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二十四名將,其中吳國手下的將領就佔了四位。分別是孫策,太史慈,甘寧和周泰。前面三人作為二十四名將是當之無愧的,但是周泰能夠成為24名將,對此人們有不同的意見。他的武力不是很強,吳國手下的將領比他高強的很多,其中兩人能力更是強於他很多,那就是凌統和程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程普的能力要跟太史慈相同,他們兩人曾經對決過,30回合兩個人打了個平手。而凌統則能夠與張遼這樣的名將50個回合分不出來勝負。張遼我們都知道,是魏國最為強悍的將領之一,凌統的能力能夠與張遼相比,那說明他也有很高的武力。但是周泰在這方面卻沒有很出色的戰績,而且武力不及太史慈和張遼等人,從這一點也側面說明了他的能力不及程普兩人。那麼最後為什麼他能夠成為二十四名將呢?他有什麼別人沒有的長處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他能夠列為名將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他在世的時間很長,這也就意味著後期他的地位很高。我們都知道出名的戰役逍遙津之戰中吳國戰敗,儘管凌統驍勇善戰,最後也身負重傷,逃回了吳國。兩年後因為舊傷發作最後去世了。凌統去世的時候還不到30歲,職位也很低,只是一個偏將軍。程普則是吳國的元老將領,是從孫堅時期一直跟隨吳國的老將,有著很高的地位。而且還曾經與周瑜一同領導過赤壁之戰,但是他也英年早逝,他去世的時候,凌統還活著。縱使他的能力很強,但是卻未曾參與到後期吳國的各大戰役中,也不可能有什麼好的戰績,更不可能封為名將了。
要說吳國的將領中活得最長的要說丁奉了,但是在輩分上他卻是吳國有名將領中最小的一個。周泰則不一樣,他從孫策平定了江東之後就開始跟隨孫策,並且成為孫氏家族中的一員。他經歷了吳國很多的戰役,還曾經是朱然和徐勝一的首領,而且他一一直活到了孫權稱帝,孫權更是在他死後給他冊封為陵陽候,所以從地位上來說他的官職最高,儘管他的能力有限,但是經歷了吳國振興的大事小情,所以才會成為有名的將領。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受到了孫權的重用,這一點是吳國其他將領沒辦法具備的。因為孫策在孫權還小的時候,讓他當了孫權的貼身護衛,因為孫權很喜歡他,想要讓他成為自己的人。從此之後他就一直跟隨孫權,一直忠心耿耿為孫權效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把他和趙雲一起提及,因為三人都是君主的護衛。這一個職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勝任的,這也說明了周泰與程普和凌統兩人受重用程度不同,他也更有資格成為二十四名將。
第二個原因就是他曾兩次突出重圍救出孫權。孫權曾經非常感動的對他說你不惜自己的生命,身體受了很多的創傷,我怎麼不能夠用心對待你救我的恩情呢,我會給你最重要的兵權。你是我們吳國的功臣,我當與你共同享受這份榮耀。就連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也曾經提過,他三次在重圍裡救出孫權,可以稱得上是忠勇的典範。這兩次救駕君主的功勞也足以讓他成為吳國能夠勝任二十四名將的人,他的能力在不強,但是他多次不懼危險救助主君的行為,也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名將了。
哪怕周泰的實力不如吳國的一些將領,但是他卻有著別人沒有的優勢和長處。他雖然能力不足,但是從未因此消極對待戰役,我們能夠在吳國各大戰役中看到他的身影,那就說明了他對吳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他從孫策時期到孫權時期,從來沒有叛變過國家,一直忠心對待主公,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助孫權。作為吳國振興的見證者,他確實比其他的武將有能力成為二十四名將。
所以我認為周泰能夠成為二十四名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的忠心,最為一名合格的將軍,最主要的就是忠心效力與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君主。雖然他能力不足,但是他一直都在秉承著忠誠這一原因,別的武將再強,但是都英年早逝了,更不可能為後期的吳國做貢獻,他才是真正為吳國做事的人,他成為二十四名將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