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與高校,哪個「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2021-01-09 考研校

近幾年,隨著就業形勢越加嚴峻,同時伴隨著本科學歷的普及,應屆生數量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同學都希望通過讀研,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歷和競爭力,希望通過讀研,為未來的求職增添一分籌碼,多開拓一條道路。大家在進行考研擇校時,一定都思考過一個問題:是選擇高校還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誰的「含金量」更高一點?今天,考研校小編就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區別,一起來看看吧!

一、科研院所與高校的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遠高於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有的單位,有五十多位碩士導師,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範圍非常廣。

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是基礎課。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

而研究所不會下這麼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範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

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說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的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

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幹;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儘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會更多。

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優勢

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資,相當於已經工作,而且免學費,單位替交;

2、大部分畢業後進入工作快,而且在學習期間已經和要工作的單位有聯繫,日後從人際關係,還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鋪墊;

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績要求比較低,一般過了國家線就可以上;

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畢業後不用為工作發愁,已經籤約,而且提前2到3年趕上就業形式,也就是2018年籤約的時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畢業則是2到3年後,其學位貶值不可預知,當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對於已經籤約的同志也是試用的,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

5、先期的名校學習可以接觸不少名校學生,這是日後的人際資源,這種同學感情的人際關係優勢,我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很清楚,不僅僅在中國,國外也是這樣的。

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優勢

1、畢業證和學位證書所顯示的名氣,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雖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學習,但是畢業證和學位證是科研院所的;

2、不用籤約,畢業就是自由身,當然這也是雙刃劍;

3、如果上的學校還算可以的話,比較輕鬆,可以混到畢業證書,拿學位證,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後的工作優勢可就沒有了。

各方面優勢差異如下:

首先排除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這兩家超級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清華、北大等超級大學處於同樣的學術地位。

這裡我們還要排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軍事醫學科學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級熱門的科研院所。

因為這些科研院所都比較難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麼前途將不可限量。比如就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那麼進財政部工作的機會就非常的大;就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那麼進商務部工作的機會就非常的大;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在國內被稱為"銀行行長和銀行家的搖籃"。

從招生人數比較:各大學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較少。

從報考人數比較:各大學報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報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調劑。

從科研條件比較:各大學的基礎教育條件一般較好、各科研院所的專業研究條件一般較好。

從生活津貼比較:各大學的生活津貼一般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貼一般較高,甚至很高。

從獎學金比較:各大學的獎學金品種很多、各科研院所的獎學金品種一般較少。

從生活條件比較:各大學學生都比較多,生活資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學生少,雖然資源少,但是人均資源相對比較多。

從生活豐富比較:各大學課餘生活豐富、各科研院所的課餘生活相對不那麼豐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另當別論。

從畢業分配比較:各科研院所的畢業分配有其專業對口的優勢。

四、中國研究生院競爭力排行榜

第1名: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

第2名:清華大學研究生院

第3名:北京大學研究生院

第4名:浙江大學研究生院

第5名: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第6名: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第7名:四川大學研究生院

第8名:中山大學研究生院

第9名:武漢大學研究生院

第10名:華中科技大學究生院

第11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

第12名:吉林大學研究生院

第13名:南京大學研究生院

第14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第15名:中南大學研究生院

五、科研院所人氣排名(目前數據僅有17年)

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氣排名(按序號排名),供同學參考。(說明:下面的招生數據都是指全日制,調劑生都是指第一志願未報考本院所的調劑考生)

1.中國科學院

2.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4.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

5.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

6.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年度進入複試的全日制學術學位類考生115人,錄取複試比例為1:1.37;全日制專業學位類考生97人,錄取複試比例為1:2.77)

7.上海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擬錄取170人,其中58%是調劑生。除了法學所,其他院所專業基本都沒招滿)

8.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

9.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學術型117人,專業型22人,上海科大聯合培養41人, 上海交大聯合培養2人,以上不含專項計劃考生。總體複試比例為1:1.66)

10.中國中醫科學院(2017年度進入複試考生總人數為173人,擬錄取151人,複試比例為1:1.15)

11.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一志願上線35人(基本是上線就錄取,不少專業無人報考),擬錄取133人,其中77%是調劑生)

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

13.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24人,其中25%是調劑生)

14.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學術型10人,專業型37人,總體複試比例為1:1.13)

15.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

16.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70人,一志願上線34人)

17.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8.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19.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20.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22人,複試比例為1:1.6)

21.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2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23.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24.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2017年度進入複試的一志願考生總人數為21,擬錄取28人)

25.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26.華北計算機系統工程研究所(電子六所)(2017年度擬錄取20人,其中80%是調劑生(有三輪調劑))

27.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一志願上線考生均可參加複試)(2017年度擬錄取20人,其中35%是調劑生)

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9.石家莊通信測控技術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願上線23人,擬錄取24人(一志願17人+調劑7人))

30.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59人,其中61%是調劑生)

31.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研究院

32.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68人,其中82%是調劑生(有三輪調劑))

