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高附加值市場看漲

2020-11-23 中自網

全球人口老化、新興國家經濟起飛,醫療器材產品需求量與日俱增,帶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需求增加和應用商機。目前全球生物醫用金屬的使用,以不鏽鋼、鈦合金及鈷基合金為大宗,粗估佔全球生物醫用材料的40%,生物醫用金屬相關下遊應用關連市場高達331億美元。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是指可植入人體替代身體的一部份,此材料需參與生物組織運作,在高品質成份嚴格要求下,產生的附加價值也高。現有生物醫學材料按種類,大致區分為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醫用高分子材料、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醫用複合材料4大類。

雖然生物醫用金屬種類多,但真正能長期滿足人體生理條件下使用的卻不多,常見的應用有不鏽鋼、鈷基合金、鈦合金、形狀記憶合金、貴金屬等,主要用於骨科、口腔科、心血管科、耳鼻科、顱腦外科及手術器械等,軟組織或部份器官及功能的修復,相關應用產品有人工關節、骨折固定器、血管支架等。

大者恆大 少數外企掌握大半市場

生物醫用金屬產業是大者恆大的市場,一方面來自醫療器材廠商對材料品質的高標準要求,一方面來自採購商轉換成本高(材料驗證、品質可靠度、產品信賴度等),生物醫用材料廠商一旦打入醫療器材廠商的供貨體系,幾乎都可建立長久的供需關係。

在下遊醫療器材市場的影響下,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大多屬於封閉性市場,美國ATI公司、Carpenter Technology及瑞典Sandvik等,少數廠商即掌握大半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市場。

除需具有機械強度與耐腐蝕性能,更需考量生物相容性,在消費者對醫療安全日益重視下,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廠商與相關研發單位需不斷開發更優異材料,滿足醫療器材產品之安全、治療、復原等需求。

例如,鎂合金材料以可降解、低彈性模數等材料優勢,在近年竄起,中國、德國、美國以及日本均投入,開發有關血管支架及骨固定器之鎂製品。

生物醫用材料的應用範圍也有增加趨勢,從常見的人工關節、骨固定器材、人工牙根、血管支架等,擴大至人工耳蝸、人造顱骨、人工心臟、人工心臟瓣膜等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應用;近年在3D列印製程的協助下,2011年比利時LayerWise公司產製第一個3D立體形狀的鈦制下顎,並成功植入骨炎病患口中。

雖然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開發容易,但要達到產業化仍需長時間考驗,受限於下遊醫療器材廠商穩定保守的經營心態,市面上雖有相當多新材料,但大部份生物醫用金屬材料仍採用傳統的316L或Ti64等普遍性材料。

政府推動支持  國內供應鏈漸齊

過去,中國對於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市場並沒有較強有力的切入動機,一方面是金屬材料廠商大多以量產思維為主要營運模式,另方面下遊醫療器材採購量不大,實難要金屬材料廠商舍量產而選生物醫學。

但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醫療器材產業,使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供應鏈逐漸齊全,加上過去產學研相關金屬材料研發能量的累積,有利國內發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相關產業。

我國的骨科、齒科市場近年快速成長,有鍛造、鑄造、機加工等成形能力,也擁有功能設計能力,甚至可以自有品牌推銷,對於國內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包括鈦合金、不鏽鋼、鎳鈦合金等)將有其相當大的商機。

國內企業也累積醫用鈦合金、醫用不鏽鋼(如上海艾荔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抗菌不鏽鋼、潔淨鋼等技術能量,有利於廠商集中相關能量朝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市場的發展。

近年積極與相關外企交流,也有利於生物醫用金屬材料技術(如醫用不鏽鋼、鈦合金、鎳鈦合金、鎂合金、多孔鉭等)交流,共同開創世界市場。

國外高新技術引進,也是快速建立技術能量的機會,以較熱門的微創手術來看,在術後傷口小、疼痛少、復原速度快、增加醫療院所病床的使用率等優勢下,國內相關企業均積極投入此項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從下遊應用市場轉變、金屬材料技術研發累積與高階技術移轉機會來看,對於國內未來發展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將有助益,也有助於金屬材料相關廠商轉往更高值化的金屬材料市場。

