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發現元朝文物,見證中國古代強盛,原來波斯也曾是中國領土

2020-11-23 騰訊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在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到1279年,忽必烈消滅了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雖然元朝統治只有歷時98年,但是大家都知道元朝統治期間,中國的版圖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是最大的,橫跨歐亞大陸,根據《元史》記載「故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裡數限者矣」,足以形容元朝的版圖之大。

不過跟其他朝代的版圖相比,元朝的版圖地域還是略有不同,筆者先談一下元朝的組成,當時的元朝其實是由蒙古帝國的直接統治區域和四大汗國組成的,這四大汗國分別是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和旭烈兀汗國,其實跟明朝朱元璋時期有點相似,屬於宗藩關係。

旭烈兀汗國也稱為伊兒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在1253年率領蒙古大軍西徵西亞的阿拔斯王朝,經過了幾年的苦戰,旭烈兀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最終也在西亞建立了旭烈兀汗國。旭烈兀因為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所以旭烈兀汗國自從成立之時起就和元朝中央政府的關係十分的密切。雖然在地理位置上旭烈兀汗國是距離元朝國都最遠的,但是在四大汗國當中卻是最忠心的。

在1266年,旭烈兀因病去世,子承父業,兒子阿八哈被推選為伊兒汗國的大汗,但是阿八哈卻只權攝國政,並未第一時間登基,有大臣擔心時間拖久了會生出其他的變故,便勸說阿八哈馬上登基,但是阿八哈卻說:「必須要由忽必烈皇帝委任才能正式登基」,足以看出伊兒汗國對元朝的忠心,因為路途遙遠,幾年後忽必烈的委任狀才送到伊兒汗國,阿八哈看到委任狀才正式登基統管國事。忽必烈不僅僅送了委任狀,還頒賜了印有漢字「輔國安民之寶」的方印作為王印給阿八哈,這個我們可以從現存的阿八哈頒發的一張敕令上可以驗證。

在二十世紀中期,一位歐洲的學者在伊朗發現了一件元代遺物,這件遺物據考證是伊兒汗國的第四任君主阿魯渾寫給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的一封信件,因為在信件上印有六個漢字,這正是忽必烈賜給伊兒汗國的王印,由此可見伊兒汗國一直都是在用忽必烈賜予的漢字王印來印蓋自己的國書,而且據其他典籍記載,伊兒汗國的國君從來都是稱呼自己為波斯的總督,這位學者後來也在自己的書中感嘆:「在13世紀,波斯一直是中國的一個省,伊拉克汗國的蒙古汗一直忠於中國的蒙古皇帝。」

雖然現在的西亞地區早已經由於人種地理的位置跟中國早已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筆者還是想說一句,在歷史上的西亞波斯確實是中國的一個行省,也足以印證我們中國在古代是多麼的強盛。

