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人集合了!柳位村,一個千年古村的文化脈動,你知道多少?

2020-12-04 假裝文藝老青年兒

一個千年古村的文化脈動

——盤點柳位村現存的文化符號

□陳鴻溪

自西漢建村以來,柳位村已有2000年的村史了,衛輝市僅有六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位獨佔「半壁江山」。知名作家劉知俠因一部《鐵道遊擊隊》蜚聲文壇。還被新鄉市命名為「文化藝術名村」。這些內容,都在此前的文章中說過,那麼,走進柳位村,其現存的文化符號何在?其文化後勁又如何呢?

《柳毅傳書》的神話故事可謂聞名遐邇,柳位作為故事的主人公柳毅出生地,《柳毅傳書》故事的藍本發源地,被衛輝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柳毅故裡」。柳毅廟作為村民紀念柳毅的「聖地」,已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柳毅的傳說」作為省級「非遺」,其獎牌懸掛在廟內醒目位置。

每到柳位會和春節等重大節日,燒香祭拜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除了大部分的本村人,還有十裡八村的香客,更有遠在黑龍江、雲南的遊子委託他人前來祭祀。因為農曆三月二十二的柳位會是柳毅的誕辰日。

雖然小廟幾經搬遷,但義務堅守柳毅廟的村民一代又一代,舍小家,棄私活,無怨無悔,薪火相傳,寒來暑往,數十年不曾間斷。

去年,柳毅廟山門需要維修,大約需要十幾萬資金,短短一個多月,柳位村民(包括遊子)將資金迅速自籌到位。大到一萬元,小到一百元,大家踴躍參與,表示敬意。還有的奉獻義工,有的貢獻工具,有的勞心奔波。

走進柳毅廟,無論是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女,還是心有不悅的少婦長者,都會瞬間保持肅穆。而今,流傳在村民中最典型的兩句話就是——誰要壞了良心,就讓大王爺(柳毅)懲罰他。咱說話算數,一口唾沫一顆釘,我敢對著柳毅廟發誓。

可以說,柳毅作為治黃英雄,其恪盡職守、捨身成仁、一心為公的精神感天動地,早已幻化為正義的化身,並植根在百姓血脈之中。

柳位完小還有一個常規:每屆的畢業班,都要祭拜一次柳毅廟,聽老人講述鄉土故事,去感悟家鄉濃濃的柳毅文化。

柳位高蹺作為省級「非遺」,每當春節臨近,鏗鏘悅耳的高蹺伴奏就會時時傳入耳鼓。文化大院內,年輕人踩著高蹺,舞動雙臂的颯爽英姿吸引著眾多的目光。

春節期間,浩浩蕩蕩的高蹺隊伍,不論演出任務多麼繁多,首先祭拜柳毅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議程。昭示著柳位高蹺與眾不同的文化底蘊,也彰顯著柳毅文化的綿綿積澱,吸引著十裡八村和有關專家的目光,曾多次被中央臺、省市級電視臺報導。

在新濮公路柳位段,兩座骨科醫院的大樓份外醒目,每天,醫院內車輛穿梭,人來人往。「柳位陳氏骨科」悠久的歷史,名聞遐邇的技藝,省級「非遺」的金字招牌,在競爭激烈的杏林叢中依然煥發著獨有的芬芳,吸引著全省各地的患者,也提升了柳位的知名度。

柳位北坡有一座500畝的桃園,特別是雪桃和蟠桃,以桃質鮮嫩,甜中透香,橙黃個大而備受青睞,曾在衛輝市人民政府舉行的「桃王」爭霸賽中,一致被專家推薦為「桃王」。這個桃園的名字就叫「柳毅家庭農場」,這個獨樹一幟的商標,因地域特色顯著,文化內涵深厚,所以仰望者眾多,商標價值也一路飆升。

村文化大院是村民休閒聚集的文化場所,不論是唱大戲,還是揮灑廣場舞;不論你切磋棋藝,還是健身休閒,都會在醒目位置看到文化的符號:村史瀏覽,軼事知俠,高蹺簡介,柳毅故事,《鐵道遊擊隊》經典畫面……讓你不經意間一覽村史,倍增豪情。

