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致癌這個消息
你肯定聽說過吧
今年6月,一篇名為《轉<人民日報>: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的文章在網上被大量轉發。網傳此文出處是《人民日報》,文中列舉數項微波爐對人體有害並且會致癌的證據。
鑑於這一文章3000萬+的閱讀
我們要在這裡鄭重闢謠一下
▼▼▼
通過搜索發現,此文章早在2013年3月18日就已在網上出現,文中的作者寫到在德國幾乎看不到家庭使用微波爐,於是小編查詢了有關數據報告,該報告中給出了微波爐2009-2013年進出口情況如下表所示。由表可知,我國微波爐外銷比例較大,銷售到歐洲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因此,文中描述的現象的真實性不能讓人信服。通過對微波加熱與傳統煮食方式的對比,最令人關注的致癌物質的對比情況如下:
1.雜環胺(HCAs)
HCAs是一類化合物,以高溫方法(例如燒烤、烤焙或放在平底鍋內煎)煮熟的肌肉含有此化合物。肉類在攝氏100度或以下及以較短時間烹煮,只產生微量HCAs。因此,使用微波或沸水烹煮食物所產生的HCAs較少。此外,與煎、燒烤的方式相比較,使用微波烹煮或者預先處理一些食物(雞腿、牛肉餅等)可有效減少食物中HCAs的形成。
2.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簡稱PAHs)。
PAHs的形成一般與燃料未充分燃燒有關。烘焗、燒烤或煙燻等處理或烹煮食物的方法會增加食物中PAHs含量。幾乎所有燒焦的食物都含有PAHs,但以某些方法(例如蒸和微波煮食)烹煮的食物,則含有很少的PAHs。研究發現,用粟米油以傳統方法煎熟或翻熱的牛肉,PAHs含量頗高,以微波烹煮或翻熱的牛肉只含微量PAHs。
3. 關於亞硝胺
一項研究顯示,與使用氣體爐等直接加熱的方法比較,利用微波烹煮或蒸等間接加熱的方法烹煮海味所產生的N-亞硝基二甲胺含量較少。
總而言之,依據已有的研究數據,無科學證據證明利用微波加熱食物會增加致癌物質。反而,與傳統加熱方式相比,某些食物用微波爐加熱產生的致癌物更少。另外,還有研究建議在燒烤前用微波將肉類預先烹煮,藉以儘量減少HCAs及PAHs產生。原因可能是微波煮食的溫度較低(通常不會超過攝氏100度),烹煮的時間也較短。
➤購買信譽良好的製造商生產的微波爐,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及注意事項。
➤在使用微波爐烹飪時,應當使用微波爐專用及可微波爐使用的器皿,不可使用有金屬裝飾的容器、塑膠貯物袋、塑膠雜物袋、發泡膠託盤或金屬鋁箔(錫紙)。
➤微波爐烹飪時,食物應以適用微波的蓋子或可微波爐使用的保鮮膜蓋好(不要接觸食物),並露出一小部分,讓烹煮時產生的蒸汽排出。如以保鮮膜覆蓋高脂或高糖食物,宜預留至少一寸的空間
➤不要把水或液體過度加熱,因為微波爐加熱的水即使極熱,但表面看來仍未煮沸。
➤切勿用微波爐烹煮連殼的蛋,以免蒸汽積聚在蛋殼內引致爆炸。
編輯整理:食安深圳
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