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模組廠商:人臉識別中單攝像頭和雙攝像頭該如何選型

2021-01-15 網易

2020-11-26 15:47:14 來源: 科技大全資訊

舉報

  隨著智能硬體普及程度日漸提升,其產品種類也更趨於多樣化,以適配更多的需求場景。以人臉識別的重要部件攝像頭為例,各類產品不僅價格、款式不同,並且還有單目和雙目區分。那麼究竟該如何選擇?

  近期在2020高交會,筆者對專注做影像採集行業、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攝像頭模組廠商金視康康總經理何世錕介紹進行了一場關於人臉識別攝像頭如何選型的深度溝通。

  關鍵點一:選單目還是雙目?具體還需看活體檢測需要

  單目攝像頭主要是RGB攝像頭,配合單目算法可快速完成採集,將高質量圖像輸送給後端進行識別比對,適用於人臉布防、精準推廣、客流統計、門禁管理等應用場景。此類攝像頭配合適當的活體檢測算法,即可做到單目活體檢測。比如金視康就通過引入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免費開放的ArcFace人臉識別算法,實現了靜默式的活體識別,全程無需用戶動作配合。此外藉助ArcFace算法,還能快速實現人臉識別、年齡檢測、性別檢測、大面積遮擋下的人臉識別等全套功能。

  

  雙目攝像頭則是在RGB攝像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IR紅外鏡頭,兼具近紅外光和可見光的視頻採集功能。基於紅外成像原理,屏幕類無法成像,故而其天生具備抵禦屏幕成像的假臉攻擊能力。

  因此相對單目攝像頭,雙目攝像頭在對抗假臉攻擊的防禦能力上,更勝一籌。比如金視康熱賣的500萬雙目寬動態人臉識別攝像頭就採用了虹軟免費ArcFace算法的IR雙目活體技術,基於紅外成像原理及深度學習算法的高魯棒性,其對於紙質照片、屏幕照片的防禦力相當優秀。

  但由於硬體上的差異,雙目活體相比單目RGB活體來說成本相對提升。總的來說,單目人臉識別解決方案部署方便、成本低,而雙目人臉識別方案在活體檢測方面精準度更高,且對光線變化、背景環境複雜等因素適應性更強,可支持真正的無人值守。所以在選型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應用場景、想要達到的活體效果,以及最終成本進行具體考量,平衡各方需求,不能一概而論。

  關鍵點二:攝像頭成像核心組件及關鍵參數

  攝像頭的工作原理是將光信號轉換成圖像信號,因此強光、逆光、暗光等複雜的光環境會直接左右攝像頭成像質量。而攝像頭成像質量的好壞,也將直接影響到人臉識別和活體檢測的使用效果與體驗。故而開發者在進行產品選型時,還應該關注攝像頭成像核心組件及關鍵參數,以保證前端採集的圖像質量符合人臉識別要求。

  

  在鏡頭、圖像傳感器、DSP圖像處理器這三個人臉識別攝像頭模組核心組件中,鏡頭主要承擔捕捉物體、將拍攝圖像聚焦於圖像傳感器上的任務,其主要參數有視場角、光圈、CRA、畸變、眩光等。人臉識別攝像頭模組一般採用對焦速度快、成像質量穩定、測光準確的定焦鏡頭。

  對於負責把光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輸出的圖像傳感器,其主要參數包括傳感器尺寸、有效像素、像素元尺寸等,推薦具有集成度高、功耗小、速度快、成本低等特點的CMOS傳感器。最後是將數字圖像信號優化處理後傳到人臉識別設備的DSP圖像處理器,優質的DSP可以提高原有晶片寬動態範圍30%以上。

  為了進一步方便開發者,金視康推出了融合動態場景、逆光場景、高光場景等多達6個場景的"多場景模式",將多個場景模式全部兼容到一個攝像頭中,通過攝像頭自動判斷場景中的光環境,然後調用相應模式,以此做到某一特定場景下人臉識別效果最佳。

  據介紹,這也是金視康在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產業鏈市場上線的人臉識別攝像頭模組中最熱門的一款產品。而該產業鏈市場則是由虹軟視覺開放平臺今年重磅推出的一個專注構建產業上下遊生態的商業平臺,目前已經上線了從算法到硬體,從整機產品到各類行業解決方案的一系列優質產品,可以為供給端與需求端實現精準對接,有效縮短人臉識別產品從需求到落地的時間。

  關鍵點三:如何測試產品的基礎功能與可靠性?