33.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34.江蘇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6所,傑瑞科技集團)

35.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團)

36.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95人,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37.西安機電信息技術研究所(212所)

38.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39.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102人,其中6%是調劑生)

40.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31人,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擬錄取8人,一志願上線6人(全部錄取))

42.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2017年度擬錄取59人,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43.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44.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45.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0所(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46.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2017年度進入複試的一志願考生總人數為26人,擬錄取17人,複試比例為1:1.53)

47.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48.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擬錄取177人,其中62%是調劑生)

49.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

50.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23人,其中13%是調劑生)

51.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52.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19人,其中58%是調劑生)

5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貴州航天技術研究院)

54.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205所)

55.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擬錄取81人,其中11%是調劑生)

56.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57.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58.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2017年度擬錄取87人,其中31%是調劑生)

59.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第五十七研究所

60.華北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61.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62.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

63.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53人,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64.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

65.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山東非金屬材料研究所)

66.中國地質科學院

67.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68.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航空研究院631所)

69.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204所)

70.中國航空研究院611所

71.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55人,一志願生源上線充足)

72.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73.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17人,其中5人是調劑生)

74.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26人,其中5人是調劑生)

75.機械科學研究總院(2017年度擬錄取10人,其中1人是調劑生)

76.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19人,其中10人是調劑生)

77.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7年度擬錄取64人,其中47人是調劑生)

78.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79.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

80.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81.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82.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

83.長江科學院

84.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85.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86.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87.中國航空研究院618所

88.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89.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

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91.內蒙古金屬材料研究所(52所)

92.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即702所)

93.中國科學院北京化學研究所

94.北京礦冶研究總

看完以上內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與高校二者的區別了吧,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哦,喜歡搞科研求工作穩定的同學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選擇,性格外向喜歡校園生活的同學還是報考各大高校更為合適。

