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克隆骨鈣素試劑盒參與開發鈦基生物材料

2020-10-21 雲克隆

2020年 9月 8日,來自暨南大學深圳人民醫院的 Qiqing Zhang教授在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了「Astrocytes Control Sensory Acuity via Tonic Inhibition in the Thalamus」的文章。該研究開發出一種多層的多多巴胺(PDA)/氧化石墨烯(GO)/I型膠原(COL1)(PGC)納米膜,並對其進行了生物學評估。這種生物活性塗層使金屬鈦植入物的使用成為可能。

在這篇文章中雲克隆雲克隆 ELISA試劑盒(骨鈣素(Osteocalcin, OC),SEA471Ra)再次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認可,榮登優秀國際期刊。

研究介紹

在臨床應用上,鈦基生物材料的治療效果好壞參半。儘管這類材料因其良好的性能而被廣泛應用於臨床,但是它表面較低的生物活性也同樣面臨許多問題。塗層功能單一的植入物完全不能滿足複雜的骨微環境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在鈦基種植體表面開發一種多功能的、個性化的、生物相容性好的塗層,以滿足個性化種植體的需求。

考慮到這些,作者開發出一種多層的多多巴胺(PDA)/氧化石墨烯(GO)/I型膠原(COL1)(PGC)納米膜,通過一層一層自組裝工藝在純鈦表面製備了具有強大可控的釋放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質。PDA具有極強的共價和非共價結合能力,優異的金屬離子螯合能力,被用作粘合劑。並且,PDA能增強有機和無機界面的相互作用。它們與無機表面上的羥基和有機表面上的氨基同時形成共價鍵,而界面上的氫鍵顯著增強了這些作用。因此,PDA層可以保證納米膜牢固地附著在基板上。GO可以吸引金屬離子,並且能夠承載很多其他的生物活性物質。此外,GO可以提供場所使生物活性物質裝載在PGC納米膜上。GO帶負電荷,它可以與帶正電荷的COL1層形成靜電結合以提高PGC納米膜的穩定性。GOL1作為人體骨組織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可以促進骨細胞分化和細胞外基質礦化的作用。

首先,作者製作了一種經過鹼熱處理的鈦基板(AHTi),並選擇了3種PGC納米膜(PGC5,PGC10,PGC20)包被。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觀察Ti、AHTi、AHTi-PGC(5、10、20),發現它們的表面結構並不相同。AHTi明顯呈現出多孔結構的特徵,而且其表面特性被PGC納米膜改變。作者同時測量了材料的水接觸角和乙二醇接觸角,發現鹼熱處理後的材料的水接觸角和乙二醇接觸角均減少。但是,AHTi-PGC相對於AHTi,其接觸角顯著增加。同時,鹼熱處理極大的增加了材料表面的自由能,並且AHTi-PGC的自由能更加高。之後,作者使用X射線光電子譜技術探測Ti,AHTi、AHTi-PGC(5、10、20)表面的元素組成。

作者探討了PGC納米膜中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對納米膜的形成和生物活性的作用。PDA層中可能存在兒茶酚、氨基和質子化氨基(-NH3 +)三個活性官能團。在鹼性環境下(pH = 8.5),鄰苯二酚基團可以通過雙齒相互作用與兩個Ti-OH基團形成強共價鍵,顯著提高了PGC納米膜與Ti底物的結合強度。GO與PDA層、GO與COL1層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靜電作用和氫鍵。值得注意的是,在與PDA或COL1層相互作用後,各GO層中只有最外層的GO被還原,保留了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質的負載位點。COL1與PDA層間的相互作用,除了非共價鍵作用(即靜電作用和氫鍵)外,在pH為8.5時,COL1分子中的胺基與PDA中的醌類通過Michael加成反應或Schiff反應形成共價鍵這些共價鍵確保了相鄰兩層PGC納米膜之間緊密的錨定,從而提高了整個納米膜的穩定性。

之後,作者測定了COL1在PGC納米膜的含量,發現在AHTi-PGC20中含量最高。COL1的釋放依賴於PGC納米膜的降解,這也可能影響負載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行為。因此,作者繪製了COL1累積釋放曲線,發現在最初的24 h,COL1在3中PGC納米膜中都釋放很快。並且,PGC5納米膜的COL1釋放高達80%,而PGC10和PGC20的釋放進入一個相對穩定逐步釋放的階段直到第21天。這說明PGC納米膜的降解可以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這有利於維持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

作者從蛋白吸收,細胞黏附、細胞形態學以及細胞相容性方面比較了Ti,AHTi、AHTi-PGC(5、10、20)。研究發現PGC納米膜能有效提高細胞粘附於修飾的Ti表面,維持良好的細胞狀態,為r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並且,在7和14 d時,rBMSCs在不同樣品上的存活率是由高到低的順序:AHTi-PGC5 ≈ AHTi-PGC10 ≈ AHTi-PGC20 > Ti > AHTi。觀察rBMSCs體外成骨分化,作者發現PGC納米膜能夠誘導成骨細胞分化,並且誘導的成骨細胞與納米膜層數呈正相關。

