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五千年:夸父追日的內涵,為什麼跟李宗盛的一首歌含義相似?

2020-12-06 老樂說歷史

神話流傳到今天,會有很多種解讀,每個人也都會在神話中吸取經驗和收穫,那麼夸父追日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老樂在此前已經為大家整理了六種主流說法,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既然否定了所謂的主流說法,那麼,就沒有合理的了嗎?

有些專家給出了另一種全新的解讀,可以稱為第七種解讀。這種解讀結合了幾個傳統神話共同的特點,比如愚公移山,動機是在於空間受到了限制,才想去徵服自然;而夸父追日的動機在於,由於太陽的起起落落,帶走了溫暖,帶走了光陰,總之就是帶走了時間,那麼相對比愚公移山,對於空間受限的不滿,而作出對大自然徵服的舉動,夸父追日,就是先民對於時間受限的不滿,才要做出更加勇敢而又大膽的挑戰,去追趕太陽,用今天的說法,就是要抓住光陰的尾巴,因此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理解為時空說。

畢竟,古人是沒有時間這個詞彙和概念的,只能用形象的東西來表達,他們對時間流逝的看法也就非常形象,更加唯美,有想像力。比如,孔子對時間的流逝,是通過河水來表達的,便是那句經典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白駒過隙這個經典成語,就是莊子說的,原文是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這還只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們,相對樸素樸實的表達,等到了大詩人李白的筆下,時間就變成了更富想像力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些詩詞,證明了古人,經常把時間和自然現象聯繫在一起,比如江水奔流,日出日落,青絲白髮等等,而最明顯,引用最多的也就是日出日落。現在看時間的是這個字,特別是如今的寫法,不正是「一寸日」的意思嗎?即使在幾千年前的寫法中,依舊少不了「寸日」,說明古人早就認定,時光的飛逝,就像太陽留下了尺寸的光景一樣,轉瞬即逝。

另外,時間在民間還有一個最普遍的,是最通俗的說法,日子,日子說的不也是陽光普照給我們的每一天嗎?因此,清代名人曾國藩,曾經留下過這樣一句名言:「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返。」其實正是對這幾個神話故事最好的證明,女媧可以補天,精衛敢於填海,愚公志在移山,夸父一心追日。但最終失敗的,只有夸父。也讓古人更加理解了,人類只能在理想狀態下追趕時間,留住時間,但現實是不可能留住時間的,這就是一個浪漫理想和殘酷結局的矛盾下的無奈。再加上剛才我們所說的,古人並不會用精準的詞彙來形容世界,因此才有了這樣一個神話,說有這麼一個,半人半神一樣的夸父,他可以喝乾黃河水,喝掉渭河水,扔下手杖都能變成桃林,如此神通廣大之人,依舊對太陽對時間無可奈何。追趕太陽失敗,證明的就是時間留不住,光陰要珍惜。

所以夸父追日的故事,以及其背後的含義與味道,完全可以用當今的音樂名家,李宗盛的一首著名的歌曲來形容,那就是《和自己賽跑的人》。這樣看來,夸父追日,實在是不能用貶義或嘲諷的心態去評價或看待,反而應該給如今的我們,以下幾點提示:首先,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時間是追趕不上的,如果我們為了某項事業或某個目標,一味的去追趕時間也不可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了辦成什麼事,拼命的加班加點,一天當兩天去過,夜以繼日就像夸父這樣追著太陽跑,最終只能將自己累死,這樣不僅不能抓住時間,反而還會失去健康甚至於生命。其次就是時不我待,過去的就已經過去了,珍惜眼下的時光要比懊悔與糾結過去更加重要。

最後一點,夸父追日的表達形式很值得思考,如果夸父追日的速度,假設真的可以和太陽運動的速度相等的話。那他就能追上太陽,和太陽肩並肩(這也是另外一首歌的歌詞),那麼他就將永遠和光明相伴,永遠得到他最想要的時間。但這樣一來,他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觀點已經解釋很清楚了,即我們生活的世界,在時間裡就是屬於光速以下的世界,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世界裡,不可能有超越光速的物體出現。

