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走縹緲峰古村——遊植裡古村

2020-12-06 我愛上了養花

環走縹緲峰 古村一一遊植裡古村

而後向附近的植裡駛去。植裡古村位於 太湖 西山島北部、西山的 東村 和涵村之間。村落約形成與南宋末年,居民多李姓,系南宋工部尚書、 平江 知府李彌大後裔。特意百度了一下,得知植裡有三寶:古道、古橋、古樟,均建(植)於 清康 熙四十一年(1702)。拍照的就衝這去的。進村後似乎沒有古意,拐進弄堂,發現到處是搖搖欲墜的危房或已倒塌的老屋。

兩側老屋破舊不堪,和村民交談時得知,有的房屋上下分不同的主,有人要翻造,有人要出售,意見不一致,只能任其坍塌。

走在植裡 ,拍照的尋尋覓覓,在找古道呢!詢問路過的村民,說這條就是植裡古街,注意他們答的是古街,實在看不出「古」在哪裡?問了幾個村民,都肯定這條就是。老街共長七百多米,拍照的用一抹新綠虛化了自以為不古的街道。

沒有政府出資翻造的老屋確實保持了原生態,但卻不免無規則或破落,而太「投入」的話,又失去原味,怎麼適度,確是難題。

估計正因交通不便閉塞,反而成全了這些老屋。但現在再任其自然就有點可惜了。

村口大片黃黃的油菜花,河邊的草也好、樹也好都抽出了嫩綠的芽,遠山、近水、黃花,非常的安靜、質樸、美麗,鏡頭裡的植裡美輪美奐。一路沒找到古橋,正詢問這邊的村民時,河對面那位阿姨熱情地插上了話:沿河邊小路一直走!

終於走出樹蔭,原來公路可直接過來的,我們卻從另一邊進村了!永豐 橋建於 清康 熙四十一年(1702),單孔拱形,橋孔拱券採用縱聯分節並列法砌築,花崗石構置,全長18.5米,中寬2.7米,矢高3.8米,淨跨4米。據說古橋下的小河與 太湖 相通。

古道、古橋,1997年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後來才知,古道就在橋南拐彎處,當時一是看看旁邊都是狹窄而又簡陋的水泥路,就沒細找;二是把村民所說的古街以為就是古道了,所以和古道擦肩而過!

橋呈灰黃顏色,兩端鋪設11級踏步石級,方形望柱、條石欄板,橋孔內嵌碑,橋上臺階、橋欄均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東西兩側各置有一對橋耳石,東側北端橋耳石下方,嵌有一青石,上刻楷書「康熙四十一年重建」字樣。

植裡村口外的 太湖 岸邊,盛開的油菜花美成圖畫。

成片黃燦燦的菜花背靠著青山綠水,朝著藍天白雲。

環走縹緲峰 古村一一遊堂裡古村

下一個目標去甪裡,緣由是受《吳山點點幽》中有關甪裡見聞的影響,想去拜訪一下暴宅、看看南星橋今日的模樣。可手機的百度地圖上卻搜索不到此名,只有衙甪裡。路過柯家村,以為也是古村落,進去一探,原來只是民宿。拍照的竟然口出狂言:新景也要拍出古意!

親,有沒有古韻?

回來寫遊記時不死心,打開電腦的百度地圖,固然有甪裡,就在這附近,只要再往南再進一點……

指著地圖給愛好人文的人看,看後先是無語,過了一會居然說:這條路線我好熟,以後再去。

到了衙甪裡村口,看不出任何奇特之處,仿佛不是藏古之地。村口擺著不少出售魚蝦之類和攤位,詢問之下,一點收穫都無,路過的村民也只說了禹王廟、縹緲峰等大眾景點。再問度娘,發現有個叫衙裡的,在西 山西 北角 ,說不定有意外收穫。到達村口,停車往裡渺一眼,似乎望不到什麼像 東村 或植裡那樣的古宅,不免失望。回出不遠,見一碼頭,雖無明月灣的精緻,更勝明月灣的古樸。一問度娘,暗自有點小小得意,看來眼光不錯。古碼頭是明代遺物,碼頭長65米,寬3.4米,高1.8米,碼頭用石均為花崗石,氣魄之雄偉,歷史之悠久,堪稱 太湖 之最。

