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上發展新高地——來自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系列報導之三

2020-12-05 華聲在線

7月29日,全球最大功率「神24」運動飛機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以單機功率28800千瓦、單機牽引力2280千牛再次刷新軌道交通裝備的世界紀錄。(中車株機供圖)

7月29日,株洲·中國動力谷再傳好消息:由中車株機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研製的全球最大功率神24電力機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成功下線。該電力機車以16項技術創新成功刷新紀錄,成為全球最大單機功率、全球最大單機牽引力、可靈活編組及智能駕駛的重載鐵路「動力之王」,被譽為我國鐵路重載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國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

10月29日,中國出口墨西哥首列輕軌列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

(中車株機供圖)

從追趕到並跑,從並跑到領跑,直至一騎絕塵。中車株機本身猶如一臺馬力巨大的電力機車,牽引著株洲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加速前行。

放在更大的背景下,中車株機只是株洲市整個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升級的一個縮影。這些年來,株洲基於軌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的比較優勢,以產業鏈思維抓項目、興產業、強實體,堅持補短板和鍛長板相結合,統籌強鏈補鏈延鏈,潛心打造中國動力谷,構建「3+5+2」現代產業體系,已成功培育出全國首個軌道交通千億產業集群,中國動力谷已成為中國高端製造競技世界的新名片,更是株洲這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躍上發展新高地的顯著標誌。

動力株洲,奔湧向前。當下,株洲上下團結一心、奮勇向前,加快建設更具影響力的中國動力谷、更具能級的國家創新型城市、更具吸引力的「一帶一部」開放發展先行區,著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株洲新篇章。

中國動力谷舞起產業龍頭

今年5月9日,株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三會」合一推進會議勝利召開,鏈長制、產業協會、企業聯合黨委三支產業鏈推進力量正式亮相。市委書記毛騰飛表示:「成立產業鏈企業聯合黨委,是株洲以黨建促進企業發展的寶貴探索。要充分發揮企業聯合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凝心聚力作用,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大中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共同發展。」

產業鏈聯合黨委,為株洲產業升級提供了新路徑。今年上半年,株洲市產業鏈上重點項目投資進度達61.7%,帶動產業投資增長15.6%。全市上半年GDP實現正增長,由一季度的-3.3%提升到0.9%,規工、投資、消費、財政收入等指標逐月回升、逐步回穩。

自2013年響亮提出打造中國動力谷的宏偉目標以來,中國動力谷就承擔起了實現株洲產業加快發展、升級發展的歷史重任。而隨著建設「一谷三區」上升為全市戰略,中國動力谷對株洲產業全面升級、經濟整體發展的牽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通過鏈長制、產業協會、產業鏈企業聯合黨委「三方聯動、同頻共振」,共同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昂首邁向2000億、3000億臺階,加快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

如今,株洲市已經聚集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等軌道交通產業企業300多家,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條,擁有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等110個創新平臺,是全國唯一的軌道交通裝備戰略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幾年前,該市軌道交通產業年產值就已經超過1000億元,電力機車產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率達27%,位居世界第一。同時,城軌車輛國內市場佔有率30%,動車組、機車車輛電傳動系統等多個產品產銷量均為全國第一。

根據《株洲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規劃 (2019-2025年)》,到2025年,株洲將建成現代軌道交通科技城,打造世界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研發中心、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智造中心,建設全國最大的軌道交通產業服務中心。

同樣是動力產業,株洲市的航空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在穩步前行。

位於蘆淞區的董家塅高科園,是株洲市航空產業重鎮。在這裡,每年通用航空產業產值近300億元,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佔有率90%以上,已形成了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航空飛行器製造、通用航空運營、航空配套產業和航空衍生產業融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近年來,該園區著力構建中小航空發動機研製區、整機製造和通航運營區、航空小鎮生活配套區、科技創新與配套衍生區四大板塊,一個國家通航產業綜合示範區正在積極爭取之中。

正在株洲高新區的河西示範園,聚集著220多家汽車生產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1家,產值同樣達到300億元,並已經形成從汽車設計到整車製造,再到零部件生產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及由新能源轎車(北汽)、客車(中車電動)、專用車組成的整車產業布局。其中,北汽株洲分公司作為北汽自主品牌布局全國的第一個外埠基地,9年來已在株洲基地累計生產整車100萬輛,目前年產量20萬輛,規劃產能達到50萬輛,株洲即將成為北汽集團生產運營的第二中心。

作為株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中國動力谷影響正在日益擴大。在省內,其與長沙麓谷、湘潭智造谷「三谷」並立;在我國中部腹地,其與合肥「中國聲谷」、武漢「中國光谷」、江西「稀金谷」、河南「冷谷」並稱「五穀」豐登;在國際上,其已經與美國加州「矽谷」、西雅圖「雲谷」、德國「碳纖維谷」建立起了「四谷」聯動機制。