  

  要保證產品在落地後能夠流暢使用,測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攝像頭模組來說,其基礎性能測試包括正常拍攝測試環境中的解析力測試、花屏測試、線條測試、偏色測試和白板測試環境中的暗角測試、髒汙測試、壞點測試。

  其中,解析力是指攝像頭模組所能達到的清晰度及圖像的細節表達能力。比較直觀的評價方法是,通過拍攝ISO chart測試,目視辯識圖中的黑白線對,看人眼可以辨識黑白線對的極限線條數值。相同環境下,還需檢查圖像有無花屏、線條、偏色等異常。而在白板測試環境中,通常會檢查暗角,以檢測模組的亮度均勻性,檢測鏡頭內有無髒汙異常,檢測晶片有無亮點、壞點異常。

  在這所有環節中,測試不僅僅是提出Bug,更是對開發和產品設計改進的重要一步,因此測試工作往往帶有極強的專業性和對產品效果的嚴謹。如果想要省去這種大量的選型、開發、測試周期,還是建議需求方直接到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產業鏈市場進行直接採購。

  金視康總經理何世錕總結:"這幾年我們在人臉領域發展得還算不錯,從2018年到2020年,年增長率都超過50%。通過跟虹軟配合,我們也做了好多不同方案、不同成本的攝像頭模組,主要就是應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選擇,方便他們簡單、低成本地使用,同時也給更多想做人工智慧領域的客戶降低進入行業的門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盤點國內手機攝像頭模組廠商TOP20
    ,遠程醫療及實時監控等方面『普通的人也可以彼此通過攝像頭在網絡進行有影像、有聲音的交談和溝通。而在手機攝像頭行業,目前全國大約有400餘家攝像頭模組廠商,100餘家鏡頭廠商,60餘家VCM馬達廠商,150餘家FPC廠商,以及周邊約2000餘家的輔料、各類設備塑膠件、材料等企業。
  • 全球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廠商清單之中國攝像頭產業鏈梳理
    本文將從攝像頭晶片、濾光片、鏡頭、攝像頭模組、VCSEL、準直鏡、DOE進行部分內容梳理。  首先,從雙攝產品組成來說,雙攝市場由終端客戶、算法公司、模組廠、晶片廠、馬達廠、鏡頭廠、平臺廠等共同組成。  雙攝的封裝  雙攝模組和普通的單攝模組對精度有著更嚴格的要求。
  • 國內首家AA設備廠商「破殼」 睿晟引爆攝像頭模組市場
    依託深厚的圖像分析算法、機器視覺技術積累和豐富的行業自動化設備經驗,睿晟自主研發的6 DOF光學主動對準的Active Alignment、雙攝組裝AA設備等精密光學自動化設備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逐漸開始成為攝像頭模組企業產線自動化升級的首選
  • 攝像頭模組龍頭的成長之路
    文|申文冠歐菲光在世紀初原本是生產光纖通訊元器件的企業,在2001在年網際網路泡沫後由如今的大股東蔡榮軍接手後經歷了幾次重大轉型,2001-2010主營為光學的紅外截止濾光片(IRCF),2011-2013主營為電容式觸控螢幕,2014-2017為攝像頭模組,2017攝像模組業務打入蘋果產業鏈,同時擴產雙攝像頭模組
  • 去年攝像頭模組排名前三的依然是歐菲光、舜宇光學和丘鈦科技
    攝像頭模組行業在光學領域處於一個中樞地位,一方面要集成鏡頭、濾光片、VCM、攝像頭晶片等,另一方面也是價值量最大的環節,受光學行業爆發影響最為直接,也是國內產業鏈參與程度最深的部分。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19/0313/53422.html2018年國內攝像頭模組廠商表現如何?
  • 手機攝像頭模組廠商博立信已停產!
    摘要:近日,A股上市公司深圳九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九有」)日前布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子公司深圳博立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立信」)的停產報告,因手機行業暫時沒有回暖跡象,為了遏制和減少博立信虧損的局面,降低損失,減少風險,根據其實際經營情況和手機行業現狀,公司決定對博立信停止主要生產線的產品生產,攝像頭模組售後仍將保留
  • 深度解析3D攝像頭技術與應用報告
    人臉識別以前主要應用在門禁考勤系統、防盜門等,後續電子護照及身份證也大量採用該項技術。公安、司法和刑偵利用人臉識別系統和網絡,在全國範圍內搜捕逃犯。在金融業務上,電子商務、智慧銀行採用人臉識別,也成了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手段。
  • ams 3D攝像頭中國之路:與國內手機廠商加強合作
    雙方共同為3D傳感應用研發影像解決方案,並提供相關的軟體和算法。該合作將著眼於全球原始設備廠商在行動裝置和智慧型手機領域的機遇,推動創新型3D消費類應用的發展,同時也將擴展並抓住汽車領域中3D傳感影像系統的新興機遇。
  • 如何選型紅外、星光、黑光、全彩夜視攝像頭?讀懂這篇足夠
    前言在做智能化弱電項目時,除了要學會選型攝像頭的像素和焦距等參數外,還要學會選型攝像頭的夜視功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如何選型攝像頭的夜視功能。按照紅外的照射距離來劃分,行業有單燈、雙燈、點陣紅外3種不同的種類,一般單燈的夜視照射距離為30米左右,雙燈的夜視照射距離為50米左右。紅外夜視的視頻畫面為黑白畫面,圖像容易受到紅外燈照射距離限制,在一些特殊拍攝場景下可能會出現人臉和車牌等細節呈現不清晰的缺點。
