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7年9月11日消息 隨著全面屏手機的爆發,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也在逐步普及。指紋識別固然好用,但屏下指紋尚不能量產,而Home鍵又不得不去除。兩相為難之下,面部識別成了廠商關注的焦點。
近日外媒曝光了一組疑似iPhone8 面部識別的界面,全新的解鎖方式名叫「Face ID」。首次錄入面部特徵的時候需要「搖頭」一圈,可能是為了採集更豐富的數據。之後再次識別的時候只需對準面部即可,但速度並沒有達到傳說中百萬分之一秒那麼快。
結構光的英文名字叫做「structure light」,不過翻譯成「雷射3D建模」或許更合理一些。根據數碼博主@MaidouDEmaidou的說法,iPhone8的面部識別裝置由兩部分組成: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
發射裝置包括940nm VCSEL雷射器,名字高端但其實類似於旗艦手機上用的雷射對焦。雷射器前面有一片DOE,衍射光學器件,主要目的是形成在目標上的不同的散斑編碼。接收裝置是ST的1.4M的紅外圖像傳感器。
原理就比較「簡單」了,雷射器發射光源,光源通過DOE後在面部形成編碼信息,傳感器接收到帶編碼信息的圖像,傳輸給ISP處理。解碼後與本機儲存的人臉深度信息相對比,準確率達XX%即可解鎖。
事實上,面部識別只不過是雷射3D建模的應用之一。聽它的名字就知道,3D建模同樣沒問題。其實國內4月份發布的ivvi K5就具備類似的技術,由趙麗穎代言的這款手機搭載了一個裸眼3D液晶顯示屏,用戶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ivvi K5中的3D立體模型。
除了3D建模之外,它的眼球追蹤技術同樣不俗。ivvi目前已經擁有覆蓋計算視覺關鍵技術領域——3D顯示產業鏈的完整專利布局,而那顆人眼追蹤攝像頭更是令人類視覺感知自然、舒適的關鍵。
EYES-TRACKINGYAN人眼追蹤攝像頭,能夠智能追蹤用戶的視線,自動調整屏幕的最佳視覺角度,真正做到視隨眼動——眼睛向哪裡看,畫面就像哪裡顯示。知微見著,隨著ivvi手機在計算視覺領域的發展,新興的AR+AI市場中ivvi必能佔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