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乾燥劑、自熱食品加熱包 小心這些藏在身邊的「小炸彈」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小小的乾燥劑和加熱包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食品乾燥劑除了不能誤食,也不能放在水裡,自熱食品加熱包使用時,覆蓋過緊也有可能引發爆炸。

  那些被乾燥劑所傷的孩子

  2018年

  湖南省吉首市一8歲男童吃完零食後,將食品袋中的乾燥劑放進了有水的飲料瓶裡,瓶子膨脹爆炸,孩子的右眼被鹼性液體侵蝕,眼球被溶。

  2015年

  江西省上饒市一名5歲孩子,將食品乾燥劑打開後,不慎濺入眼睛裡。經診斷,孩子的雙眼眼球、眼瞼燒傷。

  2013年

  江蘇省一位初二學生不相信乾燥劑遇水能爆炸,在與同學一同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手臂被爆炸時濺出液體燙傷。

  2011年

  山西省太原市一名初三學生將一包食品乾燥劑放進了保溫杯。不久保溫杯突然爆炸,該學生右眼基本失明。

  乾燥劑和自熱食品加熱包的工作原理

  目前食品企業使用的乾燥劑大體為兩種,矽膠乾燥劑和生石灰乾燥劑。除這兩種外,還有蒙脫石乾燥劑、氯化鈣乾燥劑、纖維乾燥劑。矽膠乾燥劑無毒無味,無腐蝕和汙染,可直接與食品、藥品接觸,但成本偏高。生石灰乾燥劑具有成本低、吸潮能力強和加工簡單等優勢,仍然是乾燥劑市場上的主流。

  自熱食品加熱包是將生石灰作為原料,利用生石灰遇水發熱的特性加熱食物。目前,我國的民航系統已經全面禁止攜帶自熱食品上飛機。前不久,廣西出臺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在動車上使用自帶加熱功能的食品。

  乾燥劑和自熱食品加熱包遇水實驗

  實驗一: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遇水升溫最明顯。

  相關實驗人員準備了兩個空水碗,分別倒入50毫升礦泉水。測溫計上顯示,碗中溫度為26攝氏度。隨後,實驗人員在兩個碗內分別倒入含少量生石灰的乾燥劑和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

  靜置10分鐘後,含少量生石灰的乾燥劑的碗測得溫度為26.5攝氏度;含有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的碗內出現氣泡,測得溫度為32.5攝氏度。

  實驗二: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高溫時發生爆炸。

  實驗人員把含少量生石灰的乾燥劑倒入容量350毫升的礦泉水瓶內,之後注入100毫升礦泉水。靜置幾分鐘後,水瓶無明顯溫度變化。

  隨後,實驗人員把生石灰含量較多的乾燥劑放入水瓶後,很快水瓶內開始冒氣泡,水慢慢變得渾濁。僅僅幾分鐘,水瓶的溫度就上升到了112攝氏度。此時,水瓶底部已經變形。

  當瓶內溫度達到117攝氏度時,爆炸發生。實驗人員測得爆炸瞬間最高溫度為121攝氏度。

  雖然只是一個礦泉水瓶,但半徑8米範圍內都留下了爆炸後的碎屑。瓶身整體還保持完整,但瓶底已經被炸出了一個洞。高溫產生的熱量就在這裡噴出,最終形成了爆炸效果。

  實驗三:將自熱食品加熱包放置在開放環境中加熱。

  在通風良好的室內,實驗人員將加熱包單獨放在食物的包裝盒中,向盒內倒水。在加水後的1分鐘左右,有毒氣體探測器就檢測到一氧化碳濃度為每立方米20.8毫克,5分鐘後,紅外線熱感測溫槍的顯示數據攀升至75.8攝氏度。人類只要在一氧化碳濃度保持為每立方米24毫克的封閉環境下呆上8小時,就會發生頭暈目眩等不適症狀。