目前,株洲市正在依託中國動力谷全面構築現代產業體系,系統編制中國動力谷和17個產業規劃,大力構建以軌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為核心,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及綠色食品、節能環保五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陶瓷、服飾兩大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並形成中國動力谷10大產業對應16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條、再對應10大園區的集群推進格局。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中國動力谷10大重點產業年均增長15%以上,佔全市工業比重由65%提高至2019年的75%。

項目建設年增強發展後勁

今年前三季度,株洲市開工重點項目274個、竣工96個,完成投資891.3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85.4%,同比上升19.9個百分點。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雙雙拿下全省第一。

動力新區,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鍾躍能 攝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株洲市委宣傳部提供)

到目前,株洲市已經連續6年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連續5年開展企業幫扶活動和溫暖企業行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使產業鏈思維強實體、新產業導向更加明確,鏈長制、產業協會、產業鏈企業聯合黨委「三方聯動、同頻共振」工作機制更加健全,重大產業項目推進機制更加完善,工作重點更加突出,實施路徑更加明晰。

作為項目建設的主戰場,株洲市各工業園區表現活躍。為激發園區活力,推進園區集約化、專業化和特色化,該市持續開展以承載能力升級、體制機制升級、產業生態升級、營商環境升級和全面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四升級一加強」為重點的園區升級行動,在全省率先打出「政策意見+行動方案+考核辦法」、「季度考評+年度考核+營商環境評估」的組合拳,園區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步伐明顯加快。2019年,在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百強榜上,株洲市排名第64位,「信用株洲」美譽度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株洲市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園區工業集中度由2015年的64%提高至2019年的77%,綜合實力上升至全省第3,創五年來最好成績。其中,株洲高新區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五星級示範基地、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區建設試點,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二;醴陵經開區榮獲全省節約集約用地一等獎。

同在「十三五」期間,株洲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並先後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產融合作、信息消費、5G等試點,工業穩增長、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後獲國務院通報表彰,製造強市、園區發展、工業高質量發展、軍民融合獲省政府通報表彰。期間,全市累計培育工業「小巨人」111家、億元企業62家,宏達電子、飛鹿股份先後主板上市,歐科億成功上市科創板。

僅在2019年,株洲就新引進產業鏈上下遊項目382個,合同引資1300多億元,其中新引進500強企業16家。新開工、竣工重點項目260個、122個,完成投資1000多億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23家、高新技術企業150家,17個新興優勢產業鏈規模達到4400多億元,軌道交通產業獲批國家先進位造業集群建設試點,中小航空發動機、陶瓷、先進硬質材料獲湖南產業集群建設試點。

進入2020年,儘快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項目建設帶來巨大影響,但隨著疫情好轉,株洲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推進「按圖索地」工作機制,全市園區前9個月籤約148個工業項目已落圖109個,新引進、新開工、新竣工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81.5%、95%、92%。同在1-9月,全市17個產業鏈引進上下遊重點項目94個,完成年度任務的78.3%;產業鏈上206個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87%,95個科技創新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4%,80個產品創新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6%。

數據並不抽象。數據的背後是真金白銀的項目資金,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是全力運轉的生產車間。項目為王添後勁,發展才是硬道理。隨著項目建設一天天刷新的相關數據,成為株洲市加快升級發展的最好見證。

創建示範區激發發展活力

8月28日,2020年度中國最具創新力知識型組織(MIKE)大獎獲獎名單發布。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專家及眾多名企知識管理高管等嚴格審定,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獲得2020 China MIKE卓越大獎,成為全國三家獲獎單位之一。

9月29日,國創越摩先進封裝項目在株洲經開區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26.8億元,計劃於2022年3月建成投產,屆時將實現5G濾波器國產化封測產線零的突破,並依託先進技術工藝優勢,吸引上下遊優質企業進駐株洲。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超40億元,帶動上下遊產業鏈實現產值近百億元。

……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8個工業城市之一,株洲被譽為火車拖來的城市,創新是株洲的核心優勢。近年來,株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創造世界第一,取得一項又一項世界矚目的科技成果。成功躋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對株洲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上升至65%。

為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株洲先後推出「自創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人才新政30條」「智慧財產權戰略行動」「研發投入三年行動計劃」「株洲市促進成果轉化實施辦法」「科技創新券」等創新政策,搭建起了全省第一家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市州分市場,建起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科力芯」公共服務平臺,設立了「仟裡馬」「梧桐樹」「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吸引了湖南股交所株洲分所、中車產投等一批融資服務機構入駐。

