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關於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瞻望

2020-11-23 技成培訓

日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蘇光大教授就算法、系統、標準、應用四方面深度講解了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態勢。


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

據蘇教授介紹,人臉識別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最早應用於美國,於新世紀初發展至中國,該技術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他同時表示,如今人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其中在安防行業的體現尤為「突出」;另外,該技術在國家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全球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


在當今社會,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主旋律。


在蘇教授看來,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建設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規範人臉識別的應用、確保人臉數據的安全、正確看待質疑的評論、促進人臉識別的發展。需要在這四個方面不斷完善。



人臉識別技術的「內核」算法

「人臉識別是一種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該技術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深度學習、三維人臉識別、超低解析度人臉三個方面,」蘇教授介紹道。


深度學習被認為是新世紀十大突破性技術之首,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有極高地位,它不僅應用於人臉識別,還廣泛應用於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文字識別等,識別準確率相當高,達到99.7%,深度學習作為一項具有突破性進展技術,把人工智慧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三維人臉識別是目前大型廠商的主要人臉識別技術。他同時補充,人臉識別一般分為二維人臉識別、三維人臉識別兩大類。二維人臉識別是基於人臉平面圖像的,但實際上人臉本身是三維的,人臉平面圖像只是三維人臉在一個平面上的投影,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丟失一部分信息,因此,動態的人臉識別需要依靠三維人臉識別技術。


對於超低解析度人臉圖像重建的識別,蘇教授解釋說,一般情況下,視頻監控看到的人臉很多都是12個像素左右的微小圖像,而該項技術有效地解決了低解析度人臉的重建和人臉識別的一些難題,研製出低解析度人臉圖像的重建與人臉識別的綜合技術,實現基於低解析度人臉圖像的重建與人臉識別的視頻目標人的搜索與跟蹤。


目前,人臉識別算法方面,基於最佳二維人臉理論的單人單張人臉識別算法已趨於成熟,對單人多張人臉識別算法的研究方興未艾。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三維人臉識別、超低解析度人臉圖像的重建與識別技術取得了新的進展,他補充道。


人臉識別技術的優勢所在

近年來,隨著歐美發達國家人臉識別技術開始進入實用階段後,人臉識別迅速成為近年來全球的一個市場熱點。


「中國在這塊的優勢相當明顯,我國擁有二代身份證以及視頻監控的雄厚社會資源,中國的人臉識別應用走在了世界前列。2008年北京奧運的人臉識別開創性應用、人臉識別綜合技術在周克華等案件的應用以及利用二代證圖像的戶籍查重的重大應用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人臉識別的應用向縱深發展。」蘇教授說道。


相比於其他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具有明顯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識別對象不受限制,不同於指紋有差不多3%-5%難以錄入;二、不易仿冒,人臉識別是對個體的生物特徵進行比對,包括語音、臉型、虹膜等別人不易模仿的鑑別方式,安全性高;三、攝像頭的普及,如今攝像頭成為智能設備的標配,手機、筆記本都配有攝像頭,非常有利於人臉的採集;四、非常便利,直接交互,相比於其他識別技術來說,人臉識別不需要用戶與設備進行「零距離」接觸,而實現多場景下的人臉判斷與識別,用戶接受程度高。


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

以上人臉識別的種種「天然」優勢讓其發展的「如火如荼」。今天的人臉識別系統,已經邁進了大平臺的行列,成為智慧城市的示範項目。繼二代證人臉識別系統之後,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的應用成為新的增長點。同時,網站的應用也令人矚目,網絡身份證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正蘊涵著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人臉識別的應用步入黃金髮展時期。


現如今,人臉識別被人們稱為最自然、最安全、最高效、最直觀的一種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於公安、學校、軍隊、機場、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所,市場應用前景大好。


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挑戰

世上沒有一項技術是非常完善的,人臉識別也不例外,蘇教授進一步解釋說,目前人臉識別的挑戰性問題主要是被拍攝者的姿態(遮蓋)、光照(強度)、年齡(變化)。超低解析度人臉的識別難題也由於視頻監控的發展而倍受關注。


