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乾燥劑和加熱包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食品乾燥劑除了不能誤食,也不能放在水裡,自熱食品加熱包使用時,覆蓋過緊也有可能引發爆炸。
那些被乾燥劑所傷的孩子
2018年
湖南省吉首市一8歲男童吃完零食後,將食品袋中的乾燥劑放進了有水的飲料瓶裡,瓶子膨脹爆炸,孩子的右眼被鹼性液體侵蝕,眼球被溶。
2015年
江西省上饒市一名5歲孩子,將食品乾燥劑打開後,不慎濺入眼睛裡。經診斷,孩子的雙眼眼球、眼瞼燒傷。
2013年
江蘇省一位初二學生不相信乾燥劑遇水能爆炸,在與同學一同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手臂被爆炸時濺出液體燙傷。
2011年
山西省太原市一名初三學生將一包食品乾燥劑放進了保溫杯。不久保溫杯突然爆炸,該學生右眼基本失明。
乾燥劑和自熱食品加熱包的工作原理
目前食品企業使用的乾燥劑大體為兩種,矽膠乾燥劑和生石灰乾燥劑。除這兩種外,還有蒙脫石乾燥劑、氯化鈣乾燥劑、纖維乾燥劑。矽膠乾燥劑無毒無味,無腐蝕和汙染,可直接與食品、藥品接觸,但成本偏高。生石灰乾燥劑具有成本低、吸潮能力強和加工簡單等優勢,仍然是乾燥劑市場上的主流。
自熱食品加熱包是將生石灰作為原料,利用生石灰遇水發熱的特性加熱食物。目前,我國的民航系統已經全面禁止攜帶自熱食品上飛機。前不久,廣西出臺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禁止在動車上使用自帶加熱功能的食品。
乾燥劑和自熱食品加熱包遇水實驗
實驗一: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遇水升溫最明顯。
相關實驗人員準備了兩個空水碗,分別倒入50毫升礦泉水。測溫計上顯示,碗中溫度為26攝氏度。隨後,實驗人員在兩個碗內分別倒入含少量生石灰的乾燥劑和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
靜置10分鐘後,含少量生石灰的乾燥劑的碗測得溫度為26.5攝氏度;含有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的碗內出現氣泡,測得溫度為32.5攝氏度。
實驗二:含大量生石灰的乾燥劑高溫時發生爆炸。
實驗人員把含少量生石灰的乾燥劑倒入容量350毫升的礦泉水瓶內,之後注入100毫升礦泉水。靜置幾分鐘後,水瓶無明顯溫度變化。
隨後,實驗人員把生石灰含量較多的乾燥劑放入水瓶後,很快水瓶內開始冒氣泡,水慢慢變得渾濁。僅僅幾分鐘,水瓶的溫度就上升到了112攝氏度。此時,水瓶底部已經變形。
當瓶內溫度達到117攝氏度時,爆炸發生。實驗人員測得爆炸瞬間最高溫度為121攝氏度。
雖然只是一個礦泉水瓶,但半徑8米範圍內都留下了爆炸後的碎屑。瓶身整體還保持完整,但瓶底已經被炸出了一個洞。高溫產生的熱量就在這裡噴出,最終形成了爆炸效果。
實驗三:將自熱食品加熱包放置在開放環境中加熱。
在通風良好的室內,實驗人員將加熱包單獨放在食物的包裝盒中,向盒內倒水。在加水後的1分鐘左右,有毒氣體探測器就檢測到一氧化碳濃度為每立方米20.8毫克,5分鐘後,紅外線熱感測溫槍的顯示數據攀升至75.8攝氏度。人類只要在一氧化碳濃度保持為每立方米24毫克的封閉環境下呆上8小時,就會發生頭暈目眩等不適症狀。
實驗四:將自熱食品加熱包放在密閉環境中加熱。
實驗人員將自熱食品加熱包內部物質倒入空的礦泉水瓶內,並注入一定量的水,搖勻後迅速擰緊瓶蓋,放置在室外空曠的水泥地上。
靜置20秒左右,礦泉水瓶內部的液體反應劇烈,瓶子向外膨脹,底部完全變形凸起。隨後,瓶子底部出現孔洞,瞬間噴出高壓蒸汽。
日常預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1.避免接觸。在給孩子零食時,一定要將其中的乾燥劑取出來,放在遠離孩子的地方。
2.當皮膚被生石灰灼傷後,應先用手絹、毛巾揩淨皮膚上的生石灰顆粒,再用大量清水衝洗。切忌先用水洗,因為生石灰遇水會發生反應,產生大量熱量灼傷皮膚。清洗的方法可以用冷水進行清洗,或者是用硼酸水來進行清洗,原理是酸鹼中和反應。
3.不慎誤食。建議立刻飲水、牛奶及蛋清。不能單純飲水,這樣會造成消化道的灼傷,牛奶和蛋清可以與生石灰反應。緊急處置後,應立即送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