如果你步入那不起眼的柳位完小「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家鄉歷史我知道」的醒目版面,牆體、樓道,目之所及,「劉知俠生平、柳位高蹺、柳位骨科,柳毅故事、「知俠文學社」,三期的「校本教材」……孩子們說到「柳毅故裡」和」劉知俠」等字眼,可是毫不含糊。

每天,校園內預備前的智能音響,都會響起一段令人耳熟能詳又心潮彭拜的歌聲——「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到了!」「校本教材」內,《知俠故裡話知俠》的醒目篇章,劉知俠夫人、國家一級作家劉真驊老師親自贈送的圖書,以及她親自籤名的《鐵道遊擊隊》,都讓人感知到作家母校的不同凡響。

如果柳位人在外地被人問到「哪裡人?」時,「柳位類!不知道柳位?」那份鏗鏘,那份自信,是骨子裡獨有的文化豪情。如果再談起柳毅和劉知俠,柳位人更是眉飛色舞。

當然,柳位傳統文化符號還有不足和欠缺,如柳位高蹺的文場有待強化,對柳毅和劉知俠兩個國家級文化品牌的重視還遠遠不夠。

近年來,文化界提出了「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和「讓非遺走入千家萬戶」等號召,柳位——一個歷史文化名村的文化符號一定會「活」起來!「火」起來!

