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3D結構光技術

2020-12-08 電子發燒友

淺析3D結構光技術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3 15:55:38

HUAWEI Mate 20 Pro採用2400萬前置攝像頭,擁有3D結構光設計,3D智能美顏,自拍清晰自然;同時支持3D人臉解鎖,帶來毫秒級解鎖體驗。

在攝像頭這一市場除了三攝外,其實3D 結構光也成為此次關注的一大焦點。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此次華為Mate 20系列中,華為Mate 20 Pro和華為Mate 20 RS保時捷設計均支持3D人臉解鎖,識別速度小於600ms,同時提供超過3萬個檢測點,誤識率小等於百分之一。

除了解鎖外,上述的兩款帶有3D結構光的新機也已經被支付寶認可作為刷臉手段。據悉,未來也將在微信支付上應用。

其他應用3D結構光的手機品牌

IPHONE X

2017年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上,蘋果帶來了10周年紀念版iPhone X,蘋果CEO庫克表示iPhone X為未來10年新技術奠定基調,而這其中除了全面屏之外,最有代表性的技術當屬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Face ID。

除此之外,蘋果的iPhone X還利用3D結構光技術來實現Animoji動態表情,趣味性十足。

OPPO Find X

2017年5月10號,國內手機品牌OPPO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基於3D 結構光技術的 5G 視頻通話演示,這讓OPPO成為了目前 Android 手機行業中最早探索這項技術的品牌之一。

北京時間2018年6月20號,OPPO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召開了Find旗艦系列的全球發布會,OPPO Find X正式亮相,Find X對於3G結構光的最終應用方式也隨之揭曉。

首先這次3G結構光的物理搭載,就很有特色,OPPO創新地採用了雙規潛望結構,將攝像頭隱藏在了手機內部,結構光的相應原件無須暴露在手機整機正面,在進一步開創全面屏記錄的同時,也提供了全面屏「無劉海」自拍和解鎖的可行解決辦法。

再說OPPO Find X在3G結構光的應用層面,Find X採用了O-Face 3G結構光技術,實現了免接觸更安全的解鎖。不僅解鎖快,OPPO更與支付寶合作,選好商品,確認交易,看一眼就能支付,簡單快捷。

另外OPPO還滿足了年輕人對於3D結構光的期待——更有趣,利用O-Face 3G結構光技術,Omoji將實時精準的捕捉到你的表情,並同步呈現一個Q版的你,這些表情還可以傳導到相冊,用戶完全可以使用自己專屬的表情表和朋友聊天,極具可玩性。

人臉識別是如何實現的

生物識別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複雜的過程,簡單的說都是通過獲取生物特徵信息與已存信息進行比對實現的。手機上的生物識別功能通過前置相機以非接觸的方式獲取生物信息圖像,獲取圖像後進行數據處理,並與資料庫中的已存在生物信息進行對比,當信息特徵與已錄入信息達到限定的相似度時,就可以完成面部識別解鎖。

那麼,只通過軟體層面的面部識別和3D面部識別有什麼差別呢?現在安卓陣營裡,用在手機上的基本都只是通過軟體層面來進行面部識別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某些手機上只通過系統升級就能體驗到面部識別功能。從實際體驗來說,這種面部識別相當快,但其並不擅長於安全。

為何說這種方式不安全?其原因就在於面部識別是一種非接觸的生物識別方式,這也是不同於指紋識別的顯著特徵之一。所以指紋識別可以通過增加獲取生物的活體特徵功能來避免假造指紋的識別通過,但面部識別卻很難用獲取生物活體特徵的方式來排除照片欺騙。

面部特徵點示意圖

不管是哪種識別方式,都是通過識別特徵點來進行特徵獲取的。一般來說,錄入的特徵點越多,生物識別的安全性就越高,在算法允許的情況下,一定面積的遮擋或者變化時識別準確性受到的影響就越小。面部識別也是這樣的道理的,所以在一些安卓手機的面部識別宣傳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識別特徵點的描述。但問題就是,只要是通過平面照片獲取信息點,不管多少特徵點,都有被照片解鎖的可能性。

