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搭建出國際最低溫度的無液氦消耗制冷機

2020-09-28 北京大學

溫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越低的溫度越便於發現和觀察細緻豐富的量子力學現象。在低溫物理的發展過程中,超導、超流、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等重要現象都是在低溫環境下被意外發現的,並且許多有關量子力學的實驗問題只能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研究。制冷機,就是實現低溫環境、開展量子物態研究的關鍵儀器設備。

從100多年前基於液體4He(氦的主要同位素)蒸發的制冷機開始,人們逐步在實驗室中突破了大自然直接提供的溫度下限——2.7K宇宙背景輻射。更低溫度的制冷機逐漸在液體4He制冷機的基礎上被研發出來,它們由液體4He提供前級製冷和前級低溫環境保護。例如,稀釋制冷機原本就是基於液體4He制冷機搭建的,它需要4K左右的低溫環境保護,能實現約10mK的溫度,現在是量子計算研究中常用的工具。核絕熱去磁技術是目前能實現最低環境溫度的製冷手段,它通常由稀釋制冷機提供前級製冷,能夠實現比稀釋制冷機更低的溫度。

隨著低溫技術的發展,取代液體4He的乾式製冷技術逐漸成熟,製冷無液氦消耗化成為儀器研發的主流趨勢。液氦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在國際上供應緊張。常規制冷機消耗液氦,就像交通工具消耗燃油,無液氦消耗的製冷技術,就是讓制冷機只靠充電就能運轉,而不再依靠稀缺的「燃油」——液氦。核絕熱去磁製冷機是最後一個需要實現無液氦消耗化的製冷技術,這個技術的實現,將讓量子力學的低溫研究不再依賴於液氦的供應。

設備結構設計與主體設備外觀照片

2011年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計劃實現無液氦消耗的核絕熱去磁製冷技術,當時世界上無先例可以參考。經過近十年的技術攻關,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的林熙副教授和博士生閆姣婕等人在杜瑞瑞教授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拓撲量子計算超低溫實驗儀器研製」的支持下,成功搭建了能獲得0.090mK極低溫環境的無液氦消耗核絕熱去磁製冷機。目前報導中,其他三套同類型的乾式核絕熱去磁設備分別為英國的0.6mK、芬蘭的0.16mK和瑞士的0.15mK無液氦消耗制冷機。

極低溫設備的研發,其指標的先進性主要體現於能獲得低溫的極限。低溫設備因為被操作者所處的室溫環境環繞,最低溫度不僅僅取決於製冷手段,還受制於環境漏熱。一個好的極低溫環境,需要綜合考慮每一個細節對漏熱的影響,最差的環節決定了設備的極限性能。因此,極低溫設備的研製很難分別設計各個部件,然後進行最終組裝,需要設計者從一開始就進行整體考慮,並且需要非常苛刻地留意所有的裝配流程和操作細節。在所有無液氦消耗制冷機中,目前全世界有四套核絕熱去磁機以及大量的其他制冷機,北京大學的設備能達到的溫度最低。