  實驗四:將自熱食品加熱包放在密閉環境中加熱。

  實驗人員將自熱食品加熱包內部物質倒入空的礦泉水瓶內,並注入一定量的水,搖勻後迅速擰緊瓶蓋,放置在室外空曠的水泥地上。

  靜置20秒左右,礦泉水瓶內部的液體反應劇烈,瓶子向外膨脹,底部完全變形凸起。隨後,瓶子底部出現孔洞,瞬間噴出高壓蒸汽。

  日常預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1.避免接觸。在給孩子零食時,一定要將其中的乾燥劑取出來,放在遠離孩子的地方。

  2.當皮膚被生石灰灼傷後,應先用手絹、毛巾揩淨皮膚上的生石灰顆粒,再用大量清水衝洗。切忌先用水洗,因為生石灰遇水會發生反應,產生大量熱量灼傷皮膚。清洗的方法可以用冷水進行清洗,或者是用硼酸水來進行清洗,原理是酸鹼中和反應。

  3.不慎誤食。建議立刻飲水、牛奶及蛋清。不能單純飲水,這樣會造成消化道的灼傷,牛奶和蛋清可以與生石灰反應。緊急處置後,應立即送入醫院。

相關焦點

  • 「自熱食品」發熱包威力有多大
    【實驗步驟】1.消防員打開自熱小火鍋,取出盒內物品後將發熱包放回盒中;2.向盒中倒入適量清水,將盒蓋扣緊,並用膠帶封住上方通氣孔;3.觀察此時自熱小火鍋形態,並使用測溫槍對包裝盒進行測溫。發現發熱包遇水後能釋放出大量的熱,上述實驗中,我們在特定條件下展示了自熱食品中發熱包的「威力」,為什麼巴掌大小的發熱包能有如此「威力」呢?一般來說,自熱食品的發熱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氫鈉、鐵粉、鋁粉等。當我們把發熱包放入水中,發熱包中的生石灰(碳酸鈣)遇到水就會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熟石灰(氫氧化鈣)產生大量熱量。
  • 「自熱食品」發熱包威力有多大?塑料瓶受熱炸裂
    自熱小火鍋之所以能自熱,最關鍵的就是包裝內附帶的巴掌大小的發熱包。發熱包的包裝上通常有「禁止食用」「禁止熱水」和「遠離明火」等標識。 發現發熱包遇水後能釋放出大量的熱,上述實驗中,我們在特定條件下展示了自熱食品中發熱包的「威力」,為什麼巴掌大小的發熱包能有如此「威力」呢?
  • 食品袋裡藏「炸彈」威力驚人 自熱包遇水會爆炸
    食品袋裡藏「炸彈」威力驚人,自熱包遇水會爆炸。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熱線》記者 朱經緯) 說起生石灰,可能大家很陌生,不過要說乾燥劑、自熱包,相信吃貨們一定熟悉,不知道您在享受美食的時候,是否注意過裡面暗藏的危險呢?前不久,在福州開往南昌的火車上,一名小夥的自熱米飯中的加熱包,『嘭』地一聲炸開,當事人渾身上下都都濺滿了噴濺出來的白色物體,險些被燒傷。
  • 生石灰乾燥劑真的炸了
    原標題:生石灰乾燥劑真的炸了不久前有媒體曝出,孩童將零食包裡的乾燥劑拆開,把乾燥劑倒入瓶中並加入水玩耍,結果瞬間爆炸——孩子受傷!這些乾燥劑太常見了吧,真的會「遇水立馬爆炸」嗎?昨天上午,杭州消防湖濱中隊進行了專場實驗。
  • 遇水會變「炸彈」 食品乾燥劑要小心
    食品乾燥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很多食品都離不開的附屬物品,甚至一袋餅乾、一塊獨立包裝的月餅中都會放上一小袋。這種東西可以吸收食品包裝裡的水分,起到乾燥防潮的作用,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2015年,江西一名五歲男孩拿著乾燥劑玩耍,乾燥劑不慎入眼,眼球燒傷嚴重。險些失明。  食品乾燥劑是何成分?  多是較危險的生石灰  市場上的食品乾燥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安全性較高的矽膠食品乾燥劑,另一種是危險性較高的氧化鈣,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生石灰。
