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眼科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發展分析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近視,白內障、青光眼等是常見眼科疾病。其中近視疾病最常見,全球患者超過10億。白內障疾病危險性最高,是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全球有1700萬人因白內障致盲。眼科疾病治療用生物醫用材料包括角膜接觸鏡、人工晶狀體、人工角膜、人工淚管、人工眼球、粘彈劑、人工眶骨、眼用長效藥膜等。最近三十年中,眼科醫療器械市場飛速發展。據統計,2010年為20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280億美元。

1、國際現狀和市場

眼科疾病在醫學上屬於大病種,目前已了解的眼科疾病至少有數十種。

最常見的包括近視,遠視,老花,散光,白內障、青光眼等。在各類眼科疾病中,最常見的是近視,危險性最高的是白內障。目前全球近視的患病人數已超過10億。在中國約有30%的人口(超過三億人)患有近視,且今年來近視患病率在中國年輕人群體中呈急劇增長趨勢,在16至22歲的群體中已達80%左右。

白內障則是世界上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目前全世界有1700萬人因白內障致盲,並且此數字以100多萬/年遞增。在中國,白內障患者已達5千萬人左右。

青光眼過去主要是老年人疾病,近年來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中青年人開始成為了龐大的青光眼病人群體。2012年全球青光眼人數已超過6600萬,我國的青光眼患者達650萬。

目前世界上約有5000萬名角膜病盲患者,中國有500萬名。國外角膜捐獻率較高,而中國國內角膜捐獻年僅3000例左右,遠遠不能滿足患者需求。

最近三十年中,隨著各類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和新型醫療雷射設備等的開發和應用,眼科醫療器械市場得到了飛速發展。據統計,2006年全球眼科醫療器械市場已達170億美元,2010年為20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280億美元。

生物醫用材料在眼科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涵蓋角膜接觸鏡(俗稱隱形眼鏡),人工晶狀體,人工角膜,治療青光眼植入材料,眼科手術用玻璃體填充物、粘彈性體,人工眼球,人工眶骨等。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是用於近視和散光治療的角膜接觸鏡,其次是用於白內障治療的人工晶狀體。

2010年全球角膜接觸鏡市場規模為61億美元,美國市場為21億美元,中國約3億美元。預計2017年全球角膜接觸鏡市場規模將增至120億美元,中國角膜接觸鏡市場規模則將接近7億美元。目前全球70%以上的市場被美國的Cibaision,Cooperision,JNJision,和B&L四大公司生產的產品佔據。

目前白內障治療的最好治療方案是在摘除的混濁晶體囊內植入人工晶狀體。用於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手術的全球醫療器械市場2010年規模為3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超過38億美金。目前美國的Alcon,Abbott和B&L公司擁有超過60%的全球市場份額。在中國根據新材料「十二五」規劃發布,2015年,預計需要眼內人工晶狀體120萬個/年。

2、國內現狀,技術和市場

(一)國內現狀和市場

在中國約有30%的人口(超過三億人)患有近視,且近年來近視患病率在中國年輕人群體中呈急劇增長趨勢,在16至22歲的群體中已達80%左右。我國白內障患者已達5千萬人左右,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達500萬人,並且每年新增40萬人。我國有500萬角膜盲病人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我國的青光眼患者達650萬。2010年國內角膜接觸鏡市場規模約為3億美元,預計2017年中國角膜接觸鏡市場規模則將接近7億美元。2015年,我國預計需要眼內人工晶狀體120萬個/年。

在角膜接觸鏡方面,國內市場以進口產品佔主導,包括國外品牌博士倫、海昌、衛康、強生、視康、艾爵等。

在人工晶狀體方面,美國的愛爾康(現屬諾華)、眼力健(現屬雅培)和博士倫三家公司壟斷全球人工晶體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我們國家開展的白內障手術至少一半以上的手術使用的還是發達國家早已淘汰的的硬式人工晶體,軟式(可摺疊)人工晶體基本上依賴進口。我國還沒有能完全自主生產可摺疊(軟式)人工晶體的廠商。進口晶體價格昂貴,一般是原產國銷售價格的2-4倍,國內的生產商,包括蘇州六六、珠海艾格、河南宇宙等,都是以生產硬式人工晶體為主,雖然2007-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2-3家國產軟性人工晶體的銷售,但由於各種原因,目前國產軟性人工晶體的市場佔有率幾乎為零。

用於治療青光眼的植入物、引流器方面全部依賴進口。玻璃體填充物的矽油、惰性氣體、透明質酸國內市場主要被美國愛爾康公司、博士倫公司、美隆國際公司等佔領,國內剛剛起步的威海賽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華捷視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在國內市場也僅佔不到10%的份額,很少外銷。

