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帖木兒擁海山之子帝顯忠心
「南坡之變」元英宗被殺後,留守大都的原海山時期備受信任欽察人燕帖木兒,以對海山家族的赤膽忠心,脅迫百官迎立海山次子圖帖睦爾為帝。本來海山與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約好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駕崩時應該由和世繼承,但他卻沒有將皇位還給和世,而傳給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即為元英宗。
燕帖木兒忠於元武宗海山,在海山兩個兒子和世與圖帖睦爾之間保持中立,但和世路途遙遠,先到大都的懷王圖帖睦爾即位。後文宗爭取到了燕帖木兒,使燕帖木兒支持他。
燕帖木兒實際掌權控制漢文化
元文宗圖帖睦爾自小生長在漢地,漢文化修養好,剛登基就出臺一系列尊儒舉措,其中之一就是設立高規格的奎章閣學士院。實際掌控奎章閣的燕帖木兒是傳統的蒙古人,抵制儒文化,於是將奎章閣的影響與權力把控在宮廷內部。文宗與燕帖木兒一直謀劃將明宗和世消滅掉,在後者暴亡後,燕帖木兒幾乎壟斷了朝政所有權力,奎章閣的運作實際上是燕帖木兒來安排的。燕帖木兒希望美化當朝事項,於是讓文宗下令奎章閣總編輯,翰林國史院配合,編纂了《皇朝經世大典》,於1331年完成,可見他實際上掌握著此時的元朝政。
燕帖木兒用權力維持優勢地位
燕帖木兒起初是真心對海山的忠心,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他開始用權力維持優勢地位。燕帖木兒先擁立文宗圖帖睦爾在上都為帝的是文宗,後明宗和世在大都即位,他們都給予燕帖木兒高位,但燕帖木兒考慮到,明宗一定會更多地使用在中亞時的各種支持勢力,以及自己的人馬,而不會受到像文宗那樣的信任,也一定不會在任用官員問題上聽任他的意見,這時他的私心就出現了,因此他毫無保留地支持文宗。
後來明宗被他用權力暗殺了,但明宗還有兒子妥懽帖睦爾,文宗想把皇位交給明宗的兒子妥懽帖睦爾,這讓燕帖木兒非常恐懼。燕帖木兒利用職權,將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送往人跡罕至的高麗,聽說高麗人支持妥懽帖睦爾即位後,又將妥懽帖睦爾從高麗流放到廣西桂林,同時督促文宗立自己的長子阿剌忒納達剌為皇太子,不幸的是阿剌忒納達剌夭折了,文宗不久也去世了,去世前安排妥懽帖睦爾做皇帝。為了不處於被動形勢,燕帖木兒隱藏了文宗立妥懽帖睦爾的遺詔,暫時由太后監國,打算立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但太后卜答失裡堅持要按照文宗遺訓辦事,即迎立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為帝。燕帖木兒堅決不從,反覆博弈後,同意立明宗幼子懿璘質為帝,即元寧宗,燕帖木兒認為他歲數小容易把控。至此已經完全看不燕帖木兒的忠心,一心為了自己的地位。
可是寧宗在位僅一個月就夭折了。這次太后卜答失裡堅決由妥懽帖睦爾承繼大統。妥懽帖睦爾到達大都後,燕帖木兒並沒有立妥懽帖睦爾為帝。元朝的皇位竟然空缺達半年之久,直到燕帖木兒離世,妥懽帖睦爾才繼位。可見,在朝久了,燕帖木兒的忠心,也被朝中的形勢衝淡,逐漸變為動力權力保住自己地位的私心。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