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人工智慧技術日益成熟,機器人、無人機、智慧安防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都與人工智慧進行深度融合,而機器視覺技術成為變革力量的代表。
在3D深度視覺領域,不同於市場主流的結構光、TOF和雙目立體成像方案,全視通科技林志雄博士,根據多年潛心研究,基於模仿人眼的被動式「生物視覺」理論,提出任何環境下只需一個鏡頭就可被動成像的3D技術。
林志雄是來自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也是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博士和逢甲大學電機系博士,他在光學相關技術領域獲得的發明專利已超過100張。
更為重要的是,他掌握的「inEyes」3D仿生視覺技術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模仿生物構造的3D視覺技術。一旦經市場驗證成功,這也將成為3D深度視覺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
「inEyes」技術項目的最初靈感,其實來自於林博士的父親。雖然他的父親一個眼睛失明,但生活完全沒有受影響,這充分證明了單眼可以完整偵測三次元世界。
「當時課本理論都認為3D必須兩個攝像頭,我提出了反駁,並拿到了單眼3D視覺專利,也觸發了我模擬人眼的想法。」林博士如是說。
在此之後,林博士於2018年底,在紹興金柯橋科技城成立了浙江全視通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inEyes單鏡頭3D成像技術的研發。
在林博士看來,在3D深度視覺領域,結構光、TOF和雙目立體成像採用的都是主動式視覺,必須依託紅外線掃射工作,而太陽光的紅外線很強,所以最大的短板就是不能室外工作。
「TOF和結構光方案的缺點都是怕陽光,且光點較少,一般在十萬左右,而我們的生物視覺技術能夠形成的光點在500-4000萬點。」
據介紹,「inEyes」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做生物視覺的技術項目,主要運用模擬人眼的被動式「生物視覺」。
「生物視覺經過億萬年衍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不受外界幹擾,任何環境下都能工作。我們首次提出單鏡頭3D成像技術,只需一個鏡頭就能被動成像,既節省成本還方便運用,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林博士進一步補充。
儘管不是市場上主流的3D視覺技術方案,但林博士卻絲毫不擔心技術產品面向市場的接受程度問題。
「我們是市場上唯一的被動式視覺技術,不需要打光,而且能夠提供全彩的3D圖像,是最接近生物視覺的技術。」林博士認為,市場價格決定一切,「目前TOF、結構光的技術產品大概都在15-30美金左右,而我們的售價在1-2美金。」
林博士介紹,全視通科技已經在A輪階段完成光學薄膜量產,目前已經啟動A+輪融資,這一階段主要是完成28納米晶片的自主研發工作。
在技術產品切入的應用場景上,全視通科技首先瞄準的安防監控領域。林志雄博士認為,現在的監控普遍使用的是2D攝像頭,需要專門的保全人員來監控多個分割的畫面,倘若換成3D監控器,就可以設定警戒線由電腦自行做出預警判斷。
在智慧型手機應用方面,全視通科技還盯上了3D電玩的場景體驗,「目前市場上的虛擬實境手機沒有好的互動方案,因為手機不一定在室內使用,也可能是在馬路上、公園等紅外線強的戶外場景。」
林博士還表示,目前就上述應用場景,已經與海康威視、華為進行合作接洽,相信產品出來後,會有更直觀的效果打動市場投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