核絕熱去磁中溫度與退磁磁場的關係圖


信息來源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世界最低溫度!北大搭建出0.090mK無液氦消耗制冷機
    >溫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越低的溫度越便於發現和觀察細緻豐富的量子力學現象在低溫物理的發展過程中,超導、超流、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等重要現象都是在低溫環境下被意外發現的,並且許多有關量子力學的實驗問題只能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研究。制冷機,就是實現低溫環境、開展量子物態研究的關鍵儀器設備。
  • 牛津儀器推出新一代的Triton無液氦稀釋制冷機
    在本月的一系列的物理學會議中,牛津儀器隆重推出其2016年新一代的Triton無液氦稀釋制冷機。Triton系列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在全球已經安裝了超過220套系統,在凝聚態物理的世界領先的研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側重於先進計算,量子技術,自旋電子學和光學等領域。
  • 牛津儀器為IsoLab實驗室提供新一代的稀釋制冷機
    對此,牛津儀器表示很高興能夠為IsoLab提供新一代的Triton稀釋制冷機,並支持實現大學的願景。通過全方位建造,其獨特的功能包括三個50噸的平臺放進一個350噸的混凝土罐,以大大減少任何振動、噪音和電磁幹擾。這些實驗室設施冷卻量子系統至最低溫度,從而可以操作為未來技術研發的極其敏感的量子系統和器件。量子科學和技術為傳感、測量、信息處理、數據傳輸和存儲提供了新的技術。
  • 中科院自主研發「250W@4.5K氦制冷機」完成調整優化後交付應用
    經過一年兩個月的努力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低溫工程與技術室自主研發出一臺250W@4.5K氦制冷機,其液化率與製冷量均高於設計值。此臺氦制冷機將用於中科大先進光源超導高頻腔測試,液化模式下的液化率為75L/h。此臺氦制冷機完成第一輪工程調試後將進行系統及自動控制優化,最終完成全部產品的交付應用。
  • 我國研發全球首例無液氦乾式超導磁體插杆式掃描隧道顯微鏡
    描隧道顯微鏡在低溫下(4K)可以利用探針尖端精確操縱原子,掃描隧道顯微鏡夠實時地觀察單個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態和與表面電子行為有關的物化性質,在表面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中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被國際科學界公認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 MRI即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核心提示:專家認為鑫高益的無液氦全身 1.5T 超導磁共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無需任何液氦,真正實現了無液氦全身超導磁共振,預計臨床能力在達到現有醫用超導磁共振水平的基礎上,更具備創新臨床應用的前景。如果該產品上市,將使醫院完全擺脫對液氦的依賴,讓我國全面走向無氦超導磁共振時代,並且讓國內磁共振產品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
  • 核磁共振或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全球各大磁共振生產廠家與研究性機構都在不遺餘力的研發無液氦超導磁共振系統。近日召開的第28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臺1.5T大孔徑全身成像無液氦超導磁體面世,該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了對液氦的依賴,顛覆了傳統設計思路,為全球首創,中國製造,開創了醫學影像產業的全新局面。
  • 大型制冷機是什麼 制冷機工作原理介紹【簡介】
    制冷機是什麼呢?制冷機在工業和農業場所被廣泛使用,是利用熱量轉移來製冷的設備,它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還很長,製冷量大,利用起來非常方便。大型制冷機根據製冷方式的不同分為壓縮至冷和吸收製冷,制冷機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
  • 科學網—直線超導加速器液氦低溫系統通過驗收
    本報訊 日前,由中科富海公司研製開發的直線超導加速器液氦低溫系統——液氦制冷機系統設備項目通過用戶驗收,設計指標400W
  • 中國第一瓶自製液氦誕生丨科學史
    要知道南北極的最低溫度都沒超過-100℃!普通環境下,是不可能接觸到這樣的溫度的,只有液氦才有這樣的本事,能夠製造-269℃的極低溫度。它是低溫物理實驗必不可少的材料,是製造極佳超導實驗環境的魔術師。歷史上的今天,是中國第一瓶液氦的生日。那麼,液氦是什麼呢?
  • 液氦溫度波測量儀成功用於1.3GHz超導腔缺陷定位測試
    在設備診斷中,為發現設備異常現象,要檢測的項目有震動、聲音、傳熱、溫度、壓力、電壓和排油等。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發了液氦溫度波測量儀,是定位超導腔缺陷位置的關鍵設備。利用類似GPS定位的原理通過第二聲探頭(OST)測量超導腔腔壁上失超點到探頭的距離來計算失超點的準確位置,從而為缺陷的準確定位及後續研究提供有效診斷手段。
  • 制冷機常用的製冷劑有哪些?
    所有傳統的製冷系統都有製冷裝置,可以改變冷卻液的溫度。這些裝置含有循環的化學物質,其狀態可改變,有助於它們對給定工業過程產生熱交換效應,由於老式製冷劑對臭氧層的不利影響,這些製冷系統中使用的製冷劑正逐漸被更新、更環保的替代品所取代。
  • JEOL成功研製出無需添加液氦的核磁共振
    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於2013年早些時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叢林市宣布,已經成功的研製出液氦消耗量最少的超導核磁磁體。該新的核磁系統已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第54屆實驗室核磁共振波譜會(ENC)上發布。
  • 為什麼零下273℃是宇宙最低溫度,1.4億億億億度是最高溫度
    俄羅斯的奧依米亞康的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71攝氏度,被氣候學家稱為世界「寒極」。按這樣來說,零下273.15℃好像也沒有特別冷吧,但其實在整個宇宙來說,沒有物質的溫度能低於零下273.15℃,因為它也被稱為絕對零度。
  • 液氦,一種神奇的軍用冷卻劑!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專門提到,F22A自重過大是因為內部使用了至少2噸的液氦作為冷卻劑。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我們成功研發了1.5T-Alpha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現已穩定運行了一年,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 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蘇鈞天)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