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Z3紅外面部識別,徹底消除黑暗識別不了的尷尬

2020-12-05 科技發燒迷

提起面部識別功能,在手機圈內不得不提iPhone X,iPhone X作為最早將面部識別功能應用到手機的廠商不禁令人稱讚。隨著iPhone X發布的遠去,越來越多的手機加入了面部識別功能,這讓面部識別功能逐步走入到普通手機用戶能接受的價位中。

雖然越來越多的手機加入了面部識別功能,平時使用解鎖也很快,但是到了夜晚由於光線變暗面部識別就變成了「面部不識別」。這時候很多手機廠商補充了屏幕補光這一功能,不過在夜晚的時候,強光照射導致眼睛非常難受。當然了,有人會說蘋果iPhone的結構光非常給力,但是考慮到高昂的售價,有多少手機用戶最後緊緊捂住了自己的錢袋。

vivo Z3:行業領先的紅外面部識別技術,無懼黑暗挑戰

在面部識別解鎖的技術探索路上,vivo一直是先行者與領軍者。從vivo X20的安卓首發Face Wake面部識別,到vivo X21的安卓首發紅外面部識別,再到vivo X23的隱藏式紅外燈零光感面部識別,vivo將面部識別功能做到了行業極致,而vivo Z3更是將紅外面部識別下探到千元機價位。

vivo Z3採用了新一代的面部識別技術,通過一顆紅外補光燈產生光線,人眼不可見,配合前置攝像頭共同完成的,真正實現了可見光與紅外光雙通的超光譜攝像頭,不懼黑暗。

vivo Z3雙引擎閃充

隨著智慧型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陪伴用戶的時間也是越來越長,手機的續航能力也成為用戶最關心的地方之一,也是一款手機是否能給用戶帶來更為方便的體驗的基礎之一。vivo Z3搭載了雙引擎閃充技術配合3315mAh的大容量電池為用戶解決了這個問題。

vivo Z3的雙引擎閃充功率達22.5W,相同配置的手機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甚至很多高端旗艦級手機的充電速度都不如vivo Z3快,有了雙引擎閃充的vivo Z3再也不怕手機沒電。

vivo Dual-Turbo雙渦輪加速引擎技術

為了讓玩家可以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vivo Z3搭載了Dual-Turbo雙渦輪加速引擎技術,對主流應用和遊戲進行全面優化。CPU和GPU全面加速,既能為你的遊戲體驗進行優化,而且在日常使用上都要更加流暢。

總結

不管是令人驚豔的外觀設計還是搭載領先的可見光與紅外光雙通的超光譜攝像頭,配備高達22.5W的雙引擎閃充還是搭載Dual-Turbo雙渦輪加速引擎技術,vivo Z3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甚至在某些功能可以媲美高端旗艦手機。