總結

大數據時代下的人臉識別具有新的特點,其特點就是人臉的大數據、單人的人臉多樣性。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並非將學術問題簡單地變成工程問題,我們期待人臉識別學術問題的回歸,也期待人臉識別普適性的提升。同時,我們更加期待出現新的計算模式,減少諸如深度學習訓練過程的超大計算規模。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人臉識別?你真的了解人臉識別技術嗎?
    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近年來,基於海量數據的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火車、地鐵通道、人臉通道、微郵服務、一些工作人員測繪設施等都是人臉識別技術的特殊應用。要了解人臉識別保護個人信息的難點,首先要了解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的原因及其適用範圍,這樣才能對人臉識別技術保護個人信息進行法律監督。
  • 人臉識別技術理論
    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後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得到提高,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在90年後期,並且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為主;人臉識別系統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尖端的核心算法,並使識別結果具有實用化的識別率和識別速度;「人臉識別系統」集成了人工智慧、機器識別、機器學習、模型理論、專家系統、視頻圖像處理等多種專業技術,同時需結合中間值處理的理論與實現
  • iPhoneX的人臉識別夠安全嗎?真的是最安全的生物識別嗎
    人臉識別比指紋識別還要安全蘋果在iPhone X 發表會上,指出人臉識別的誤判率為百萬分之一,作為對比,指紋識別則是五萬分之一,因此就容不容易誤判來說,人臉識別無疑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果拿網路上搞笑的情境,像是有搶匪(或男/女友)拿iPhone X 對著你的臉解鎖,這又該怎麼處理呢?
  •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廣泛不代表是安全最好?
    如今,在安防設備如視頻、門禁、梯控,在支付場景如手機刷臉支付等,在我們生活當中大部分人都使用過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的智能便捷讓我們的生活距離未來智能更進一步了,但人臉識別背後所帶來和引發的安全問題也一直存在也毋容置疑,當然,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生物識別技術其中一種,也不僅僅是人臉識別,包括指紋識別
  • 人臉識別技術風險的法律防範
    當前隨著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警務實戰及個人財產保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人臉識別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利用人的個體面部特徵的區別,廣泛用於政府、軍隊、銀行、電子商務、安全防務等多重領域。
  •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打開APP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發表於 2019-08-23 11:07:37 人臉識別是生物特徵識別領域中最常用的一種模態,近年來在公共安全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人臉識別技術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前景也越來越廣闊。對於人臉識別技術,那是通過生物識別技術的其中一種,通過臉部特徵進行識別的技術,掃臉支付、掃臉認證、掃臉過門禁閘機、掃臉乘坐電梯等等,相信大家已經對人臉識別其實並不陌生了。
  • 人臉識別技術存在重大網絡安全風險
    2017年春運人臉識別在部分火車站進站檢票時開始應用,引起很多關注,部分媒體也報導了生產商的核心技術掌控在日本企業手中,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信息安全的擔憂。前不久央視「3·15」晚會現場對於人臉識別的實驗演示,再一次將網絡產品的人臉識別的風險清晰展示在觀眾面前。
  • 人臉識別的「囚徒困境」
    2018年,人臉識別這個美麗神話到底如何發展?人臉識別的「囚徒困境」一方面是大量資本湧向這個行業,另外一方面,則是人臉識別的變現渠道遙遙無期。因此,人臉識別行業被圈內人號稱「囚徒困境」,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 反人臉技術並非壞事 促進人臉識別技術進化和成熟
    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可見其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發揮的商用價值,近幾年,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隱隱有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發展趨勢,所應用的場景也涉及到了各行各業,尤其是在支付、驗證、通行等等場景應用尤其突出。科技向善,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深入和成熟,「反人臉識別技術」也逐漸頻繁的出現,僅用照片、模型等方式方法幹擾人臉識別技術的新聞也不少。
  • 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全解
    本期我們推薦來自清華大學副教授唐傑領導的學者大數據挖掘項目Aminer的研究報告,講解人臉識別技術及其應用領域,介紹人臉識別領域的國內玩人才並預測該技術的發展趨勢。 ▲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歷程 3、中國政策支持 2015 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帳戶的指導意見
  • 辨真假 | 關於人臉識別的這些傳說,真?假?
    近日,有關「人臉識別」系統的各種報導受到廣泛關注。前有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後有「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人臉」屬於個人敏感信息?真的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生物識別技術,這項技術通過採集人像、關鍵點提取,對人像進行預處理、特徵提取、人臉識別對比,實現個人身份識別驗證的目的。
  • 人臉識別行業分析
    2.1.2 政策推動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人臉識別產業落地的發展,出臺多項政策助推產業發展。2015 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帳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給人臉識別普及打開;其後,《安全防範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信息安全技術網絡人臉識別認證系統安全技術要求》等法律法規,為人臉識別在金融、安防、醫療等領域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掃清了政策障礙。
  • 人臉識別技術在考勤的應用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猛,識別精度和速度不斷的得到提升,在眾多領域的應用裡都能「大展身手」使人眼前一亮,觸不及防。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是指利用分析比較的計算機技術識別人臉。人臉識別是一項熱門的計算機技術研究領域,其中包括人臉追蹤偵測,自動調整影像放大,夜間紅外偵測,自動調整曝光強度等技術。
  • 為何我認為IphoneX人臉識別為何是安全的
    而除了蘋果公司之外,國內的百度阿里也都紛紛看上了人臉識別,例如百度與首都機場合作開啟人臉驗證,支付寶開啟了人臉登陸,最近還有何KFC合作人臉付款,與速遞易合作人臉去快遞等等。這一系列的動作也引發了各界擔憂,那麼人臉是否安全,這裡值得說清楚。2,先談談人臉識別的不安全問題。
  • 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
    儘管您可能沒有過多考慮大腦如何將一張臉與另一張臉區分開,但幕後過程令人著迷,並且是現代人臉識別應用程式的基礎。儘管仍被認為是一種新興技術,但是人臉識別已經在從社交媒體到安全性的許多應用中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將此技術應用於自己的組織,計算機視覺諮詢變得至關重要,因為採用該技術的 障礙很多。
  • 淺談人臉識別技術日益普及背後的利與弊
    由於科技的高速發展,很多以前只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高科技手段,現在也實現了。比如說AI人工智慧、人臉識別技術、自動駕駛等等。尤其是人臉識別技術的落地應用非常多,在國內的行動支付中,「刷臉」支付早已深入人心。此外,「刷臉」在金融、醫院、企業以及各種機構單位中也是被廣泛的應用。
  • 虹膜識別技術優勢明顯 比指紋、人臉識別更可靠
    「刷臉」大名為人臉識別技術,早已隨著智能機、手機APP、門禁系統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指紋識別技術在這之前更是早已普及,那為何同人臉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技術統稱為生物識別技術三巨頭的虹膜識技術別遲遲未見消息?
  • 常見的四種人臉識別場景
    導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人工智慧也越來越普遍,其中人臉識別最為突出,也是目前人們能夠感知到的人工智慧產品。
  • 評:「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用法律為人臉識別釐清邊界
    原標題:「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用法律為人臉識別釐清邊界「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去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雙人年卡,當時確定指紋識別入園方式。郭兵給園方留存了電話號碼等信息,並錄入指紋。之後,園方單方面要求改成人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