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信公眾號開始試行亂序推送,為了讓您在第一時間獲取學術圈新聞資訊,請將「科研圈」設為星標,並常點文末右下角「在看」。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人工智慧
DeepMind 實現精準預測蛋白質 3D 結構,突破蛋白質摺疊預測難題
當地時間 11 月 30 日,DeepMind 宣布其新一代 AlphaFold 人工智慧系統能夠基於胺基酸序列,精確預測蛋白質 3D 結構,在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這將加速研究人員對細胞組成成分的了解,有助於藥物的開發,促進生命科學和醫學的快速發展。
AlphaFold 在 11 月 30 日舉行的第 14 屆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上擊敗 100 多名參賽選手,蟬聯冠軍,《自然》新聞評價其表現遙遙領先。它利用深度學習,對結構和遺傳數據進行分析,以預測蛋白質中胺基酸對之間的距離,並基於這些信息構建出蛋白質外觀的「共識」模型。在某些情況下,AlphaFold 預測的結構可以和實驗室使用 X 射線衍射或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測定得到的標準 3D 結構相媲美,準確性極高。科學家評價,AlphaFold 目前還不會取代這些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資金的實驗方法,但它使以全新方式研究生命成為可能。
CASP 全稱 The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旨在對蛋白質結構預測進行評估,被譽為蛋白質結構預測的奧林匹克競賽。CASP 從 1994 年開始舉辦,每兩年一屆。在 2018 年舉行的上一屆 CASP 中,DeepMind 首次參加並取得冠軍。(DeepMind,Naturenews)
· 公共衛生
世衛警告抗瘧疾無進步,病亡人數或因新冠攀升
11 月 30 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0 全球瘧疾報告》。據該報告顯示,2019 年全球報告 2.29 億例瘧疾病例,自 2016 年以來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病亡人數一度迅速下降,而去年估算逾 40.9 萬人死於瘧疾,與 2018 年的 41.1 萬相比無顯著變化,大多數是非洲最貧窮地區的嬰幼兒。世衛組織警告,今年瘧疾致死病例數可能因新冠疫情佔用醫療服務資源而攀升,在非洲貧困地區,增加的瘧疾死亡病例甚至可能多於當地新冠病亡人數。(新華社)
· 航空航天
PNAS:使用火星滷水製備氧氣和燃料的高效新技術
為了利用火星表面常見的富含高氯酸鎂鹽的液態滷水,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麥凱維工程學院(McKelvey School of Engineering)的工程師開發出了可在模擬的火星大氣中(-36℃)下電解滷水製備氫氣和氧氣的裝置。該裝置較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號的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OXIE)」設備製備氧氣的效率更高,超出 25 倍,同時還能產生可用作燃料的氫氣。該技術可為未來的星際旅行提供支持,此外,研究者們還計劃在相對溫和的地球環境下部署該裝置,以利用鹹淡水或鹽水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製備氫氣和氧氣。該研究結果於 11 月 30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華盛頓大學,PNAS)
· 物理學
最精確的質子半徑測量結果揭曉
氫是宇宙中最常見和基礎的元素,但它的質子半徑大小仍是一個謎團。據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新研究中,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通過利用高精度的頻梳技術(frequency comb technique),在高解析度的氫光譜中激發原子,使得對量子動力學的測試精確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達到了小數點後 13 位。此外,他們進一步靠近了質子半徑大小的答案,其測得的質子半徑大小的結果為 0.8482(38)飛米(1 飛米=10-15米),精確度是此前所有測量結果的 2 倍。(環球科學,Science)
· 醫學健康
組織間液檢測可能有助於揭示健康問題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微針貼片的方法,可從皮膚中分離組織間液(interstitial fluid)。這一檢測手段可以作為血液和尿液檢測等方法的補充,為研究和臨床實踐提供依據。研究人員將通過微針貼片方法採集的組織間液樣本與血漿樣本進行對比,發現兩者中葡萄糖、咖啡因和維生素 D 等重要化合物的水平基本相同。研究團隊稱,這意味著該方法可用於檢測這些化合物,並診斷與其相關的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相較於血液採集,這種組織間液採集方法更易操作,創傷更小,更易實現持續監測。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新科學家,Science)
· 學術任命
華人科學家邢波出任全球第一所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大學校長
當地時間 11 月 29 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宣布,任命華人人工智慧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邢波為院長。該校首批研究生計劃於 2021 年 1 月開始入校學習。
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是全球第一所專注於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和科研應用的大學。2019 年 10 月 16 日,該校在阿布達比正式成立,致力於為人工智慧領域提供新的學術和研究模式,探索人工智慧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潛力。
邢波出生於上海,目前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機器學習教授,也是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機器學習與健康中心的創始主任。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機器學習和統計方法。他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信息科學與技術(ISAT)顧問小組成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職業生涯獎獲得者,曾擔任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CML)主席。(澎湃新聞)
· 高校建設
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 疫情通報
11 月 30 日我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 12 例,其中本土病例 4 例(均在內蒙古)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通報,11 月 30 日 0—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12 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 8 例(上海 2 例,福建 2 例,四川 2 例,北京 1 例,陝西 1 例),本土病例 4 例(均在內蒙古);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5 例(境外輸入 4 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 5 例(境外輸入 2 例)。截至 11 月 30 日 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86542 例,累計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據世衛組織通報,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11 月 30 日 15:37(北京時間 11 月 30 日 22:37),過去 24 小時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 496,892 例,新增死亡病例 7,697 例:其中美國新增確診病例 143,211 例,新增死亡病例 1,210 例;巴西新增確診病例 51,922 例,新增死亡病例 587 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 62,363,527 例,累計死亡病例 1,456,687 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
編寫:陳夢圓、邱燕寧、謝一璇、李姍珊、戚譯引
編輯:李姍珊、戚譯引
——END——
點個「在看」,及時獲取最新學術資訊
https://pixabay.com/zh/illustrations/dna-genetics-molecule-biology-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