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TOF、結構光?國內3D視覺市場添變數

2021-01-15 網易

2021-01-01 14:24:58 來源: 第一路演

舉報

  

  近幾年,人工智慧技術日益成熟,機器人、無人機、智慧安防以及智能製造等領域都與人工智慧進行深度融合,而機器視覺技術成為變革力量的代表。

  在3D深度視覺領域,不同於市場主流的結構光、TOF和雙目立體成像方案,全視通科技林志雄博士,根據多年潛心研究,基於模仿人眼的被動式「生物視覺」理論,提出任何環境下只需一個鏡頭就可被動成像的3D技術。

  林志雄是來自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也是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博士和逢甲大學電機系博士,他在光學相關技術領域獲得的發明專利已超過100張。

  更為重要的是,他掌握的「inEyes」3D仿生視覺技術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模仿生物構造的3D視覺技術。一旦經市場驗證成功,這也將成為3D深度視覺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

  

世界唯一生物視覺3D成像技術

  「inEyes」技術項目的最初靈感,其實來自於林博士的父親。雖然他的父親一個眼睛失明,但生活完全沒有受影響,這充分證明了單眼可以完整偵測三次元世界。

  「當時課本理論都認為3D必須兩個攝像頭,我提出了反駁,並拿到了單眼3D視覺專利,也觸發了我模擬人眼的想法。」林博士如是說。

  在此之後,林博士於2018年底,在紹興金柯橋科技城成立了浙江全視通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inEyes單鏡頭3D成像技術的研發。

  在林博士看來,在3D深度視覺領域,結構光、TOF和雙目立體成像採用的都是主動式視覺,必須依託紅外線掃射工作,而太陽光的紅外線很強,所以最大的短板就是不能室外工作。

  「TOF和結構光方案的缺點都是怕陽光,且光點較少,一般在十萬左右,而我們的生物視覺技術能夠形成的光點在500-4000萬點。」

  據介紹,「inEyes」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做生物視覺的技術項目,主要運用模擬人眼的被動式「生物視覺」。

  「生物視覺經過億萬年衍變證明了它的可靠性,不受外界幹擾,任何環境下都能工作。我們首次提出單鏡頭3D成像技術,只需一個鏡頭就能被動成像,既節省成本還方便運用,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林博士進一步補充。

  

瞄準安防監控和3D電玩互動

  儘管不是市場上主流的3D視覺技術方案,但林博士卻絲毫不擔心技術產品面向市場的接受程度問題。

  「我們是市場上唯一的被動式視覺技術,不需要打光,而且能夠提供全彩的3D圖像,是最接近生物視覺的技術。」林博士認為,市場價格決定一切,「目前TOF、結構光的技術產品大概都在15-30美金左右,而我們的售價在1-2美金。」

  林博士介紹,全視通科技已經在A輪階段完成光學薄膜量產,目前已經啟動A+輪融資,這一階段主要是完成28納米晶片的自主研發工作。

  在技術產品切入的應用場景上,全視通科技首先瞄準的安防監控領域。林志雄博士認為,現在的監控普遍使用的是2D攝像頭,需要專門的保全人員來監控多個分割的畫面,倘若換成3D監控器,就可以設定警戒線由電腦自行做出預警判斷。

  在智慧型手機應用方面,全視通科技還盯上了3D電玩的場景體驗,「目前市場上的虛擬實境手機沒有好的互動方案,因為手機不一定在室內使用,也可能是在馬路上、公園等紅外線強的戶外場景。」

