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四季景觀)

2021-01-09 園藝師的世界

(原創文章 ,正文約2300字請耐心閱讀,照片60張有「園藝師的世界"水印的照片均為作者拍攝或取得版權。)

在2020年五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期間,《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系列我已經更新了七篇文章,該系列文章在各個平臺上和大家分享了約420張原創照片、近21000字的實質內容,分別從產品定位設計、建造、育苗、造景、種植、養護管理、收穫七個角度來全方面講解、梳理蔬菜花園各個框架以及細節構成,一經發布反響很大,引起很多熱愛園藝、花園朋友們的極大熱情與嚮往,由於七期的內容創作是從蔬菜花園春夏季提起的素材,從全年的角度來看還是有所欠缺,因此本期文章重點從四季來看蔬菜花園,也算對該系列文章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該系列的往期內容: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產品定位以及設計思路篇)、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造景篇)、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種植篇)、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收穫篇))

在往期內容裡,無論是蔬菜花園的設計理念、種植技術,還是經營管理、市場前景、業態開發等已經有了細緻、縝密的講述,在此不再贅述,本期的主題我想回歸花園的本質來介紹蔬菜花園,即景觀。

花園的核心是景觀,無景觀就不成花園。無論是蔬菜花園,還是園林、園藝界的觀賞遊覽性花園,都必須從景觀的角度來打造花園。景觀分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人工景觀基於人的審美、文化、思維而在不斷的演變,從某種角度來看,人工景觀即園林景觀。當代,無論是造園還是打造景觀,其本質是基於園林思維,為了方便傳教亦通俗易懂,園林越來越傾向教案化、教條化,給人的感覺是千篇一律的審美疲勞感。為了規避造園的重複性,我在設計蔬菜花園的景觀時特意將中國傳統的農耕田園風光融入其中,讓景觀返璞歸真,回歸情懷,回歸生活,回歸詩歌。

(視頻:蔬菜花園的春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田園風光,是中國園林、園藝史重要組成部分,十一月下旬,我在《中國花卉報》上發表的文章《中國的花園文化精髓是什麼?》,著重介紹田園文化與中國花園文化的兩者關係。田園給人的感覺是古典、樸素、甚至有種失意的暗淡,用一個詞表達:靜。當代造園接受的是現代主義思維,現代風格的花園其特點是豐富、別致、重複,用一個詞表達:鬧。在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的需求形態在發生轉變,對景觀的意識形態也發生細微的改變,回歸寧靜,回歸古樸,已形成一種趨勢,對鄉村、田園嚮往愈加強烈,因此新田園遊樂將迸發新的活力!

如何把田園元素融入到蔬菜花園是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田園雖好,但也有太多的不可控性因素,其首要難題是缺乏景觀性。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田園代表的勞作生產,核心是為了解決溫飽,無從談起景觀。蔬菜花園定義的是可食用景觀花園,在保留田園採摘、耕作的同時,更要吸取現代花園的景觀風格,例如品種豐富性(蔬菜花園蔬菜、香草、花卉等應用種類多達200個)、場地花園化、遊客友好互動、平臺商業、文創業態開發等都是蔬菜花園定義的方向。

蔬菜花園在融入田園元素的同時,如何確保全年具有景觀、實用性也是重中之重。觀賞性花園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季節性特別強,花園景觀的核心是植物景觀,但植物受氣候因素制約,決定著花園四季景觀變化很大,例如春秋兩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適合植物生長、開花結果,因此花園最美的時候就在春秋季節。而夏冬兩季,由於氣候呈兩極化,花園的景觀也會大打折扣。花園在布置景觀時如何突破氣候制約一直景觀師思考的問題,而蔬菜花園其特性是可以完美解決這一難題!

蔬菜花園的植物核心是蔬菜和香草,而蔬菜在生活中四季都有生長、供應,例如夏秋季適合茄科類、葫蘆科類、錦葵科類蔬菜生長;冬春季適合十字花科、傘形科、百合科類蔬菜生長,(這六大類就佔日常所見到的蔬菜品種達90%以上),香草植物以唇形科植物為主,也基本可以可保持四季常綠生長。因此蔬菜花園在合理的輪作過程中,能全年能保持生機勃勃的景象!