  • 自熱食品這樣加熱會爆炸
    視頻由通訊員李宏提供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高珊 通訊員李宏)自熱食品,您聽說過嗎?對於很多喜歡戶外旅遊或者沒時間做飯的朋友來說,它可太方便了!不用火,不用電,只要一瓶礦泉水,就可以隨時隨地吃到一份熱氣騰騰的飯菜。
  • 我不是和你開玩笑,食品乾燥劑真的是「炸彈」!
    膨化食品、堅果、海苔、糖果……在消費者所熟知的各種包裝食品中,食品乾燥劑被廣泛應用,以防止食品受潮。大多數人對於包裝食品中的乾燥劑都有「不能食用」的認知,但其中的原因卻不得而知。看一眼後隨手丟棄,這是多數人最平常不過的做法,然而這一袋小小的乾燥劑卻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2011年,山西太原一名14歲初中學生隨手將食品乾燥劑放進了保溫杯裡,時間不長,保溫杯裡發生爆炸,該學生當時只覺得眼睛和面部很疼。雖經醫生全力搶救,學生的視力還是嚴重受傷,左眼視力變為0.3,右眼則基本上失明。
  • 自熱食品的謠言「大坑」,你中了幾條?
    不過,雖然自熱食品吃起來方便,但網上與其有關的傳言,卻讓人難以安心下咽:「吃自熱食品會導致腸癌」「自熱食品會爆炸」……這些說法是真是假?我們還能愉快地享用自熱食品嗎?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為您一一解惑。吃自熱食品可引發腸癌?
  • 加熱包裡都有什麼?
    加熱包裡都有什麼?(自發熱小火鍋導致玻璃桌炸裂)為什麼自熱食品會爆炸呢?其實危險都是源自它的發熱包發熱包在發熱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化學元素,氫氣。而如果發熱包反應後釋放出的氫氣量,在環境中正好處於氫氣的燃燒極限,就有可能引發燃爆的風險。
  • 生石灰乾燥劑加水會爆炸
    前段時間,有一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內瘋傳,說是江西一名小男孩吃完海苔後,將食品包裝袋中的乾燥劑倒入瓶中搖晃,想拿來吹泡泡,結果炸傷一隻眼,眼部周圍的皮膚大面積灼傷。乾燥劑加水真的會爆炸嗎?記者 杜文燁:「我手上的這兩種乾燥劑就是現在市面上使用的兩種食品乾燥劑,成分分別是矽膠和生石灰,等會我會把它們放進礦泉水瓶,加水以後看看會發生一個怎麼樣的情況。」
  • 零食生石灰乾燥劑遇水爆炸有危險?應遠離兒童
    日前,一則「零食乾燥劑遇水爆炸」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廣泛傳播,文章中稱一名5歲男孩將零食中的乾燥劑準備放入水中吹泡泡,結果就在乾燥劑遇水的那一刻發生爆炸,臉和眼睛均被燒傷。乾燥劑難道已經變身為「炸彈」?12日,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天冷偏愛自熱食品千萬不能這樣買
    消防員通過實驗模擬了兩種最為常見的錯誤使用加熱包方式。「一種是在使用加熱包加熱自熱火鍋時,堵住了自熱火鍋的透氣孔。另一種是將加熱包剪開,將加熱包內粉末直接與水發生反應。」進行實驗的消防員介紹。另外,加熱粉末與水直接反應不僅存在危險性,反應後產生的廢水也不利於處置。「加熱包的外包裝進行了特殊處理,反應後的粉末仍會留在包裝內,但直接用粉末進行反應後,剩餘的廢水若直接傾倒的話,有汙染環境的風險。」消防員說。目前,市面上正規渠道銷售的自熱食品,只要大家在使用和食用時按說明書要求進行加熱,安全性是可靠的。
  • 多地發生小孩玩食品乾燥劑致傷事件,入眼可致失明
    大多數人對於包裝食品中的乾燥劑都有「不能食用」的認知,但其中的原因卻不得而知。看一眼後隨手丟棄,這是多數人最平常不過的做法,然而這一袋小小的乾燥劑卻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2011年,山西太原一名14歲初中學生隨手將食品乾燥劑放進了保溫杯裡,時間不長,保溫杯裡發生爆炸,該學生當時只覺得眼睛和面部很疼。