  林博士還表示,目前就上述應用場景,已經與海康威視、華為進行合作接洽,相信產品出來後,會有更直觀的效果打動市場投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結構光、立體視覺、ToF 3D傳感原理是啥?ams 3D傳感助力應用落地
    據MarketsandMarkets預估,人臉識別全球市場產值將從2017年的40.5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77.6億美元,可以預測市場的快速成長將帶動並加速各種行業在人臉識別的應用發展。(包括光學傳感器)、接口和相關軟體,同時針對近年來市場出現的結構光、主動立體視覺、ToF(Time of Flight)等主流3D傳感方案,艾邁斯半導體也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據悉,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3D人臉識別根據攝像頭成像原理,主要分為3D機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那麼,他們之間有何不同呢? 以下內容來源於知乎: 3D結構光通過紅外光投射器,將具有一定結構特徵的光線投射到被拍攝物體上,再由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採集。主要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進行計算,從而得出圖像上每個點的深度信息,最終得到三維數據。
  • 3D人臉識別:結構光還還是TOF?
    其採用的是以色列的3D編碼結構光技術廠商Mantis Vision的方案,由歐菲光提供模組。 Mantis Vision是一家以色列科技公司,成立有13年的歷史了,一直專注於3D及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創新技術。之前獲得過高通、索尼、三星等企業的投資。2018年3月,該公司正式進入中國。
  • 3D結構光、TOF產業鏈解析:手機廠為何偏愛TOF方案?-3D結構光,TOF...
    蘋果之外,主要 3D 結構光方案廠商還有美國的英特爾、高通/Himax, 以色列 Mantis Vision 以及國內華為、奧比中光等公司。2014 年英特爾發布全 球首款內嵌於各種智能設備的 3D 景深攝像頭 RealSense,採用 3D 結構光技術, 應用在聯想、戴爾等多款超極本電腦以及無人機等設備中。
  • 盧偉冰吐槽TOF技術是噱頭,網友笑了:聽聽華為怎麼說
    而且在去年有一個新的名詞逐漸的出現,它就是tof,後來tof技術更是已經成為了智慧型手機旗艦的標配,然而所有人都這麼認為的時候,小米卻不走尋常路。盧偉冰的吐槽大家都知道,盧偉冰算得上是一張大嘴巴,一直以來說話都是肆無忌憚的,什麼話都說得出口。之前盧偉冰在金立做事,後來金立倒了就來到了小米跟著雷軍一起混。
  • 3D成像方法--- 雙目視覺、雷射三角、結構光、ToF、光場
    而不是利用人眼視覺差異的特點,錯誤感知到的假三維信息。對於視差的理解可以自己體驗一下:將手指頭放在離眼睛不同距離的位置,並輪換睜、閉左右眼,可以發現手指在不同距離的位置,視覺差也不同,且距離越近,視差越大。
  • 與結構光及雙目立體視覺相比,ToF技術有何優勢?
    9m1ednc根據諮詢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的預測,受益於消費電子市場可預見的爆發式增長,全球3D成像與傳感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1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90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達到38%。
  • 結構光3d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
    結構光3d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不同原理3d掃描儀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專注與不同領域的應用,一臺掃描儀並不是萬能的,可以勝任所有的掃描工作。結構光3d掃描儀雖然精度很高,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使用限制。今天主要談一下結構光三維掃描儀的使用限制和解決方法.
  • 3D視覺成像的下一站 淺析TOF 3D立體攝像頭技術
    3D結構光:距離是死穴iPhone X是一款裡程碑式的產品,它在手機領域首次實現了深度機器視覺技術,依靠名為「結構光技術」的硬體模組,實現了對面部信息採集從2D到3D的進化。結構光技術的缺陷結構光技術幫助手機進入了3D視覺成像時代,但它的實際應用範圍還是相對有限,比如它只能放在手機正面與前置攝像頭做鄰居
  • 【本翼資本】ToF技術推動3D視覺井噴