  • 聊一聊智慧型手機的雙攝像頭
    所以出現了利用原生16:9和裁切到4:3的方法提供兩種焦距,也有諾基亞Lumia系列那樣通過感光器冗餘設計實現兩個焦距的選擇,而用戶需要的是更多、更多和更多。LG G5乾脆提供了兩個焦距不一樣的攝像頭,結合原生16:9的設計,提供了更多的焦距選擇。對稱型的雙攝像頭又如何提供不同的焦距呢?
  • 深度攝像頭實現人臉解鎖,「光貞智深」選擇採用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
    去年 9 月,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智慧型手機 iPhone X,首次在智慧型手機上前置深度攝像頭,支持人臉3D數據採集,並實現基於3D信息的刷臉解鎖功能。後經業內人士拆解分析,了解到其採用的是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成像技術。
  • 3D人臉識別:結構光還還是TOF?
    這也使得可以隱藏在屏幕內、不影響屏佔比的新的屏下指紋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青睞。與此同時,隨著蘋果iPhone X的帶動,不少的手機廠商也推出支持3D人臉識別的旗艦機型。而3D人臉識別目前又主要有3D結構光和TOF兩類技術。
  • 掃地機器人岔口時代 雙攝像頭向左 單攝像頭向右
    目前,雷射雷達技術是目前各大廠商高端機型主要採用的解決方案。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和雷達很像。它以雷射為信號源,發射出的脈衝雷射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被雷射雷達接收,就可以準確計算出距離。當採集到障礙物上更多的數據後,通過成像處理,就可以得到圖像。雷射雷達讓掃地機器人的運算精度大大提升,但是此前該技術方案因為價格特別貴,一直得不到普及。
  • 透過ToF攝像頭看世界,挺瘋狂的
    隨即國內友商集體焦慮,紛紛搜羅世界各處3D攝像頭公司,在人臉識別領域發力。這一年,華為Mate 20 Pro採用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驗證速度快至0.6秒;OPPO為了發布搭載3D人臉偵測識別的 Find X旗艦機,把發布會辦到了法國羅浮宮;而剛剛發布的榮耀Magic 2則用3D仿生感光技術賺足眼球。
  • 安博會|業界首款3D結構光人臉識別視頻鎖發布,奧比中光賦能輕量級...
    安博會第一天,大華樂橙發布業內首款3D結構光AI人臉識別視頻鎖,該新品搭載了奧比中光3D攝像頭模組U1,可為用戶建立毫米級3D人臉模型,可有效防止照片、視頻、頭套面具的攻擊。低功耗+防偽攻擊,奧比中光為行業打造定製化模組伴隨著智慧安防行業的快速發展,以3D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開始興起,並被應用於智能門鎖、門禁、智能視頻監控等多個領域
  • 暴拆求真 圖說華為P9雙攝像頭工作原理
    這兩年,雙攝像頭概念在手機平臺獲得了較快發展,從最早為人們提供3D內容拍攝,到如今通過黑白雙攝來提升攝影畫質,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注意到了這項技術帶給用戶的體驗提升。華為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的華為P9手機,不再單單以雙攝像頭作為拍照的買點,還與德國影像大廠徠卡合作,為P9攝像功能提供技術支持,那麼如此一顆集大成者於一身的雙攝像頭究竟它的外觀是怎麼樣的,做工又是如何,今天筆者便通過拆解為大家揭曉懸念。
  • 2020年Q1攝像頭模組市場調研報告發布
    多攝方案持續滲透,TOF、屏下攝像、微雲臺防抖等技術推陳出新,引領了攝像頭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旭日大數據關注攝像頭產業鏈的發展趨勢,走訪調研多家攝像頭模組廠商,發布《2020年Q1攝像頭模組市場調研報告》。
  • 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同比上升20.3% 概念股有哪些?
    舜宇光學科技在港交所公告稱,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同比上升20.3%,主要是因為公司手機攝像模組市場份額上升;車載鏡頭出貨量環比上升21.4%,主要是因為客戶端的出貨正在逐步恢復。
  • 雙攝像頭浪潮 榮耀V8雙攝像頭原理起底
    硬體規格:    榮耀V8採用了後置雙 1200 萬攝像頭,分別是1200萬像素的彩色sensor和1200萬像素的黑白sensor,單顆攝像頭的pixel size達到1.25μm,採用6P非球面鏡片,雙攝像頭的等效pixel size達到1.76μm。
  • 《我是未來》| 奧比中光3D傳感攝像頭讓機器擁有「火眼金睛」
    李銳、王博文和池子都忍不住高聲驚呼,感嘆「好神奇啊」。神秘嘉賓奧比中光科學家陳摯的出現,更是掀起全場熱潮。他現場展示了「隔空控制」的神奇技能,站在電視前僅僅只是揮揮手,完全不需要使用電視遙控器,便能控制電視實現選擇播放視頻、增減音量、快進快退等操作。   觀眾們都很好奇這種科幻片中才有的「隔空控制」是如何實現的呢?難道是科學家的手有什麼特別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