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攝像頭實現人臉解鎖,「光貞智深」選擇採用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

2020-12-05 36氪

去年 9 月,美國蘋果公司發布了智慧型手機 iPhone X,首次在智慧型手機上前置深度攝像頭,支持人臉3D數據採集,並實現基於3D信息的刷臉解鎖功能。後經業內人士拆解分析,了解到其採用的是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成像技術。

我近期接觸到一家致力於深度識別技術研發的公司——「光貞智深」,其研究的的核心技術就是利用 830nm/940nm 紅外隨機散斑結構光實現深度成像。目前團隊已經開發出兩種方案,一種是基於晶片的深度成像,一種是基於純軟體算法的深度成像。

光貞智深認為,深度信息正在手機、工業測量、無人車、機器人、監控行業、增強現實方面得到應用。

公司市場總監李志華介紹,「目前實現『刷臉』功能的手機並不在少數,採用的均是傳統的平面攝像頭。相比較而言,深度攝像頭因為同時採集了縱向距離信息,能夠更好的感知三維空間,對照片、視頻等『平面型』欺詐手段能做到天然防偽,因此安全等級更高;同時其採集的信息也更豐富,在誤識率和拒真率上表現較傳統攝像頭都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深度攝像頭採用近紅外雷射主動投射能夠適應黑暗環境,所以在夜間使用手機也可實現面部識別。

從左到右的成像效果依次為:光貞智深、微軟 Kinect(結構光技術)、國內 A 競品

光貞智深創始人兼 CEO 餘大勇告訴 36 氪,目前光貞智深純軟體算法的方案已經具備多項突出優勢,包括:

成像快,Android 手機達到 30fps;光學畸變容忍度達5%,可降低對光學器件工藝要求,提高生產良率,且抗機械變形即抗摔;裝配過程無需調節,降低人力成本和設備成本,保證量產能力;更好的亞像素估計,提高 Z 軸測量精度;快速初始校準算法,一幀圖像時間可完成全部形變、溫度校準和成像計算;同一算法,可以用於主動單目和主動雙目,都能高質量成像;在手機人臉解鎖場景,速度快,能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集成到智慧型手機上時,因為不需要獨立的晶片,此方案具有成本低、體積小的突出優點。光貞智深還擁有基於晶片的成像方案,能夠根據市場特點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光貞智深目前正與國內知名光學模組廠商接觸,已製作適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深度攝像頭 Demo,並開始和多家手機廠商接觸,將以「光貞智深+光學模組廠商」的組合形式為智慧型手機廠商提供深度攝像頭。

Canalys 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 4.59 億部,而隨著智慧型手機對 3D 面部識別的需求增加,使市場對深度攝像頭的需求日趨強烈。同時,光貞智深還將涉足工業檢測、民用門禁系統等領域。

按照每年 1000 萬部手機計算,手機深度攝像頭模塊年營收將超過數千萬元/年。由於光貞智深在手機深度攝像頭方面提供軟體算法,所以基本不需要其他的成本。

未來,光貞智深希望向 3D 建模列印、工業流水線檢測、軍/民門禁系統、AR應用、體感控制、手勢識別、智能物流監測等方向延伸拓展,餘大勇表示,「這些都是深度識別技術所適應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將提供以深度識別為核心、集成上層硬體和軟體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

光貞智深已於 2016 年完成天使輪融資,團隊前身是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深度識別項目組,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在深度測量、人體姿態識別、手勢識別方面取得多項成果,並形成了完整的解決方案。而為了更好實現技術落地,團隊創立了光貞智深,希望將深度視覺感知技術應用於更多領域。