這裡是山之盡頭,前面就是一望無際的 太湖 ,風景優美,古人有「七十二峰何處好,夕陽一角洞庭西」的評述。

下一個目標不是明確,我們的速度總是超出計劃,反正踏春而已。拍照的問我去不去古樟園,不是 江蘇 第一樟都看過了嗎?不去了。回去路過堂裡古村,進去看看。古村位於西 山西 部,背山面湖,風景秀麗。村名就是古代民宅建築中廳堂特別多而得。附近山上盛產著名的碧螺春,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 盤裡一清螺「,乃是最好的寫照。進村一路都是炒茶的,成了時令的一道風景。

炒前還得精心挑選。

度娘說村內目前尚存沁遠堂、仁本堂、容德堂、遂志堂、崇德堂、樹德堂、禮本堂、樂耕堂等清代建築十多處。其中以仁本堂、沁遠堂、容德堂保存狀況較好。「保存狀況較好」的容德堂卻是這般模樣,好在哪呢?說是三堂中數它建築造型最優美,廳堂四周做軒,其透視效果之佳,堪稱一流。現在根本領略不到其風採,而且分分鐘有坍塌的可能,房門緊閉,門樓也坍塌了,看來已無人居住,看個外表後只得離開。

為它守望的只有馬路對面的貓貓。

三堂中仁本堂規模最大,就是俗稱的「西山雕花樓」,始建於 清康 熙年間,是堪稱西山最顯赫的大戶人家徐氏後人在康熙、乾隆、 鹹豐 、道光四個朝代中,陸陸續續修建而成的。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曾有五進七落七天井,它的門樓磚雕和窗格木雕,線條之流暢,圖案之秀美,造型之活潑,雕刻之精細,藝術價值之高,在 蘇州 也是數一數二的。門口看了一眼,無非就是 蘇州 園林特色,二對雕刻也不感冒,再則東山雕花樓也已賞過,省個五十大洋,不進去了。

堂裡古村,比比有著上百年的老房子和老街。

門框上有保留著「毛主席萬歲」的口號。

三堂中度娘說沁遠堂在花園巷內,是堂裡最大的古民居,建於清乾隆年間,佔地1622.4平方米,巍峨寬敞,氣勢軒昂。整宅建築以備弄分隔成南北兩路,每路兩進。南路依次為照牆、門廳、書樓、樓廳;北路依次為客房、大廳、樓廳。各進建築以磚雕門樓和牆垣隔成庭院。內部有東西向、南北向的兩條備弄相互貫通,形成可互相通連的宅院。可這塊文保石碑上題的是心遠堂,難道三點水幹了?

房中還有女主人,正在忙著晚飯,我們請求進去看看,倒是很爽快地應了,只是沒時間和我們交流。不好意思逗留太久,拍了幾張照片就出來了。古樸的磚雕門樓。

這個是什麼啊,石墩嗎?旁邊—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見的石鼓墩(柱礎)。

正門為什麼是黑的?稍暗的大門內掛上了鮮紅的 中國 結。

古老的街巷裡見不到什麼人,卻隨時可能遇上老房子,與世無爭,恬淡安詳。

有人這麼評論堂裡三堂:堂裡尤其以仁本堂之華麗、沁遠堂之沉著、容德堂之婉約而著稱於世。而我僅是從外表看,私下以為:仁本堂票價太貴、沁遠堂有待開放、容德堂速速搶救!