#園藝#什麼植物具有景觀性?蔬菜有景觀性嗎?植物的景觀性通俗的說植物的觀賞性,在傳統的思維中,能開漂亮鮮花的植物就是觀賞性植物,隨著認知的不斷深入,對植物觀賞性亦細分為觀花植物、觀果植物、觀葉植物,甚至發展到觀根植物、觀枝植物、觀形(態)植物,具有觀賞性的植物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健康、彩色、生態、生長、活力以及符合人的審美。那麼蔬菜具有景觀性嗎?答案是肯定的。

傳統的思維中,蔬菜是可食用性的植物,其特點是綠色、健康、生態,但蔬菜的景觀性開發潛力非常大。植物能成為景觀植物除了植物自身特性之外,另外跟植物的應用與表達是有很大的關係,傳統種植蔬菜為了提高食用產量,而忽略了應用與表達,舉個例子,傳統的小番茄和瓜果種植,種植形式基本是自然匍匐或者吊蔓生長,缺乏景觀性,現在採用另外一種應用模式,即把小番茄或瓜果採用月季的表達形式來種植:花拱、鐵藝攀援、廊架,會不會得到與眾不同的景觀效果?因此我認為蔬菜的景觀性開發,如何應用與表達是非常重要的。

蔬菜的景觀開發另一個重要領域是:品種擇優、開發新物種、色彩植入。隨著園藝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信息化,蔬菜花園的蔬菜種子採用全球供貨,品種數量多達150個,例如大批觀賞辣椒、觀賞瓜果的植入讓蔬菜花園好玩起來;各種色彩鮮豔番茄、生食類生菜讓蔬菜花園健康、生態;秋天的紅葉地膚、豆科攀援讓蔬菜花園具有田園風情;大羽衣甘藍、彩色油菜、色彩胡蘿蔔、抱子甘藍讓蔬菜花園的冬天不打烊......,而且蔬菜花園四季瀰漫著薰衣草、迷迭香、羅勒等各種香草的氣味!

蔬菜花園的蔬菜、花卉(含各種花灌木)、香草的大致比例是6:2:2,不同植物發揮不同的功能效果,不同的植物景觀也在不同的季節相互彌補,在發揮植物景觀的同時,實際應用中,蔬菜花園更注重各種園藝小景、道具的鑲嵌,在打造蔬菜花園意境時,我喜歡用詩歌來表達釋懷,正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好了本篇《蔬菜花園,將重新定義可食用景觀(四季景觀)》文章暫時介紹到這裡,下期我將發表花園景觀的類型文章,歡迎大家與我交流園藝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更多的原創蔬菜花園原創文章。