如果夸父真的突破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界限達到了和太陽、光速相同的奔跑速度,他就可以穿越時間了,那麼,無論是穿越回過去,還是跳到未來,他所掌握的時間又有什麼意義呢?通俗點說就是當我們真的掌握了,可以留住時間,超越時間的本領的時候,時間對我們來說就沒有意義了。都沒有意義了,還需要珍惜嗎?如果不珍惜了,還追日幹嗎?這樣一來,夸父追日又成為了一個非常矛盾的命題。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客觀看時間,享受時間,珍惜時間,不要試圖去超越它,因為我們不可能超越,超越的代價,只有付出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假設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超越了,也不是什麼幸福的事兒。

這應該就是夸父追日,給我們這些普通人帶來最大的啟示吧。最後建議大家,抽空找一找這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品味一下什麼是《和自己賽跑的人》,夸父最後的精疲力盡,其實也是因為他沒能徵服自己。

相關焦點

  • 李宗盛作詞的一首歌,歌名叫做《劉德華》,卻和華仔沒有多大關係
    用人的名字當做歌名的歌曲並不少見,比如王傑的《安妮》,黃品源的《小薇》等。但這些都是暱稱,並不是完整的姓名。品冠唱過一首歌,歌名就是《劉德華》,更為難得的是,這首歌的詞作者,正是「音樂教父」李宗盛。然而,這首歌除了名稱以外,和華仔的關係並不大。
  • 李宗盛:最怕在某個年紀,聽懂一首老歌
    原標題:李宗盛:最怕在某個年紀,聽懂一首老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011990年,臺灣歌手金智娟,在香港認識了一位北京的舞蹈家。那個時代的政治空氣下,兩人雖然相戀,卻看不到未來能走到一起的可能。得知張培仁和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曾經一樣被冰冷的現實困在原地,他為好友和自己,寫下了一首歌,那首著名的《和自己賽跑的人》。
  • 林憶蓮名不經傳的一首歌,最後卻讓她和李宗盛離了婚
    很多人都說林憶蓮是李宗盛締造了她的輝煌時代,但我個人覺得她和倫永亮合作的那個時期是她最好的狀態,不似李氏情歌的苦楚纏綿,百轉千回,而有一些俏皮,絲絲叛逆,亦靜亦動,比如《燒》,比如《How Could An Angel Break My Heart》。
  • 夸父追日的意思是什麼 夸父追日的故事含義
    《夸父追日》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我們佩服夸父的勇氣,也會被他的毅力所折服,但是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那麼到底是什麼道理呢?跟著小編一起繼續往下看吧。  《夸父追日》的道理  每個人做事情都應該先思考後行動,要量力而行,如果只有毅力,卻因缺乏必要的水源儲備,最後也會功虧一簣
  • 青聽丨這9首李宗盛的歌:聽不懂是幸運,聽懂了或許就是一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不喜歡李宗盛,或許是因為還沒有到年紀。他就像一個老朋友,把那些歲月裡的愛呀笑呀哭呀淚呀,都寫在歌裡一字一句地唱給你聽,娓娓道來。可我們聽的,又豈止是歌啊,那些旋律裡早已寫滿自己的故事。
  • 拋棄髮妻迎新歡,迷倒半個歌壇女歌手,李宗盛你憑啥這麼「豪橫」
