委員振臂一呼,引來媒體及人大代表多方關注,最終使得兩個計劃都被取消,轉而提出構建山海特色的綠色生態灣區和生命科學小城,強調生態保護。
2014年,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海洋局)轉發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公告透露:大鵬灣填海工程擬造地約39.7公頃。公告顯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擬填海建造LNG應急調峰站。市民反對後,中石油深圳項目部與10餘名深圳市人大代表進行對話座談。最終形成的填海方案改變,填海面積減少22%,共減少8.7707公頃。同時承諾施工過程中儘可能減少對海底生物的影響。
而市民反對意見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這些會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影響魚類、珊瑚等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