最後,作者以Ag+和BSA作為生物活性物質模型,考察了PGC納米膜控制釋放生物活性物質的能力。總體而言,裝載Ag+和BSA的PGC納米膜物化性質沒有明顯影響,且它們的釋放與COL1極為一致。這說明,PCG表面可以開發出一種適用於特定臨床需求的多功能、個性化的塗層。


相關焦點

  • 我國醫用鈦、生物鈦合金材料的發展、分類特點、現狀
    分類特點、現狀 金屬材料是最早用於臨床醫學的生物醫用材料,目前用於外科植入物和矯形器械的金屬材料主要包括不鏽鋼、鈷基合金和鈦合金三大系列,它們佔整個生物材料產品市場份額的 40% 左右。
  • LB固體培養基試劑盒可配置2L固體培養基
    LB固體培養基試劑盒可配置2L固體培養基  十年磨一劍」,從業十年來,上海一基的足跡已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為數以萬計的學校提供了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指導服務、現場技術指導服務、網上在線實時服務、電話熱線聲訊服務、儀器設備終身維護、試劑盒耗材持續供應、實驗室升級支持、生物競賽輔導等生物學科的各種專業服務。
  • 無容器技術,新材料開發的利器
    氣懸浮能夠懸浮起其他懸浮方法所不能懸浮的緻密材料,已經有利用氣懸浮測量熔體的物性、研究高溫下材料處理的報導。由於無容器技術的獨特性,在開發亞穩態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領域具有相當的優勢。利用無容器技術的無坩堝、無接觸,結合熔體的表面張力的約束作用,可開發出光學性能優良、具有理想球面、常規條件難以製備的新型玻璃材料。
  • 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高附加值市場看漲
    全球人口老化、新興國家經濟起飛,醫療器材產品需求量與日俱增,帶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需求增加和應用商機。目前全球生物醫用金屬的使用,以不鏽鋼、鈦合金及鈷基合金為大宗,粗估佔全球生物醫用材料的40%,生物醫用金屬相關下遊應用關連市場高達331億美元。
  • 凱普生物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完成註冊抽樣工作
    原標題:凱普生物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完成註冊抽樣工作    凱普生物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潮州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和廣州凱普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在春節期間完成研發攻關工作
  • 幾種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鈷基合金、鈦基合金、不鏽鋼、形狀記憶合金、貴金屬、純金屬鈮、鋯、鈦、鉭等。不鏽鋼、鈷基合金和鈦基合金具有強度高、韌性好以及穩定性高的特點,是臨床常用的三類醫用金屬材料。隨著製備工藝和技術的進步,新型生物金屬材料也在不斷湧現,例如粉末冶金合金、高熵合金、非晶合金、低模量鈦合金等。性能要求:(1)機械性能。生物醫用金屬材料一般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適當的彈性和硬度,良好的抗疲勞、抗蠕變性能以及必需的耐磨性和自潤滑性。
  • 雷射燒結3D印表機製成首個鈦基下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導,比利時哈塞爾特大學宣布,比利時和荷蘭的科學家利用三維(3D)列印技術製成了首個完整的鈦基下顎,並成功將其移植給了一位83歲的老婦,這表明精準的3D列印技術可用於人體骨骼和器官的移植。  此前,這名女性患者因患有骨髓炎,損壞了下顎的正常功能。
  • 烏克蘭成功研發出生物相容性鈦合金植入材料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材料科學研究所成功研發出一種全新鈦基(Ti-Si-Nb)生物相容性合金,這種鈦合金材料的特點是彈性模量低,從而優化與骨材料的相容性。鈦合金材料元素對人體無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有益。     根據烏克蘭國家醫學科學院傷骨科研究所進行的對比試驗結果,這種新型鈦合金材料生物力學相容性比目前廣泛用於醫藥領域的金屬材料(不鏽鋼,鈦合金ВТ6)的性能超過5-20%。烏克蘭國家衛生部、烏克蘭預防毒理學、食品安全和化學品國家科研中心對該種鈦合金材料植入體運用給予積極評價。
  • 這種材料厲害!鈦的強度、木材的密度!
    日前,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輕而堅固的新材料——他們稱之為「金屬木材」。因為它具有高金屬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以及接近天然材料如木材的密度。
  • 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的應用
    、中量全血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組織/細胞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中量/大量組織/細胞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全血/組織/細胞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CTAB植物基因DNA提取試劑盒、新型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酵母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M13噬菌體單鏈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
