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千年明月灣古村,詩一般的「桃花源」,流傳著絕代佳人的故事

2021-01-08 騰訊網

「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

不經意間看到了這句話,想起了這個一直在計劃中還未去的地方。

對美麗的名字,莫名沒有抵抗力。

明月灣,有一個如詩一般的名字,應該是一處像畫一樣的村落。

夏日的某一天,天氣不算熱,一腳油門就來到了蘇州西山,看地圖,明月灣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南端,屬江蘇省蘇州 市吳中區金庭鎮,原西山鎮,2007年更名為金庭鎮,當地人仍稱西山。

明月灣位於西山最南端的石公山南面,背山面水,是太湖一處沒什麼汙染的地方。驅車一路沿著太湖行駛,沿途需要經過3座這樣的跨海大橋,風光無限秀麗。不禁放下車窗,風自由的吹拂在臉頰上,心跟著飛揚起來,陽光的炙熱已經全然顧不上了。

把車停在了門口的停車場,看到了明月灣古村的宣傳牌,粗粗瀏覽一遍,想不到太湖邊的這個幽靜的小鎮,早在唐代就是文人雅士的訪遊之地,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篇章。

時任蘇州太守的白居易遊覽過明月灣後寫有「湖山處處好掩留,最愛東灣北塢頭。」

詩人陸龜蒙在詩中寫道:「擇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

明清時期,明月灣更是被文人學者視作「桃花源」。

明代學者張怡在《登洞庭西山縹緲峰放歌》中寫道:世人不信桃花源,誰知此是真桃源。

古村入口掩映在香樟樹下,根粗得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抱的過來,這無疑已經成為了明月灣的代表。三間木製的重簷門樓,門額寫著「最幽處」,便是我開篇提到的那句詩「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

明月灣這個名字的來由,因2500年前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攜美女西施在此賞月而得名明月灣。

「 明月灣,吳王玩月於此。」 --《蘇州府志》

洞庭西山,位於太湖之中,春秋時,吳越相爭,西山為吳國前沿陣地,留下了許多有關吳王的傳說和遺蹟。因此,吳王和西施到明月灣,有了更多現象的空間。

明月灣村現有120餘戶,將近400口人,以吳、鄧、秦、黃四姓為主。據陳列資料介紹,這些姓氏大都是南宋初年從北方遷入的高官後裔。八百多年來,他們與本地居民辛勤勞作,同舟共濟,和睦相處,生生不息。

明月灣現存的房屋多數建於清乾隆年間,有禮和堂、禮耕堂、瞻瑞堂、瞻祿堂、漢三房、薛家廳、金家廳、鄧家祠堂、吳家祠堂、黃家祠堂和秦家祠堂等。很多老宅已經翻新,村裡有很多農家樂和客棧,想必在這樣幽靜的村落過幾天隱居生活,吃吃農家菜,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村子裡遊人不多,依舊保留著淳樸的生活。這一份靜謐,此刻獨享。

石板街修築於清乾隆三十五年,街巷縱橫交叉。總長1千1百多米,路面用4560餘塊花崗巖條石鋪成,俗稱為棋盤街,是明月灣古村的特色之一。街道下面是排水溝,每逢大雨,雨水和山洪從渠中迅速排出,路面清潔如故,有「明月街雨後穿繡鞋」之說。

在古代,明月灣古村到湖邊有一片樹林,林深樹密,古木參天,村莊被遮得嚴嚴實實。有詩云:「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處有人家。」「不到村口不見村,到了村口不見門。」恰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行走在古鎮中,我常常會迷路,明月灣也不例外,雖然這個村子並不大。在我記憶深處那個湖邊的古渡,如今在何處,在村子裡轉了一圈又一圈,還是沒找到。

借問路人,古渡在何處?路人遙指出口處。

湖邊這座古碼頭也算是明月灣的標誌了,電視劇《都挺好》就是在這裡取景的。碼頭全長57米,寬約5米,用花崗巖條石鋪築而成。上面有許多栓船石樁。

有介紹說,古碼頭在古代是明月灣村民出行登船處,捕魚歸航的上岸點,也是外出經商的商船回鄉的泊位。古碼頭始建於何時已無從查考,有記載的是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75年)村民曾集資重修過。

在明月灣千年歷史中,對外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水路到吳江、湖州、宜興、常州、無錫都在一日航程。如今的西山,已經通了橋,交通已經更方便了,明月灣也不再是藏在深閨的秘境,行走在古村街巷,不僅能欣賞到江南古村落的韻味,也能感受到江南魚米之鄉的樂趣。