    直到多年以後,張艾嘉出現在李宗盛的演唱會上,不顧臺下萬千觀眾,問出一句,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那堅定的眼神不似開玩笑,而李宗盛尷尬地笑著不回答時,她又追問說,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第二個被李宗盛敲開心扉的,是辛曉琪。與張艾嘉的遭遇如此相似,辛曉琪第一年剛剛與相戀十年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第二年老公就出軌了。而傷心欲絕的辛曉琪無奈選擇了離婚,打算重操舊業做回歌手。
  • 願你一生都不要聽懂李宗盛的歌,因為那說明,現在的你非常的幸福
    願你這一生都不要聽懂李宗盛,因為這樣就說明,現如今的你很幸福要是說到李宗盛我想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吧!李宗盛一生給很多的人寫過歌,但是在他年過半百的時候,他送給了自己一首歌。近兩年,在網上一直都流行這樣一句話,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聽懂已是不惑年。因此就有人這樣說道,願你這輩子都不要聽懂李宗盛,因為,這樣就說明,你非常的幸福。前兩天無意間,看到了他在現場的一段視頻,唱著給自己的歌的時候,大概有半分鐘的時候,他都是用手遮住了臉,不知道是哭了還是在沉默,但是一開口,就會讓人想到很多的事情。
  • 河馬推薦:李宗盛2021演唱會上海站
    很難想像華語音樂若沒有李宗盛,將會是什麼光景?出道近50年的他,寫出無數首好歌,更製作出多張叫好叫座的經典專輯,擁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至今仍用獨特且感性旋律撼動整個樂壇。時間:2021年地點:上海票面:待定此條消息來源河馬傳媒票務網公眾號:河馬傳媒 獲取最新李宗盛2021演唱會上海站信息從「情歌大師」到「人生導師」,李宗盛用一首一首好歌翻閱在場所有人的青春
  • 李宗盛樸樹劉柏辛都來過,讓人找到電臺的感覺
    在《大事發聲》的直播中,這個來自桂林的樸實小夥,彈著吉他、拉著小提琴、唱著歌,展現了他過人的音樂才華。首先,他演唱的第一首歌《匆匆》, 由李宗盛作詞,李劍青作曲、編曲並演唱,後來成為《後來的我們》的電影插曲。這首歌寫得很艱難,李宗盛創作了五年,是他當音樂製作人創作的最長時間的一首。
  • 張艾嘉:李宗盛與羅大佑的第一次都給了她,如今67歲心裡住著20歲少女
    李宗盛和羅大佑在音樂圈當中也都算是老前輩了,但是在她們的生命當中,有一個共同的引路人,就是張艾嘉。有一次李宗盛的演唱會上,張艾嘉也在臺上,她問對方:你有沒有愛過我?
  • 願你一輩子都聽不懂李宗盛
    這位將自己畢生都獻給了熱愛的音樂事業的華語樂壇教父,一手捧紅了數不勝數的歌手,卻在現場說道:「我不敢相信一首歌的力量有這麼大,我只是把自己的故事寫進了歌裡」「我對自己說,小李啊,好好寫,搞不好你可以改變一個人」。
  • 李宗盛歌詞手稿照曝光:遣詞造句多番修改(圖)
    著名DJ兼樂評人馬世芳最近在微博貼出李宗盛《給自己的歌》的歌詞手稿照片,引發眾多歌迷轉發——原來大哥的字跡是這樣的,原來大哥是這樣寫歌詞的,原來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是這樣遣詞造句多番琢磨才修改而成。在電子化創作的當下,創作手稿已經是屬於「過時」的稀罕物,但因為清晰記錄了修改過程和作者的創作心路又顯得彌足珍貴。
  • 和張艾嘉曖昧,拋棄朱衛茵,情迷林憶蓮20年,渣男李宗盛的深情
    如果說華語樂壇有一個教父的話,李宗盛一定是有提名的,他擅長寫歌,尤其擅長為女歌手寫歌,陳淑樺、莫文蔚、辛曉琪、張艾嘉這些歌手,最動人心魄的歌曲無一不是出自他手。唱哭辛曉琪的《領悟》、陳淑樺的《夢醒時分》,張艾嘉的《愛的代價》,可以說,如果沒有讀懂她們,是沒辦法寫出這些歌的,包括為林憶蓮的《為你我受冷風吹》。