相關焦點

  •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8期—伊朗:我,雅利安,曾統治世界
    伊朗人是一個超越民族的概念,今天的波斯人、普什圖人、庫德人、俾路支人、奧塞梯人、塔吉克人等,都屬於廣義上的伊朗人,他們曾一起創造了燦爛的伊朗文化,他們的生存範圍組成了大伊朗地區,也是古代波斯各帝國的主要疆土。
  • 關於伊朗:曾是不可一世的大帝國,卻也受異族統治
    公元前600年左右,伊朗人(雅利安人的一支,伊朗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國家」)攻佔尼尼微,也終結了亞述帝國,就這樣開創了一個橫跨印度河流域到埃及的大帝國。伊朗人稱霸整個古代世界,其統治者在古希臘史書中經常被稱為「大帝」,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居魯士、大流士、薛西斯。你也許記得,大流士和薛西斯曾經妄圖徵服希臘,卻慘遭失敗。
  • 元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到底是什麼呢?
    整個古代歷史,隨著王朝的不斷更替,而不斷強大,在古代很多王朝,那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秦朝的統一,漢朝的強大,還是唐朝的鼎盛,宋朝的發達……可以說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點,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貢獻。那麼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對我國歷史的貢獻到底是什麼呢?你可能想不到,主要是一條。
  • 春風薦書2|三聯總編輯肖啟明:中國古代神奇動物來自波斯嗎
    他留給讀者的問題是:你知道古代波斯的神獸們和中國古代傳奇動物有什麼關係?《波斯筆記》作者: 李零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9.10【推薦語】波斯,古代世界的中心,與秦漢並立的強大帝國,中西交流的關鍵樞紐。繼《我們的中國》之後,李零教授用「我們」的眼光審視古代中亞和世界歷史,精彩圖文再現波斯餘暉。
  • 中國古代建築簡史,見證五千年文明歷程
    ——梁思成中國古代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的成就,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古建築是獨立的機構體系,以木結構體系為主。今天建築史君選取了中國歷史中一些重要的節點,讓大家在輕鬆之餘可以通俗的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史。
  • 中國邊界最西到過哪裡?
    然而,這些驕傲的戰績都是世界性蒙古帝國所取得,他們與後來的元朝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另外,當時的波斯王子俾路斯以波斯極東省份錫斯坦 (sejinstan)的首府疾陵(zareng)為根據地(今伊朗國土東北角的託博勒城),謀求復國。
  • 原來這些國家都曾是中國的
    蒙古帝國是13世紀由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權,領土面積達到了357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現在的三個俄羅斯大小。領土範圍東起日本海,北跨西伯利亞,西達黑海沿岸,南至波斯灣,包含了大半個亞洲地區及部分歐洲地區。被公認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的世界霸主。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經翻譯後,中國專家當場淚目:終於找到了
    蒙古斷崖發現中國漢字  我國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時代,但是在封建社會之中,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還是十分強盛的,由於當時我們國家不斷的擴充疆土,所以使得我們國家逐漸的擴大起來,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佔地面積的國家。而在古代的社會中,我們國家的佔地面積甚至還要比現如今的還大。這也說明了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的軍事力量還是十分強盛的。
  • 你旅遊買的波斯地毯,八成不是產自伊朗而是河南縣城
    但在伊朗最珍貴的也不是水,甚至不是黃金、鑽石,而是其自古就聞名的手工地毯。有伊朗地毯商說:「伊朗地毯可以成為一個最好的外交官。當某個人買了伊朗地毯,並將它們帶回家之後,其他人領略到它的美麗,再聽到地毯的歷史故事,他們會對伊朗這個國家產生興趣。」這種地毯用料非常講究,在古代被稱為波斯地毯,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 文物見證抗疫史
    竹簡記載,若發現有人感染瘟疫,必須主動保持距離並第一時間向官府報告,患者一旦被官方確診後,會被強制隔離,關進特殊的地方,稱之為「癘遷所」。《黃帝內經》提出對瘟疫要早發現早治療,治療後防止復發。清代口罩類絲織品,新疆輪臺縣博物館藏。
  • 十年,伊朗姑娘親歷中文在德黑蘭火爆,中國旅遊團一舉動讓她流淚
    據新華社1月9日報導,最近一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伊朗姑娘在中國網際網路「火」了!報導稱,這名來自伊朗的姑娘有個中文名字,叫孟雅琪。孟雅琪告訴記者,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自己喜歡中國古代文化,喜歡孟子,雅琪的寓意則是優雅如玉的意思。
  • 原來,伊朗還有這些自然美景!
    供圖:Babak Tafreshi,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Gulnaz Khan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如今,那裡的清真寺依然飾以綠松石穹頂、宮殿依舊金碧輝煌、古代詩人的墓穴也依然被保留著,一如既往地為逝者提供安息之所。這些無不時刻提醒著人們,那裡曾經有著神秘而灰暗的往事。
  • 亞洲一國家,曾是中國領土卻一步步崛起,最終實現完全獨立
    在全球的眾多國家當中,有這樣的一個國家,曾是中國的領土,但在改名字之後,卻實現了最終的完全獨立,你們知道這個國家是誰嗎?它就是越南,在歷史上,越南之前稱為安南,而在秦朝時期,安南便實行領土範圍,而在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而安南也利用了中國這一局面,擺脫了控制。在宋朝統一中國後,卻沒有拿出兵力對付安南,而是將安南作為一個藩屬國,到了唐朝時期,安南這個名字首次作為中國地區的行政名出現,受制於安南的都護府。
  • 中國亡得最冤的王朝,本是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卻因最強大而滅亡
    在中國歷史上,王朝的興衰變化是很常見的。一個王朝的興起總是伴隨著另一個王朝的衰落,這個衰落的王朝最終只能滅亡。被毀滅的王朝幾乎都是因為太衰弱而被新興軍事力量打敗的。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是例外。他的毀滅不是因為自己太虛弱,而是因為自己太強。
  • 因埃及法老騙婚,波斯皇帝大怒,決心借道阿拉伯攻打埃及
    在說起古埃及和波斯的事情之前,我先簡單地說一下發生在我們中國漢朝時期的一件事情,因為這件事和我今天要說的事情雖然不同,但頗為類似,細看之下如同翻版。西漢初年,漢文帝時,因根基未穩實力不足,面對北方勁敵匈奴的侵擾,朝廷不得不妥協,對匈奴實施和親政策。
  • 這個地方曾見證中國歷史,如今又開了一場論壇
    這個地方曾見證中國歷史,如今又開了一場論壇 2020-10-17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吐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南下進攻印度,一舉拿下印度?
    吐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為什麼不南下進攻印度,一舉拿下印度?吐蕃帝國是在青藏高原上存在過的一顆明珠,曾經它的光芒足以震懾東方,在中國古代發生過很多次遊牧文明跟農耕文明的碰撞,很多時候這些放牧的民族擁有強健的體魄,在性格上也比較的曠野,但是在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之後,開始發展農業,畢竟在古代農業才是立國之本,但是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卻實現了遊牧和農耕這兩種文明的融合,也是在歷史上很少見的。
  • 中國曾在南半球有塊領土,後因不被重視,存在63年滅亡
    明朝早期,中國的海軍力量,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鄭和七下西洋,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強盛。而原本沒有什麼聯繫的南洋國家,比如暹羅,蘇門達剌,也開始主動向中國進行朝貢。明朝的強盛,可見一斑。而在筆者的研究中,卻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情況。在所有南洋國家中,有一個位於南半球的國家,曾經被明朝當作中國領土。儘管只是短暫的幾十年,但是卻因為領土處於南半球,顯得極為特殊。公元14世紀,統治了蘇門答臘島近700年的國家三佛齊,在滿者伯夷的入侵下,走向了滅亡。
  • 經天緯地:中國古代地圖博覽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包含大量古地圖在內的北平文物先後因抗戰南遷,其後又因內戰而分藏兩岸,經歷了戰火的洗禮與考驗。時至今日,明清繪本地圖主要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和臺北「故宮」圖書文獻處,它們共同經歷了中國近現代文物的顛沛流離,見證了近代中國歷史的滄桑巨變。中國古代地圖不但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而且還是中外地圖文化交流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