相關焦點

  • 除了面部識別,未來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事實上面部識別技術已經存在多年,而且諸如三星Galaxy S8等智慧型手機已經採用了這種技術。但是通常情況下,它的效果並不太好,可以輕易被人像照片所欺騙。蘋果公司表示,其採用的面部識別技術稱為Face ID,使用一系列傳感器將用戶面部映射成3D模型。傳感器發出的紅外線照亮用戶臉部,並通過投影技術在面部投射一系列的紅外線微點。
  • 用上vivo Z3這兩個月裡,我突然產生這樣的三種幻覺
    在購買到vivo Z3的第一天,筆者就錄入了面部信息,雖然無法達到支付級別,但是看一眼就能解鎖,在千元機型中還是非常實用的。筆者並不是第一次用面部識別、所以千元機的面部識別「規矩」我還是懂的,那就是在晚上面部識別基本就是「嗝兒屁」了。所以一般都是用指紋識別,直到某一個晚上。
  •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智能鎖的便利性顯而易見,最大的好處就是出門不用帶鑰匙,再也不會出現穿睡衣出門扔垃圾被鎖在門外的尷尬場面。智能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在入戶門上安裝智能鎖。截至 2018 年 6 月底,我國智能門鎖生產企業已經超過 1500 家,接近甚至超過了傳統機械制鎖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作為守護到家庭財產安全的一個重要元素,智能鎖真的安全嗎?
  • 紅外人臉識別和3D結構光人臉識別有什麼區別
    導讀 人臉識別技術有靜態和動態人臉識別之分,也有2D和3D人臉識別之分,還有可見光和紅外光人臉識別之分。其中紅外人臉識別和3D人臉識別的結構光人臉識別的媒介是紅外光。
  • 面部識別的神經機制
    奎安·基羅加說,顳葉其他地方的神經元也可能出現相似的現象,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面部識別塊」中的某一神經元只對某幾個特定的人敏感。但曹穎最近的研究表明,這個觀點可能是錯誤的。奎安·基羅加說:「曹穎已經證明,『面部識別塊』的神經元對應的並不是特定的人,它們編碼的只是某些面部特徵。這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面部識別的理解。」
  • 支持微信人臉識別支付 vivo發布TOF 3D超感應技術
    過去一年,vivo在新技術上頻頻發力。繼屏幕指紋、vivo NEX零界全面屏手機後,vivo在今天又帶來了一項全新技術。
  • 微軟面部識別系統Windows Hello與FaceID相似
    FaceID的底層技術就是面部識別,它並不是新技術。微軟面部識別系統Windows Hello與FaceID相似,事實上,Windows Hello已經推出多年,表現一直不錯。 人們對FaceID有很多的擔憂,比如隱私憂慮,還有一些人擔心FaceID不快不可靠。我認為這些擔憂可能被誇大了。 早在2015年微軟就推出了相似的技術,效果很好。
  • iPhoneX怎麼解鎖 iPhoneX面部識別解鎖設置方法
    那麼面部識別怎麼設置呢,下面小編就教你iphonex面部識別解鎖設置方法。iphonex怎麼解鎖?Face ID 面容識別技術既沒有 Touch ID 實體 home 鍵,也並非屏內指紋識別,iPhone X 使用名為面容 ID(Face ID)的面部識別技術進行解鎖和支付。Face ID 通過原深感攝像頭(TrueDepth)識別機主面部特徵,該系統中的紅外攝像頭可保證暗光與夜間環境下的正常使用。
  • 近紅外技術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
    「人臉識別其實就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據帕米科技總經理黃添林介紹,為了讓識別率更高,他們通過網際網路採集大量人臉數據來訓練它,使其不斷「進化」。如今,他們系統所擁有的自主核心算法及識別模型識別效率極高,從檢測到識別耗時僅需0.02秒,還能同時處理多人的人臉識別。
  • iPhone8面部識別似曾相識
    驅動中國2017年9月11日消息 隨著全面屏手機的爆發,新一代生物識別技術也在逐步普及。指紋識別固然好用,但屏下指紋尚不能量產,而Home鍵又不得不去除。兩相為難之下,面部識別成了廠商關注的焦點。近日外媒曝光了一組疑似iPhone8 面部識別的界面,全新的解鎖方式名叫「Face ID」。首次錄入面部特徵的時候需要「搖頭」一圈,可能是為了採集更豐富的數據。之後再次識別的時候只需對準面部即可,但速度並沒有達到傳說中百萬分之一秒那麼快。結構光的英文名字叫做「structure light」,不過翻譯成「雷射3D建模」或許更合理一些。
  • 近紅外解光照難題 人臉識別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的特點   人臉識別技術與其他人體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相比較,有其獨特的優點。
  • 新技術讓紅外圖片中的人臉也能被識別
    紅外線監控視頻或者是紅外線閉路電視的影像所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它難以利用這些圖像來識別出人物的身份。
  • iPhone X面部識別遭惡搞 防伴侶偷窺面罩問世
    蘋果公司近日發布最新款iPhone X手機,用戶可通過面部識別解鎖。很多人開玩笑說,這個功能會讓另一半偷看自己的手機,以後必須得帶著面罩睡覺了。為了幫助iPhone X用戶保護自己,網上零售商開始售賣面罩,其中有一款稱為「防面部識別頭罩」。
  • Vivo發布3D超感應新技術 支持微信人臉識別支付(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6月27日舉行的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站上,vivo發布了一項新技術-TOF 3D超感應技術。該技術可實現更為安全、精確的面部識別體驗。未來,該技術還將應用於3D拍照、3D試衣、MR體感遊戲、3D列印等領域,為智慧終端加速開啟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 OmniVision全新發布500萬像素RGB-IR圖像傳感器 具備更高面部識別...
    打開APP OmniVision全新發布500萬像素RGB-IR圖像傳感器 具備更高面部識別認證準確度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05-30 10:46:28
  • 生物識別:你的身體就是密碼
    業內人士預測稱,未來幾年內,生物識別技術將從銀行和支付領域朝著移民控制、電子政務、醫療衛生甚至勞動力管理等多個其他領域進行擴展。如果該技術能按預期那樣在未來幾年內蓬勃發展,那麼,今後面部識別將佔據主導地位,其次是多模態生物識別和虹膜識別——所有這些都將超越指紋識別。此外,行為生物識別也將呈現出增長趨勢。
  • 徹底修復系統睡死,改善紅外人臉識別
    徹底修復睡死,改善紅外人臉識別據了解,本次推送的 Windows 10 Build 19631 版更新主要修復和改善系統體驗,其中微軟對 Windows Hello 進行配置更新,優化用戶在使用 940nm 波長紅外相機進行人臉識別時效果更佳,解決刷臉失敗的情況。
  • 要禁止使用面部識別?
    正當面部識別在中國如火如荼的進行,並且大行其道,發展勢不可遏,當第一步面部識別手機在中國出現,直到掃臉支付在中國的支付界大行其道,我們可以感受到面部識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但是,這樣方便的方式卻將要在歐洲面臨可能長達5年的禁止。
  •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雖然光照預處理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光照的影響,但同時也會使圖像損失一部分有用的信息。 近紅外人臉識別是為了解決人臉識別中的光照問題,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其包括兩部分:主動近紅外人臉成像設備和相應的人臉識別算法。使用強度高於環境光線的主動近紅外光源成像,配合相應波段的光學濾片,可以得到與環境無關的人臉圖像,人臉圖像只會隨著人與攝像頭的距離變化而單調變化。
  • 旨在識別非洲人臉的面部識別技術獲得英國工程獎
    面部識別有一個聲譽問題。本來是一項令人振奮的新技術,有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更安全、更有保障,但卻因為有報導稱它在被要求正確識別黑人面孔時屢屢失敗而蒙羞。但來自加納的先鋒軟體工程師Charlette N'Guessan對面部識別技術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自己的產品專門用於識別非洲人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