  • 央視實驗曝光,自熱火鍋變微型熱炸彈,有些人可能會不小心遭殃
    然而,很多人不清楚自熱火鍋的風險源,導致它變成一個「微型熱炸彈」,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 自熱火鍋原理 自熱火鍋中除了包含我們所需的食物和醬料外,它還有一包加熱包,它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這是用來產熱的材料。生石灰的主要化學式是CaO,將含有碳酸鈣的石灰巖在窯中以900攝氏度煅燒就能得到它。
  • 自熱火鍋原理是生石灰遇水發熱 方便卻存在隱患
    嘗試:「發熱包」不神奇記者嘗試了一份懶人火鍋。拆開包裝,常見的火鍋食材一應俱全。最讓人好奇的就是「食品專用發熱包」,食材放好後,記者將加熱包放置在餐盒底部,倒入少許涼水,幾秒鐘後加熱包開始釋放熱量,大量的水蒸氣從餐盒頂部的出氣孔冒出來,還伴有「滋滋滋」的聲音。大約過了十分鐘,聲音逐漸消失,一份熱氣騰騰的懶人火鍋就製作完成了。
  • 不小心吃了脫氧劑和乾燥劑,會中毒嗎?
    脫氧劑食品腐敗變質是由於食品氧化和黴菌、細菌、酵母等微生物和蟲類繁殖的結果[1]。食品氧化是氧氣直接作用所致,脫氧劑就是利用脫除食品包裝內的氧氣來實現食品保鮮這一原理而設計製造的。鐵系脫氧劑以活性鐵粉為主劑,此外還會加入一些活性炭、食用鹽等成分,這些成分對人體都是比較安全的,因此如果不小心食用了一些脫氧劑,不用擔心,少量的脫氧劑對人體不會產生毒副作用。乾燥劑乾燥劑可以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外界環境中的水汽吸入並鎖住,從而達到乾燥防潮的目的。
  • 食品包裝裡的乾燥劑遇水到底會不會爆炸?實驗為證
    這些乾燥劑太常見了吧,真的會「遇水立馬爆炸」嗎?9月27日上午,杭州消防湖濱中隊進行了專場實驗。消防實驗:生石灰乾燥劑真的炸了 媒體同行眼睛差點被灼傷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食品乾燥劑主要有以下幾種:生石灰乾燥劑、矽膠乾燥劑和礦物質乾燥劑。
  • 蜀黍提醒:【食品乾燥劑遇水會爆炸?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思考]】
    很多人都是看一眼後隨手丟棄,然而就是這一袋小小的隨意丟棄的乾燥劑,卻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食品乾燥劑遇水會爆炸?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乾燥劑隨意丟棄存隱患案例一2011年,山西太原一名14歲初中學生隨手將食品乾燥劑放進了保溫杯裡,不久,保溫杯裡發生爆炸,該學生當時只覺得眼睛和面部很疼。
  • 食品乾燥劑可能會爆炸 家長應妥善保管防止誤傷孩子
    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就是零食包裝裡的乾燥劑。食品乾燥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如果保存不當,它可能搖身一變,成為身邊的一枚「定時炸彈」,危害孩子們的健康。  當心石灰乾燥劑爆炸  兒童食品中絕大多數都放有乾燥劑,這是為了保證食品在保質期內不受潮變質。那麼,乾燥劑在什麼情況下會爆炸呢?
  • 春茶開摘,生石灰跟著俏
    本報訊現在,一擔(50公斤)生石灰一般能賣20多元錢,可昨天,在杭州茅家埠當地茶農家那裡,1擔生石灰能賣到50元,而且供不應求。  茶農們買些生石灰幹什麼用呢?  「做乾燥劑啊,茶葉保質少不了的。春茶開摘了,去年的生石灰用到現在也就該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