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於2018年11月全面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今年1月10日又公布了新的制裁措施,作為伊朗向伊拉克美軍發動飛彈襲擊的經濟懲罰。
世界銀行預計,2019年伊朗經濟下降8.7%,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降的更多,得9.5%。
伊朗是著名的石油天然氣大國,原油乃經濟命脈,神奇的是,它的價格比水便宜。
但在伊朗最珍貴的也不是水,甚至不是黃金、鑽石,而是其自古就聞名的手工地毯。
有伊朗地毯商說:「伊朗地毯可以成為一個最好的外交官。當某個人買了伊朗地毯,並將它們帶回家之後,其他人領略到它的美麗,再聽到地毯的歷史故事,他們會對伊朗這個國家產生興趣。」
這種地毯用料非常講究,在古代被稱為波斯地毯,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其採用天然染料,從尤加利葉、靛青、薑黃、橡子殼、石榴皮、葡萄葉等礦物或植物中提取,親膚之餘,過了上百年還能顏色如新,尤其是著名的波斯藍和波斯紅。
1949年夏天,一位俄國考古專家在蒙古的阿爾泰地區、靠近西伯利亞南部的冰凍墓穴中發掘了一塊名為Pazyryk的地毯。
專家們認為它最起碼有2500歲,是已知的現存最早的波斯地毯,由伊朗高原東部的人編制的,因為上面有第一個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騎兵的圖案。這塊地毯,現被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博物館內。
20世紀初,歐美中產階級以擁有波斯地毯為豪,而豪宅更是標配:中國的青花瓷,波斯地毯,英國古董鍾和歐洲水晶吊燈。
因為採用棉、羊毛、真絲等材質,可以想像,波斯地毯實際很難保存太久而不損壞,現在已存的品相良好的古董地毯歷史只有幾百年。
不過,這並不妨礙波斯地毯拍出天價。
世界上最昂貴的十大地毯之二,路易十五Savonnerie地毯。18世紀,由法國皇家地毯工廠生產,為皇室住宅裝飾所用,一共三張,圖案複雜精美。
路易十五Savonnerie地毯的細節,真乃藝術品
2000年,其中一張拍出了440萬美元,另一張則拍出了570萬美元。
珍珠地毯的細節,不算寶石,平均一顆珍珠5.5美金?
一塊來自印度的珍珠地毯,可追溯到17世紀,由諸多寶石和一百萬顆珍珠組成,蘇富比的成交價為550萬美元。
而最貴地毯的前兩名呢?當然是波斯地毯。
克爾曼「花瓶」地毯局部細節
2010年,一塊17世紀的「花瓶」波斯地毯在佳士得拍賣,估價為三四十萬美金,但以創紀錄的950萬美元成交。
2013年,蘇富比拍出的「花瓶地毯」又刷新了紀錄,成為世界最貴地毯,成交價3376.5萬美元,也是來自17世紀。
最貴的鐮刀葉藤蔓和棕櫚「花瓶」真絲地毯
據說,其工藝複雜,而這塊地毯又是採用此種工藝的同類中最漂亮的、最優雅的。
比較下來,並無鑲嵌珠寶的波斯地毯,附加值反而比其他地毯高。難怪伊朗人把它視為傳家寶,而名貴的地毯和古董等藝術品一樣保值。
所以在國際地毯市場上,伊朗地毯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伊朗的每個角落,都有人在織地毯。
據商務部編譯的伊朗《梅赫新聞社》報導,伊朗國內有200多萬名織工(總人口才八千萬),手工地毯年生產能力達600萬平方米,可為國家帶來30億美元的收益。
名人畫像掛毯
有意思的是,除了直接就業人員,這個行業還為地毯配送員和手推車修理工創造了很多工作機會。
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推著裝滿地毯的車子匆匆而過,聽上去有點類似中國的電商和快遞員。
伊商會地毯、手工藝品和旅遊委員會主席巴拉米稱,2018年伊朗出口了價值4.2億美元的手工地毯(這個數字不及2002年的5.17億美元)。
他還強調,地毯工業擁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可幫助國家實現非石油依賴經濟。
