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的人臉識別夠安全嗎?真的是最安全的生物識別嗎

2021-01-20 搞機小帝

在iPhone X 取消指紋辨識,推出人臉識別之後,很多人第一時間就對其安全性做出質疑:「會不會有人拿著我的iPhone 對我掃一下,就直接把手機解鎖了?」網路上更傳出許多搞笑的情境,像是女友趁你睡著時,拿著iPhone 晃過去就直接解鎖。

人臉識別比指紋識別還要安全

蘋果在iPhone X 發表會上,指出人臉識別的誤判率為百萬分之一,作為對比,指紋識別則是五萬分之一,因此就容不容易誤判來說,人臉識別無疑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果拿網路上搞笑的情境,像是有搶匪(或男/女友)拿iPhone X 對著你的臉解鎖,這又該怎麼處理呢?

這邊要問的問題是,這跟傳統的指紋辨識有什麼不一樣?

如果真要考慮別人偷偷摸摸解鎖iPhone的情境,趁你睡覺時偷偷用你手指解鎖iPhone不是一樣的意思嗎?甚至iPhone X的臉部辨識在這種情況下還更安全,因為你可以啟用「人臉識別需要注視螢幕」才能解鎖的功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臉部資訊容易被竊取?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臉是你天天暴露在外的部位,如果有心人士偷偷拍張照片,再拿照片去解鎖iPhone X 不就得了?

對人臉識別運作機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iPhone並不是透過「平面的照片」來判斷你是否為本人,而是透過前方的紅外線模組來為你的臉部建立一個3D模型,再把這個3D模型與資料庫比對。因此平坦的照片是騙不過iPhone X的。

那麼,如果有人幫你的臉做了一個3D 面具呢?

理論上來說,不排除3D 面具可以成功破解的可能性,但蘋果在發表會上表示,他們邀請了好萊屋的面具工作室製作了一系列精良的面具,同樣也是騙不過iPhone X;因此除非你是什麼大人物,不然不會有人花費高昂成本幫你製作一個超細緻,連好萊屋都做不到的精緻面具,就為了破解iPhone X 的。

生物辨識的危險性

生物辨識比起傳統的密碼,最容易被拿出來討論的就是它的「不可取代性」;如果你的密碼被駭了,換一個密碼其實就行了;但只要生物特徵被竊取,就是終身被竊取,畢竟你不可能輕易換個指紋,或是換個臉部特徵對吧。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但就目前來說,所有的生物特徵辨識系統都有這樣的問題,不管是指紋、臉部辨識或是虹膜都是一樣;資安人員Jan Krissler 在2014 年的安全大會中就已經展示過,透過照片就可以輕易的複製指紋以及虹膜,所以,而在這三種常見的手機解鎖方式中,建立3D 模型的人臉識別 是成本最高昂的,自然也最不容易被破解。

是否有真正安全的系統

指紋、虹膜有可能被竊取;人臉識別雖然成本高,但也不是絕對安全;密碼更有可能被猜到、被釣魚騙走,或是被暴力破解。所以大家該有的觀念是,世界上沒有什麼系統是100%安全的,這一切都只是成本考量。只要破解你的iPhone所能獲得的價值低於破解的成本,自然就不會有人去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