來源 衛輝慢生活

相關焦點

  • 衛輝人方言中五個意義最豐富的字「碓、耳、弄、尋、瓤」!
    方言讓人就有了歸屬感,有了文化認同感,有了追本溯源的渴望和對自己地域文化的自信。在我們衛輝媒體上,就有關衛輝方言的話題已經很多了,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衛輝人,今天也來湊個熱鬧,也說衛輝方言的幾個特點。衛輝方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惜字如金。
  • 粵北千年古村佔地面積約25公頃,距南雄市區30公裡,古韻極濃
    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中國的農耕文化悠久且燦爛,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勞動和生活中,形成豐富多彩、精妙絕倫的傳統村落。傳統村落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也充溢煥發青春和融入發展的內在動力和無限魅力。新田古村地處南雄市東北部烏逕鎮境內,新田古村坐落在湞江河南岸,村落的東、西、北三面被湞江河環抱,佔地面積約25公頃。
  • 浙江一處低調的古村,是著名的文化古村,建築結構遵循「八陣圖」
    中國其實有很多古村建築,安徽的西橋洞紅村是其中最簡單的代表性的古村,也是中國旅遊人氣最高的村莊,他的古村文化在所有實際的建築觀光地都能很好地體現出他的文化內涵,也能很好地體現出古村文化的特色。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古代村莊,就像著名的文化古代村一樣,可以很好地體現文化意義上的價值,但遺憾的是,他們被遊客無視,並不是很有名的旅遊景點,介紹了浙江最被遺忘的古鎮,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浙江地區,是最具代表性的古村樂文化。
  • 韶關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廣東歷史文化名村
    現存古村部分佔地面積約50000M2,近代以前建築面積約18000 M2,主要建築類型為民居和祠堂,還有書院、門樓等其它公共建築。新田村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村落。新田村在北方漢族南遷(嶺南)史上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 據記載,新田村的建村時間為公元315年(即西晉建興三年)。新田建村後,李氏子孫後代就一直在新田村繁衍,並很快成為了當地的名門望族。
  • 唐模古村一銀杏樹屹立千年不倒,樹幹鏤空還藏一「嬰兒」
    說到黃山唐模古村,不少人應該對其比較深刻的,不管是作為「唐代模範村」的存在,還是《極限挑戰三》的取景地,唐模古村都是黃山景區中不可忽視的旅遊景點。而在這個千年古城中,還有一棵近1400年的古銀杏樹,而更神奇的是,經過多次戰火的燃燒,這棵古樹竟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鏤空的樹幹中還藏有一個「嬰兒」,可謂是古村一個神奇的存在。
  • 芙蓉古村,七星八鬥古韻猶存,以花為名時光久遠
    芙蓉古村地處永嘉縣楠溪江畔的巖頭鎮,村中本無芙蓉花,但因其西南面的山上有三座白裡透紅的高崖,狀如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因而得名 這個始建於唐代末年的村子,也因著歷史悠久,上榜浙江省首批千年古鎮(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名單。「千年古村落」芙蓉歷經了千年的風雨侵蝕,承載了千年的滄桑,可其獨特的歷史積澱、街巷風貌以及沿襲至今的傳統文化,反而愈加鮮活,似乎有著永不褪色的魅力。
  • 培田古村和羅威廉的《紅雨》
    古村古鎮遊已經熱了很長時間,各處常見遊人如織的景象,也經常看到「中國十大最美古村鎮」等推介信息。政治人類學學者應該關注一下這些存活著的「標本」。這些古村鎮在社會治理的意義上值得深入考察: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以來,這些地方的大量建築沒有毀於兵燹天災,證明當地社會能夠維持基本的經濟、政治和道德文化秩序,人們懂得如何化解社會矛盾,避免嚴重衝突。這些古村古鎮的「軟實力」肯定在相當長時期內是強大的,它們因此能夠安全地生存下來。與之形成對立的,可能就是一些「失敗」的村鎮,那些物質上未必貧困,但是文化和社會秩序不盡理想的村鎮。
  • 你知道永州有多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嗎?
    我們知道,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這是永州歷史上第一次作為一個成建制的地區,距今已有2100多年。同時,永州本土還出現了蔣琬、懷素、黃蓋、周敦頤、李達、陶鑄、唐生智等歷史文化名人。
  • 收心調整就來古村道逛逛吧!
    為了考慮大家的感受小編想到了個靜心的好辦法走,我們去古街道看看舊事,品品村落文化~光福老街光福古鎮作為江蘇歷史文化名鎮,自古就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稱,享有「魚米之鄉」,「四季有果」之讚譽。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積,南朝梁大同年間九真太守舍宅為寺取其「光福」兩字。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是尋一條老街認認真真地走完這凹凸不平的道路聆聽人來人往的故事老街裡藏著的是生活最簡單美好的模樣明月灣古村石板街明月灣古村石板街,建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原總長1140米,共用4千餘塊花崗條石鋪成。
  • 路平丨我的家鄉度古村
    度古村,黃土高原陝北南部洛川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是生我養我的故鄉。但「度古」這個村名還著實讓我從小到大研究過一番。在洛川方言裡,當地人把「度古村」叫作「度(tuo)古村」。初中學習古文後,我知道了 「度」也讀「duo」,有推測、估計之意。
