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植物園 | 這些伊朗最常見的水果,栽培歷史竟然那麼長

2020-09-19 大塊草木

說起伊朗的自然環境,很多人腦海裡的第一印象是乾旱炎熱,荒無人煙的沙漠。事實上,伊朗是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大的水果生產國,在全世界可以排第八到第十。豐富的品種和便宜的價格讓你可以分分鐘實現水果自由。


伊朗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氣候類似於中國的新疆,非常有利於水果生長。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五種伊朗最常見也是栽培歷史最悠久的特色水果。

01

無花果 fig

無花果原產於西亞和中東地區。很少有人知道,無花果是人類最早開始種植的水果,栽培歷史可追溯到大約11400年前。在約旦河西岸的一個公元前9400-9200年的村莊遺址裡,科學家發現了九個碳化的無花果。

無花果在歷史上一直非常受人們喜愛。因為有著非常強大的生存和適應能力。無花果樹隨著人類遷徙廣泛分布於各大洲溫帶和熱帶。也因此,無花果在許多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在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在內的許多世界宗教中都具有象徵意義。

伊朗是無花果五大生產國之一,其他四國是土耳其、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位於伊朗西南部法爾斯省(Fars)的埃斯塔赫巴納特(Estahban)是其最大無花果產區。

埃斯塔赫巴納特的人們採摘無花果。

圖片:Reza Ghaderi, IRNA


無花果可以新鮮吃,也可以製作成果乾和果醬。由於新鮮的無花果不容易保存,大部分會被製成無花果乾。和土耳其軟糯型的無花果乾相比,我更喜歡伊朗的無花果乾,更乾燥口感偏硬一些,雖然甜度高但多吃幾個也不會覺得膩。

埃斯塔赫巴納特當地人曬制無花果乾。

圖片:Reza Ghaderi, IRNA



02

葡萄 grape

葡萄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水果之一,其栽培歷史長達8000年。

在伊朗,全國種有多達40餘個品種的葡萄,其主要的葡萄產區在西北和東北部。2017年,伊朗以320萬噸的葡萄產量排名全球第八。

伊朗東北部農民收穫葡萄。圖片:IRNA



我最喜歡的是這種小粒葡萄,皮薄無籽,口感脆甜。圖片:IRNA


說到葡萄就不得不提葡萄酒了。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一直有釀酒傳統。在伊朗北部扎格羅斯山脈中的一個7000多年前的遺址裡,考古學家發現了裝葡萄酒的陶罐。著名古城設拉子此前也是伊朗的一個釀酒業中心,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伊朗的國民詩人哈菲茲也在他的詩歌中多次讚美設拉子的葡萄酒。


位於設拉子城的哈菲茲墓。圖片:wikipedia


有意思的是,設拉子城(Shiraz)和著名的設拉子葡萄酒同名(在澳大利亞稱為設拉子Shiraz,在法國、美國稱為西拉Syrah),這讓大家一度認為設拉子葡萄酒源於伊朗。雖然最終研究證明,用於釀造設拉子葡萄酒的葡萄原產於法國,至今依然有很多人相信這個美麗的誤會。



03

石榴 pomegranate

石榴原產於伊朗,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如今,伊朗是全球第二大石榴生產國和最大出口國,擁有740多個品種的石榴。

伊朗南部農民收穫石榴


石榴在伊朗文化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從日常生活到文學藝術、宗教文化,石榴已經滲透到伊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石榴在很多文化中象徵著生育能力,在波斯文化中也是。在一些詩歌、繪畫中,石榴的出場常常伴隨著愛情,在哈菲茲的詩歌中常用石榴表達色情內涵。在《古蘭經》中,石榴則是來自天堂的神聖果實。

伊朗常見的石榴造型器具和裝飾品


在伊朗,每年十月前後是石榴豐收的季節,很多生產石榴的地區都會舉行石榴節,人們採摘石榴,唱歌跳舞,感恩上天賜予他們新鮮水果。

伊朗西部人們慶祝石榴節


石榴也是慶祝雅爾達節(我們的冬至)必不可少的部分,水果商會把品質最好的石榴保留到雅爾達節前幾天在投入市場。

德黑蘭街邊賣石榴的水果攤


除了直接吃和榨成石榴汁以外,伊朗人民還有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吃法:拌沙拉,風味濃厚的石榴糖漿,石榴煎雞蛋,跟核桃醬一起燉雞,還有石榴冰淇淋、慕斯、果凍、蛋糕等各種甜點。