當然,我們可以針對照片的特性來增強安全性。照片相對於活體,有三個特徵,一是沒有活體特徵,這個難以實現已經排除;二是一張照片只有一個角度。在之前的其它面部識別設備上,就有需要通過轉動臉部來獲取人臉多角度特徵,從而增加安全性的先例。但這種方案的問題就在於識別效率降低,在講究速度的智慧型手機上,這樣的面部識別相比於背面指紋識別沒有優勢。

面部識別

而第三點特徵,就是照片是平面,而人是立體的。所以獲取活體臉部的立體信息就成了面部識別的最佳方向。我們所說的3D面部識別就是這樣的方案。那麼這種方案是如何獲取生物信息的呢?這就涉及到了3D結構光原理。

3D結構光是個啥

如何在手機上獲取3D的面部特徵信息呢?有人說雙攝啊,雙攝不就能測量景深麼?其實這麼想沒有問題,我們雙眼看世界,看到的世界是立體的,因為我們的雙眼存在一定的距離,看一個目標是視線就存在一定的夾角,所以雙眼看到畫面是不同的,在大腦中合成的畫面就是立體的。而且現在存在雙目立體成像設備,就是依據視差原理形成三維圖像。

我們常用的面部識別,面部出現一定面積的遮擋也可以實現解鎖,這是因為對比的數據只要相同率達到設定的條件即可。手機雙攝雖然能夠拍出不同視角的照片,但差別特別小,不能對面部識別的對比數據產生足夠的影響。

深度攝像頭構造

我們要說的3D結構光是獲取面部立體信息的最佳方案之一。打個比方說,其工作原理類似於可以繪製淺海海底地形圖的聲吶系統,通過反射信息來確定深度。3D結構光則是通過人臉表現反射光線來確定深度信息的。

原理示意 3D結構光的整個系統包含結構光投影設備、攝像機、圖像採集和處理系統。其過程就是投影設備發射光線到被測物體上,攝像機拍攝在被測物體上形成的三維光圖形,拍攝圖像經採集處理系統處理後獲得被測物體表面數據。在這個系統中,當相機和投影設備相對位置一定時,投射在被測物體上的光線畸變程度取決於物體表面的深度,所以在拍攝圖像中可以得到一張擁有深度的光線圖像。

網絡結構的3D結構光投影

3D結構光模式包含點、線、面的模式,是指投射的光線類型。一般來說,由多條垂直雙向的線組成的網絡結構最常用,因為這種模式不需要掃描就可以實現三維的輪廓測量,而且速度快。用在手機上的3D結構光則是由多個點組成的光線系統,選擇紅外線可以避免解鎖被光線射一臉的尷尬。

基本原理與前一段時間發布的自行車的LED 投影燈類似。這種LED投射燈內部配備光源電池,並且可以輕鬆的固定在車把手上。和以往的那些自行車照明設備不同,這種投影燈發出的亮光,照亮地面後呈方形網格狀。

結構非常簡單,就是一臺非常迷你的LED投影儀,能在地面上投射出一個18*18的光網格子,於是,地面上有任何地形的變化,比如說,有溝,或者有塊轉頭,這個格子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形,提醒騎行者的注意。通過LED找到地面的網格狀,用戶在夜間使用時,觀察地面上網格的變化判斷地面的狀況。目前,這款小物件推出了三個不同尺寸的版本用於不同場景,正常模式 140x180 毫米、高速模式 140x260 毫米和 團隊模式 300x200 毫米。

