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光還是雷射3D建模?iPhone8面部識別似曾相識

2020-12-05 驅動中國

驅動中國2017年9月11日消息 隨著全面屏手機的爆發,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也在逐步普及。指紋識別固然好用,但屏下指紋尚不能量產,而Home鍵又不得不去除。兩相為難之下,面部識別成了廠商關注的焦點。

近日外媒曝光了一組疑似iPhone8 面部識別的界面,全新的解鎖方式名叫「Face ID」。首次錄入面部特徵的時候需要「搖頭」一圈,可能是為了採集更豐富的數據。之後再次識別的時候只需對準面部即可,但速度並沒有達到傳說中百萬分之一秒那麼快。

結構光的英文名字叫做「structure light」,不過翻譯成「雷射3D建模」或許更合理一些。根據數碼博主@MaidouDEmaidou的說法,iPhone8的面部識別裝置由兩部分組成: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

發射裝置包括940nm VCSEL雷射器,名字高端但其實類似於旗艦手機上用的雷射對焦。雷射器前面有一片DOE,衍射光學器件,主要目的是形成在目標上的不同的散斑編碼。接收裝置是ST的1.4M的紅外圖像傳感器。

原理就比較「簡單」了,雷射器發射光源,光源通過DOE後在面部形成編碼信息,傳感器接收到帶編碼信息的圖像,傳輸給ISP處理。解碼後與本機儲存的人臉深度信息相對比,準確率達XX%即可解鎖。

事實上,面部識別只不過是雷射3D建模的應用之一。聽它的名字就知道,3D建模同樣沒問題。其實國內4月份發布的ivvi K5就具備類似的技術,由趙麗穎代言的這款手機搭載了一個裸眼3D液晶顯示屏,用戶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ivvi K5中的3D立體模型。

除了3D建模之外,它的眼球追蹤技術同樣不俗。ivvi目前已經擁有覆蓋計算視覺關鍵技術領域——3D顯示產業鏈的完整專利布局,而那顆人眼追蹤攝像頭更是令人類視覺感知自然、舒適的關鍵。