  • 山居古村 漸成「網紅」
    覆卮山上,百年古村旁,2300多畝的2.3萬餘塊梯田由山腰傾瀉而下,氣勢磅礴,綺麗壯觀,已開墾並種植千年;12條大小不一的石浪群或一分為二、或平整如盤,考證為第四紀冰川遺蹟。「百年古村、千年梯田、萬年石浪,這些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發展的寶貴財富。」
  • 藏在太行山深處,古代北方茶馬古道遺存,山西陽泉盂縣駱駝道古村
    在連綿起伏的太行山脈中,有一個深藏在其中的古村落——駱駝道村。該村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梁家寨鄉,海拔1800米,地勢險峻,是陽泉最北的一個村莊,至今還保留著古村落的原始面貌。當車子行至一處寬闊平坦的停車場時,駱駝道古村就到了。 沿著石板鋪就的山路前行,走進古村落,就走進了歷史。村中精緻的傳統民居,曲折的石板街巷,以及淳樸的民風民情,都讓人嘆為觀止。這裡曾是歷史上晉商出塞去大同包頭的古商道之一,經歷過馬幫駝鈴,演繹過繁華似錦。如今,這裡沉寂了,沒落了。現在的駱駝道古村,只剩下青石板古唐槐在訴說曾經的故事。感悟滄桑,品味人生。
  • 喜報|蕭山這個古村景區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自2015年以來,歡潭古村先後被列入區級美麗鄉村示範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這是一片美景與美食相融,歷史和人文相交的美麗地方。古韻歡潭景區,是一處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古老村落。她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南宋嶽飛抗金途經此地飲水而歡,遂稱歡潭。古韻歡潭景區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築群,有老洋房、古牆門、 古祠、家廟、老街、書屋等明清建築。
  • 南雄市烏逕鎮新田古村的老屋
    新田古村是廣東省韶關市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坐落於南雄市東北約38km烏逕鎮腹地。新田村自西晉建新三年建村至今已超過1691年歷史。古村落中,有明、清、民國初年古民居建築多幢,其中保存較好的明清建築達1萬多平方米,雖多為客家建築,但保留著許多中原風格,青牆玄瓦、鳳頭簷角,錯落有致。
  • 廣東省曾氏古村落——墩頭村,一個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村!
    墩頭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第五批),也是和平縣新八景之一,擁有一項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墩頭藍紡織技藝。墩頭村擁有一項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墩頭藍紡織技藝。彭寨河自北往南在盆地中央蜿蜒流過,沿河兩岸是寬闊肥沃的稻田。墩頭村坐北朝南,背靠元寶山,右連筆架峰,依山臨水,非常宜居。
  • 雲南有處原始的古村,被稱彝族版「布達拉宮」,村民仍用驢子代步
    在雲南的雞犬相聞之地,有處名叫城子的彝漢結合的村莊,在明朝時期,城子古村是滇東南的文化,經濟中心之一,就是因為村中有昂土司府的存在。從明朝算起,城子古村有500多年的歷史,但城子古村並不是從明朝開始。而是源於一個彝族的傳說。也正是因為這個傳說,我們可以把城子古村分為三部分觀賞和體驗。
  • 不要被宏村的光輝蒙蔽雙眼,尋覓黃山北站4KM最美隱世千年古村
    不要被宏村的光輝蒙蔽雙眼,尋覓黃山北站4KM最美隱世千年古村,在黃山的幾天裡一邊玩一邊發表微博,原打算把古城和碧州,有一天,一個陌生的網友開著飛機,評論建議我去西溪南,免費的古村,網上關於西溪南的資料不多,的確是個人很少風景美麗的地方,加上那三個景點的70-102/人不等的門票,足夠兩個人吃不錯的飯
  • 聚焦攻堅一線 感受綠色脈動——「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四川...
    這裡自古歷史文化厚重,人文氣息鼎盛,傑出人才輩出,是千年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這裡自然環境優美,生態資源富集,瓦屋山巍峨雄壯,立於西南,岷江奔騰澎湃,匯入長江。五天時間裡,作家們不辭辛勞,在東坡區調研東坡湖治理及修復情況,拜謁三蘇祠,領略千年文豪由內而外的自然生態觀;在幸福丹稜,他們造訪果園基地,了解丹橙富農興農之路,穿行幸福古村,探尋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在大美洪雅,他們駐足柳江古鎮,感知非遺村落活化樣態,尋道瓦屋山,感受生物多樣之美,觀察督察整改變化;在老區青神,他們行走青神竹海,感受竹編藝術之鄉魅力,深入斑布產業園和竹編博物館
  • 古村被「城市化」強勢吞噬 鄉土需反哺傳承文明
    1980年代中期,在浙西一帶,我們調查了一個農耕文化的典型村落——新葉村,那個村子,沒有任何商業,農耕村落形態保存得非常完整。我們做完研究之後,希望為古村做一個保護規劃,將它作為國家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我們找到市一級領導,他們覺得這個破村子需要保護嗎?說當地有很多這樣的村子嘛!保護規劃就這樣落空了。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宣城的「造紙村」,宣紙從這裡誕生
    而小嶺村則是宣紙的主要原產地,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千年古村落。小嶺村,位於涇縣縣城西偏北10餘公裡的山區,隸屬於丁家橋鎮,境內群山環繞,山巒疊嶂,溪水川流不息,有「九嶺十三坑」之稱。村口有一棵老青檀樹,正是因為青檀樹,這裡才成為宣紙的故鄉。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纖維柔韌綿密,質地純正,遠遠優於他地,而這恰恰是製作宣紙必需的製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