只是手機上面的立體識別,是由軟體實現,不是靠肉眼觀察的。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3D結構光的面部識別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這些也只是對識別技術的簡單介紹,其中的細節還是比較複雜的。就目前現狀來看,iPhone X的面部識別速度不如直接在軟體層面進行的識別,但如果面部識別的活體檢測技術未能被開發的話,3D結構光的面部識別將成為未來主流的生物識別方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結構光3d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
    結構光3d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不同原理3d掃描儀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專注與不同領域的應用,一臺掃描儀並不是萬能的,可以勝任所有的掃描工作。結構光3d掃描儀雖然精度很高,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使用限制。今天主要談一下結構光三維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
  • 易尚展示: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易尚展示提問, 貴司有超過十年的3d掃描建模經驗,請問下3d掃描建模是否就是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差不多的技術?公司回答表示,謝謝您對公司的關注!3d掃描建模技術種類較多,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是其中一種,公司的相位結構光技術是另一種。雷射雷達根據體積、功耗、應用場景等技術條件要求,細分為諸多市場。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此項技術精度高可以滿足工業級需求。謝謝!
  • 3D視覺成像的下一站 淺析TOF 3D立體攝像頭技術
    3D結構光:距離是死穴iPhone X是一款裡程碑式的產品,它在手機領域首次實現了深度機器視覺技術,依靠名為「結構光技術」的硬體模組,實現了對面部信息採集從2D到3D的進化。淺析結構光技術簡單來說,iPhone X在採集面部信息時,前置攝像頭基本就是擺設,而是依靠由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構成的「結構光模具」(圖7)。
  •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全解析
    而在安全信息認證方面,新一代iPhone並沒有像之前傳聞那樣採用屏幕指紋等技術,依舊延用頗受好評的Face ID功能,用戶只需將前置攝像頭對準面部,就能輕鬆實現刷臉解鎖、支付等操作。Face ID主要採用了3D結構光技術,蘋果公司已經連續第三年使用這項技術,說明其的確安全可靠,而且比指紋解鎖體驗更好。
  • OPPO Find X 3D結構光技術解析:到底靠不靠譜?
    Find X擁有諸多新科技,但我相信其中最吸引大家的,就是在OPPO首創的雙軌潛望結構內所搭載的O-Face 3D結構光技術。本文就來專項解讀這一技術,讓大家有個更直觀的了解。 什麼是O-Face 3D結構光技術?
  • 支持刷臉支付 揭秘OPPO FaceKey 3D結構光技術應用
    時隔四年,OPPO旗艦Find系列正式回歸,昨天下午在北京751 D·PARK 79罐正式發布OPPO未來旗艦Find X,除了令人驚豔的顏值和腦洞大開的雙軌潛望結構,OPPO Find X還搭載了OPPO FaceKey 3D結構光技術。
  • 無死角精確美顏:OPPO Find X 3D結構光技術解析
    這次的Find X不僅繼承了「突破性設計」這一傳統,還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消費者提供了一款實力無短板、技術有突破的未來旗艦。儘管Find X中注入了許多新的黑科技,但我相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在相機方面,OPPO首創的雙軌潛望結構內所搭載的O-Face 3D結構光技術。因此,本文就為大家細緻的介紹一下這款技術。
  • 結構光3D成像原理及應用
    結構光技術就是使用提前設計好的具有特殊結構的圖案(比如離散光斑、條紋光、編碼結構光等),然後將圖案投影到三維空間物體表面上,使用另外一個相機觀察在三維物理表面成像的畸變情況。如果結構光圖案投影在該物體表面是一個平面,那麼觀察到的成像中結構光的圖案就和投影的圖案類似,沒有變形,只是根據距離遠近產生一定的尺度變化。
  • OPPO完成3D結構光技術研發,這當中有什麼興奮點?
    5月10日,OPPO在深圳召開了「5G和3D結構光技術媒體溝通」在溝通會上,會上不僅展示了全球首個採用3D結構光技術的5G視頻通話,同時OPPO也表示,支持多樣化應用場景的3D結構光技術將於6個月內在OPPO手機中實現商用。
  • 分析3D結構光技術與供應鏈