相關焦點

  • 蘇州千年明月灣古村,詩一般的「桃花源」,流傳著絕代佳人的故事
    總長1千1百多米,路面用4560餘塊花崗巖條石鋪成,俗稱為棋盤街,是明月灣古村的特色之一。街道下面是排水溝,每逢大雨,雨水和山洪從渠中迅速排出,路面清潔如故,有「明月街雨後穿繡鞋」之說。
  • 蘇州西山古村有:堂裡、甪裡、植裡、東西蔡、後埠、東村、明月灣
    蘇州西山島有很多古村落,這次【一起走農家樂平臺】盤點西山島古村落,一次看個夠。01堂裡古村堂裡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的西部,路面為青磚、彈石、石板,兩旁的建築以清代建築為多。02甪裡古村在西山島西端的頂角,一條很小的路通往那裡,東西兩面分別是東明山和大步山,村中心有一條南北兩頭都通太湖的串心港。
  • 南雄市烏逕鎮新田古村的老屋
    新田古村是廣東省韶關市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坐落於南雄市東北約38km烏逕鎮腹地。新田村自西晉建新三年建村至今已超過1691年歷史。古村落中,有明、清、民國初年古民居建築多幢,其中保存較好的明清建築達1萬多平方米,雖多為客家建築,但保留著許多中原風格,青牆玄瓦、鳳頭簷角,錯落有致。
  • 浙江一處低調的古村,是著名的文化古村,建築結構遵循「八陣圖」
    中國其實有很多古村建築,安徽的西橋洞紅村是其中最簡單的代表性的古村,也是中國旅遊人氣最高的村莊,他的古村文化在所有實際的建築觀光地都能很好地體現出他的文化內涵,也能很好地體現出古村文化的特色。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古代村莊,就像著名的文化古代村一樣,可以很好地體現文化意義上的價值,但遺憾的是,他們被遊客無視,並不是很有名的旅遊景點,介紹了浙江最被遺忘的古鎮,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浙江地區,是最具代表性的古村樂文化。
  • 培田古村和羅威廉的《紅雨》
    古村古鎮遊已經熱了很長時間,各處常見遊人如織的景象,也經常看到「中國十大最美古村鎮」等推介信息。政治人類學學者應該關注一下這些存活著的「標本」。這些古村古鎮的「軟實力」肯定在相當長時期內是強大的,它們因此能夠安全地生存下來。與之形成對立的,可能就是一些「失敗」的村鎮,那些物質上未必貧困,但是文化和社會秩序不盡理想的村鎮。那裡居民的生活可能就不那麼安逸,他們可能沒有建造美麗建築的初心,或者沒有能力保衛好家鄉。這些地方的政治文化或者社會治理,與今天的那些「最美古村鎮」相比,到底有什麼不同,值得有心的旅遊者細心觀察。
  • 路平丨我的家鄉度古村
    度古村,黃土高原陝北南部洛川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是生我養我的故鄉。但「度古」這個村名還著實讓我從小到大研究過一番。在洛川方言裡,當地人把「度古村」叫作「度(tuo)古村」。初中學習古文後,我知道了 「度」也讀「duo」,有推測、估計之意。
  • 收心調整就來古村道逛逛吧!
    為了考慮大家的感受小編想到了個靜心的好辦法走,我們去古街道看看舊事,品品村落文化~光福老街光福古鎮作為江蘇歷史文化名鎮,自古就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稱,享有「魚米之鄉」,「四季有果」之讚譽。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尋一條老街認認真真地走完這凹凸不平的道路聆聽人來人往的故事老街裡藏著的是生活最簡單美好的模樣明月灣古村石板街明月灣古村石板街,建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原總長1140米,共用4千餘塊花崗條石鋪成。
  • 浙江有座僻靜的古村,藏在大山裡,小到地圖上都難找到它
    在浙江,不缺安靜有特色的古村,但有偏僻的古村, 特別是,它很安靜,一時興起很有名,但隨著歲月的變化,古村逐漸沉默下去, 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浙江省還藏著這樣的古村,很多溫州人也不知道這一點。這個古村是溫州蒼南縣的碗窯村,在玉山深處,小古村像個安靜的老人,只有幾十戶人家,小到在地圖上找不到, 所以難怪現在很多人不知道那個, 如果不找,山裡的古村不會衝進你的視野,碗窯村沿山而建,是青瓦的古建築,作證說錯了,曾經繁榮,名聲很高, 這個古村很僻靜,山上的古樹上天,給古村增加了風景,同時遠離了古村和城市的喧囂距離, 這個古村很古老,從明清到現在,經歷了很多風雨
  • 看一下蘇州西山農家樂植裡古村的慢生活時光
    這裡有著江南水鄉安靜、質樸的靜好之美古道、古橋、古樟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歲月的流轉中沉靜悠然,古色濃鬱這裡就是植 裡古 村 植裡古村位於西山島北部現為蘇州市控制保護古村落中國傳統村落、江蘇省傳統村落屬東村行政村植裡自然村村落約形成於南宋末年
  • 芙蓉古村,七星八鬥古韻猶存,以花為名時光久遠
    浙江溫州,永嘉,芙蓉古村。 一聽這名字,便是古人心目裡最美好的所在。 悠悠三百裡,楠溪是無數人心目中的桃花源,而芙蓉村落,就在這最美楠溪之畔。
