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真假 | 關於人臉識別的這些傳說,真?假?

2021-01-21 澎湃新聞

近日,有關「人臉識別」系統的各種報導受到廣泛關注。前有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後有「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一時間,圍繞「人臉識別」系統的法律問題、執法監管以及實踐應用等討論讓這項黑科技愈發可疑,「人臉識別系統想安就能安」「設置人臉識別會增加銀行卡盜刷風險」「人臉信息一旦洩露無法挽回」「戴口罩也能被人臉識別」……

這些說法孰真孰假?「真真」為您查證事實,解惑「人臉識別」問題。

「人臉」屬於個人敏感信息?真的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生物識別技術,這項技術通過採集人像、關鍵點提取,對人像進行預處理、特徵提取、人臉識別對比,實現個人身份識別驗證的目的。

即將實施的民法典詳細明確個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因此,將「人臉」界定為個人敏感信息是合理的。

人臉識別系統想安就能安?假的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採集個人信息應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並經被收集者同意。因此,人臉識別系統並非想安就能安,必須符合法律的有關規定才能安裝。

戴口罩也能被人臉識別?真的

為適應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多地已在不同場合應用人臉識別測溫機,該設備可以準確實現戴口罩情況下的人臉識別。例如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設置的智能防疫安檢門,即便在監測對象化妝、戴/脫眼鏡、佩戴口罩等情況下,也能憑藉AI算法測溫、消毒、人臉識別,真正做到無接觸安檢防疫。

設置人臉識別會增加銀行卡盜刷風險?假的

目前,有銀行網點支持「刷臉」取款,有人擔心設置人臉識別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對此,銀行業人士解釋稱,「刷臉」取款技術應用了「三維成像技術」,即便是雙胞胎也能精確識別,另外「刷臉」取款擁有三層安全防護,包括人臉識別、手機號碼驗證、密碼驗證,安全性甚至比插卡取款還多一重保障,因此銀行卡用戶不必過於擔心。

人臉信息一旦洩露就無法挽回?真的

人臉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洩露則處於不可逆轉的狀態。因為人臉識別通過攝像頭獲取信息後將化為計算機代碼,而代碼是可以被獲取和重構的。普通的字符和字串密碼在丟失之後可以設置新密碼,但是生物信息是不能「重置」的。換句話說,生物信息洩露後,用戶在使用生物信息作為身份認證的場合,可能被「李鬼」冒名頂替,身份安全形同裸奔。