在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株洲市市先後引進26位國內外院士、5名「千人計劃」專家開展項目合作,組建院士工作站14家,成功獲批組建「軌道交通裝備國家創新中心」、「功率半導體省級創新中心」和「南方軍民融合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中車株機、608所獲批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2018年,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批覆株洲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之後,株洲市迅速形成了《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方案》,首次提出圍繞創建「十大工程」,進一步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全面建立具有株洲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

株洲先後制定實施「創新10條」「雙創8條」「人才30條」「自創區建設發展規劃」「加大研發投入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為創新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資金保障和運行保障。

隨著一系列舉措不斷落地,株洲市的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創新活力日益迸發。

據統計,2014年以來,株洲新引進各類人才近10萬餘名,建設創新平臺總數達到469家(其中國家級平臺43家、省級平臺228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技術合同交易額佔GDP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全省平均數的2倍。

智軌列車。

隨之而來的,是株洲市創新成果密集湧現。從全球首臺智軌列車、全球最大功率電力機車、全國首列中低速商用磁浮列車,到全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時速400公裡的永磁牽引電機、時速600公裡的長定子直線電機,到高性能離心風機、全球首條智能軌道示範線、世界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發動機,再到生物醫藥多肽庫等,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在株洲問世。同時。IGBT、光纖陀螺、特種功能靶材、飛機發動機葉片、高端PI膜等技術也領跑全國。

湖南山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最新機型Aurora SA60L-iS自駕夜航版輕型運動飛機。

截至2020年5月,全市共引進科技創新人才743人,其中,全職引進494人,柔性引進249人;博士或副高以上職稱有262人;帶技術、資金或股份的有431人。41人入選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僅次於長沙市。

9月25日,湖南省功率半導體產業對接會暨中國功率半導體技術創新與產業聯盟第六屆國際學術論壇在株洲舉行。活動由省工信廳、株洲市政府、中國功率半導體技術創新與產業聯盟共同主辦。

論壇舉辦的背景,是株洲市功率半導體產業實力的不斷增強。目前,株洲正在據此爭創國家級功率半導體創新中心。為此,該市將整合匯聚企業、科研院所和產業技術聯盟資源成立合資公司,打造貫穿創新鏈、資金鍊、產業鏈的創新平臺並建設成為功率半導體檢測試驗中心,建設功率半導體仿真中心和功率半導體模塊封裝測試中試平臺,形成功率半導體「晶片-器件裝置-系統」的完整產業鏈條。

打開一個又一個突破口,搶佔一個又一個高地,一個實力越來越強大的「創新株洲」,正邁開矯健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周懷立)

