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前鎮地處杭州市城郊、蕭山城區南大門。舊時這是一個因水上航運而興起的集鎮,西小江水域南接浦陽江、北通夏履江,明清時期如金華、衢州等多個城市之間的貨運往來都要經過這條水運航道。時間一長,逐漸形成了從金雞山到老街綿延3裡的沿江食鹽集散地。清朝中期鹽務批驗所遷到老街附近,「所前」之名也由此產生。
舊時老街商賈雲集,光鹽號就有48家,各種商號、茶店酒肆一家挨著一家,過往的商人都是操杭、徽、紹各地口音。每到茶果上市季節,村民挑著擔子到街上擺開批發零售的攤位,是舊時所前老街的一大特色。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據《所前鎮志》等資料記載,民國初年,所前老街從下街鹽地至上街老河埠頭有500多米長,有紫和堂藥店、金大南貨店、小老丁酒醬店、劉務英雜貨店、許茂祥醬園、李煥明水果店、李香泉豆腐店、德昌米店、李金水肉店、金祥興箍桶店、娘舅飯店、柳莊肉店、張半仙卜易館、休興茶店、魯芝興銅匠店等商鋪。
再後來隨著戰爭的到來,老街的建築遭受大面積的損毀。這裡曾經是所前最熱鬧的地方,鎮政府,供銷社、糧站的幾家店鋪盛極一時,老街南端的老河埠頭停滿了來來往往的船隻。上世紀80年代起,附近新集鎮的規模日益擴大,商店大多搬去了新集鎮,住戶也陸陸續續往外遷,許多房子空了出來。所前鎮和來蘇鄉合併後,鎮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轉移,老街越發顯得寂寞冷清。直到近幾年改建前期,所前老街僅存200餘米,門牌號上的名字叫「所市街」。
隨著人去房空,老街的許多建築都年久失修,成為危房。對於老街的改建也被當地提上了日程。對於這樣的老街改建,不僅能使老街沿岸風景煥然一新,讓昔日繁華的所前老街再度容光煥發。更因為危舊房的拆除,也消除了安全隱患。老街的居民也在盼望著這一天。畢竟,老建築住著其實並不方便,缺少現代生活設施是其致命的弱點。在這個時代,傳統的生活方式早已不能滿足人們需要了。
整改後這裡將形成佔地5000平方米的沿河景觀風景帶,不僅用白牆黛瓦的兩層半徽派建築取代原先外牆破敗的老舊平房,所市路將由2米拓寬成8米的雙向行車道,沿河處還將打造一條綠色景觀帶,水清岸美的田園風光呼之欲出。
最初,所前老街是一個食鹽集散地,光鹽號就有48家;後來,老街成了所前一帶的鬧市,各種商號、茶店酒肆一家挨著一家;再後來,商鋪外遷到新集鎮,老街成了純住宅區;如今,老街像一個佝僂著背的老人,安靜地蜷縮在新集鎮邊上,用古樸訴說著曾經的故事。
當老街從破敗中轉身,很多人會擔心,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富有時代感的街區,很有可能在改造中徹底消失,人們會完全失去這段記憶。筆者最後只想說,儘自己綿薄之力,留住這些老街,留住傳統文化。親愛的網友們,你們對這些正在改造或者已經改造的老街都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