    分析3D結構光技術與供應鏈 發表於 2018-06-29 14:53:01 儘管iPhone X的劉海設計備受吐槽,但Face ID的功能無疑再次引領了智慧型手機潮流。
  • OPPO Find X上的最大亮點:O-Face 3D結構光技術
    作為OPPO有史以來賣得最貴的手機,Find X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手機頂部可以上滑出前置相機的設計,主要為了解決手機正面屏幕採用無額頭、無劉海設計後無法放置前相機的問題,而且OPPO用到一套3D相機系統,支持結構光技術的3D人臉識別,OPPO稱之為O-Face。
  • 3D人臉識別:結構光還還是TOF?
    去年9月13日,蘋果推出了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iPhone X,實現了3D人臉識別,並以Face ID徹底取代了Touch ID指紋識別。由此也引爆了3D感測市場。 雖然去年很多的手機廠商也推出了支持人臉識別的手機,但是基本都是基於簡單的2D/2.5D技術的,相對於3D人臉識別技術來說,更易受幹擾、準確度底、安全性低(易破解)。
  • 一分鐘看懂OPPO Find X 3D結構光技術是什麼鬼,太牛了
    此次亮相的Find X新機,既有充滿藝術感的3D玻璃機身設計,又有3D結構光、曲面全景屏、雙軌潛望結構等多項黑科技。眾多黑科技中,以3D結構光O-face最受數目。據悉,早在今年5月10號的OPPO媒體溝通會上,OPPO就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基於 3D 結構光技術的 5G視頻通話演示,成為安卓陣營首個搭載3D結構光技術的廠商。
  • 德州儀器:採用基於TI DLP®技術的結構光實現高精度3D掃描
    當設計人員需要進行毫米到微米解析度的快速高精度掃描時,經常選擇基於 TI DLP® 技術的結構光系統。 3D 掃描系統的誕生 簡單的二維(2D)檢測系統已經問世多年了,其工作機制通常是照亮物體並拍照,然後將拍攝圖像與已知的標準 2D 參考件進行比較。 3D 掃描則增加了獲取體積信息的能力。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在人們的印象中,2D人臉識別技術雖然發展比較早,算法也比較多,穩定性也比較好。但由於2D攝像頭平面成像,無法接收姿態、光照等第三位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人臉特徵信息損失,易受姿態、光照、表情等因素影響,識別率不夠理想;特別是在安全性方面也相對差一些,容易受到虛假人臉的攻擊,且很難分清雙胞胎面孔。
  • OPPO Find x的3D結構光是什麼? 有什麼用呢?
    OPPO Find X的發布可謂讓手機界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採用升降攝像頭的OPPO Find X將佔屏比做到了93%以上,再次刷新了我們對於全面屏手機的認知,不僅僅如此,這款手機還匯聚了多種黑科技與一身,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OPPO首創的雙軌潛望結構內所搭載的O-Face結構光技術,那麼O-Face結構光技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呢
  • 趕上Face ID的最後一步 OPPO將發布3D結構光技術
    今年新出的安卓手機上都追隨蘋果採用了臉部識別的技術,不過,雖然都是臉部識別,但是iPhone X上採用的是3D結構光的技術,而目前安卓手機上仍然還沒有實現這個技術。在國產手機廠商中,據悉華為和OPPO已經在著手研發這個技術。
  • 3D結構光、TOF產業鏈解析:手機廠為何偏愛TOF方案?-3D結構光,TOF...
    一、智慧型手機3D感測滲透加速,TOF有望成主流技術1、3D 感測滲透加速,主流手機廠商加入 TOF 陣營3D 感測技術路線很多,不同技術的性能不同,適合的應用領域也不同。儘管 Kinect 失敗,但在遊戲市場 的沉澱使得 3D 感測技術日益成熟。2017 年蘋果發布 iPhone X,首次搭載 3D 結構光模組,可實現 3D 人臉識別技術,成為蘋果近兩年最大的創新。
  • 紅外人臉識別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有什麼區別
    導讀 人臉識別技術有靜態和動態人臉識別之分,也有2D和3D人臉識別之分,還有可見光和紅外光人臉識別之分。其中紅外人臉識別和3D人臉識別的結構光人臉識別的媒介是紅外光。
  • 打敗TOF、結構光?國內3D視覺市場添變數
    在3D深度視覺領域,不同於市場主流的結構光、TOF和雙目立體成像方案,全視通科技林志雄博士,根據多年潛心研究,基於模仿人眼的被動式「生物視覺」理論,提出任何環境下只需一個鏡頭就可被動成像的3D技術。  林志雄是來自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也是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博士和逢甲大學電機系博士,他在光學相關技術領域獲得的發明專利已超過1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