(二)國內技術

(1)角膜接觸鏡

溫州醫學院開發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RGP鏡片)。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RGP鏡片)由於其具有高透氧、優越光學質量和對配戴者眼生理健康影響小等特點,是近年來角膜接觸鏡的發展方向。

西方發達國家RGP鏡片的市場佔有率較高,中國的RGP鏡片的臨床應用起步較晚,目前RGP鏡片在國內佔角膜接觸鏡總配戴者的0.1%以下。近年的臨床研究發現與框架眼鏡和軟性角膜接觸鏡相比,RGP鏡片能夠產生更加優越的光學像質,給予視網膜以清晰的刺激,可以抑制眼軸的增長,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兒童近視的發展,這也是今後一段時間裡推動RGP在中國發展的動力之一。

溫州醫學院通過仿生自組裝技術、低溫等離子處理技術及化學接枝技術等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對氟矽丙烯酸酯聚合物材料本體或表面引入功能性基團,從而調控材料表面的電荷分布,拓撲結構和親疏水平衡等,達到降低蛋白質、脂質及各種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的沉積,提高離子透過性和氧的通透性,改善鏡片與人眼環境的生物相容性,從而達到提高患者配戴的舒適度和矯正效果的目的。

溫州醫學院在眼科生物材料研究領域已開展深入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角膜接觸鏡、人工晶狀體等眼科材料表面修飾、組織工程角膜及眼科藥物傳遞的研製,並取得重要進展。

(2)人工晶狀體

目前我們國家開展的白內障手術至少一半以上的手術使用的還是發達國家早已淘汰的的硬式人工晶體,軟式(可摺疊)人工晶體基本上依賴進口。國內的生產商,包括蘇州六六、珠海艾格、河南宇宙等,都是以生產硬式人工晶體為主,雖然2007-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2-3家國產軟性人工晶體的銷售,但由於各種原因,目前國產軟性人工晶體的市場佔有率幾乎為零。

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具備年產20萬片軟性人工晶體的生產條件。公司第一代產品A1-UV型人工晶體,是基於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一片式和非球面光學設計的軟式可摺疊人工晶體,是目前國際市場上銷售最主流的產品。產品從材料合成、光學設計到加工工藝,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國內首家能自主生產人工晶體原材料的廠家。

公司第二代產品是根據中國人眼角膜Q值設計的人工晶體,是世界上首款根據中國人眼結構設計和製造的人工晶體。有研究表明,亞洲人群包括中國人在內與西方白種人的人眼結構存在顯著差異,國外進口產品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並沒有考慮中國人眼生理結構的特點,也沒有在國內開展足夠的臨床試驗,因此進口晶體,尤其是價格昂貴的高端晶體,不一定能給中國患者帶來最好的術後視力效果。

愛博諾德通過與北京同仁醫院合作,測量了3500多例患者的眼生理結構,包括角膜厚度和曲率、非球面係數、瞳孔直徑、前後房深度、晶體囊袋大小等,建立了中國人眼模型,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符合中國人眼的高次非球面人工晶體,能改善在真實臨床條件下的視覺質量。

第三代產品「散光糾正型」和「多焦」人工晶體,是國際上代表最新技術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屈光性產品,目前已完成研發設計,正在進行產品自測和驗證,即將開始型式檢驗階段。同時何氏眼科集團和珠海艾格也在開發軟性人工晶體。

(3)人工角膜

國內有多家大學、醫院開展組織工程角膜研究,同時也有企業正在推動組織工程化角膜的產業化工作。但國內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產品上市。

(4)治療青光眼植入材料、眼科手術用玻璃體填充物、粘彈劑等

中山大學眼科醫院與廣州市一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一種可注射原位交聯的透明質酸,粘彈性1500-2500mPa可控,折光指數1.40±0.3,表面張力vs純水20-40mN/m可控,交聯時間2-30分鐘可控,研究表明其生物相容性良好,是理想的玻璃體填充物,產業化後將有可能取代目前市場的眼用矽油及氣體,具有良好的產業化前景。

青光眼引流器和新型的粘彈劑也有幾家單位在研究。

(5)新型防護眼鏡片粘彈性體

國內聚碳酸酯鏡片的主要生產廠家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蘇,國內鏡片製造企業雖然具有生產PC鏡片的能力,但是產能與國際眼鏡巨頭相比都尚不具規模,可以說未形成產業化生產,產能大都在20-30萬副/年左右,而且工藝大都比較落後,不具有自主品牌,主要是為國外進口商做貼牌加工,與國際進口商交易當中,處於劣勢,產品的利潤率不高,少部分國內生產企業也在積極開發自主品牌,但品牌知名度較低,尚不能與國際巨頭抗衡。