  • 抖音讓自己遠離那許多恩怨是非是什麼歌 歌詞完整版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歌詞大意是「讓自己遠離那許多恩怨是非」。據了解,這首歌是由李宗盛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下面來看一下。讓自己遠離那許多恩怨是非什麼歌「讓自己遠離那許多恩怨是非」這首歌叫做《不必在乎我是誰》。是由李宗盛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
  • 張宇最成功的一次失誤,臨時創作的一首歌,卻讓她成為金曲歌后!
    張宇最成功的一次失誤,臨時創作的一首歌,卻讓她成為金曲歌后!文/號外娛樂之靜靜 圖/網絡在最近的第30屆臺灣金曲頒獎典禮,leo王成最大黑馬拿下最佳男歌手;林憶蓮力壓蔡依林,勇奪金曲歌后。要說華語樂壇這麼多年最有影響力的獎項就是這檔金曲獎,內地的一些歌手稍微拿到點提名就可以吹捧好長時間,更不用說拿到金曲歌后這樣的獎項了,但是實際上這項獎項車僅有一個非常大的烏龍!
  • 當年林憶蓮唱了一首歌,張國榮聽後轉身打了個電話給Sandy男朋友
    封面上的林憶蓮已經開始轉變為成熟有魅力的女性,不再是留著捲髮的小女生,而其中主打歌《滴汗》以及和藍戰士合唱的《下雨天》等都可圈可點……雖然《Ready》銷量並不怎麼樣,但是卻並不能否認這張專輯的質量,和在坊間歌迷的評價和喜愛,並不低於在華納再創輝煌的那張《都市觸覺》專輯。
  • 李宗盛小27歲嫩妻近照,打扮樸素又不失魅力,與老公同框很般配
    李宗盛的歌總是能讓人淚流滿面,歌如其人,李宗盛的歌曲裡包含著的是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他跟林憶蓮的這段感情備受爭議,原因無他,因為李宗盛跟林憶蓮生出感情的時候,他已經結婚並且育有兩個女兒。林憶蓮和李宗盛是惺惺相惜是日久生情。
  • 李宗盛、林憶蓮、梁靜茹 騙走眼淚的老情歌變身偶像劇
    哪怕用《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也比「歡迎對號入座」要強。但是,除開低顏值海報和slogan,這部劇還是值得一看的,豆瓣評分是8.2。肉肉已經追到15集了,覺得這部劇特別適合有故事的同學去看,因為總有一個故事會有你的影子,不過,記得備好紙巾,可能打動你的不是劇中的故事,而是和你相似的一段往事。
  • 永遠被禁唱的4首歌,都是90後的青春回憶,最後一首再也聽不到了
    他的一首《搖頭玩》在當時也是非常紅火,但是不知為何,在15年被文化部列入了120首網絡音樂黑名單,其實歌詞沒有什麼問題,也許是因為歌名的問題容易引人誤解才被禁唱吧。張震嶽在樂壇也有著很高的地位了,曾經和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一起組建縱貫線樂隊,都是音樂大咖了,由於平時寫歌大膽,他的一首歌《0204》就是因為歌詞太露骨,所以也被列入了黑名單。
  • 紅過王菲拒絕李宗盛,卻當小三遇渣男,一代天后抑鬱星途盡毀
    說這麼多,有人要問她是誰,難道曾經很紅?沒錯,以前的許靜美曾紅過王菲,拒絕過李宗盛。她的一首《陽光總在風雨後》不但耳熟能詳,還被選為中國女排的隊歌,紅遍大江南北,紅透華人圈。但是從爆紅到隱退,再到如今的復出無人問津,許美靜就像是悲劇裡的女主角,人生那麼苦。而在這般大起大落、人生悲劇的背後,是許美靜的自作自受,是她同時遭兩個男人拋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