整容後無法實現人臉識別?假的

有人認為人臉識別技術無法識別整容後的面部,其實常規的雙眼皮,隆鼻等臉部局部區域的整容對人臉識別影響不大,比如此前警方就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捕獲了整過容的女殺人犯勞榮枝。不過,如果臉上動了「大刀子」,改變了關鍵部位的信息,是會給人臉識別帶來麻煩。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辨真假 | 關於人臉識別的這些傳說,真?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鑑假】捲菸鑑別小妙招,鋼印也能辨真假
    形形色色的捲菸造假技術容易讓人上當受騙,但只要掌握捲菸真偽鑑別的關鍵特點,就能準確地識別捲菸真假。
  • 孫悟空能一眼識別出妖怪,卻辨不出真假唐僧,這是為什麼
    可孫悟空這麼厲害,在妖怪假變唐僧時,他竟然辨不出誰是真誰是假。在烏雞國,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打不過孫悟空,就變成唐僧的模樣,「並攙手,立在階前。」孫悟空一看「一眼兩個唐僧,實難辨認」。害怕錯打了師父,就讓八戒沙僧辨認,又叫護髮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當方土地、本境山神辨認,都辨不出來。豬八戒想了個主意——讓師傅念緊箍咒。
  • 還在為人臉識別擔憂?是時候了解一下人臉偽造了
    編輯導讀:AI面相識別、AI測膚、人臉識別解鎖,人臉識別運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但這背後的「人臉信息安全」問題也需要大家關注。在二者的競爭裡,圖片不斷重新生成、判定、修改,直到真假難辨。臉書的首席AI科學家嚴·勒存(Yann LeCun)稱,GANs是過去20年裡深度學習領域最酷的想法,而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安德魯·吳(Andrew Ng)說,這是「重大而根本性的進步」。學者們說,當未來的技術歷史學家回首往事,可能會認為GANs是通往類人工智慧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 二維碼識別軟體可快速識別假火車票
    在購票或者轉讓車票過程中,一些不法分子瞅準旅客求票急切的心理,制假、販假。怎樣才能辨別真假火車票,確保購買火車票時不受騙呢?  近日,鐵道部相關專家及手機達人為廣大旅客支招,除了傳統的識別方法之外,手機應用軟體已經開始充當識別真假票最便捷的工具。
  • 從歐巴馬假視頻到ZAO,換臉和人臉檢測技術發生了什麼?
    在假新聞時代,這些偽造內容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對人臉圖像操縱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綜述,包括 DeepFake 方法以及檢測此類操縱技術的方法。具體而言,本文綜述了四種人臉操縱類型:整張人臉的合成、換臉(DeepFake)、人臉屬性操縱和人臉表情操縱。
  • 還在為人臉識別而擔憂的你,是時候了解一下人臉偽造了
    在二者的競爭裡,圖片不斷重新生成、判定、修改,直到真假難辨。臉書的首席AI科學家嚴·勒存(Yann LeCun)稱,GANs是過去20年裡深度學習領域最酷的想法,而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安德魯·吳(Andrew Ng)說,這是「重大而根本性的進步」。
  • 在人臉識別的「統治」陰影之下……
    這些挑戰一直持續到近幾十年,直至大數據筒倉以及具有巨大處理能力的量子計算機被發明並投入使用,轉折點才算出現。而如今,這一技術難題的解決把其他的重要問題推到了我們面前,個人隱私、歧視與種族主義,這些都是近來引發巨大關注的話題。在許多國家,高精度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已引發不少法律問題。
  • 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關於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瞻望
    二維人臉識別是基於人臉平面圖像的,但實際上人臉本身是三維的,人臉平面圖像只是三維人臉在一個平面上的投影,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丟失一部分信息,因此,動態的人臉識別需要依靠三維人臉識別技術。,研製出低解析度人臉圖像的重建與人臉識別的綜合技術,實現基於低解析度人臉圖像的重建與人臉識別的視頻目標人的搜索與跟蹤。
  • 真假紅珊瑚鑑別圖,讓你輕鬆學會辨真假
    對於紅珊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紅珊瑚最大的特徵就是它的生長紋路,而紅珊瑚仿製品是不具有的,所以鑑別紅珊瑚真假,最為關鍵的就是看表面的生長紋路。以下面的真假紅珊瑚鑑別圖為例,大家可以看到,以圓柱形的紅珊瑚為例的,真的紅珊瑚的橫截面,所呈現的是同心圓環狀的生長紋路,而仿製品的橫截面則是放射狀的紋路。
  • 您是臉盲或「超級人臉識別者」嗎?
    識別人臉是我們進化出的重要技能。但是存在所謂的臉盲者,他們無法經由面部特徵區分不同的人。另一極端則是「超級人臉識別者」,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記住一張面孔,多年後仍能通過照片回憶起來。超級人臉識別者還能夠僅通過部分臉部特徵,認出特定的人。
  • 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網暴真假大揭秘
    她在另外一些「獨家新聞」中看到,努力的明星是故意作秀,耍大牌的卻成了真性情。「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小雯發出了靈魂一問。在網上分不出新聞真假的,不只娛樂圈的粉絲們。疫情期間,網上出現大量關於海外華人超市受排擠的新聞,超市位於美國、歐洲、東南亞,老闆是張先生、趙女士、王婆婆,但是受排擠情形卻一模一樣。
  • 「山羊人」的恐怖傳說,真有這樣的生物嗎?
    每個地方都有可怕的恐怖傳說。
  •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打開APP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發表於 2019-08-23 11:07:37 人臉識別是生物特徵識別領域中最常用的一種模態,近年來在公共安全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人臉識別行業分析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通常採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人臉識別系統主要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分別為人臉圖像採集及檢測、人臉識別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徵提取以及匹配與識別。人臉識別與其它生物識別技術相比,優勢在於非接觸性、非侵擾性、硬體基礎完善、可拓展性。
  • 智者應當要有識別真假能力的智慧
    智者應當要有識別真假能力的智慧。在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時代,真假善惡難辨,如果心中失去衡量的準則,就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識別真假的能力。一個人如果沒有辨別真假的智慧,就很容易被邪惡而動聽的謊言所迷惑,或受騙上當,或誤上賊船,做出一些荒唐而沒有理智的事情來,其結果是不言自明的。
  • 雲南白藥、七度空間如何辨真假?這場示範性庭審給你答案!
    雲南白藥、七度空間如何辨真假?這場示範性庭審給你答案!分辨真假小技巧最後,小編附上簡單的檢驗「雲南白藥」牙膏、「七度空間」衛生巾是否正品的小方法,避免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一起來看一下吧。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人臉識別人臉與人體的其它生物特徵(指紋、虹膜等)一樣與生俱來,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複製的良好特性為身份鑑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與其它類型的生物識別比較人臉識別具有如下特點:非強制性:用戶不需要專門配合人臉採集設備,幾乎可以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可獲取人臉圖像,這樣的取樣方式沒有「強制性」;非接觸性:用戶不需要和設備直接接觸就能獲取人臉圖像;並發性:在實際應用場景下可以進行多個人臉的分揀
  • 億分之一的人臉識別辨識度意味著什麼?
    在2012年之前,很少有人會說自己是做AI的,只會說做統計建模、統計學習這些具體的方向。但從2016年AlphaGo登上《自然》雜誌,到美國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多期報導,AI頻繁登上世界最著名的雜誌成為封面主題,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言必稱AI的時代。與AI相關的各種言論,關於機器學習、圖像識別、無人車、健康醫藥等等都逐步成為熱點。而朱瓏一直關注的是未來到底AI能發生一些什麼?
  • 人臉識別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凡此種種,都成為生活在人臉識別時代的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新技術總會有安全問題,人臉識別本身為生活提供了便利,而它最大的風險在於信息洩露。」在新京報記者所做的X15刷臉變形記調查訪談中,有專家如是表示。同時,還有專家指出,人臉識別安全問題不在於技術本身,而是應用的問題。那麼,人臉識別時代,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 人臉識別下的隱私讓渡,代價有多大?
    人臉識別下的隱私代價不論是人工智慧還是5G下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都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於是,現代生活在許諾人們更多便捷的同時,也留存了人們更多的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在網際網路記憶中不斷累積,成為了監測人們行為的工具。凡「私」皆「隱」成為過去,人們在大數據時代下都被迫成為「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