雅爾達節前,甜品店裡石榴口味或造型的蛋糕



04

椰棗 date palm

椰棗又叫海棗,雖然長得像棗,但其實和我們常見的冬棗、紅棗等毫無關係,而是棕櫚科的植物,跟椰子更親近。椰棗的栽培歷史長達7000多年,數千年來一直是中東和印度河流域的主食之一。

新鮮椰棗。圖片:wikipedia


椰棗樹通常有20餘米高,一棵盛果期的樹每年可以收穫70~140斤果實,產量非常大。新鮮的椰棗因為品種不同,顏色從鮮紅色到鮮黃色都有,相同的是甜度都很高。因為保存和運輸不方便,通常會製作成椰棗乾。椰棗乾的含糖量高達近70%,其加工過程中並沒有加糖,而是果實天然所含糖分。不過伊朗人嗜甜,椰棗很受人們喜愛。

各種品種的椰棗乾,圖片:origiran.com


在伊朗有一句和椰棗有關的諺語:Ham khodâ-ro mikhâd ham khormâ-ro(直譯是「他既想要上帝又想要椰棗」),意思就是漢語中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伊朗是椰棗的主要產區之一,種植有400多個品種。2019年其椰棗產量為150萬噸,是全球第二大椰棗生產國。

伊朗貝赫貝漢的椰棗樹。圖片:wikipedia


椰棗在伊斯蘭文化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呢?齋月期間人們開齋通常會先吃一些椰棗,迅速補充體力。在《古蘭經》中椰棗被提到20次,甚至連耶穌也是在椰棗樹下出生的。



05

油橄欖 olive

油橄欖,又叫木樨欖,古稱齊墩果、阿列布,和中國常見的零食橄欖是毫不相干的兩種植物。早在7000多年前,地中海東岸的人們就開始種植油橄欖以獲取食用油了。

樹上的油橄欖果實。圖片:tehrantimes.com


在中國看到最多的油橄欖產品就是橄欖油。因為橄欖油富含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近年來在國內成了健康用油的代名詞,尤其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在地中海地區,橄欖油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食品,還有神聖的文化意義,至今仍被用於在許多宗教儀式中。橄欖枝在西方文化中是和平和榮耀的象徵,常被獻給神和強大的人物表達祝福。在聯合國標誌中的枝條也是橄欖枝。

橄欖油和經過醃製的油橄欖。圖片:wikipedia


伊朗人對橄欖的喜愛自古有之,2000多年前的宗教讚美詩中就提到了橄欖樹。油橄欖也是伊朗人餐桌上的常客。超市裡能買到各種顏色和口味的醃製油橄欖。除了直接吃,伊朗人還會用醃製油橄欖做各種開胃小菜。不過醃製油橄欖通常有酸澀味,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Zeytoon Parvardeh,一種用油橄欖、石榴、薄荷、香菜製作的涼菜。圖片:mypersiankitchen.com


伊朗人每年對橄欖油的需求超過12000噸,而2019年的全國產量是11600噸,短缺的部分需要從土耳其、義大利等國家進口。為了滿足伊朗人民對橄欖油的需求,伊朗農業部還開展了「國家橄欖栽培加工發展計劃」,開辦課程教授農民種植橄欖樹。