相關焦點

  • 為何我認為IphoneX人臉識別為何是安全的
    1,最近IPhone X的發布又引發了一輪段子手狂歡,主要焦點都集中在了Face ID的人臉解鎖上,由於IPhonex的人臉識別不僅可以解鎖手機,還能夠進行Apple Pay支付,因此也多少引發了大家的焦慮。
  • 人臉識別真的安全嗎?關於人臉識別技術發展的瞻望
    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據蘇教授介紹,人臉識別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最早應用於美國,於新世紀初發展至中國在蘇教授看來,人臉識別的數據安全建設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規範人臉識別的應用、確保人臉數據的安全「內核」算法「人臉識別是一種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 Pixel 4 人臉識別有風險!閉眼解鎖安全嗎?
    Pixel 4 人臉識別有風險!閉眼解鎖安全嗎?  「未經授權的人可以在你睡著時不知不覺地解鎖你的手機,」格雷厄姆·克盧利說,「我不相信它能夠保護我手機上的私人對話和數據。」  發布前洩露的Pixel 4 在面部識別菜單中,可以設置「檢測閉眼」功能,而BBC 測試中的設備卻並沒有此功能,而谷歌也表示10月24日發售的Pixel 4 不會配備功能。也就是說,消費者買到的設備上,的確可以通過閉眼解鎖。
  • 什麼是人臉識別?你真的了解人臉識別技術嗎?
    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近年來,基於海量數據的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火車、地鐵通道、人臉通道、微郵服務、一些工作人員測繪設施等都是人臉識別技術的特殊應用。要了解人臉識別保護個人信息的難點,首先要了解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的原因及其適用範圍,這樣才能對人臉識別技術保護個人信息進行法律監督。
  • 生物識別方式有指紋人臉識別!而生物虹膜、指靜脈識別你知道嗎?
    前段時間三星用戶發現,三星的蓋樂世S10、note10等設備出現了指紋安全漏洞。網友發現,只要在手機屏幕上貼上一張比較厚的保護膜,然後進行指紋識別,任意人的指紋都可以識別解鎖成功。消息一出,引來一大堆網友的在線測試,多數人都發現了這個漏洞。
  • 當人臉識別遇見同卵雙胞胎,智能鎖能否守住安全底線?
    【智家導讀】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個人隱私安全和家庭安全的高度重視,生物識別技術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智慧型手機、智能門鎖的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功能就是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典型。人臉識別,同卵雙胞胎究竟能否矇混過關之前,新聞也曾有過類似報導,消費者購買的蘋果手機,錄入自己的面部信息之後,公司的同事竟然能夠成功解鎖,長相相似的人或者同卵雙胞胎面對人臉識別功能是否真的能輕易矇混過關呢?
  •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廣泛不代表是安全最好?
    如今,在安防設備如視頻、門禁、梯控,在支付場景如手機刷臉支付等,在我們生活當中大部分人都使用過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的智能便捷讓我們的生活距離未來智能更進一步了,但人臉識別背後所帶來和引發的安全問題也一直存在也毋容置疑,當然,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生物識別技術其中一種,也不僅僅是人臉識別,包括指紋識別
  •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切都在向著智能化發展,就連我們平時用的門鎖,也開始走向智能化。
  • 人臉識別技術存在重大網絡安全風險
    2017年春運人臉識別在部分火車站進站檢票時開始應用,引起很多關注,部分媒體也報導了生產商的核心技術掌控在日本企業手中,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信息安全的擔憂。前不久央視「3·15」晚會現場對於人臉識別的實驗演示,再一次將網絡產品的人臉識別的風險清晰展示在觀眾面前。
  • iPhoneX怎麼解鎖 iPhoneX面部識別解鎖設置方法
    那麼面部識別怎麼設置呢,下面小編就教你iphonex面部識別解鎖設置方法。iphonex怎麼解鎖?Face ID 面容識別技術既沒有 Touch ID 實體 home 鍵,也並非屏內指紋識別,iPhone X 使用名為面容 ID(Face ID)的面部識別技術進行解鎖和支付。Face ID 通過原深感攝像頭(TrueDepth)識別機主面部特徵,該系統中的紅外攝像頭可保證暗光與夜間環境下的正常使用。
  • 人臉識別和生物識別在支付領域上的風險
    指紋識別技術是現在使用最廣泛,成熟度最高的生物識別技術之一。從早期的軍事、公安偵查、政務等領域,到安全保障等民用領域,隨著方案進步、成本降低,又廣泛被應用到手機等消費級電子產品中。可用於設備解鎖、用戶登錄、敏感操作認證等場景中。其特徵是準確率高,但需要識別對象有專門的配合動作,並且信息採集難度高,基本屬於私密信息。二是人臉識別。
