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獲取太陽能,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潛在特性的新材料

2020-12-06 騰訊網

  如上圖所示,一種新型的、無鉛的雙鈣鈦礦作為太陽能分解水的潛在光催化劑

  眾所周知,太陽能是十分清潔豐富的能源來源。但是當太陽落山時,你必須把能量儲存在電池中或者通過一種叫做光催化的過程實現太陽能燃料製造。在光催化分解水的過程中,陽光將水分解為氫和氧,然後氫和氧可以在燃料電池中重新組合以釋放能量。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的一種新的滷化物雙鈣鈦礦材料,可能恰好具有分解水的特性,這一研究最近發表於《應用物理學快報》雜誌上。

  該論文的共同著作者Giustino說:「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可以用作水分解光催化劑的材料,那麼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研究人員曾嘗試過許多光催化材料,如二氧化鈦(TiO2)。雖然TiO2可以利用陽光分裂水,但它效率低下,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吸收可見光。到目前為止,商業上不存在可以用於進行水分解的光催化材料。

  利用超級計算機計算了四種滷化物雙鈣鈦礦的量子能態,牛津大學的Volonakis和Giustino發現,CS2BiAgCl 6和CS2BiAgBr6能比TiO2吸收更多的可見光,是非常有前途的光催化材料,。它們還產生電子和空穴(正電荷不存在電子),它們有足夠的能量(或者幾乎理想的能量)可以將水分解成氫和氧。

  Giustino說,很少有其他材料同時具有這些特徵。我們不能說這肯定會奏效,但這些化合物似乎具有所有正確的特性。

  Giustino和他的團隊最初是在尋找製造太陽能電池材料時發現了這種類型的鈣鈦礦。在過去的幾年中,鈣鈦礦具有提高通過串聯設計的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可以將鈣鈦礦電池直接集成到高效率矽電池上。但它們含有少量的鉛。如果它們被用於太陽能發電廠的能量收集,鉛可能會帶來潛在的環境危害。

  「在2016年,利用計算機模擬來識別替代材料,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具有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無鉛鈣鈦礦。本文顯示這些新材料也可能分裂水。這些新的雙鈣鈦礦不僅有助於串聯太陽能電池的互補材料,而且在光催化等領域也很有前途,」Volonakis說。

  然而,新的分析只是理論層面的,如果化合物形可以成完美的晶體,下一步是讓實驗者們了解以及預測物質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作者說道。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他們的計算技術來探究這些雙鈣鈦礦是否對其他應用如光探測器有用。