本文作者簡介

異鄉森林貓

一個在德黑蘭的水果店

實現了水果自由的植物控

想多了解一點

再多了解一點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我們稱伊朗為「波斯」,那伊朗叫我們什麼?僅1個字,聽著很熟悉
    雖然古巴比倫王朝在公元前8世紀就已經毀滅了,但是他們的後人還是留存了下來,並且早在文明發源之初就往四處擴散,往西去的到了阿拉伯半島,往東去的就來到了現在的伊朗,也就是我們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都常常聽到的「波斯」。
  • 盤點:水果的歷史,看看這些水果都有哪些歷史吧!
    中國古代的林檎、柰、花紅等水果被認為是中國土生蘋果品種或與蘋果相似的水果。蘋果在中國的栽培記錄可以追溯至西漢時期,漢武帝時,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當時多用於薰香衣裳等,亦有置於床頭當香燻或置於衣服,最初作為香囊,較少食用。但也有看法認為,林檎和沙果,曾被誤認為蘋果,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是元朝時期從中亞地區傳入中國,當時只有在宮廷才可享用。
  • 你旅遊買的波斯地毯,八成不是產自伊朗而是河南縣城
    但在伊朗最珍貴的也不是水,甚至不是黃金、鑽石,而是其自古就聞名的手工地毯。有伊朗地毯商說:「伊朗地毯可以成為一個最好的外交官。當某個人買了伊朗地毯,並將它們帶回家之後,其他人領略到它的美麗,再聽到地毯的歷史故事,他們會對伊朗這個國家產生興趣。」這種地毯用料非常講究,在古代被稱為波斯地毯,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 現在伊朗和阿拉伯的區別,竟然和阿拔斯王朝有關
    現在伊朗和阿拉伯的區別,竟然和阿拔斯王朝有關。黑衣大食,顧名思義就是穿黑衣的穆斯林了。既然伍麥葉王朝所尚的「白色」,成為了今天阿拉伯人的正色,那麼「黑色」又被什麼民族繼承了呢?說到這裡,估計很多朋友已經在腦補時事新聞裡的各種穆斯林形象了,但凡對此類細節有過關注的人,多半已經想到了一個和遜尼派阿拉伯人格格不入的族群——波斯人。
  • 無花果的栽培歷史與文化淵源
    它是重要的栽培水果,也常作為園藝植物種植,其中栽培品種「棕色土耳其」 和「冰晶」獲得了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的花園功績獎。植物學特徵落葉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葉互生,掌狀3-5裂。複雜的隱頭花序由空心的肉質「假果」組成,其內壁上著生許多單性花。
  • 神秘波斯古國伊朗 藏紅花香鑽入尋常百姓家
    就像奶酪之於荷蘭、火腿之於西班牙,藏紅花,是伊朗的一張名片,它與黑魚子醬、開心果、地毯、石油,一併被稱為伊朗五寶。神奇的藏紅花初到伊朗,吸引我的完全不是美食。神秘波斯古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才是我對伊朗嚮往已久的理由。
  • 波斯植物園 | 披上外衣的它你還認識嗎?
    去年剛到伊朗的時候,我在朋友圈發了個無獎競猜。答案就是最常見的天然植物色素——葉綠素。如果你對烘焙感興趣,你可能見過一種碧綠色的開心果仁,商品名叫GPPK(Green Peeled Pistachio Kernel)。
  • 從中文導遊到美女「網紅」:一個伊朗姑娘的中國故事
    孟雅琪的家鄉是伊朗歷史名城伊斯法罕,她的波斯語名是阿蕾祖,有「希望」之意。談起為何學習中文,孟雅琪說,她高中畢業後就讀伊朗沙希德·貝赫什提大學中文專業,這是母親的建議。「選擇專業時,媽媽告訴我,中國歷史文化悠久,與伊朗關係密切,這個專業對你的未來將很有助益。」「那時朋友們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學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這是當時伊朗人學習外語的主流方向。
  • 辰山植物園「樹上的糖包子」熟啦!採摘名額免費送
    我國唐代從波斯傳入,現在全國各地都有栽培,尤以南疆為盛。無花果除鮮食、藥用外,還可加工制幹、制果脯、果醬、果汁、果茶、果酒、飲料、罐頭等。無花果乾無任何化學添加劑,味道濃厚、甘甜。無花果汁、飲料具有獨特的清香味,生津止渴,老幼皆宜。福利時間想要採摘最甜最新鮮的無花果嗎?
  • 領土縮水最嚴重的國家—第8期—伊朗:我,雅利安,曾統治世界
    往期回顧:第8期:伊朗一、簡史伊朗,也就是雅利安,是中東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伊朗人一直自稱為雅利安人(即高貴的人),但卻長期被外界稱為——波斯。「波斯」起源自古伊朗語「Parsava」,大概是指「邊陲」的意思,最早由與伊朗接壤的亞述帝國記敘,後傳至古希臘,於是成為外界對伊朗的公用稱呼,直到1935年。