相關焦點

  • 科研院所與高校,究竟誰的「含金量」更高?
    大家在決定考研之後選學校的時候,一定都思考過一個問題:是選擇高校還是研究所呢?研究所乍一聽感覺相當「沒意思」、「枯燥」,那現實究竟是什麼樣的?研究所和高校,誰的「含金量」更高一點呢?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儘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
  • 高校研究生院競爭力排名,你報考的院校排名第幾?
    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都設立有自己的研究生院。以前的研究生院都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即大家通常所說的56所研究生院。後來教育部把設立研究生院的權利下放到各個高校,於是各個高校紛紛設立有自己的研究生院,使得研究生院的實力參差不齊。
  • 20考研:高校研究生or科研院所研究生,選哪個更合適?
    其實這是一個擇校的問題,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糾結報名時是報高校還是報科研院所,其實選哪個要看自己的職業規劃。一般來說,如果將來想從事學術研究,可以選擇科研院所,如果將來打算進入企業工作,可以選擇高校。聲明一下,這不是絕對的,高校研究生也有去做學術的,科研院所研究生依然有進企業工作的。下面說一下二者的區別。1.學術氛圍不一樣科研院所學術氛圍比高校濃,科研院所以做科研為主,學術氛圍濃重,教學是老師的一部分工作內容,更多精力還是放在學術研究上。高校老師則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同時兼顧學術研究。
  • 為啥不選科研院所?
    很多考生在考研的時候也會只想到大學,但是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機構不僅只有大學,還有許多各有特色的研究所、院,比如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等等。這些科研院所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可能很陌生,甚至有些同學們平日都不清楚,但不了解並不意味著這些科研院所實力不強,相反,這些科研院所在其所在的領域往往處於研究前沿,科研實力不容小覷。一、優勢  與一般的高校招生單位相比,選擇科研院所有許多優勢:  第一,與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錄取率高,錄取程序也更公正。"
  • 2020-2021年全國研究生院競爭力排名,第一不是清華北大
    研究生作為我國高科技領域重要的人才,也是各大高校努力培養的一批學生,而這批學生也是為各大高校的科研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多重量級科研成果也是在這些學生手中誕生的。而許多高校都有研究生院,那麼這些研究生院的競爭力到底如何呢?
  • 科研院所的招生情況知多少?你考研會選科研院所嗎?
    絕大多數的同學在面臨考研選擇時,都會選擇熟悉或者嚮往已久的高校。實際上,除了清北復交、雙一流、985、211,還有一些研究生招生單位,是大多數同學所不了解的,他們就是「神秘」的科研院所。研究院所是獨立於教育部和高校系統之外、以科研工作為業務核心的各級、各類研究機構。國內有哪些科研院所?
  • 讀研選擇科研院所還是高校
    在研究生教育階段,科研院所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而且由於科研研所有較為完善的科研生態,所以科研院所在培養研究生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研究生教育不論是高校還是科研院所,教育資源的整合能力對於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有非常直接的影響,而教育資源包括三個大的方面,分別是導師資源、課題資源和行業資源。由於不少科研院所在課題資源和行業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科研院所往往也會匯集大量的行業專家,這對於研究生的培養會起到比較積極的促進作用。當然,很多重點高校,在課題資源和行業資源方面也有非常強的整合能力。
  • 中國研究生院排名,62所高校上榜!中科院雄踞第一!你的目標院校排第...
    近期,中國科學評價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教評價網和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共同發布的權威《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年)》,對研究生院的競爭力進行排行。這份排名對於考研學子來說,參考價值不小。一起來了解:中國研究生院排名,62所高校上榜!中科院雄踞第一!你的目標院校排第幾?
  • 考研掃盲:科研院所與普通高校有何區別?
    如果是實力較強的科研院所,出國與讀博深造機會也更多。一些隸屬於各部委的科研院所導師大多數是該部委所屬企業、院所的領導,職稱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但是普通高校一般是學生多而導師少。   3.科研與工作氛圍強   科研院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科研院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   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科研院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
  • 研究生院排名出爐,第一名不是清華北大!中國科學院大學拔得頭籌
    二級指標:科研基地、一流大學、學位點、傑出人才、科研項目、科研經費,人才培養、科研成果、發明專利,學生獲獎、論文質量、科研獲獎,國家一流學科、ESI全球前1%學科和上年度優秀學科等內容。幾乎所有的985高校的研究生院排名都很靠前3.排名第一的不是清北,而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全國遙遙領先。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是國內第一所研究生院。雖然沒有985等頭銜,但也是一所綜合實力強勁的大學。
  • 中國研究生院排名發布,你的院校上榜了嗎?
    這份報告中包含了研究生院競爭力排行榜,對於21考研、22考研的同學來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01、排名依據中國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行榜的評價指標體系分4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56個觀測點。其中:一級指標:辦學資源、教研產出、質量與影響、學術聲譽。
  • 最新版的中國研究生院排名!這幾所「985」被「211」悄悄超過!
    我們國內高校眾多,各個省份都分布著高校,其中我們常說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說是國內的優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學生也是比較少。而且,每年都會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會有一定的變化,但是變化不會特別大。
  • 中國研究生院排行榜發布 中國科學院大學居首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主要形式,也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生培養單位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對有意攻讀碩士學位的考生來說,如何能夠詳細地了解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條件和優勢學科專業,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專業進行深造呢?
  • 考研:考研究所和考高校研究生院,差別有多大?過來人最清楚
    在考研的時候,選擇報考相關的研究所,或者是報考高校研究生院,考上之後,差別有多大?很多考研新手,對這個問題並不是特別了解,但很多過來人,對此就心知肚明。下面就讓小編給你講一講,過來人考研時,對這兩個不同的讀研機構的認識。
  • 為什麼有人寧願去科研院所讀研,也不去高校讀研?答案很現實
    但在考研路上,很多人的眼裡只有高校,只有985和211,而忽略了另一支神秘軍團,就是科研院所。因為不了解,所以不敢選擇,進而錯失了考研上岸的機會。今天董師兄就在這裡給大家講講,科研院所和高校究竟有什麼不同。
  • 深圳先進院去年PCT專利申請366件 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原標題: 深圳先進院去年PCT專利申請366件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教育機構中PCT排名第二的清華大學專利申請總量為265件,排名第三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230件。這說明,2019年深圳先進院的PCT專利總量,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目前,深圳先進院累計申請專利8905件,累計授權專利3627件。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然而,科研無高低,無論基礎自然科學研究還是應用工程研究的每一名院士均是其領域的頂尖人才、集大成者。從院士規模而言,兩家單位並無高低之分。且從行政級別來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均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那麼,為什麼感覺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的新聞報導、影響力要完勝中國工程院,且坊間也常說: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 USNews大排名:前100美國高校強勢,中國高校整體進步明顯
    USNews排名是美國的排行機構對全球高校在論文貢獻方面的一個大排名,該排名主要參照指標有超過60%和論文貢獻有關。下圖顯示了USNews今年排名參照指標,一起來看看吧。按照修改後的指標對我國內地高校的排名(USNews)如下(同時給出了2017-2020的排位)。
  • 考研報考:科研院所,最易被忽視的別樣選擇
    二、選擇科研院所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 在選擇科研院所時一定要選擇成規模,有「體量」的研究所。所謂有體量,就是研究所成規模,培養方式規範,一般有研究生院的研究所都是有體量的研究所。 例如: 中科院就是一家有體量的研究所。中科院的培養機制是很健全的,研究生是在培養模式下和指導下進行的。
  • 考研選擇科研院所的有這9大優勢
    而事實上與一般的高校招生單位相比,選擇科研院所同樣具備很多優勢,這些都值得2018考研的同學們仔細斟酌考慮。  1.錄取率較高  名校具備普通院校無法企及的硬體實力和軟體資源。名校的學術資源、人脈資源對讀研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會有很大幫助。因此名校每年的報考學生都是扎堆往上湧,而名校錄取人才時是「優中選優」,所以考生能被順利錄取的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