  • 廣東古村:探訪羅定市船步鎮紅嶺村,村中保留一排排老屋
    尋訪廣東古村,記錄那些被遺忘的風景。我們來到位於廣東羅定市船步鎮紅嶺村。這裡現今還保留著一排排的老屋,很有氣勢。這些排屋有什麼歷史呢?兩排老屋在道路兩邊。往裡走,還有更多老屋。大屋的正門便見一方水塘。大屋前有闊大的禾坪。
  • 湖南一古村疑似迷宮,專家稱有人布陣,600多年無人破解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逐漸提高,城市的喧囂使得人們感到疲憊,在現在的社會人們疲憊後就會選擇出去旅遊來散心,而古村就成為了人們出行的首選,中國的古村落有很多,而且歷史都十分悠久,人們探索古村落的奧秘反而會有一种放松的感覺。
  • 山居古村 漸成「網紅」
    古樟樹、古寺廟、古祠堂,一旁靜靜矗立,耳畔是鳥叫、蟲鳴,山風時而將霧氣、雲海吹來……行走在浙江紹興上虞區嶺南鄉的百年古村——東澄村,時間仿佛慢了下來。東澄村坐落於生態良好的覆卮山。覆卮山因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而得名。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百年古村藏神秘洞
    海南萬寧市東澳鎮分洪村委會水溝村,是太陽河畔一個有著超過600年歷史的恬靜古村,水溝嶺上發現有明代嘉靖年間的摩崖石刻,有祈雨石碑石像,還有留存數百年的古墓。最神奇的是,山嶺上的同雲洞幽深神秘,流傳著傳說和佚事。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能發掘保護古村山洞,步東山嶺之後,讓文化古村煥發美麗鄉村魅力。
  • 雲南有處原始的古村,被稱彝族版「布達拉宮」,村民仍用驢子代步
    在雲南的雞犬相聞之地,有處名叫城子的彝漢結合的村莊,在明朝時期,城子古村是滇東南的文化,經濟中心之一,就是因為村中有昂土司府的存在。從明朝算起,城子古村有500多年的歷史,但城子古村並不是從明朝開始。而是源於一個彝族的傳說。也正是因為這個傳說,我們可以把城子古村分為三部分觀賞和體驗。
  • 黃土高原上有個水蓮古村
    地處陝西渭南的水蓮古村,是一個古老與現代、現實與夢想、農耕與遊牧等文明交織的地方。水蓮古村一村跨兩縣,洛水東是澄城,洛水西是白水。洛水是其中軸線,方山古塞與南山寶珠相互對峙又統一。「方山古塞」為著名歷史學家史念海先生認定的戰國遺蹟;被稱為「寶珠」的南山上林木鬱鬱蔥蔥。水蓮古村有兩個火車站,圍繞村子,有西延、西神和包西三條鐵路,以及洛河、史家河、麻子溝河、敬水渠河、葦子溝河、田家河6條河流纏繞。一村同時擁有兩個火車站,在中華大地上不多見。
  • 喜報|蕭山這個古村景區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自2015年以來,歡潭古村先後被列入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這是一片美景與美食相融,歷史和人文相交的美麗地方。古韻歡潭景區,是一處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她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南宋嶽飛抗金途經此地飲水而歡,遂稱歡潭。古韻歡潭景區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築群,有老洋房、古牆門、 古祠、家廟、老街、書屋等明清建築。
  • 這個被人遺忘的古村,竟隱著世界三大冰川之一的來古冰川和然烏湖
    來古村然烏湖,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從318國道上的然烏鎮沿著然烏湖,驅車20公裡,有一個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古村落,就叫來古村,這個村子的名字,來源於它身後的這一片來古冰川!除了美酒美食,來古村最大的特色當然還是美景,美到極致的冰川美景!身在來古村,你可以同時看到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驕冰川、東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馬冰川,因為所有這些冰川都圍繞著來古村,所以它們被人們統稱為來古冰川。來古冰川來古冰川,藏語中「來古」的含義是隱藏著的世外桃源。
  • 古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造就了如世外桃源一樣的東莞逕聯古村落
    逕聯古村原名「逕背村」,由羅氏族人於南宋時期〈1238年〉在此立村。 此處為古村的東門樓,立村時就建有,明清時期重修過。
  • 見書:贛州圍屋之雅溪古村、燕翼圍、烏石圍烏石圍
    西線以江西省全南縣的雅溪古村、龍南市的烏石圍、燕翼圍為主。  雅溪古村  雅溪古村位於江西省全南縣龍源壩鎮,距縣城22千米,村落始建於明朝時期,村民皆為陳姓。這個古村裡面有兩座建於清朝的客家圍屋,分別是土圍屋福星圍和石圍屋雅鳳圍組成。  元末明初(1370年左右),陳氏先祖魯公由金陵遷居贛南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