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團隊RMP重磅論文:量子密碼現實安全性徹底提升

2021-01-15 第一財經

5月26日,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期刊《現代物理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基於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鑰分發」(Secur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realistic devices)的長篇綜述論文,系統闡述了量子密碼的原理、理論和實驗技術,回答了「量子密碼破譯者能否通過利用輔助渠道成功破解真實系統」以及「量子密碼製造者是否能夠設計創新對策來挫敗量子密碼破壞者」等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過去三十年裡,量子密鑰分發(QKD)的理論和實踐得到了廣泛發展。他們傾向於認為,現實條件下量子密碼的安全性已經建立起來。這篇綜述中所涉及的技術理論和實驗,將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基礎。

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

這篇長達60頁的綜述論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徐飛虎、張強,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多倫多大學Hoi-Kwong Lo等共同撰寫,歷時近兩年完成。研究者指出:「經過無數次嘗試,研究人員現已全面了解並能處理設備不完善的實際缺陷,尤其是測量器件無關等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提出,徹底關閉了量子密碼在物理實現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性風險,為實現基於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碼鋪平了道路。」

「這篇論文發表的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代表了國際物理學界對中國量子通信領先世界的極大認可;其二是為量子通信標準化的制定指明方向。」一位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通信領域研究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科學的重要分支,量子通信中最典型的應用方式之一就是量子密鑰分發(QKD)。量子密鑰分發可以提供一種原理上安全的通信手段,也是首個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量子信息技術,並已成為物理學最有活力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理論安全性方面,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主要採用誘騙態BB84協議,其原理上的安全性早在2002到2005年間就得到嚴格證明。」一家中國量子通信領域企業向第一財經記者評論稱。

近年來,隨著量子密鑰分發逐步走向實用化研究,量子密鑰分發的現實安全性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尤其關注量子安全攻防的研究以及多個新型的量子密鑰分發協議。潘建偉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多個重要的新型協議,包括誘騙態、測量器件無關和雙場等協議,極大的推動了量子密鑰分發的現實安全性。

去年,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沃爾夫物理學獎獲得者在內的數百位國際學者在共同發表的《合肥宣言》中指出,經過國際學術界二十餘年的共同努力,量子保密通信的理論和現實安全性都已很好地建立。

但業內對量子密碼的現實安全性能否被嚴格證明仍然未達成共識,還存在一些疑問。一位長期從事量子通信研究工作的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量子密碼的範圍很廣,量子密鑰分發只是其中的一種,量子密鑰分發有很多種協議,其中有些得到嚴格的理論證明,有些還在發展。量子密碼的現實安全性漏洞從發現以來,基本所有漏洞都得到了解決,可以說現實安全性得到保證,但由於現實設備的不完善使得這種現實安全性未能被嚴格證明。」

推動量子通信標準化制定

這篇最新發表的論文是潘建偉團隊繼2012年在《現代物理評論》發表「多光子糾纏和幹涉度量學」之後的第二篇綜述論文,也是我國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在該期刊發表的第二篇綜述論文,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現代物理評論》雜誌為潘建偉團隊論文撰寫的評論中指出:「在科學家的長期共同努力下,國際學術界在現實條件下量子密鑰分發的理論和實驗上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現實安全性得到了徹底的提升。這篇論文描述了當前最優的量子安全理論,以及實際保證量子密碼系統現實安全性的方法和關鍵技術。」

經過我國科學家的長期努力,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並完成了國際上最大規模的量子保密通信光纖網絡「京滬幹線」,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為量子通信實現產業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但量子通信技術要規模化應用還需要在現實條件下安全性測評的基礎上構建標準體系。目前,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制定量子密碼安全的國際評估標準的構想已經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准、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也在開展量子密鑰分發(QKD)相關的標準化工作。

「量子通信的標準化制定仍在初期階段,產業的需求推動了標準化的發展。」國科量子馬彰超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標準化為大規模推廣應用提供了基礎,中國作為標準化的重要參與者,這兩年在標準制定方面明顯加速了。」