相關焦點

  • 中國動力谷:定義株洲經濟新航向
    謀定又後動,出臺《株洲·中國動力谷發展規劃》,加快構建中國動力谷「3+5+2」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推進產業融合、區域協調創新、先進位造提質、生產性服務業引導、創新生態優化、高端人才匯聚「六大工程」,建設中國動力谷成為株洲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在製造的前沿主動作為,在創新的舞臺上翩然飛馳,在開放的平臺上綻放芳華。
  • 綠色嬗變典範城——來自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系列報導之四
    與此同時,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訊息也被迅即挖掘出來:今年1至10月,株洲市區空氣優良率91.5%,PM_2.5、PM_10濃度改善率雙雙排名全省第二;2013年至今,株洲空氣品質全國排名上升100餘位,成為全國空氣品質變化最大、變好最快的地區…… 望著滿眼的「株洲藍」,株洲人的心裡充滿了欣慰和自豪。品味著閃亮的環保數據,外界人的臉上書寫著驚訝與佩服。
  • 株洲:「轉」出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近年來,株洲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轉」出高質量發展的一片新天地,努力在打造「三個高地」中彰顯更大擔當。從「傳統產業」到「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體制機制等諸多方面的深刻變革。從拼速度、比總量,到比質量、看效率,發展趨勢大轉折,意味著再也不能唯GDP馬首是瞻,必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 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 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體會議精神在與會代表中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表示,要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自覺把總書記的關懷厚愛轉化為前行動力,努力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在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以實幹實績回報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深情厚望。
  • 「沉澱」全省數據 華錄數據湖落戶株洲
    湖南數據湖產業園項目是2018年湖南開放強省暨優勢產業鏈項目推介會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由中國華錄集團作為主要投資方投資建設。項目位於湖南雲龍大數據產業園內,項目總投資38.3億元,佔地200畝,項目主要分為城市數據湖基礎設施、藍光生產線、園區開發與運營三個部分。
  • 釀造幸福的日子——來自「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系列報導之六
    ——株洲市級財政公共預算支出的72%用於民生,老百姓關心的學校學位、醫院床位、小區梯位、停車車位、公廁蹲位、就業崗位分行得到有效保障。株洲「廁所革命」成為全國樣板,公廁變驛站、「方便」更方便,「建寧驛站」成為城市新名片。 ——全面推進「民生100工程」。
  • ...彭壽一行來株考察 加快推進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等項目落戶株洲
    株洲傳媒網11月26日訊(株洲新聞綜合頻道記者筱慧 洪軍)24號,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彭壽一行來株洲考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陪同。雙方就加快推進碲化鎘發電玻璃生產線等項目在株落地投產,並在更寬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達成一致意見。彭壽一行考察了中國動力谷展示中心、萬豐湖等地。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偉鋒 劉永濤湘江恆流,株洲恆新。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
  • 株洲中建材1GW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開工
    中國建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和世界領先的綜合服務商,擁有的碲化鎘發電玻璃自主核心技術,屬於彌補我國技術空白的重大創新成果。毛騰飛在講話時指出,玻璃產業是株洲·中國動力谷「3+5+2」產業體系中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之一。當前,醴陵市的玻璃產業中已集聚旗濱玻璃等一批民營企業,大型央企中建材的入駐,必將進一步提升醴陵玻璃產業的行業地位,必將進一步提振醴陵打造中國最大玻璃產業集群的信心。
  • 「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進機關 再掀消費熱潮
    24號,「國企帶民企、大手牽小手」系列之「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進機關專場活動走進天元區鼎城大廈。在鼎城大廈19樓,會議室變身「大賣場」,入選「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據了解,今年株洲市計劃開展40多場「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進機關活動,發動全市溫暖企業行動所有成員單位,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拓展本地市場。截止目前,活動已開展10多場,銷售總額突破300萬元。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張聲偉,通訊員黃書耘報導,編輯李晶晶整理。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杜柳穎、王友元報導,編輯李晶晶整理。
  • 株洲湘江大道一期有望7月底通車 長約11.2公裡
    原標題:株洲湘江大道一期有望月底通車株洲新聞網7月5日訊 據市「項目攻堅年」活動辦的消息,湘江大道一期工程、天元區公共停車場、河東風光帶蘆淞區段、清水塘片區避險安置工程4個項目即將竣工。記者在湘江大道北端起點——王家坪立交處看到,湘江大道已完成與該立交的路面對接。
  • 小朋友走進航空城 感受株洲人的通航夢
    株洲傳媒網6月12日訊(新聞綜合頻道記者廖姍 李博)6月10號,30多名一年級的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來到了通用航空城進行參觀。一來到這裡,各種各樣的飛機,讓孩子們就像是進了大觀園,眼花繚亂,欣喜無比。
  • 43個株洲重大項目將集中開竣工 總投資582.2億元
    紅網株洲站9月25日訊(株洲日報記者 朱潔 蔡清 通訊員 萬曉)24個項目開工,19個項目竣工。9月24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證實,湘商大會期間,株洲市有4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總投資582.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達30個。
  • 網絡名人株洲行 點讚株洲新發展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注重環保、注重城市發展提質、產業轉型,所以這幾年很多新行業起來以後,我們感覺就是特別地振奮。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新發展理念,縱深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為全市經濟加快恢復、趨穩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全面實施紓困、減負、賦能舉措,溫暖企業行動取得初步成效,截止10月,累計為企業減稅降費40.6億元。
  • 中車株洲所兩工廠復工後首支風電葉片已下線
    2020年2月10日,中車株洲所風電產品事業部株洲地區工廠復工。 2020年2月12日19:49,株洲淥口。
  • 株洲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 文明之花開遍城鄉
    博物館與美術館互為一體完美融合,成為株洲城市的新地標和網紅打卡點。對於到株洲的外地人來說,博物館是認識株洲最好的窗口;而對於小朋友們而言,這裡就是一本集自然和人文於一體的百科全書。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如今的株洲各類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 株洲高新區「五鏈」融合 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全媒體記者 曠昆紅 通訊員/廖懌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和服務鏈,株洲高新區構建起科技創新、產業、資本、人才、服務的最優環境,用最大的誠意、最好的政策、最優的服務和最小半徑的產業配套,為產業項目和人才團隊落地創造條件,積聚產業發展新動能。
  • 醴陵又一大型國企項目於明年年底竣工投產,發展勢頭太強勁!
    據了解,單片面積1.92平方米、重30公斤的「發電玻璃」,年發電量達260-270度,一戶家庭安上三、五塊這樣的玻璃,可以保證全年用電。碲化鎘發電玻璃是最有希望實現完全平價上網的新能源產品,是用科技創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