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企業推出的人臉識別「智能前臺」系統可實現刷臉籤到、考勤、進出管理等。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 圖/帕米科技提供)近日,國內幾大銀行陸續宣布上線「刷臉支付」、ATM機「刷臉取款」,我市部分農行ATM機也實現了「刷臉」取現;以蘋果iPhone X為代表的智慧型手機實現了人臉解鎖、付款等功能;此外,人臉識別門禁、通過「刷臉」籤到也悄然普及至全市多家企業……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使市民的生活步入了「看臉時代」。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湧現出不少專門從事或涉及人臉識別技術及產品研發的企業,智慧型手機、新零售與支付、網際網路+、安防監控……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人臉識別技術正加速邁入消費級領域。
【現狀】
靠人工智慧深度學習
識別一個人僅需0.02秒
人們無需攜帶銀行卡,只要站在ATM機前,看一眼攝像頭,再輸入手機號、取款金額、密碼,自動吐鈔,拿走現金――我市已上線的14家農行網點「刷臉取款」功能讓取款更便捷。事實上,不論是銀行、支付安全、生活娛樂,或是安保、門禁、考勤等領域,都逐漸將人臉識別技術加入其中。
入駐青瓦創業基地的企業和團隊成員,每天都靠「刷臉」打卡上下班。在這裡工作的人,只要一靠近門口,攝像頭便能自動識別並開門,同時進行籤到及進出時間管理、考勤等。這套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智能前臺」,正是出自青瓦基地裡的創業企業廈門帕米科技有限公司之手。
「人臉識別其實就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據帕米科技總經理黃添林介紹,為了讓識別率更高,他們通過網際網路採集大量人臉數據來訓練它,使其不斷「進化」。如今,他們系統所擁有的自主核心算法及識別模型識別效率極高,從檢測到識別耗時僅需0.02秒,還能同時處理多人的人臉識別。
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家企業、政府單位、零售門店採購帕米科技的「智能前臺」產品,實現「刷臉」打卡、考勤乃至陌生人檢測預警、智能迎賓、到訪微信提醒等功能。
【趨勢】
近紅外技術前景廣闊
人臉識別場景日趨多元
iPhone X 使用Face ID人臉解鎖功能,並利用紅外攝像頭解決了解鎖時的光照問題,被視為蘋果公司順應潮流的一項革新舉措。而在廈門,有這麼一家專門從事人臉算法推廣及產品開發的企業――廈門人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他們所擁有的「近紅外三維人臉解鎖裝置」技術敢與蘋果公司「叫板」。
「主流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可見光人臉識別和近紅外人臉識別兩種。」該企業相關負責人陳雷介紹說,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擁有近30年的研發歷史,主要是基於可見光圖像的人臉識別技術,但無法適應環境光照變化是該技術的痛點。廈門人臉信息公司研發人臉算法15年,至今已擁有世界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三維人臉深度信息+二維近紅外人臉」的近紅外三維人臉識別技術,近紅外補光使設備可隨意在室內外、黑暗中使用,識別速度小於0.8秒,誤識率不到0.0001%。據說,目前全球能達到此技術的企業只有少數。
陳雷說,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是未來商業應用的價值所在。他們將該項技術應用於手機解鎖、支付等場景,最近推出「家庭人臉鎖」也將在不久的將來面世量產。此外,帕米科技也將推出「刷臉取物」系統應用於企業日常管理。有專家認為,「刷臉」應用正加速滲透市民生活,人臉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功能,可以預見,消費級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即將爆發,但也同時面臨著個人信息洩露的潛在風險,還需「未雨綢繆」,相關企業應構建起有效的規則體系。
>>名詞
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針對輸入的人臉圖像或者視頻,首先判斷其是否存在人臉,如果存在人臉,則進一步給出每個臉的位置、大小和各個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然後依據這些信息,進一步提取每個人臉中所蘊涵的身份特徵數據,並將其與已知的人臉進行對比,從而識別每個人臉的身份。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