能源產品之外,波斯地毯是伊朗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了。美國一直是波斯地毯最大的市場。在被制裁之前,伊朗有35%的地毯是出口美國的,制裁後對其出口量變為0。
出口受到嚴重影響,從業者也備受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也有了些許變化。據報導,在伊朗國內,雖然有能力的家庭都想擁有手織地毯,但機織地毯因價格便宜,幾年前就賣得比手工的更好了。
從材質上劃分,手織毯可以分為全棉、全毛、棉毛結合、絲毛結合、全絲五種,價格通常與含絲量成正比。
而「世界地毯之都」,有人說已經不在伊朗,而在中國了。
據大河網2018年的報導,世界三大地毯集散地美國亞特蘭大、德國漢堡、阿聯杜拜,南召絲毯已經在全球手織真絲地毯生產的8成份額。
而南召,是位於中國河南南陽的一個縣,有2000年的桑蠶養殖歷史。
河南省蠶科院專家培育的彩色的蠶,不僅能產絲,還可做觀賞之用
去年,央視的《經濟半小時》介紹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人把真絲地毯賣到國外,從而開啟了該縣的真絲地毯外貿生意。
一位名叫張平的「織女」說,1991年她開始學習織地毯,織的第一塊就賣了900元。想想那個時候,國內的月工資水平普遍在一兩百,難怪這900塊就夠了張平的哥哥訂婚用了。
南召會織地毯的人越來越多,後來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就催生了一種該縣特有的職業,叫織女經紀人。
他們的工作就是拿到貿易商和工廠的訂單,然後把它們分給織女,織女用工廠的原料做好成品,經紀人再把它們送回,從中賺取差價。
據欄目採訪了一位叫胡延召的織女經紀人,最多的時候管理過1500多名織女。生意最好的時候,她一個人一年就拿到800塊外貿真絲地毯。
南召的地毯加工車間
不過,後來縣裡建了二十多家專業的真絲地毯加工廠,大多數織女就去廠裡上班了。
工廠裡有純手工設備,也有半自動化生產線。以前手工編要4個月的地毯,在車間只用一個月。而編織的圖案,早期主要是波斯風格。
據央視這檔欄目介紹,南召縣最大的地毯加工廠由孫俊克創辦,他曾被稱為「背毯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南召的真絲地毯生產出來但是沒啥銷路,地毯廠發不出工資。孫俊克被逼無奈,只能背著毯子到北京賣,但是白眼受盡,一塊也沒賣出去。
1986年,不會外語的他鼓足勇氣,到北京的使館區發名片、聯繫業務,在白俄羅斯大使館,一位工作人員看到他背的毯子非常喜歡,花了800美元買下(按當年的匯率,大概2762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在整個南召縣都引起了轟動。
在北京長椿街住了三年,他賺了幾萬塊。
之後,他到鄭州一個地毯廠擔任副廠長,幾年後又回到南召創辦了自己的地毯工廠。
如今,地毯的花樣更加豐富。孫俊克的公司把產品分了8大類:波斯地毯、東方地毯、工藝掛毯、風景油畫、花鳥山水和人物故事(比如《金陵十二釵》、《文成公主出嫁》)。年產值1.5億元,銷售收入8000萬元(2018年報導)。
據介紹,南召的真絲地毯以外貿為主,內銷較少。比如上述公司就出口到了亞洲、歐洲和美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就包含波斯地毯的發源地伊朗。
2015年,他的兒子孫健琿從英國學成歸來,開了一家主營線上銷售的貿易公司,第一筆地毯訂單就來自土耳其。
這就是在美國賣的很貴的地毯
他們公司的地毯,出口價格不同,有的一平方英尺(約30cm*30cm,A3紙大小)賣60美元,但是到了紐約的第五大道,可以賣到1800美元(約1.26萬元),價格最多能翻30倍。
刷旅遊攻略,看到不時有人出國旅遊,背塊兩三萬的波斯地毯回來。
親,買絲毯,到南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