  • 3D列印金屬材料之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
    今天為你帶來的知識分享是鎳基合金和鈷鉻合金。鎳基合金是一種優異的航天材料,鈷鉻合金是一種理想的人體植入物材料。其中鎳基合金材料尤其適用於SLM成型技術,在ExOne的3DP(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中也有廣泛應用。鎳基合金(Nickel base alloy)是指在650~1000℃高溫下有較高的強度與一定的抗氧化腐蝕能力等綜合性能的一類合金。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隨著多材料列印技術的發展,可以預期會有更多工作使用2D/3D/4D AM材料開發生物植入物和軟硬集成生物結構。 生物植入物包括骨植入物,假肢,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和藥物輸送系統,主要應用於醫學或臨床治療。
  • 基於專利分析我國鈦及鈦合金材料未來研究方向
    2.鈦表面處理技術的研究 鈦及鈦合金材料應用領域的極速擴張,對鈦表面處理技術也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船舶零件、橋梁構件等要求鈦材表面具有優異的耐蝕性;齒輪、軸承等要求鈦材有良好的耐磨性;作為電極使用時,鈦材還需具有良好的電活性;用於骨科器械、血管支架時,要具備生物活性;此外,在製成手錶、首飾時,還要有很好的裝飾性。
  • 863課題「生物質基高分子新材料技術及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
    ,增強了我國生物質材料功能化水平;突破了複合乳液聚合、水相聚合、自組裝等納米化技術,研製出高性能纖維素-丙烯酸酯雜化乳液、100~500納米的木質素納米碳纖維和生物納米藥物載體,對抗腫瘤藥物奧沙利鉑的包裹效率達到70%,載藥量大於7%,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集成開發了木質纖維素基內塑化、多元合金、擠出加工、環保型液化和發泡等複合加工應用技術,一批生物質基降解材料和泡沫保溫材料新產品脫穎而出,開發了阻燃性能達到
  • 詳細分析銳型生物鈦
    定義 銳型生物鈦是一種經功能化處理的鈦金屬材料。底層材料為鈦金屬,表面為銳鈦型二氧化鈦膜,具備光觸媒反應能力、抗菌性、生物相容性等。 4.還原降解重金屬離子:銳型生物鈦表面的光生電子還原與其接觸的重金屬離子,以達到還原降解的目的。 5. 在其他如光催化、傳感器、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研究與應用。 應用特性 1.抑菌性:銳型生物鈦能夠抑制細菌生長,使得銳型生物鈦制生活用品具有良好的抑菌性。使用銳型生物鈦製成的鍋具、水具盛放果汁、中藥、牛奶等飲品,具有保鮮的作用。
  • 基於ICP的金屬鈦深刻蝕
    摘要:MEMS應用領域的擴展要求開發矽材料之外其他新型材料的三維微細加工技術.為此,對金屬鈦這一新型MEMS體材料的三維加工進行了探索.金屬鈦不僅延展性和導電性好,且斷裂韌度高、高低溫特性以及生物兼容性好.採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源(inductivelycoupledpla蛐,I凹)技術對金屬鈦進行三雛深刻蝕,採用不同刻蝕掩模、氯基刻蝕氣體,研究了線圈功率、平板功率和娼流量對刻蝕速率和選擇比等工藝參數的影響
  • 「高性能鈦合金材料產業化」重現遼寧鈦產業優勢
    摘 要    由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和大連盛輝鈦業有限公司承擔的中科院東北振興科技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高性能鈦合金材料產業化」,在新材料研製和鈦合金加工技術方面取得很大突破。近年來,鈦合金在建築、醫療、汽車、海洋油氣開發、體育休閒用品等領域不斷有新的應用,並形成一定規模,其全世界消費總量2001年約為6000噸,近幾年翻一番,達到12000噸。隨著鈦的新應用不斷開發,鈦合金的應用市場前景光明。近五年全球鈦產品相關行業企業市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專家預測,鈦合金的發展將繼不鏽鋼、鋁合金之後成為第三金屬。
  • 鈦MEMS技術在藥物輸送和微流控系統的應用前景
    不過,由於矽等主要微機械材料固有的脆性特性,使得傳統MEMS器件在臨床醫學中的實用性受到限制,因為它們會帶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擔憂,並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醫療事故。 鈦(Titanium,Ti)金屬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斷裂韌性已經得到證實,因而鈦微加工技術的最新進展,為打造安全性和性能增強的MEMS器件創造了可能。
  • Bio-based Materials I 2020 第五屆國際生物基化學品與材料高峰論壇
    年,生物基化學品和材料要佔整個化學品和材料市場30-50%的目標,我國「十三五規劃」也明提出生物基化學品與材料是重點開發的材料之一,並且近年來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總產量已達到600 萬t/年。
  • 上海紐鈦成功研發新冠恆溫螢光檢測試劑盒 30分鐘完成快速檢測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日益嚴峻,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檢測試劑盒曾一度緊缺,很多患者不能被第一時間確診和收治,導致很多後續治療工作推進緩慢。(2019-nCoV)並進行了分析和設計,成功研發出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恆溫螢光檢測試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