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出於生存的願景,還是出於毀滅的欲望,人類對於武器的研究之路,從未停止。從最早的劍戟弓矢,到如今的槍枝彈藥,人類武器的威力越來越大。而直到二戰時期,原子彈第一次在日本展露威力,人類才看到了相互毀滅、力量平衡的苗頭。
隨著時代的變遷,原子彈都已經不再是最大威懾,「氫彈」如期而至。而比「氫彈」威力更加恐怖的,則是以單純追求生物殺傷而「鈷彈」,也成為了不少野心家們關注的核心。不過,這種威力遠超原子彈1000倍的「底牌」,被很多人稱之為「一顆就能毀滅人類」,至少在目前,仍然停留在理論數據上,沒有哪個國家公開過自己正在嘗試對這種武器進行研究。
「鈷彈」,這一理論,最早來自於美國物理學專家,利奧·西拉德於1950年提出。當時二戰剛結束,美國將主要對手瞄準蘇聯,為了尋求更加強力有效的威懾力,美國人認為必須在原子彈的威力上,進行改進,氫彈也是在該時期被研製而成。而美國人最開始的設想是在氫彈引爆的同時,將周邊圍繞的大量鈾238進行連鎖反應,利用「裂變—聚變—裂變」的方式讓威力成幾何倍數增加,又被稱之為「三相彈」。而「鈷彈」則是將連鎖反應鏈條上的「鈾238」換成「鈷59」。
據了解,當時美國人在研究時發現,只要將「鈷彈」在地球平流層引爆,爆炸中的「中子」會被打進鈷彈周圍放置的「鈷59」。而「鈷59」會轉變成「鈷60」,這時「鈷」衰變產生的伽馬射線,會瞬間布滿整個地球大氣層。這種射線專門針對生物的DNA,地球上任何活著的生物都會在短時間內死亡,更重要的是,這種射線具有極強的穿透性。
當然,這種理論目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至少明面上是如此。而當時美國專家設想用於軍事的伽馬射線,被證實對細胞有極強的殺傷力,在極度弱化的情況下,如今常被用於醫療上治療腫瘤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停留在理論上的伽馬射線,第一次被人類觀測到,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軍方發射的「維拉」人造衛星,在太空證實了這種設想中的伽馬射線的存在。美國人在武器研究領域一向毫無顧忌,「鈷彈」這種「潘多拉之盒」到底有沒有被美國軍方偷偷研製,作為戰略平衡的最終手段。而我國是否有所動作,同樣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捆綁全球的底牌,卻能在必要時,確保開戰雙方在最終時刻強制「冷靜」下來,進行談判。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經濟下滑的當下,東歐、亞太、南亞、中東等地區,地區局勢已經在急劇升溫。不過頗為諷刺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理論上毀滅人類的武器,反倒是能起到促進和平的作用。
而借用俄羅斯人當年制定核捆綁的戰略思路來說,「如果自己國家都不存在了,要世界還有什麼用呢」。(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