3、國內5-10年的發展項目

(一)新型高生物相容性角膜接觸鏡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RGP鏡片)由於其具有高透氧、優越光學質量和對配戴者眼生理健康影響小等特點,是近年來角膜接觸鏡的發展方向。面對日益增長的高質量視覺矯正的需求,市場迫切需要研發高生物活性的高透氧角膜接觸鏡,在保持/提高原有材料透氧性和光學質量的前提下,提升材料表面性能,改善其生物相容性。

(二)新型人工晶狀體

開發軟式可摺疊人工晶狀體:如今白內障超聲乳化結合軟式可摺疊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在發達國家已經發展為成熟和普及的技術,硬式人工晶體已基本上被淘汰。早期PMMA材料的是硬式人工晶體不能摺疊,手術時需要通過一個8-10mm的切口,才能將晶體植入眼內。這種手術對病人眼睛的創傷性大,手術後視力差。隨著超聲乳化儀的發明,小切口手術技術迅速發展,放置軟式材料製成的人工晶體,手術安全簡單,無需麻醉,傷口也不需要縫合。

目前國外人工晶體的朝著進一步高端化的方向發展。白內障手術正在由復明性手術向屈光性(refractive)手術轉變。白內障手術不僅僅是為了使患者恢復光明,還要使手術後的人工晶體眼獲得最佳的視光學質量,真正能滿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新型人工晶體得以不斷開發,出現了多焦點人工晶體、可調節人工晶體、非球面人工晶體、散光糾正型人工晶體、微切口人工晶體、防藍光人工晶體等。

(三)組織工程角膜

開展種子細胞、支架材料、組織構建研究。研究永生化角膜細胞、胚胎幹細胞系重建角膜,發展生物相容性好的可降解材料,重建具有生物學特性角膜。

(四)治療青光眼植入材料、玻璃體填充物等

開發生物相容性好、可體內代謝、手術操作方便的玻璃體填充物以替代當前使用的惰性氣體或矽油。透明質酸作為玻璃體內有效成分之一,是理想的玻璃體填充物。

開發青光眼引流器、新型粘彈劑以及鼻腔鼻竇填塞材料和人工聽骨等產品。

(五)防護眼鏡片

開發可預防眼部輻射和耐衝擊的醫用聚碳酸酯眼鏡片(PC)鏡片。PC鏡片是繼第一代玻璃鏡片、第二代樹脂鏡片後的第三代光學鏡片,它具有多種優點,其突出的優良特性包括:抗衝擊強、超輕、超薄、安全、防紫外線、環保等優點。PC鏡片100%防紫外線,在預防白內障等嚴重眼疾,保障視覺健康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原文標題:眼科醫械開發生機勃勃 編輯:明天)

