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上避暑之旅(15)完
寫在前面
不求資料翔實全面,不求論證無懈可擊,但求真實記錄旅途中所見所聞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2020.07.31
秦皇求仙入海處
前已述及,秦皇島沒島,南戴河的人工島——仙螺島改變了這個歷史。不禁想問,秦皇島沒有島,為什麼叫島呢?原來在200+年前,現在秦皇島海港區的東山是一個島,後來與陸地連成一片。而秦皇島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帝王名稱命名的城市,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第四次出巡到達並駐蹕於此,即從秦皇求仙入海處景區(原東山公園)拜海求仙,秦皇島「市名之源」即在此。作為遊客,這裡是我們必定要來打卡之地,也應了當地的那句話:不到秦皇求仙入海處,不算真正到了秦皇島。故秦皇島得名而來。
景區就在原來的東山不遠處,佔地19公頃,復建於1991年,被譽為「中國望海祈福第一地」,是中國唯一一座以望海、祈福為主題的景區。該景區於1991年復建,1993年完工。
入海處的大門別具一格——秦風闕門。它產生於西周時期,重簷四頂,四闕三門,正闕兩座,左右帶副闕,旁闕連接高牆。正闕上層梁坊下周雕刻著青龍、白龍、朱雀、玄武。在闕門的前面這對神獸叫「天祿」,傳說中天祿是一種頭上長角、肋生雙翅會飛的動物,是吉祥的象徵。匾額由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
一進入景區,就被迎面的大型組雕所吸引,攝人心魄。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一生曾五次出巡,每次出巡時都有隆重的車帳和龐大的車隊隨同,浩浩蕩蕩。
始皇碣石行群雕全長40米,寬5米,高6.6米,是由32人、20匹馬、2輛戰車組成的,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秦始皇出巡時車馬儀仗隊伍的壯觀場景,是該景區的標誌性建築。
頭帶皇冠的就是秦始皇。注意坐在他左邊的是大臣李斯。古時從左為尊,由此可見秦始皇禮賢下士,有與大臣同坐的襟懷。李斯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據旁邊導遊的介紹,這條路叫青雲路,取「慶雲」、「祥雲」之意。踏上這條路,便預示著一路平坦,好運連連。
類似上圖這樣的神獸共有12隻,分立青雲路兩側,象徵著吉祥如意。看下圖兩通石碑左側這塊,秦皇島市號稱中國望海祈福第一地!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曾在此望海祈福。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遣方士入海求仙。2200+年來,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望海祈福」已經成為秦始皇求仙入海處乃至秦皇島獨特的傳統民俗,也逐漸固化成為具有秦皇島地方特色的祈福儀式。
所謂福,過去指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現在人們對福的理解就是幸福。呵呵,長壽是第一位,必須滴!
史記刻石,將《史記》中有關秦始皇求仙的文字記載刻於該碑上,用以證明秦始皇到此求仙的真實性,也是歷史證據之一。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 使燕人盧生求羨門 高誓 刻碣石門 壞城郭 決通堤坊…因使韓終 侯公 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史記·秦始皇本記》
秦始皇自稱始皇,他還希望二世、三世以及萬世為王,他想長生不老,所以各處求仙,遍尋延年益壽、長生不死之良方。
經過「戰國風情園」。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當時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霸,最終由秦滅其他六國而統一中國。
臨淄,齊國古城(現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都城,是列國中最為繁華的都城之一,也是當時東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稷下」指齊國的都城臨淄。學宮創辦於齊桓公在位期間。為開拓疆土的需要,其在稷下廣築學館,招徠天下文學遊說之士數千人,任其在此講習議論。
戰國風情園不算小,我們還是先別逛了,直奔主題吧。
高臺上的建築就是求仙殿了,高36米,大殿加上臺階,頗有氣勢。
求仙殿正對求仙路,一條長長的通往海邊的甬道。導遊介紹,能看到牌坊上面有四個葫蘆,據說葫蘆是道教盛放仙藥的。
求仙殿廣場兩側的中國古代名人雕塑。
求仙路共有6個平臺72級臺階,兩旁是威風凜凜的兵馬俑,他們的表情、髮式、服裝各異。在兵馬俑中間還有9隻大鼎,象徵著帝王的權力,因為帝王說話可都是「一言九鼎」。
祭臺四周都高牆,據說仙人是不輕易見凡人的。
秦始皇求仙也不願意讓黎民百姓知道,因此以高牆來遮擋凡人的視線。
秦始皇像就位於祭臺中間,也就是其舉行求仙儀式的地方。
秦始皇像高6米,重60噸,是由墨綠色的花崗巖雕塑而成,據說是全國始皇作品之最。
秦始皇手捧金樽祭奠滄海,表情虔誠。他在祈盼著入海使者早日帶回長生不老之藥,以圖永遠統治中國。也因為此,秦始皇求仙打通了我國與東北亞國家的海陸交通,傳播了華夏文明。秦始皇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放眼世界的人。
祭臺周邊都是各路仙人的雕塑。祈求長壽也是祈福的內容之一,我來拍張照片。
回到求仙殿前,坐坐皇家四駕馬車,體驗一下當皇上的感覺?