———詹家勇

相關焦點

  • 上海園林景觀展6月舉辦,匯集全產業鏈助力打造花園城市
    潔淨平直的道路,歷史與現代相得益彰的建築,規劃整齊的綠地、公園和花園…近年來,隨著「花園城市」概念在我國各地推進落實,城市面貌已悄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園林景觀行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  從景觀設計到設施資材再到施工養護,「花園城市」的建設需要園林全產業鏈的保駕護航,城市對園林景觀的需求不斷增長刺激和加速了我國園林產業的發展,近幾年城市園林綠化投資金額均超過了2000億元,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 景觀材料應用精選案例
    花園將當地的地貌特徵與景觀、建築巧妙融為一體,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科普場所。記載著不同巖層特質及地質年代的巖石成為學生較為直觀的研究對象,此外,花園中較大的巖石還可用於創建一系列的景觀空間。這種更傾向於國家公園的展覽花園,更有助於學生加強對地質科學與景觀科學的認知。
  • 城市植物景觀營造最佳案例,你了解多少?
    植物景觀既是景觀風貌構成的基礎,也承擔著國土生態環境修復和人居環境建設等多重功能。師法自然,因地制宜的植物景觀設計和城市生境營造,是將自然納入城市體系的重要途徑,也是生態人居智慧的突出表現。上層喬木可穩定生長並抵禦颱風。下層草本植物可隨江風浮動,呈現動態景觀,並與厚重的工業遺存形成鮮明對比。
  • 米蘭這個溫度可調節的花園,同時能有一年四季的體驗
    SENSEable 城市實驗室Carlo Ratti最近,Carlo Ratti 的團隊再出新作,他們受義大利房地產開發商 Citylife 委託,在米蘭西北部的一個公園裡設計了一個「四季花園」,使用氣候控制技術,讓遊客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能夠同時擁有春夏秋冬四季的體驗。
  • 植物景觀設計的一些思考
    在庭院中經過適當區劃後種植樹木、花卉、果樹、蔬菜,或相應地添置設備和營造有觀賞價值的小品、建築物等以美化環境,供遊覽、休息之用的,稱為庭園。簡單的說,就是房屋建築的外圍院落。你可以在立面設置人工山水,種植各種花草樹木,以供人們娛樂、觀賞和休憩。 住宅庭園,又可稱為家庭庭園或私人庭園。
  • 精品地產景觀考察團 前沿設計看這裡!
    考察項目【三】 | 萬科徐匯中心 景觀設計:易亞源境 徐匯萬科中心,傲踞徐匯城市中央,約70萬方CBD商務旗艦綜合體,二期同期建設約7萬方中央景觀綠軸,作為上海中城最大的CBD公共綠地,綿延近1000米,擁有20多個景觀節點,是萬科在上海的首個商業地產項目,集商務辦公與休閒購物於一體,獨創「公園裡辦公,花園裡購物」的新型商務模式,將打造鳥語花香的世界級城市中央綠地
  • 專訪唐山世園會國際園園藝景觀總設計師Anemone
    我們希望創造獨特的場地和體驗,那不是明信片式的、無意義的場所;不是國王和大貴族的後花園;也不是各自爭風、互相競爭的花園,而是日常的、讓人愉悅的、有獨特體驗和特點的花園,是互相尊重、融洽相處的花園,不僅能讓人們去看,還能夠去嗅、去觸摸、去參與的花園。
  • [分享]景觀噴泉壩資料下載
    「亞洲第一高」噴泉修復完工,可重現昔日景觀!第1個、紐約斯塔頓島的Freshkills公園紐約解決了斯塔頓島標誌性的垃圾填埋地問題,改造成紐約的一個新公園,也使紐約向前跨越了一大步。Freshkills公園是2200公頃的花園,象徵著紐約區域內的改造與復興。該區域被分成不同的地塊;區域的45%是溼地、開放的水域以及空閒的低洼地,這是艱難且具有挑戰性的空間。這個區域重新定義了紐約公用場地,把區域引向生態之路。
  • 義大利 「西歐文化之旅」景觀裝置
    建築物的實現為建立解釋中心提供了條件,這些中心以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形象為主要文化吸引力,並將其詩歌與當代河流景觀相結合。它是通過明確的幾何圖形來定義的,但也通過與土壤的關係來定義。尖尖的形狀包含了城牆的輪廓,並且像防禦工事一樣,與地面互動,使用不同的高度來定義它們自己的功能。
  • 浙江桐鄉:景觀樹的果子將集中處理
    中國園林網5月24日消息:隨著城市的不斷美化,我市的行道樹、公園和部分小區裡種了許多果樹,如櫻桃、柚子、枇杷、石榴等,成了城市景觀美好的點綴。近日,植物園管理部門發現園內景觀果樹上的果子被小孩採摘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孩子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他們決定將這些果子集中處理掉。
  • 這種樹,在中國只被作為景觀植物,在國外卻被當成「蔬菜」吃
    這種樹,在中國只被作為景觀植物,沒想到在國外卻是一直被當成「蔬菜」吃的。說的是咱們平常在大小馬路邊常見的景觀植物——棕櫚樹。在西方世界,它僅在亞馬遜流域生長,與納豆、橄欖油並稱世界三大健康食品,也被譽為「蔬菜之王「,通常用於製作色拉。
  • 鄭州園林綠化景觀升級