相關焦點

  • 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
    為開拓國際市場,跨國公司通過向境外技術和資金輸出,在國外建立子公司和研發中央,就地出產和研發生物醫用材料產品。從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發展情況來看,面臨外資蠶食,本土生物醫用材料及其製品工業想要突圍,過程會相對艱難和漫長。2016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市場分析詳述如下。
  • 國產高端生物醫用材料的替代進口成必然趨勢
    近年來,高技術生物材料及製品產業已經形成並正在蓬勃發展,2018年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已達2615億美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美元。未來隨著醫療器械行業的迅速發展,生物醫用材料產業也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概況及其在3D列印中的應用
    文 | 行肖生物材料的發展綜合體現了材料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個領域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水平。同時,生物再生材料產業作為材料科學、生物技術、臨床醫學的前沿和重點發展領域,以及整個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已發展為整個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 2020年版中國生物材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因此,加強生物醫用材料的臨床應用研究和推廣應用,重點發展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營銷緊密結合的一體化體系是當務之急。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生物材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的生物醫用材料事業經過政府幾**年的不斷投入與扶持,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年所發表的論文和申請的專利均居世界前列。
  • 中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自20世紀**年代後期以來,世界生物材料科學和技術迅速發展,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長。即使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生物醫用材料仍是少數幾個保持高增長的朝陽產業之一,充分體現了生物醫用材料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 中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1-2027年)顯示,用生物材料開發出來的醫療器械和人工器官產品,如人工心臟或心臟輔助裝置  《中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1-2027年)》在多年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人工器官生物材料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中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1-2027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人工器官生物材料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1-2027年)顯示,用生物材料開發出來的醫療器械和人工器官產品,如人工心臟或心臟輔助裝置,人工心臟瓣膜、人工肝、人工腎、人工血管、人造皮膚、人工乳房、人工肌腱、人工 假肢、人工種植牙、人工陰道、人工陰莖
  • 先進光伏材料及熱電材料國內外科研、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仍以實驗開發完善為主, 少有幾個國內外的公司正在嘗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生產及應用。成熟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可以替代現有的晶矽太陽能電池,而其特有的柔性更拓寬了電池的應用領域。具體應用領域及市場數據詳見原文。
  • 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高附加值市場看漲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是指可植入人體替代身體的一部份,此材料需參與生物組織運作,在高品質成份嚴格要求下,產生的附加價值也高。現有生物醫學材料按種類,大致區分為生物醫用金屬材料、醫用高分子材料、醫用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醫用複合材料4大類。
  • 冠昊生物 中國再生醫用產業領軍者
    冠昊生物在2013年2月份的公告中透露,本次交易的履行涉及ACI技術應用產業化建設以及衛生部門審核,預計在6~12個月可完成。在通過廣東省藥監局GMP認證後,下一步將與合作醫院到廣東省衛生廳進行審核備案後,再投入市場生產銷售。這是國內首次在再生性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技術平臺上引進吸收了ACI技術,並實現產業化。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由於我國在材料技術、產品設計和加工等方面的快速發展,高值耗材行業各個細分領域湧現了一批優秀企業,包括骨科植入物、血管介入器械、眼科耗材和生物活性材料等。目前,已有6家骨科植入物耗材企業、7家血管介入器械企業和5家眼科等其他高值耗材企業,共計17家公司(微創醫療主營業務包括骨科和血管介入)在A股和港股上市。
  • 我國醫用鈦、生物鈦合金材料的發展、分類特點、現狀
    我國醫用鈦、生物鈦合金材料的發展、分類特點、現狀 金屬材料是最早用於臨床醫學的生物醫用材料,目前用於外科植入物和矯形器械的金屬材料主要包括不鏽鋼、鈷基合金和鈦合金三大系列,它們佔整個生物材料產品市場份額的 40% 左右。
  • 2020年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學術年會邀請函
    尊敬的專家學者: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學術年會定於2020年10月9-12日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主辦,貴州大學承辦,遵義醫科大學、貴陽學院協辦。會議邀請我國醫用金屬材料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作為演講嘉賓與主持人,設立「可降解金屬、醫用金屬表面/界面、醫用鈦合金、形狀記憶醫用金屬、3D列印與多孔醫用金屬、醫用金屬與口腔醫學交叉研究、
  • 我國雷射技術醫療應用和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研究發現,儘管我國在雷射治療技術、醫用雷射診療設備及其產業發展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整體而言,雷射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仍處於跟蹤起步和同步發展階段,原創性應用研究有所缺乏,醫用雷射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處於中低端,用於精準診療的超快雷射器等關鍵技術和高端設備仍未打破國外壟斷。
  • 幾種生物醫用金屬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20世紀50年代,研 究人員研製出新的316L不鏽鋼,將不鏽鋼中的最高 碳含量降至0.03%,使得材料的抗腐蝕性能得到進一 步提高。從此,醫用不鏽鋼便成為國際上公認的外 科植入體的首選材料。為了避免鎳的毒性作用,研究人員研製出了高 氮無鎳不鏽鋼。近些年來,低鎳和無鎳的醫用不鏽 鋼逐漸得到發展和應用。
  • 史賽克竟然還是生物醫用材料大佬?
    前言很少有人知道骨科巨頭史賽克還有另一副面孔——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的大佬。但一說起骨科佔生物醫用材料38%的用途,就不難以理解史賽克的多面性。據了解,生物醫用材料現已成為整個醫療器械產業的重要基礎,其產品約佔醫療器械市場的四至五成。而且生物醫用材料還是世界經濟中最有生機的朝陽產業。一起來了解一下身為生物醫用材料行業大佬的史賽克吧!
  • 快看兩會丨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發展潛力大效益好 代表為其發展支招
    這其中,海洋生物醫藥的發展,是省人大代表、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國防關心的話題。今年兩會上,他就帶來了《關於支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張國防認為,發展海洋生物醫用材料對於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分析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
    打開APP 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分析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 新材料在線 發表於 2021-01-14 11:27:32 2020
  • 國立元創落戶重慶兩江新區 助推生物醫療產業發展
    據悉,國立集團註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是集生產研發為一體的高端創新的現代生物醫學科技產業實體,自主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的新型生物類產品及醫療設備等。Kandel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生理/生化系教授Richard Axel,被國內外16所知名大學聘為榮譽教授及特聘教授。2012年3月,宋國立院士被黃奇帆市長授予「重慶友誼獎」。
  •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融合發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在蘇州召開
    12月12日,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產業融合發展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暨蘇州工業園區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研究院籌備會在蘇州召開,共話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產業最新進展。在開幕儀式致辭中,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紅指出,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對生物醫藥領域等健康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生物醫用材料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這些材料在應用過程中面向生物環境時都會通過其表界面發揮作用,因此,生物材料表界面問題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生物材料表界面工程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而獨特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