我是七月木木,生於江南小鎮的小女子

愛好延續夢想,旅行,讓我越走越遠。

我們都不過是這大千世界的匆匆過客

既然來了,就該留點什麼

至少能夠證明我們來過

這裡是七月木木的旅行視界,歡迎關注 Forever七月木木

相關焦點

  • 蘇州西山古村有:堂裡、甪裡、植裡、東西蔡、後埠、東村、明月灣
    蘇州西山島有很多古村落,這次【一起走農家樂平臺】盤點西山島古村落,一次看個夠。01堂裡古村堂裡古村位於太湖西山島的西部,路面為青磚、彈石、石板,兩旁的建築以清代建築為多。古村內深藏著一座西山雕花樓,又名仁本堂,是明清時期大戶人家的家宅,整個建築以雕刻精美為名,但裡面園子也是極其精巧。亭臺水榭,典型的蘇州園林的格局,古樸的木房設計彰顯巧奪天工的建築技藝。
  • 收心調整就來古村道逛逛吧!
    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尋一條老街認認真真地走完這凹凸不平的道路聆聽人來人往的故事老街裡藏著的是生活最簡單美好的模樣明月灣古村石板街明月灣古村石板街,建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原總長1140米,共用4千餘塊花崗條石鋪成。
  • 不要被宏村的光輝蒙蔽雙眼,尋覓黃山北站4KM最美隱世千年古村
    不要被宏村的光輝蒙蔽雙眼,尋覓黃山北站4KM最美隱世千年古村,在黃山的幾天裡一邊玩一邊發表微博,原打算把古城和碧州,有一天,一個陌生的網友開著飛機,評論建議我去西溪南,免費的古村,網上關於西溪南的資料不多,的確是個人很少風景美麗的地方,加上那三個景點的70-102/人不等的門票,足夠兩個人吃不錯的飯
  • 環走縹緲峰古村——遊植裡古村
    環走縹緲峰 古村一一遊植裡古村而後向附近的植裡駛去。植裡古村位於 太湖 西山島北部、西山的 東村 和涵村之間。村落約形成與南宋末年,居民多李姓,系南宋工部尚書、 平江 知府李彌大後裔。特意百度了一下,得知植裡有三寶:古道、古橋、古樟,均建(植)於 清康 熙四十一年(1702)。拍照的就衝這去的。
  • 李商隱寫了兩首詩,卻讓一位佳人痴情難解
    李商隱的詩總是幽怨惆悵,讓人歡喜讓人愁,很容易令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特別是女性讀者,如果本來就是滿腹幽怨,再讀完他的愛情詩,就更加感慨萬端,情思鬱積。李商隱就曾經受人委託,寫過兩首贈別詩,自己並沒有覺得什麼,可是他的名氣太大,詩稿一脫手就被廣為流傳。
  • 一個詩意千年的鳥-伯勞鳥
    ~前782年)時,賢臣尹吉甫聽信繼室的饞言,誤殺前妻 的愛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長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傷的詩,尹吉甫聽了以後十分後悔,哀痛不已。 其實這就是一個古代版的被虐致死、化鳥復仇的故事。雖然故事近似神話,但伯勞鳥名卻由「伯奇勞乎」一語而得。 這段典故出自魏陳王曹植《令禽惡鳥論》。伯勞作為鳥名最早的記載,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中的《爾雅·釋鳥》「鵙,伯勞也。」《禽經》也沿用了這一說法。
  • 芙蓉古村,七星八鬥古韻猶存,以花為名時光久遠
    浙江溫州,永嘉,芙蓉古村。 一聽這名字,便是古人心目裡最美好的所在。 悠悠三百裡,楠溪是無數人心目中的桃花源,而芙蓉村落,就在這最美楠溪之畔。
  • 唐模古村一銀杏樹屹立千年不倒,樹幹鏤空還藏一「嬰兒」
    說到黃山唐模古村,不少人應該對其比較深刻的,不管是作為「唐代模範村」的存在,還是《極限挑戰三》的取景地,唐模古村都是黃山景區中不可忽視的旅遊景點。而在這個千年古城中,還有一棵近1400年的古銀杏樹,而更神奇的是,經過多次戰火的燃燒,這棵古樹竟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鏤空的樹幹中還藏有一個「嬰兒」,可謂是古村一個神奇的存在。
  • 從TNC到「桃花源」 企業家的「詩和遠方」
    從TNC到「桃花源」 企業家的「詩和遠方」 2017-08-0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菅宇正 高文興 老河溝景色 或許,這正是這批中國企業家的另外一面——他們的「詩和遠方」。 桃花源基金會名下的第一家機構——四川省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其實由成立於2011年9月的「四川大自然保護基金會」更名而來。 彼時,馬雲、歐亞平、黃怒波、胡祖六、郭廣昌、牛根生等共計16人,執意要將至少5000萬元的真金白銀投入到一片近10萬公頃的高山密林。
  • 《中國唱詩班》蘇軾的詩,佳人才子的故事(《飲湖上初晴後雨》篇)
