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是一種利用微波對食物進行加熱的裝置,具有快捷、省電、加熱均勻等優勢。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微波爐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必需品。用普通的炊具做一份紅燒肉可能要花費半個多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用微波爐去做只需要幾分鐘。
有不少人對微波爐加熱過的食物有牴觸心理,他們認為微波爐能夠向外放出輻射,接受了微波照射的食物攜帶著輻射殘留,會對人的健康構成威脅。這是把微波爐當成放射性物質了。微波爐工作時產生的微波不是放射性物質放出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微波是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中微波的頻率是比較低的,比可見光、紅外線還要低。如果你覺得微波對人體有害,需要對微波進行防備,那麼你更應該去防備可見光,千萬不要接受太陽光。
微波爐能夠對食物進行加熱涉及到極性分子在電場中的轉動。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及一個氧原子組成,氧原子原子核的吸引能力稍微強一些,可以將更多的電子吸附在其附近,這使得水分子的正電荷和負電荷的中心並不重合。這樣的極性分子放入電場中就會因電場力的作用而發生轉動,氫原子向電場方向轉動,氧原子向相反的方向轉動。
而電磁波中電場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微波爐中用到的微波頻率是2.45G赫茲,電場的方向每秒會改變49億次,水分子在這樣的劇烈搖擺中會和周圍的分子發生摩擦或碰撞,從而使得食物的溫度升高。當微波爐停止工作時,由於電場不復存在,水分子就不再劇烈搖擺,食物的溫度也就不再上升。由此可見,微波爐對食物的加熱和摩擦使物體溫度升高的道理是類似的,根本就談不上放射性,也不存在放射性殘留或微波殘留。
之所以選用2.45G赫茲的微波,是因為這個頻率和水分子的固有頻率非常接近。 一個物體受到的來自外界驅動力的頻率和系統的固有頻率相同或非常接近時,物體做受迫振動的振幅會非常大,這就是共振現象。食物中普遍含有較多的水分,水分子在2.45G赫茲變化電場作用下的振動最為劇烈,故選用這個頻率的微波。
曾經有不少人在給家裡的寵物洗完澡後,為了讓寵物身上的水分儘快幹掉,將寵物放進了微波爐加熱,結果自然是一場悲劇。寵物在微波爐裡失去了生命不是因為微波爐有核輻射,而是因為寵物體內有大量的水分。普通炊具先加熱食物的外層,而微波爐可以內外一起加熱,甚至有時候你會覺得微波爐加熱的肉外部還是生的,內部卻是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