相關焦點

  •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全解析
    而在安全信息認證方面,新一代iPhone並沒有像之前傳聞那樣採用屏幕指紋等技術,依舊延用頗受好評的Face ID功能,用戶只需將前置攝像頭對準面部,就能輕鬆實現刷臉解鎖、支付等操作。Face ID主要採用了3D結構光技術,蘋果公司已經連續第三年使用這項技術,說明其的確安全可靠,而且比指紋解鎖體驗更好。
  • 結構光、TOF、紅外雙攝,哪個才是手機上最安全的人臉識別技術?
    那麼為何人臉識別在當下熱潮不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人臉識別技術。一款成熟的人臉識別模塊其工作流程大題有四個部分:人臉圖像檢測、人臉圖像預處理、人臉特徵提取、人臉匹配與識別。根據工作流程的不同,可以分為2D人臉識別和3D人臉識別。2D人臉識別通過普通的攝像頭即可實現。
  • 3D人臉識別:結構光還還是TOF?
    去年9月13日,蘋果推出了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iPhone X,實現了3D人臉識別,並以Face ID徹底取代了Touch ID指紋識別。由此也引爆了3D感測市場。 雖然去年很多的手機廠商也推出了支持人臉識別的手機,但是基本都是基於簡單的2D/2.5D技術的,相對於3D人臉識別技術來說,更易受幹擾、準確度底、安全性低(易破解)。
  • 紅外人臉識別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有什麼區別
    導讀 人臉識別技術有靜態和動態人臉識別之分,也有2D和3D人臉識別之分,還有可見光和紅外光人臉識別之分。其中紅外人臉識別和3D人臉識別的結構光人臉識別的媒介是紅外光。
  • vivo又展示了另外一個領先行業的「武器」——TOF 3D超感應技術
    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vivo 先後展示並量產了包括屏幕指紋、升降式攝像頭、屏幕發聲、SIP 封裝音頻模塊等多個堪稱「黑科技」的技術。 6 月 27 日,在上海舉辦的 MWCS 上,vivo 又展示了另外一個領先行業的「武器」——TOF 3D 超感應技術。 什麼是 TOF 3D 超感應技術?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但由於2D攝像頭平面成像,無法接收姿態、光照等第三位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人臉特徵信息損失,易受姿態、光照、表情等因素影響,識別率不夠理想;特別是在安全性方面也相對差一些,容易受到虛假人臉的攻擊,且很難分清雙胞胎面孔。 為了彌補2D人臉識別的一些缺陷,3D人臉識別技術應運而生。
  • 無死角精確美顏:OPPO Find X 3D結構光技術解析
    首先,我們要了解,O-Face 3D結構光技術的基本原理,即通過近紅外雷射器發射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徵的光線,投射到被拍攝物體上,再由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採集。因為3D結構光技術的基本原理具備一定結構的光線在被攝物體的不同深度區域,而後導致採集後生成的圖像相對原始光線結構發生變化,再通過運算單元將這種結構的變化換算成深度信息,我們便可以獲得被拍攝物體的三維結構。
  • 誰家解鎖更安全
    你們注意到沒,今年從iPhone X採用Face ID開始,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也用上了人臉解鎖技術,只不過人臉解鎖技術的品類有點兒多。數得上手的有:小米MIX 2S的AI人臉解鎖,小米8的紅外人臉識別技術,小米8探索版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到最新的OPPO Find X的O-Face技術……教授掐指一算,目測這可能會成為未來手機的標配技術。
  • 3D視覺成像的下一站 淺析TOF 3D立體攝像頭技術
    3D結構光:距離是死穴iPhone X是一款裡程碑式的產品,它在手機領域首次實現了深度機器視覺技術,依靠名為「結構光技術」的硬體模組,實現了對面部信息採集從2D到3D的進化。淺析結構光技術簡單來說,iPhone X在採集面部信息時,前置攝像頭基本就是擺設,而是依靠由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構成的「結構光模具」(圖7)。
  • 蘋果3D視覺報告:3D視覺深度拆解與分析 (中篇)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典型結構光3D視覺系統的工作原理為:首先紅外雷射發射器(IR LD)發射出近紅外光(IR Light)特定圖案(如雷射散斑等),經過物體(如人手或人臉等)的反射之後,形變之後的圖案被紅外圖像傳感器(IR CIS)所接收,經過算法計算出人手/人臉所處的位置(Z軸);同時,可見光圖像傳感器採集二維平面(X與Y軸)的人手/人臉信息(Vis Light);兩顆圖像傳感器的信息匯總至專用的圖像處理晶片,從而得到三維數據,實現空間定位。
  • 蘋果人臉識別無效?多多用自己的臉打開了孫莉手機
    近日,中國內地女演員孫莉的手機在識別其女兒時,成功解鎖。通過孫莉微博了解,其使用的手機為iPhone 12 Pro Max。(圖片來源於「多媽7788」微博)據了解,iPhone 12系列手機依舊延用頗受好評的Face ID功能,用戶只需將前置攝像頭對準面部,就能輕鬆實現刷臉解鎖、支付等操作,而Face ID主要採用了3D結構光技術
  • ToF技術與結構光技術、雙目立體視覺技術有什麼區別?
    目前在各種深度相機方案當中,符合這些性能,小型化,適合在AR眼鏡上使用的就是ToF技術。x0LedncToF技術到底是什麼?和現在大熱的結構光技術、雙目立體視覺技術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都有哪些特性?,將具有一定結構特徵的光線投射到被拍攝物體上,再由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採集反射的結構光圖案,根據三角測量原理進行深度信息的計算。
  • 分析3D結構光技術與供應鏈
    蘋果iPhone X是全球手機品牌中第一個使用3D散斑結構光用於人臉識別以及支付的智慧型手機,該技術源自2013年蘋果公司以3.45億美金在以色列全資收購的Prime Sense公司,在iPhone X中首次將3D結構光用於人臉識別和支付後,這項技術就備受關注。
  • 淺析3D結構光技術
    淺析3D結構光技術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3 15:55:38 HUAWEI Mate 20 Pro採用2400萬前置攝像頭,擁有3D結構光設計,3D智能美顏
  • 結構光還是雷射3D建模?iPhone8面部識別似曾相識
    近日外媒曝光了一組疑似iPhone8 面部識別的界面,全新的解鎖方式名叫「Face ID」。首次錄入面部特徵的時候需要「搖頭」一圈,可能是為了採集更豐富的數據。之後再次識別的時候只需對準面部即可,但速度並沒有達到傳說中百萬分之一秒那麼快。結構光的英文名字叫做「structure light」,不過翻譯成「雷射3D建模」或許更合理一些。
  • 難住庫克的 Face ID 到底與 Android 的人臉識別有什麼不同?
    從 S8 發布到 iPhone X 面世,「人臉識別」從一個可有可無的嘗鮮功能逐漸地成熟並為大眾所熟知。很少有人知道,Android 早在 4.0 開始就已經在系統的解鎖方法裡面添加了人臉識別解鎖,在那個手機還沒有指紋識別的年代,能用上它的人,大多是抱著玩玩的心態。
  • OPPO Find x的3D結構光是什麼? 有什麼用呢?
    OPPO Find X的發布可謂讓手機界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採用升降攝像頭的OPPO Find X將佔屏比做到了93%以上,再次刷新了我們對於全面屏手機的認知,不僅僅如此,這款手機還匯聚了多種黑科技與一身,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OPPO首創的雙軌潛望結構內所搭載的O-Face結構光技術,那麼O-Face結構光技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