相關焦點

  • 【安徽日報客戶端】應《現代物理評論》之邀,潘建偉等發表60頁論文...
    、張強,與其他學者合作,應邀在囯際物理學權威綜述期刊、美國物理學會的《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於現實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鑰分發》的長篇綜述論文,為量子密碼的廣泛應用以及標準化制定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潘建偉等受邀為《現代物理評論》撰寫的綜述論文長達60頁。
  • 我國量子通信繼續保持領先!潘建偉等在國際上發表綜述文章
    中國科技大看點【我國量子通信繼續保持領先 !潘建偉等在國際上發表綜述文章】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徐飛虎、張強等團隊在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發布綜述性論文,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有業內人士認為,物理學家在《現代物理評論》發表論文難度高於《自然》與《科學》。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量子保密通信的現實安全性又邁進了一大步!在理論上,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種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但要走向應用,則存在著兩大亟需解決的問題——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和遠距離傳輸問題。經過科學界 30 多年的研究,在地球上的各個站之間產生量子密碼學連結的最大距離約為 144 公裡,在實驗室則可以達到 500 公裡。
  • 潘建偉、王向斌團隊實現 509 公裡地基量子密鑰分發
    而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清華大學王向斌團隊更是再度強強聯合,突破了遠距離獨立雷射相位幹涉技術,實現 500 公裡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從而再次刷新了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的世界紀錄。
  • 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
    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研究團隊的重磅成果。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目前,量子計算原型機有望通過特定算法,在計算能力上實現相比於經典計算機的指數級提升,從而為解決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提供可能。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重磅!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構建全球首個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
    32 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僅傳輸了 32 釐米。如今,潘建偉團隊構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將通信距離擴展了 1400 多萬倍。從 32 釐米到 4600 公裡1 月 7 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團隊構建了 4600 公裡、從地面到太空的多用戶量子通信網。
  • Nature 重磅:潘建偉團隊實現數十公裡遠程量子儲存器糾纏
    北京時間 2 月 13 日凌晨,最新一期 Nature 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的最新重磅成果:兩個量子存儲器通過光纖跨越數十公裡實現遠程糾纏。作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 2018 年度克利夫蘭獎,這也是克利夫蘭獎設立 90 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榮譽。
  • Nature: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量子通信,又獲裡程碑式突破。這一次,依然來自潘建偉教授團隊——「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1120公裡長距離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密鑰分發,是利用量子通信的方式,讓通信雙方擁有共同的密鑰。因為密鑰是利用量子態來進行加密的,所以任何竊聽行為都會造成量子態改變,從而暴露。也就是說,量子密鑰分發具有「無條件的安全性」。在此前的研究中,現場點對點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距離達到了百公裡量級,在實驗室裡最多能達到500公裡。
  • 潘建偉團隊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百萬倍
    他還在Nature、Science等頂級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並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物理領域最高影響因子刊物)邀請先後撰寫關於多光子糾纏實驗和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綜述論文,該期刊創刊近一百年來,中國學術機構以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僅4篇文章。
  • 潘建偉回應「量子加密驚現破綻」:該類攻擊早已有解決方案
    但鑑於這篇文章流傳較廣,引起了公眾的關注,為了澄清其中的科學問題,特別是為了讓公眾能進一步了解量子通信,我們特撰寫此文,介紹目前量子信息領域關於量子保密通信現實安全性的學界結論和共識。現有實際量子密碼(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主要採用BB84協議,由Bennett和Brassard於1984年提出。與經典密碼體制不同,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性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團隊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研究團隊的重磅成果。目前,量子計算原型機有望通過特定算法,在計算能力上實現相比於經典計算機的指數級提升,從而為解決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提供可能。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潘建偉團隊再發Nature,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2020 年 12 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研發的「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一度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了解,「九章」在求解 5000 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問題時只需要 200 秒,而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要依然 6 億年,「九章」等效地比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懸鈴木」還快 100 億倍。
  • 潘建偉團隊再發Nature!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1 月 6 日,潘建偉團隊及其合作者又在量子通信方面推出了重磅成果,他們首次展現了一個完整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綜合通信鏈路距離長達 4600 公裡。同時,團隊還開發了不同類型的拓撲結構來研究和處理各種參數,例如成本、安全性和性能等。對於北京、濟南、上海和合肥四個關鍵城域網,研究人員採用了不同類型的網絡拓撲結構。
  • 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陸朝陽團隊研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
    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研究團隊的重磅成果。目前,量子計算原型機有望通過特定算法,在計算能力上實現相比於經典計算機的指數級提升,從而為解決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提供可能。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歐美發達國家競相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潘建偉團隊又一個國際首次,為量子領域奠定基礎,外國學者稱讚
    而近日,潘院士與他的團隊再立新功,又獲得了一個國際首次。據媒體報導,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中國量子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與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橢圓微腔耦合實現確定性偏振單光子的理論方案,並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驗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量子領域多項技術奠定了科學基礎。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來源:環球科學研究團隊通過中科大校園與合肥軟體園之間的光纖,實現了遠距離的量子糾纏。近些年來,量子通信因其無與倫比的安全性備受關注,但在技術層面,遠距離的傳輸卻面臨大量挑戰。其中之一,便是減少光纖中的信號損耗,以提升傳輸距離。
  • 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重磅成果!「九章」問世!問鼎全球最快計算機
    帶來重磅消息國際學術期刊《科學》12月4日凌晨在線發表我國科學家量子計算研究進展,76個光子的原型機「九章」問鼎全球最快計算機,這使得我國成功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潘建偉團隊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2019年研製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國際最高性能單光子源,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
  • 潘建偉:量子世界的領跑者
    1997年以來,他和他的團隊在《自然》及《自然》子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物理評論快報》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被引用1萬餘次。好半天,蔡林格教授問:「潘,你不知道這就是量子態隱形傳輸的理論方案嗎?你不知道我們另一個小組正在做這個實驗嗎?」潘建偉確實不知道,但他認為這是上天的眷顧。他堅定地對導師說:「我要加入這個實驗!」1997年,題為「實驗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論文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180餘篇,並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物理領域最高影響因子刊物)邀請先後撰寫關於多光子糾纏實驗和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綜述論文,該期刊創刊近一百年來,中國學術機構以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僅4篇文章。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他還在Nature、Science等頂級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並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物理領域最高影響因子刊物)邀請先後撰寫關於多光子糾纏實驗和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綜述論文,該期刊創刊近一百年來,中國學術機構以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僅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