這回有時間到戰國風情園逛逛了。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是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器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人。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最大成就是強魏扶楚。後世將吳起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孫子》又合稱為《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 278年)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他主張舉賢任能,立法富國,聯齊抗秦,因此遭到上官大夫斯尚等人的造謠中傷,被流放之後,得知自己的國家被秦所破,自感無力救國,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
屈原問天雕塑後面的臥石,用篆體鐫刻的是屈原的詩詞《天問》。
徐福,生卒不詳,秦朝時齊地人,為一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徐福帶童男童女坐樓船東渡是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但再未回來,後來有傳說他到了日本。再後來的各種傳說,可能日本人聽到的(徐福是他們的祖先)都極為不爽,但說的有鼻子有眼,不得不信。
徐福像後面的房子裡展出的都是鎮園之寶,文物也都用玻璃罩著。
據考古發現,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立「贔屓」[bì xì]石碑(當地民間俗稱「王八」馱石碑),上刻楷書「秦皇求仙入海處」7個大字,並刻有「大明成化十三年立」。但在「文革」初期的1966年,被人砸斷推下大海。
1988年1月5日和21日,秦皇島市海港區政府兩次組織人力、物力將原石碑的8塊殘石(上圖)打撈上岸。此碑受海水侵蝕22年,碑身字跡全無。
還有石屋記簡介殘碑(上圖),記載了秦皇島古來就是碣石地域。此殘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文物,也是鎮園之寶。
又轉回求仙殿,大殿下面有秦皇書畫苑,無法入內。看看對聯:遊心常在物之初,好古不求秦以下。那些收藏了秦以下的古董商和愛好者看後還不得氣個半死啊。
站在求仙殿臺階最高處遠望求仙路和祭臺。
求仙殿匾額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籍書法家李榮海題寫,筆酣墨飽,遒勁有力。
眾所周知,秦始皇最大功績就是四個統一:統一六國、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
這個展廳其實空蕩蕩的,只有靠牆邊有一些展櫃,與秦皇求仙入海的事情關係不大,我們看到的反倒都是與養生的有些關係。
可以跟這個景點拜拜了。
奧林匹克公園
今天還有時間,最後去逛逛奧林匹克公園。
位於北戴河區的奧林匹克公園,建於2004年,是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而建。秦皇島曾是該屆奧運會足球項目的比賽地之一,公園湖邊碩大的足球想說明這點(下圖)。
奧林匹克公園的標誌性建築就是公園廣場上的主雕塑「和平鴿」,走在濱海大道上就能看到。
人工湖的湖面還有帆船的雕塑。
湖畔有一個奧運火炬臺,當年秦皇島參加奧運火炬傳遞火炬手的名字被鐫刻其上,永遠留念。
雕塑「北戴河之夢」很有特點。拔地而起的56根方柱象徵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家國天下共同鑄就美麗中國夢。上面的年份表示,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駐蹕於此;1898年,北戴河被闢為避暑區;1948年,北戴河解放;1954年,毛澤東主席抒懷《浪淘沙·北戴河》;1984年,北戴河成為沿海開放城市;2008年,北戴河成為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
公園裡隨處可見與奧運有關的雕塑。
中國的國寶——武術也不能少。
奧林匹克公園以奧林匹克雕塑群著稱,各種雕塑星羅棋布,隨處可見。
而最讓人稱奇的是建於2004年的奧林匹克浮雕牆,全長312+米,均高2.7米,全部採用珍珠黑花崗巖石材雕刻而成。據介紹,雕塑運用了5種雕刻藝術手法。
以下視頻即是浮雕牆,共有三部分:千年聖火、生命健康、奧運中國。這面浮雕牆從規模、形式到內容為世界僅有,當年還曾申報了世界吉尼斯記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除了浮雕牆,這裡還有歷屆奧委會主席雕像。
公園還闢專區(奧運冠軍林)展示了30位中國奧運冠軍的足跡和手印。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中國的冠軍(金牌數)早已過百!他們為了弘揚奧林匹精神,奮力拼搏,為國爭光,人們將永遠記得他們的歷史功勳。下圖是其中的5位早期中國奧運冠軍的足跡和手印。
這裡與其說是一座公園,不如說是一個大型的雕塑展。見過雕塑,也見雕塑群,但是沒有見過在一座公園裡能永久性地擁有這麼多的雕塑以及如此之長的浮雕牆,真的讓人大飽眼福。公園裡的各種雕塑,生動地展示了奧林匹克發展史,弘揚了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了奧林匹克文化,讓人流連忘返。時間雖短,收穫滿滿!
寫在最後
2020北上避暑之旅札記於今日終於完成。回顧今年的避暑之旅,一是與朋友同行非常高興和愉快;二是略有遺憾,時間點選擇不太好,感覺旅行開始時間稍早了些,如果明年還有機會開啟避暑之旅一定要看好時間節點,不要再弄成「中暑之旅」;三是行程安排比去年合理些,不那麼緊張緊湊了,感覺更為休閒。
本次出遊共10天,札記按行程時間順序記錄共15篇,每篇亦可獨立成文,合計約4.66萬字,1100+張圖片,12段視頻(28'28")。囿於筆者才疏學淺,文中的錯誤、謬誤、筆誤或圖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朋友見諒。如蒙賜教,筆者將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