相關焦點

  • 新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將水分解成氫氣氧氣
    核心提示: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一新方法有望為人類邁入氫經濟時代鋪平道路。 據每日科學網站8月2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發表在今天出版的
  • 科學網—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本報訊(記者甘曉、劉萬生 通訊員王旺銀)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 如果一種催化劑輕鬆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就沒有能源危機了?
    它只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並不能讓化學反應發生,也不能提供化學反應所需的任何能量,能把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的不可能是某種催化劑,這種想法說白了就是自以為是的幻想! 理論上分析,確實可以把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比如用電解,光解還有高溫分解等方法,但無論那種方法都需要極大的能量,這是必須的,是必要條件!
  • 我研究員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實習生 吳姣)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 中科院重大成果: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實現
    中國網訊近日,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將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該反應是實現太陽能轉化利用生產潔淨燃料氫氣的理想途徑。
  • 我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原標題:我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大慶)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李燦院士、陳鈞研究員等人在人工光合研究項目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氫農場」策略類似於農場種莊稼,春天大面積播種後,利用光合作用過程把太陽能儲存在莊稼裡,等秋天莊稼成熟後再把糧食集中收割起來。「太陽能光催化來分解水制氫是被國際上認為非常理想的生產綠色氫能的過程。」李燦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他們的研究就是把光催化劑做成納米顆粒分散到水裡,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解就可產生氫氣和氧氣。
  • 能否找到一種催化劑,把水分解成氧氣和氫氣?
    報導一經流傳,就在網上激起了軒然大波,「車輛加水就可以跑」、「一箱水可以跑300-500公裡」,這究竟是什麼技術,竟然這麼神奇。實際上,青年汽車所謂的水氫發動機,其核心技術是一個特殊的轉換裝置,這種車在車頂有一個大水箱,水通過特殊轉換裝置的作用被變成了氫氣和氧氣,經過過濾之後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產生電能,從而推動汽車前進。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人員結合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了生產氫氣和氧氣。
  • 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太陽能在兩個不同地點將水分解成氫和氧的系統
    Technion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太陽能的系統,該系統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原型系統,該系統僅使用太陽能即可高效安全地生產氫氣。在那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介紹了氫氣生產的範式轉變: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系統,在其中兩個完全不同的單元中形成氫氣和氧氣,而不是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一發展之所以重要,部分是因為將氧氣和氫氣混合會產生爆炸性和危險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提出了在使用常規電源的實驗室系統中可行性的證明。
  •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找到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光合作用是植物用於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當植物吸收的水被「分裂」時,氧氣作為光合作用的副產物產生。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因為它是幾乎所有世界氧氣的來源。分解水時產生的氫可能是綠色且無限的可再生能源。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他們利用自然陽光,利用生物成分和人造技術的混合物將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 【科技日報】我科學家實現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李燦院士、陳鈞研究員等人在人工光合研究項目上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上。  在科學家的眼中,樹葉能完成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人造葉」概念裝置,利用太陽能將水分解成氫燃料
    光電轉換是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輻射直接轉換為電能,如戶外設備經常配備的太陽能電池。而新一代的有機-無機金屬氯化物鈣鈦礦材料製成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可高達25.2%,使得新型太陽能電池在更多的研究領域,如光能轉換為化學能並儲存在利用成為研究熱點。
  • 為什麼水不能變成氫氣和氧氣做燃料?
    水當然可以變成氫氣和氧氣做燃料,而且氫作為人類第一公認的最清潔燃料,燃燒的產物只有水,又可以用水來提純,不斷利用,地球什麼最多,水唄,但是有些東西想簡單了。通過水電解,也就是讓直流電通過水,確實可以使水轉換氧氣和氫氣。
  • 網友問:是否存在一種催化劑,能不斷地把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理論上這樣的催化劑是不存在的,除非加入的不是催化劑,而是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比如鈉和水反應可以生成氫氣,鋁和水在加熱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氫氣,這時候將消耗的是加入的反應物,其成本並不比燒汽油低。在化學反應當中,催化劑是指能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但是在反應前後量不發生變化,也不改變化學平衡的物質。
  • 網友問:是否存在一種催化劑,能不斷地把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理論上這樣的催化劑是不存在的,除非加入的不是催化劑,而是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比如鈉和水反應可以生成氫氣,鋁和水在加熱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氫氣,這時候將消耗的是加入的反應物,其成本並不比燒汽油低。我們知道,水通電可以分解為氫氣和氧氣:2H2O——(通電)2H2↑+O2↑說明該反應當中,生成物儲存的化學能是高於反應物的,根據能量守恆原理,不可能存在一種催化劑,能直接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而且催化劑本身的量還不改變,所以什麼「
  • 零重力環境下分解水製造氧氣或成可能 人類離長途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長距離太空飛行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為太空人提供足夠的氧氣以供呼吸,以及為複雜的電子設備提供足夠的燃料。可悲的是,太空中只有很少的氧氣,而且距離很遠,很難快速補充。但現在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 在零重力環境下,利用半導體材料和陽光(或星光)來製造氫氣(用於燃料)和氧氣(維持生命)是可能的,這使得持續的太空旅行成為可能。
  • 分解水為氫氣和氧氣 現代推新型綠色車
    分解水為氫氣和氧氣 現代推新型綠色車 孫瑩 2009年03月18日 01:00
  • 新發明:利用太陽能可同時產生電和氫氣
    11月23日消息,據firstpost網站報導,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型裝置,可以利用太陽能廉價而有效的製造並儲存能量,不僅能供電子設備使用,還能為新能源汽車製造氫燃料。這種裝置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承擔得起氫燃料汽車的費用,因為它藉助鎳、鐵和鈷來產生氫氣,這些材料儲量豐富,而且比目前生產氫燃料所使用的鉑和其它貴重金屬要廉價得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教授Richard Kaner稱:「氫氣是汽車的一種絕佳燃料,它是已知最清潔的能源,它廉價而且不會給空氣帶來汙染,只會形成水。」
  • 中科院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 汽車等有望擁有無限能源
    2014年8月26日訊,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難題。為此,人們寄希望於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日前,中國科學院專家實現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氧氣,方法便捷。由於太陽能取之不盡、水也廣泛存在,這意味著,未來能源問題有望得到根本性解決。詳細情況,來聽本臺記者陳雨發回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