  • 為什麼一再強調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安全
    生物識別商業化發展不斷加快  隨著人工智慧的強勢崛起,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快速「走紅」,從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到虹膜識別、步態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種類的愈發豐富,以及便捷、安全、高效等應用優勢的愈加凸顯,其產業發展正在不斷擴大與深化。  生物識別產業發展非常迅猛。我國生物識別技術已經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從事該行業的企業有千餘家,市場規模達千億規模以上。
  • 科普 | 生物認證真的安全嗎?
    這個標題是記者參加GeekPwn2017國際安全極客大賽後最深刻的感受。在今年的「極棒」上,人臉識別、聲紋認證、指紋認證、虹膜認證,甚至籤名筆跡都被一一破解。用一位選手的話來說,人類的這些生物特徵是固定的,不可改變,一旦被竊取或複製就很容易被冒用身份。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的90後女黑客「tyy」演示了人臉識別設備的漏洞。
  • 隱私問題與安全爭議未休,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邊界該如何圈點?
    人臉識別技術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生物識別技術,該技術以人的面部外觀特徵為分析目標,包括眼、眉毛、鼻、耳廓、嘴唇、下巴等面部器官的外觀、大小、位置以及它們相互間對應的平面或立體空間關係等。人臉作為身份識別特徵,直觀性較好,具有較高的唯一性。
  • 人臉識別和虹膜識別哪個更安全?電氣工程這麼說
    我們知道 Face ID 的面部識別並不是十分新穎的科技,三星在之前的產品也有配備過,只是效果一直不怎麼理想,安全性能也未得到外界的贊同。為此三星選擇了一臺設備多種生物識別技術的方案,除了有面部識別之外,還配備了指紋與虹膜識別供用戶選擇。 在蘋果的 Face ID 推出之後,三星與蘋果的粉絲就一直在爭論,到底是蘋果全新研發的面部識別更安全,還是三星的虹膜識別方案更佳?
  • 淺談人臉識別技術日益普及背後的利與弊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國外的情況,對於人臉識別技術其實在西方國家均是採取保守的態度,並對其進行技術禁止。比如谷歌公司的全球事務高級副總裁KentWalker就曾表示過,谷歌將不會通過GoogleCloud提供「通用型」的人臉識別API。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人臉識別技術的利與弊。一、人臉識別技術是利大於弊嗎?
  • 指紋人臉語音,生物識別技術大對比
    虹膜識別一直被譽為最精準、最安全的生物識別方式,不過虹膜識別的成本相對較高,並且需要專業的硬體產品。隨著技術的成熟,現階段虹膜識別在成本上已經不再是令廠商「望而卻步」的狀態了,很多廠商甚至已經研發出精緻、小巧的移動終端專用虹膜模組,性價比超高。 靜脈識別緊隨其後,也是較為安全和準確的生物識別認證方式,提供類似於指紋識別的高品質認證方式,也可以直接與用戶交互。
  • 用臉有風險,人臉識別安全該如何保證?
    現在微博有個話題引起了很高的關注度:面具可代替人臉解鎖手機。有一個科研人員進行了用面具代替人臉的測試,結果手機被成功解鎖。不用真人也可以解鎖手機,有人因此提出了對人臉識別安全問題的擔憂。「刷臉」支付、進站、籤到等智能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並不十分安全。這些信息容易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採集,再利用3D列印等技術偽造出來,讓當事人財產或名譽嚴重受損。
  • 人臉識別60年︱高富平:形式化的同意何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製圖:馮婧繼機場、小區、智能路燈之後,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延伸到了售樓處。近日,據央廣《中國之聲》報導,多地售樓處上線了人臉識別系統,隱藏攝像頭可以拍下到訪者的臉部信息,進行身份識別和分析,並採取差異化的營銷策略。為避免「殺熟」,一些看房者無奈戴上了頭盔。
  • 指紋,人臉識別都使用過了,但是你聽說過指靜脈識別嗎
    現在很多的設備都使用了指紋或者是人臉識別的功能,免去了忘記密碼,輸入密碼時被盜的情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最常見的當然就是我們每天都使用的手機啦,而現在的手機都支持指紋解鎖和人臉解鎖了。一般來說,人設置的密碼會忘記,而且一些簡單的密碼容易被盜,隨著發展也就誕生出了指紋識別技術,人們的指紋時獨一無二的,所以相對於密碼來說,指紋識別更為安全,但是簡單是指紋設備同樣是有人可以破解的,一些人通過一些科技手段能夠複製出一樣的指紋,這樣的話指紋識別也是有一風險的,雖然相比於密碼來說已經是先進,並且安全了很多了,但是依然有一些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