  • 十年,伊朗姑娘親歷中文在德黑蘭火爆,中國旅遊團一舉動讓她流淚
    據新華社1月9日報導,最近一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伊朗姑娘在中國網際網路「火」了!報導稱,這名來自伊朗的姑娘有個中文名字,叫孟雅琪。孟雅琪告訴記者,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自己喜歡中國古代文化,喜歡孟子,雅琪的寓意則是優雅如玉的意思。
  • 原來,伊朗還有這些自然美景!
    德馬峰(Mount Damāvand)上空,霍姆斯彗星(Comet Holmes)出現在英仙座最亮星「天船三」(Mirfak)旁邊。供圖:Babak Tafreshi,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Gulnaz Khan伊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 拋開宗教原因 為什麼阿拉伯國家視伊朗為主要對手?
    ,而沙特對於宗教矛盾更深的以色列態度顯然沒有對伊朗那麼強硬。古波斯全盛期疆域圖伊朗的歷史決定民族矛盾高於宗教矛盾波斯在人類文明當中最早崛起的超級大國,從古波斯帝國、安息帝國到薩珊帝國,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波斯都是歐洲文明的最主要對手。
  • 關於伊朗:曾是不可一世的大帝國,卻也受異族統治
    這些波斯人與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保持了密切聯繫。他們的宗教,即瑣羅亞斯德教也與早期的吠陀教有關。二者很明顯有共同的起源,形成於雅利安人的最早故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諸王都是偉大的建造者。在首都波斯波利斯,矗立起宮殿群(並無神殿的蹤跡),以多根大石柱支撐。波斯波利斯遺址能讓我們對於氣勢恢宏的宮殿產生直觀印象。亞歷山大擊敗大流士三世,終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
  • 伊朗發現元朝文物,見證中國古代強盛,原來波斯也曾是中國領土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在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首都。到1279年,忽必烈消滅了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
  • 西安出土一座波斯國王墓,碑文譯成中文後,專家的臉色頓時大變
    考古工作中最有價值、且最有歷史意義的往往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書畫,這些古文字一旦被研究透徹,無疑是對歷史研究的一大貢獻。所以不管是古遺蹟還是古墓的開掘,專家們首先要找的也是書籍或碑文,以確定墓主或寶物的真正主人,若非如此,專家們是都不敢妄下定論的。
  • 現代水果種類繁多,那古人們都吃什麼水果,有一種水果最可惜
    中國地大物博,自古以來我國物產豐富,而且從古至今我們都是水果大國,產自我國的水果同樣非常非常的豐富。如我國擁有著數量最多最多的柑橘老品種以及最古老的記載了柑橘的文獻,偉大的詩人屈原,還專門寫過歌頌柑橘的文章,同樣柑橘類水果特別能雜交的特性,使它成為了水果界最大的家族之一。
  • 伊朗人發現具有1000年歷史的不鏽鋼前體,令人驚訝
    阿里普爾說,古老的波斯鉻鋼「不會是不鏽的」。)提供了最早的證據,從而有意生產了低鉻鋼,」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將研究小組帶到了伊朗南部的考古遺址Chahak。Chahak曾經是鋼鐵生產的重要樞紐,它是伊朗唯一的有規制煉鋼證據的考古現場,其中鐵與其他礦物質和有機物一起被添加到長管狀縫隙中。然後密封,在毛皮溫熱NA CE。冷卻後,通過破壞坩錠將晶錠除去。在包括維京人在內的許多文化中,這項技術至關重要。「U型鋼通常是高質量的鋼,」阿利普爾說。「它不含雜質,非常適合生產武器,裝甲和其他工具。」
  • 華南植物園舉辦「雨後小精靈——常見蘑菇識別」科普課程
    華南植物園舉辦「雨後小精靈——常見蘑菇識別」科普課程 2018-09-20 華南植物園 【字體  多雨的夏季,尤其是一夜風雨後,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土地上長出各式各樣的蘑菇傘,為蘑菇識別課程提供了良好素材。通過PPT、結合視頻,王超群介紹了蘑菇的生活史、分類特徵,以及宏觀與微觀結構。不同於植物和動物,蘑菇隸屬於真菌界,種類繁多、形式各異,蘊含著大自然繽紛生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