EYES-TRACKINGYAN人眼追蹤攝像頭,能夠智能追蹤用戶的視線,自動調整屏幕的最佳視覺角度,真正做到視隨眼動——眼睛向哪裡看,畫面就像哪裡顯示。知微見著,隨著ivvi手機在計算視覺領域的發展,新興的AR+AI市場中ivvi必能佔據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3D人臉識別:結構光還還是TOF?
    在3D傳感器領域,不僅具有結構光、雙目、投影方案,還是惠普獨家3D供應商。公司研發」3D雷射掃描模組」採用MEMS微振鏡晶片,配合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路及散熱系統,結合半導體雷射晶片,構建微型雷射掃描系統。可廣泛應用於3D實物感知領域。
  • 小學生用照片破解豐巢刷臉 帶你讀懂3D面部識別
    手機頂部的3D面部識別模組       以蘋果和華為的手機的面部識別為例,他們的3D面部識別功能均基於3D結構光技術。同時因為這些光線的點陣密度極高,描繪的面部細節豐富且精準,因此安全性極高。又因為其採用主動發光的方式,不依賴環境自然光,即使在深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也能實現安全識別。       重點在於3D結構光技術描繪的是3D立體模型,所以照片、視頻上呈現的雖然是你的臉,但因為實際上還是2D平面結構,自然無法破解安全級別很高的支付級3D面部識別技術,因此從根本的邏輯上就不存在盜刷的可能。
  • iPhone8裝備3D攝像頭,3D Sensing、IR CIS供應鏈起飛
    根據集邦諮詢LED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7紅外線 LED/紅外線雷射與感測組件應用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紅外線LED與紅外光雷射組件在虹膜及臉部識別應用的市場規模將達1.45億美元,至2025年將可達8.27億美元,2017~2025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4%。
  • 支持刷臉支付 揭秘OPPO FaceKey 3D結構光技術應用
    通過鐳射雷射發射器在人臉上投射15,000個識別點,給用戶的面部構建一個精細完整的3D模型,實現了錯誤識別率低至百萬分之一的高精度安全面部識別從發布會上可以看到,Find X完全拋棄了指紋解鎖模塊,通過結構光來實現高精準的面部識別解決方案。
  •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全解析
    而在安全信息認證方面,新一代iPhone並沒有像之前傳聞那樣採用屏幕指紋等技術,依舊延用頗受好評的Face ID功能,用戶只需將前置攝像頭對準面部,就能輕鬆實現刷臉解鎖、支付等操作。Face ID主要採用了3D結構光技術,蘋果公司已經連續第三年使用這項技術,說明其的確安全可靠,而且比指紋解鎖體驗更好。
  • 易尚展示: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易尚展示提問, 貴司有超過十年的3d掃描建模經驗,請問下3d掃描建模是否就是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差不多的技術?公司回答表示,謝謝您對公司的關注!3d掃描建模技術種類較多,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是其中一種,公司的相位結構光技術是另一種。雷射雷達根據體積、功耗、應用場景等技術條件要求,細分為諸多市場。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此項技術精度高可以滿足工業級需求。謝謝!
  • OPPO Find x的3D結構光是什麼? 有什麼用呢?
    OPPO Find X的發布可謂讓手機界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採用升降攝像頭的OPPO Find X將佔屏比做到了93%以上,再次刷新了我們對於全面屏手機的認知,不僅僅如此,這款手機還匯聚了多種黑科技與一身,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OPPO首創的雙軌潛望結構內所搭載的O-Face結構光技術,那麼O-Face結構光技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呢
  • 淺析3D結構光技術
    現在安卓陣營裡,用在手機上的基本都只是通過軟體層面來進行面部識別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某些手機上只通過系統升級就能體驗到面部識別功能。從實際體驗來說,這種面部識別相當快,但其並不擅長於安全。 為何說這種方式不安全?其原因就在於面部識別是一種非接觸的生物識別方式,這也是不同於指紋識別的顯著特徵之一。
  • OPPO Find X 3D結構光技術解析:到底靠不靠譜?
    然而,目前普遍應用的指紋識別技術由於廣泛的指紋獲取手段而變得越來越不安全。不僅如此,指紋識別的容錯率僅為萬分之一,而我們通過3D結構光技術實現面部解鎖的話,容錯率可以達到百萬分之一。並且由於3D結構光技術的精確度可以達到毫米級別,所以通過其它技術手段,很難仿製用戶的面部結構騙取手機系統進行解鎖,進一步提升了安全性。
  • 無死角精確美顏:OPPO Find X 3D結構光技術解析
    大致理解了三維結構數據之後,我們就可以理解其在Find X中主要的應用:首先,在生物識別方面,它可以進行比指紋更安全的面部解鎖應用。替代指紋識別的3D結構光3D結構光掃臉有著速度快、可靠性高的優勢。其精確度可以達到毫米級別,掃描失敗率只有100萬分之一,遠低於指紋識別的5萬分之一,進一步提升了安全性。
  • 紅外人臉識別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有什麼區別
    導讀 人臉識別技術有靜態和動態人臉識別之分,也有2D和3D人臉識別之分,還有可見光和紅外光人臉識別之分。其中紅外人臉識別和3D人臉識別的結構光人臉識別的媒介是紅外光。
  • 3D成像方法--- 雙目視覺、雷射三角、結構光、ToF、光場
    將雷射光條的中心點P1、成像點P1′、攝像頭、雷射頭作為基準面,中心點P1就符合單點結構光測距。將雷射光條的中心點P1、成像點P1′、攝像頭、雷射頭作為基準面,中心點P1就符合單點結構光測距。對於任一點(該點不在基準面上),也可由三角測距得出。
  • 3D視覺成像的下一站 淺析TOF 3D立體攝像頭技術
    來自光線的困擾智慧型手機所武裝的標準攝像頭能否拍攝清晰的圖像,完全取決於環境的光線,過亮或過暗的光線都會造成識別上的困難。就拿時下流行的「面部識別」功能為例(圖5),無論手機前置攝像頭是1顆還是2顆,其本質上還是2D成像,不僅存在被面部照片或面部視頻「欺騙」的風險,在漆黑環境下也將徹底失效。
  • vivo MWCS2018上再放大招,TOF 3D超感應技術確認!
    ●TOF 3D超感應技術據悉,vivo TOF 3D超感應技術是採用紅外攝像頭、TOF雷射發射器、距離感應器、光線傳感器等元件組成模組,通過發射脈衝來精度讀取用戶面部信息,高還原用戶的面部特徵。從現場的圖片來看,TOF 3D超感應技術建模也相當簡單,首先是根據模型動畫來旋轉頭部,接著是將頭緩慢轉至左右側90度,最後手機獲得信息後在建模當中。●TOF優勢, 區別於3D結構光技術那跟3D結構光技術有何不同?
  • 雷射掃描儀與結構光掃描儀:您應該選擇哪種?
    在3D列印工作流程中,3D掃描儀通常是促進對象建模的必要步驟。它們可以收集形狀數據,有時甚至可以根據3D掃描儀的外觀(如顏色)收集數據。因此,3D掃描可以增強設計過程,加速並減少數據收集中的錯誤,還可以節省時間和金錢。 3D掃描可以基於不同的技術,每種技術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局限。
  • 能媲美3D結構光嗎?
    據SamMobile報導,三星Galaxy S10將會是三星首款屏下指紋手機,而且相比現在安卓陣營的光學屏下指紋,S10將採用更加先進的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 超聲波屏下指紋由於是通過超聲波掃描指紋,因此在識別指紋時不用屏幕開啟最高亮度。
  • 結構光3d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
    結構光3d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不同原理3d掃描儀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專注與不同領域的應用,一臺掃描儀並不是萬能的,可以勝任所有的掃描工作。結構光3d掃描儀雖然精度很高,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使用限制。今天主要談一下結構光三維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近年來,智能鎖行業發生了許多變化,從全自動到一握即開、視頻鎖,再到如今火得一塌糊塗的3D人臉識別智能鎖。德施曼、凱迪仕、智家人、優點、櫻花、KFZ、科裕、曼亞等已紛紛推出了智3D人臉識別能鎖產品。 在人們的印象中,2D人臉識別技術雖然發展比較早,算法也比較多,穩定性也比較好。
  • 3D結構光+屠榜拍照能力,華為Mate 20 Pro成功讓果粉變花粉
    剛開始還是以蘋果為主力機,到了後來,漸漸有華為Mate系列成主力的趨勢。這不,前段時間想把手上的iPhone 6S更新一下,看了看最新推出的iPhone XS系列,又對比下華為Mate 20 Pro,還是華為Mate 20更得我心。
  • vivo Z3紅外面部識別,徹底消除黑暗識別不了的尷尬
    提起面部識別功能,在手機圈內不得不提iPhone X,iPhone X作為最早將面部識別功能應用到手機的廠商不禁令人稱讚。隨著iPhone X發布的遠去,越來越多的手機加入了面部識別功能,這讓面部識別功能逐步走入到普通手機用戶能接受的價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