相關焦點

  • 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
    為開拓國際市場,跨國公司通過向境外技術和資金輸出,在國外建立子公司和研發中央,就地出產和研發生物醫用材料產品。從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面臨外資蠶食,本土生物醫用材料及其製品工業想要突圍,過程會相對艱難和漫長。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詳述如下。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獲批創新醫療器械中的生物醫用材料相關產品來源:火石創造整理二、市場規模與趨勢作為一種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高技術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近二十年來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持續增長。根據麥姆斯諮詢,2016年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為709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491.7億美元,2016~2021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6%,遠高於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8%的增長率。
  • 幾種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不鏽鋼、鈷基合金和鈦基合金具有強度高、韌性好以及穩定性高的特點,是臨床常用的三類醫用金屬材料。隨著製備工藝和技術的進步,新型生物金屬材料也在不斷湧現,例如粉末冶金合金、高熵合金、非晶合金、低模量鈦合金等。性能要求:(1)機械性能。生物醫用金屬材料一般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適當的彈性和硬度,良好的抗疲勞、抗蠕變性能以及必需的耐磨性和自潤滑性。
  • 金屬所在醫用金屬材料的生物功能化研究上取得多項成果
    醫用金屬材料的生物功能化就是希望解決這一重要問題,因而它是一個具有創新意義和挑戰性的新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使醫用金屬材料在發揮其自身優異力學性能的同時,還具備特定的生物醫學功能,從而達到更佳的臨床醫療效果。
  • 創爾生物:領跑活性膠原生物醫用材料市場
    來源:中國證券報創爾生物近日完成科創板上市申請的第二輪問詢,主要涉及研發費用、經銷模式、成本和毛利率等問題。創爾生物是一家活性膠原原料、醫療器械及生物護膚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此次擬募資4.56億元用於醫用活性膠原生產基地(一期)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 2020年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學術年會邀請函
    尊敬的專家學者: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學術年會定於2020年10月9-12日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主辦,貴州大學承辦,遵義醫科大學、貴陽學院協辦。會議邀請我國醫用金屬材料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作為演講嘉賓與主持人,設立「可降解金屬、醫用金屬表面/界面、醫用鈦合金、形狀記憶醫用金屬、3D列印與多孔醫用金屬、醫用金屬與口腔醫學交叉研究、
  • 國產高端生物醫用材料的替代進口成必然趨勢
    3、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規模 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產業已初具規模。2018年國內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達2626億元。受到國家政策支持、人口老齡化、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行業技術創新等因素驅動,國內生物醫用材料未來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 岸谷納米進軍醫美市場,醫用可吸收生物降解材料或將成為「寵兒」
    生物醫學材料是以醫療為目的,用於與生物組織接觸以形成功能的無生命材料,包括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醫用陶瓷材料,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和生物醫用複合材料等等。岸谷納米成立於2013年8月,以國家級生物醫用材料工程中心為支撐平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注於醫用可吸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開發抗腫瘤靶向納米藥用輔料及可吸收醫療器械產品。
  • 醫用植入金屬含鎳危害人體 以氮代鎳將成新材料
    正是由於鎳元素對人體的危害,許多國家對日用和醫用金屬材料中的鎳含量制定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相關標準中所允許的最高鎳含量也越來越低。鑑於含鎳醫用金屬材料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專家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禁止或限制各種直接接觸人體的金屬材料中的鎳含量。
  • 我國醫用鈦、生物鈦合金材料的發展、分類特點、現狀
    分類特點、現狀 金屬材料是最早用於臨床醫學的生物醫用材料,目前用於外科植入物和矯形器械的金屬材料主要包括不鏽鋼、鈷基合金和鈦合金三大系列,它們佔整個生物材料產品市場份額的 40% 左右。
  • 中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自20世紀**年代後期以來,世界生物材料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長。即使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生物醫用材料仍是少數幾個保持高增長的朝陽產業之一,充分體現了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 國內外眼科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發展分析
    眼科疾病治療用生物醫用材料包括角膜接觸鏡、人工晶狀體、人工角膜、人工淚管、人工眼球、粘彈劑、人工眶骨、眼用長效藥膜等。最近三十年中,眼科醫療器械市場飛速發展。據統計,2010年為20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280億美元。1、國際現狀和市場眼科疾病在醫學上屬於大病種,目前已了解的眼科疾病至少有數十種。
  • 神奇的生物光素複合醫用材料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英國ACORDIS公司、中國醫科大學、上海生物研究院等一系列名校名企強強聯合,利用跨國團體雄厚的研發實力、頂尖的科技人才、嚴謹的科研作風、務實的創新精神,在95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而且成功破譯生物密碼,研製成功了富含人體「生態基」的生物光素複合醫用材料。
  • 冠昊生物 中國再生醫用產業領軍者
    冠昊生物在2013年2月份的公告中透露,本次交易的履行涉及ACI技術應用產業化建設以及衛生部門審核,預計在6~12個月可完成。在通過廣東省藥監局GMP認證後,下一步將與合作醫院到廣東省衛生廳進行審核備案後,再投入市場生產銷售。這是國內首次在再生性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技術平臺上引進吸收了ACI技術,並實現產業化。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史賽克竟然還是生物醫用材料大佬?
    前言很少有人知道骨科巨頭史賽克還有另一副面孔——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的大佬。但一說起骨科佔生物醫用材料38%的用途,就不難以理解史賽克的多面性。據了解,生物醫用材料現已成為整個醫療器械產業的重要基礎,其產品約佔醫療器械市場的四至五成。而且生物醫用材料還是世界經濟中最有生機的朝陽產業。一起來了解一下身為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大佬的史賽克吧!
  • 多孔碳化矽塗覆生物活性鉭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的影響因素及生物學性能
    ,具備高開孔率、密度小、強度高、耐腐蝕等獨特優點,其多孔結構具有與人體骨骼的小梁結構相似的生物形態結構,並且能夠加工成各種複雜形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鉭金屬:是一種堅硬、延展性、高度耐化學腐蝕的材料,與人體骨骼有很好的結合。
  • 2020年版中國生物材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傳統的無生命的醫用金屬、高分子、生物陶瓷等常規材料已不能滿足醫學發展的要求,生物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預計不久的將來,生物醫用材料的市場佔有率將趕上藥物。因此,加強生物醫用材料的臨床應用研究和推廣應用,重點發展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營銷緊密結合的一體化體系是當務之急。
  • 千億市場「暴利」終結 高值醫用耗材整頓進行時
    151瞿依賢直徑2-4毫米,長几釐米,圓柱、空心、細小網狀金屬,作為心臟介入手術中常用的醫療器械,心臟支架被植入很多心梗急性期患者的身體裡。心臟支架產品動輒上萬元,進口產品價格更高。國內知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國內心臟支架的濫用現象,稱「一半的支架不靠譜」。包括心臟支架在內,高值醫用耗材的使用問題亟待整治。
  • 盤點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靜電紡絲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
    在生物材料中,合成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及易加工成型性、生產重複性好等特點,在生物醫用領域佔絕對優勢。其中,生物可降解材料最引人注目。目前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佔絕對優勢的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通過靜電紡絲製備成納米纖維,可用於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新型藥物釋放載體以及納米模板材料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