    這個故事看似和蘇東坡不著邊兒,也和這首詩說不上半個所以然,但是,當你細細品讀,就會徹然大悟,就會發現其中的深奧和作者設計的巧妙之處了。好了,話不多說,下面就從理解詩歌本身開始,來看看故事在講什麼,和這首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到底是怎樣的聯繫。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例如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作品,但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卻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王之渙,傳世之作只有6首,卻躋身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列,其中兩首《登鸛雀樓》和《涼州詞》都是耳熟能詳的名作。
  • 夜泊楓橋 大運河邊「一宿千年」
    張繼流傳下來的詩也不多,宋人葉夢得說,到南宋時,張繼的詩存世就只有三十多首而已(《石林詩話》)。但正是憑藉著這一首《楓橋夜泊》,張繼的光芒就永遠不會黯淡。在每一個朝代,《楓橋夜泊》都吸粉無數。唯一的例外,是宋代歐陽修曾在《六一詩話》中對「夜半敲鐘」提出質疑,但《石林詩話》《庚溪詩話》等紛紛列舉出白居易、溫庭筠等人的詩作來證明唐代佛寺的確夜半打鐘。
  • 李煜為數不多的詩之一,題寫在扇面上,送給了宮女,得以流傳千年
    但其實他也有詩作流傳下來。比如這首七言絕句《賜宮人慶奴》,就在南唐覆滅後,被李煜寫在黃羅扇面上,贈給一直照顧自己的宮人。這位名喚慶奴的宮娥,在南唐覆滅後成為宋將的妾,於被俘汴京的李煜而言,是常常安慰關懷他的南唐故人,所以李煜對於她是區別於一般宮女的。慶奴收到後主所賜的這把扇子,將之妥善保存,這首詩才得以流傳下來。
  • 粵北千年古村佔地面積約25公頃,距南雄市區30公裡,古韻極濃
    新田古村地處南雄市東北部烏逕鎮境內,新田古村坐落在湞江河南岸,村落的東、西、北三面被湞江河環抱,佔地面積約25公頃。現存古村部分佔地約5萬平方米,近代以前建築面積約18000平方米,距南雄市區30公裡。中國的歷史太長,歲月留下的痕跡太多,在美國200年或許就是古蹟,在我們這裡,不到千年似乎都沒啥好稀罕。
  • 世間竟真有桃花源?
    -刺繡工坊-在這裡體驗刺繡哦~桃川萬壽宮|習道教文化桃川萬壽宮,位於「第35洞天,第46福地」的桃花源桃源山,因為道教認為:神仙居住在36洞天,72福地,上界天仙住洞天,得道真人住福地」。桃川萬壽宮始建於晉代,原名桃源觀,至今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是桃花源最早的道教建築之一。
  • 柳位村,一個千年古村的文化脈動,你知道多少?
    一個千年古村的文化脈動——盤點柳位村現存的文化符號□陳鴻溪自西漢建村以來,柳位村已有2000年的村史了,衛輝市僅有六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位獨佔「半壁江山」。知名作家劉知俠因一部《鐵道遊擊隊》蜚聲文壇。
  • 蘇州最冷門的三座園林,一個佔地面積最小,一個千年歷史資歷最老
    位於長江南岸入海口的江蘇省蘇州,位於太湖之濱,還記得唐朝大詩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中曾這樣寫道「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裡所描述的寒山寺就是在江蘇省蘇州市,而當時詩人所感所發的地方就是如今的楓橋景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到訪蘇州,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名句,
  • 塔影園將重現虎丘,中式營造「公益反哺」蘇州園林
    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吳中第一名勝」虎丘,以矗立上千年的雲巖寺塔為中心,融自然山水和吳文化於一體,是蘇州2500多年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見證和縮影。融創的中式建築產品與蘇州園林營造技藝融合,體現上千年來中國人對自然與生活方式的美學理解和情感寄託的蘇州園林,成為融創公益古建保護的起點。塔影園重現昔日勝景,也將是多方合作的創新模式下,中國園林傳統尋覓新載體的歷程。名園重現蘇州園林始於春秋、發展於唐宋、全盛於明清,鼎盛時期園林達250多處。
  •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
  • 河南深山裡有七個奇怪的百年古村,竟天然排成北鬥七星
    最為神奇的是,這七個古村分布排列位置,竟然和天上的北鬥七星暗合,這不能不說是個吉兆。而這些村落正因為這神奇的名字,被人有想一探究竟的衝動。這個古村落群有七個村子組成,像天上的北鬥七星一樣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高低不一的山區。並且這些村子的名字和它坐落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在地勢較低位置的村名最後一個字都帶「溝」,稍高一點的村名最後一個字都帶「辿」,位置最高的村名最後一個字是「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