    1、3D sensing技術介紹及分析 3D sensing 技術主要分為三種方案,包括結構光、ToF 和立雙目測距法。目前比較成熟的是結構光和ToF技術。
  • 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全解析
    其實近年來3D結構光技術不僅應用類似iPhone這樣的智慧型手機上,而且在3D刷臉支付、新零售、3D空間掃描、智能物流系統、智能安防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將會賦能百行百業,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何3D結構光技術如此備受重視
  • 蘋果3D視覺報告:3D視覺深度拆解與分析 (中篇)
    國內方面光迅科技、華芯半導體具備中低端VCSEL的設計和生產能力,長春光機所在VCSEL技術研發方面有一定競爭力。但是整體而言,國內公司與海外巨頭相比差距較大。納米這兩個波段,有望應用於3D視覺消費級市場。
  • ToF技術與結構光技術、雙目立體視覺技術有什麼區別?
    和現在大熱的結構光技術、雙目立體視覺技術到底有什麼區別?分別都有哪些特性?x0Lednc二、結構光結構光 (Structured Light)x0Lednc結構光是通過紅外雷射器這種結構光方案,通過投射人眼不可見的偽隨機散斑紅外光點到物體上,每個偽隨機散斑光點和它周圍一定範圍內的點集在空間分布中的每個位置都是唯一的,並將預先進行了存儲。x0Lednc這些散斑投影在被觀察物體上的大小和形狀根據物體和相機的距離和方向而不同,由此計算深度信息。
  • 蘋果3D視覺報告:核心供應鏈深度分析 (下篇)
    億美元,安卓手機為67.77億美元;前置結構光3D視覺市場規模為66.78億美元,後置時間光3D視覺市場規模為32.47億美元。 國內方面,目前致力於3D視覺結構光方案的初創型公司包括圖漾科技、奧比中光、華捷艾米等,具體產品的技術水平還有待市場檢驗。
  • 光電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目前,3D成像技術主流實現路徑包括立體視覺、結構光、ToF三種,並且已經在金融、手機、無人機、AR/VR、機器人、自動駕駛、安防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雙目立體視覺成本低、效率高、抗強光能力好,但在弱光條件下完全無法工作;3D結構光對於不同光線的兼容能力較好,能達到較高的解析度,但識別距離短、運行組件成本高,在強光尤其是逆光環境下會淹沒投射編碼光,導致識別不準確;ToF利用紅外光反射時間差來測量距離,具有識別距離遠,相應時間快的特點,但是容易受到強光環境的制約,解析度差。
  • 易尚展示: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易尚展示提問, 貴司有超過十年的3d掃描建模經驗,請問下3d掃描建模是否就是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差不多的技術?公司回答表示,謝謝您對公司的關注!3d掃描建模技術種類較多,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建模是其中一種,公司的相位結構光技術是另一種。雷射雷達根據體積、功耗、應用場景等技術條件要求,細分為諸多市場。公司技術路線主要為相位式結構光技術,此項技術精度高可以滿足工業級需求。謝謝!
  • 淺析3D結構光技術
    淺析3D結構光技術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3 15:55:38 HUAWEI Mate 20 Pro採用2400萬前置攝像頭,擁有3D結構光設計,3D智能美顏
  • 結構光3D成像原理及應用
    點擊上方「新機器視覺」,選擇加"星標"或「置頂」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上一期小編給大家介紹了
  • 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介紹
    本文是來自中信建投的屏下指紋專題研究報告,著重介紹光學和超聲兩種屏下指紋方案以及結構光和TOF兩種3D識別方案,對於幾種方案的技術路徑、方案優劣、上下遊產業鏈以及市場規模進行了詳細分析。 光學方案:已突入市場 隨著 vivoX20Plus 屏幕指紋版的正式上市,vivo 成為第一個實現屏下指紋商用的手機製造商,設備方案的提供商為美國新思(Synaptics);2018 年 3 月,華為發布了新款手機 Mate RS 上又一次搭載了光學式屏下指紋方案,方案供應商為國內指紋識別大廠匯頂科技。
  • TOF行業前瞻報告:TOF有望成為3D感測主流方案
    儘管 Kinect 失敗,但在遊戲市場 的沉澱使得 3D 感測技術日益成熟,2017 年蘋果發布 iPhone X,首次搭載 3D 結構光模組,可實現 3D 人臉識別技術,成為蘋果近兩年最大的創新。此前由 於半導體工藝等多方面技術的限制,3D 感測很難應用到體積非常有限、功耗要 求低的手機上,因此 iPhone X 的發布是 3D 結構光技術的重大突破,市場對 3D 結構光技術的熱情重新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