    中國園林網9月19日消息: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和園博會,鄭州的園林綠化景觀升級了!鄭州街頭,滔滔「黃河水」流淌,大紅「燈籠」掛起來,萌化了的園博會吉祥物「園寶」……這些造型各異,有著鮮明河南特色的花壇景觀,將一直陪伴市民到明年的5月份。
  • 國人認為這種植物只是景觀樹,但在外國人眼裡,它是「下飯蔬菜」
    不過,在中國人的眼裡,外國人對於食物的見解也是不一樣的,國內外的一些文化等差異,讓國家之間在飲食習慣等方面,都大有不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一種在中國相當普通的景觀樹,它就是棕櫚樹,不過這種樹在外國人眼裡,可是一等一的「下飯菜」。
  • 山地園林景觀特徵與設計
    這就要求設計師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環境保護與自然發展相結合,並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運用全面,系統的生態的理念。一、山地園林景觀特徵1.與居民密切聯繫我們國家的山地面積很大,許多地區的居民都住在山上。居民建築是高山花園景觀的裝飾,也是高山花園景觀的一部分。一些山地景觀已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勝地,遊客不僅可以欣賞高山美景,還可以休息和住宿,非常方便。
  • 新自然主義生態種植設計理念下的草本植物景觀的發展與應用
    城市中的生態景觀種植需要重點考慮人們的審美需求,因此本土草本植物和非本土草本植物的結合使用是設計師們的共同選擇。在北美,奧道夫已經成功地將他對新自然的展望帶進了美國的核心城市。芝加哥千禧公園中的Lurie花園和紐約高線公園的新自然主義草本植物種植設計正深深影響著現今美國城市景觀種植設計的發展方向。
  • 「商業景觀設計」匯基商務大廈景觀方案設計
    未來將成為珠澳交匯處的標誌性項目,實為領航關口價值的商務巨艦。將建成高30層,集商業、寫字樓於一體的商務中心。綠動園林精心設計景觀併兼顧各功能需求,致力於塑造一個開放、高端、融合的商業空間,以提升城市生活的檔次與格調,給人們帶來時尚而又高雅的體驗過程。如今商業景觀設計提倡的是體驗式消費潮流,不僅注重消費者消費過程,還強調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購物環境。
  • 後疫情時代,每個人都需要一座「療愈花園」!
    為此,設計團隊將植物景觀與活動設施、休息空間進行了有機的融合,植物景觀是背景也是隨季節而變化的活躍要素和難能可貴的探索對象。精心挑選的、不同形狀、大小、質感、氣味的植物和花卉組合,使花園成為一個色彩豐富,充滿活力的微縮自然世界,為病人和他們的家庭成員帶去感官和心靈的撫慰。
  • 植物園裡的景觀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植物園裡的景觀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植物園的景觀特性主要體現在專類園、園路景觀、獨賞景觀、建築等方面。結合國內外植物園的特點探討突出其景觀獨特性的思路。法國新建的波爾多植物園屬於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地區,植物園充滿個性的景觀是通過構建 11 個土丘形成自然環境展廊,土丘外形模仿阿基坦盆地地貌,上面種植需展示的植物。水花園由不規則組合的鋼板將水面的一側分割成形狀不一的小水面,裡面生長著各種水生植物。而武漢植物園的睡蓮園的設計荷塘較多,空間豐富,但失之於駁雜,且步行體驗感有待加強。
  • 「建築界」越南橢圓幾何體建築,重新定義了辦公建築的功能
    位於河內新商業中心的Viettel總部大樓,從統一的城市景觀中脫穎而出。優化的橢圓幾何體通過八個樓層相互連通的空間將員工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高能量的協作工作環境。作為越南最大的電信公司的樞紐,這座獨特的建築從統一的城市景觀中脫穎而出。優化的橢圓幾何體通過八個樓層相互連通的空間將員工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高能量的協作工作環境。這包括一個800座位的禮堂,它在建築內部提供了一個功能性的活動空間。
  • 藝術的「上海時間」|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鐘律:早在2010年,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啟動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並將其上升為全市重大戰略。2008年我有幸參與並帶領團隊設計了上海外灘濱水區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外灘濱水區是上海市最具標誌性的城市景觀區域,同時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