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個「龐然大物」,其中遼闊的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近75%的面積。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約佔地球總水的96%以上。但如今人類卻陷入缺水危機,那如果把海水全部轉化為淡水世界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一瞬間,淡水危機解決,淡水危機解決。
一天後,由於長期的進化,適應了海水滲透壓的眾多海洋生物,體內組織驟變,陸續開始死亡。
一周後,大部分浮遊生物和藻類植物開始消失。可產氧的藻類逐步減少,地球氧氣逐步減少,同時海藻植物的腐化釋放出大量甲烷,進而在大氣中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陸地上的動植物也會因此受到較大影響。溫室效應加劇,地球開始陷入了惡性循環。
一月後,海洋生物全部死亡,冷庫海鮮消失殆盡,整個海洋產業鏈全線崩潰,以海產為生的漁民成無業游民,人心開始混亂。
一年後,全球氣候翻天覆地。赤道附近極端天氣加劇,地震和火山噴發,狂風暴雨驟襲七大洲。
一年,最宜居的星球不再適合生存,世界末日莫過於此。所以海洋中鹽分對於維持地球平衡到底有多重要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旅行號」看一看。
45億年前,大氣溫度驟然降低,逐漸形成大量的水蒸氣。水蒸遇冷變成雨水,落入地面,眾多水流匯聚,原始海洋形成。
水流一次又一次的衝刷著土壤和巖石,分解產生的的各種鹽類物質,一點點的匯聚到海水之中,久而久之海洋含鹽量越來越高。到如今海水中的鹽分到底有多少?據科學家估測,平鋪地球表面大概是40層樓的高度。
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大西洋的海水已經開始逐漸淡化。海水淡化會直接導致洋流發生變化,較冷的海水湧向赤道,較暖的海水湧向兩極,又間接加劇了兩極冰川的融化。冰川的融化會讓海平面升高,進而威脅到眾多沿海城市,並且行還會導致淡水資源越來越少。
缺水待解決,為了解決這個危機,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新興的海水淡化技術。此技術雖說能在一定程度上短暫的緩解淡水危機,但海水淡化後,廢水又會重新排入海洋,海洋生物也會因此受到較大影響,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總得來說,海水淡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相反有可能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其實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從自身做起,節約珍惜現存水資源,讓我們賴生存的家園可以長久的運轉下去。
喜歡本次分享的話不妨點擊下方連結或者關注西瓜視頻創作人「學旅行號」。早關注早學習,快來西瓜視頻點點關注。西瓜視頻帶你「漲知識」、「漲技能」,快來西瓜視頻發掘更優質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