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任歡)中國社區發展協會1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2016中國社區發展年會,並發布《2015年中國社區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0410萬人,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712元,我國城鄉社區居民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深入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2%,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2.3%,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規模擴大,民辦社工機構達4600多家,開設社工崗位18萬個,持證社工20多萬人。各類特色社區建設蓬勃發展,低碳社區建設完成頂層設計,智慧社區建設有序推進,2015年確定了44個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單位,「特色小鎮」創建異軍崛起。農村社區建設實踐亮點紛呈,美麗鄉村成為「美麗中國」建設重要內容。社區建設頂層設計持續推進,社區協商進入制度化軌道,社區減負增效邁入新臺階,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22個省(區、市)印發社區減負專門文件。
《報告》總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社區十大創新發展成果: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的治理模式在全國城鄉社區普遍形成;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均等化取得積極進展;社區商圈成為城市重要商業模式,社區公益服務走向專業化、常態化;農業社區建設由點到面漸次覆蓋,發展模式已呈多樣化趨勢;低碳社區批量試點,低碳微行動進入居民生活;信息技術重塑社區形態,智慧社區建設進入快車道;「特色小鎮」成批次創建,新鎮域形成新型社區;專業社會工作納入頂層設計,社工成為社區服務的有效支撐;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業已形成,專業養老機構開啟社區化進程;城市更新由投入型轉向產業型,社區更新與營造已成趨勢。
《報告》指出,在未來一年,甚至可能是在更長的時間裡,我國城鄉社區的發展將呈現五大趨勢:「社區+」發展模式持續嬗變;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趨於均衡;社區「微治理」「微改造」開始興起;土地確權和城鄉人口流動繼續推動農村社區變遷;社區社會責任理念興起。特別是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趨於均衡,實現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全覆蓋,社區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提高,社區服務主體更加多元,「一站式服務」「網路化服務」「菜單式服務」「品牌化服務」成為社區服務新標配。尤其是社區「微治理」「微改造」逐漸興起,社區問題社區居民辦,成為新的時尚。社區停車、養犬、垃圾處理、養老等社區常見「微事務」,會有更多居民參與,社區「微治理」「微改進」會層出不窮。由社區居民、「新鄉賢」、高校老師學生、城市中產階層推動的城鄉社區更新會不斷湧現。
推薦閱讀
面對持續火爆的北京樓市,相關部門近日開始接連出臺新政策為樓市降溫。實際上,7月份和8月份,不少區域的二手房價格再次迎來一波上漲,也讓不少業主重新選擇了觀望,而這也造成了實際可售房源的減少。[詳細]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交通部預計,受近郊遊、探親遊影響,今年中秋節期間,大中城市周邊重點路段較為擁堵。公安部交管局事故對策處負責人李哲表示,假期潮汐出行特點明顯,早晚車流量集中時,事故也較為多發。[詳細]
近日,騎行進入江西理工大學校園的周琦桓。」9月12日,江西理工大學大一新生周琦桓結束千裡騎行報到後,在該校貼吧曬出學校的照片,並如是分享自己的心情。經過前期準備,8月23日,周琦桓帶著一些衣物和現金「輕裝上陣」,從老家正陽縣開始了自己的騎行報到之旅。[詳細]
中午吃飯時,何先生碰到熟人,三人一起拼桌喝酒,沒想到何先生卻因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合併疾病,在自己租賃的店鋪內死亡。進店時,何先生碰到了同在古玩城開店的賈某、石某,因飯店中午座位緊張,三人便一起拼桌。[詳細]
據外13日媒報導,全球最大豪華遊輪「海洋和諧號」(Harmony of the Seas)在法國馬賽港發生事故,一條救生艇從遊輪上脫落,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報導稱,一名消防部門發言人稱,這起事故造成1死4傷,傷者中有2人性命垂危。[詳細]
坎特伯雷地區中國語言文化日是由紐西蘭中文教師協會坎特伯雷分會和坎特伯雷大學孔子學院聯合於本月11日舉行的活動。紐西蘭中文教師協會坎特伯雷分會還組織學生和教師前往中國參加夏令營,近距離感受中國語言和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