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原本是彼此互祝安康的和樂日子,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高閔琳卻借題發揮,瘋狂針對大陸,「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端午節起源於越南」……如此這般胡言亂語在島內引發群嘲,「感謝你讓我笑了」、「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難不成是韓國人?還是外太空人」。
官方資料顯示,高閔琳畢業於臺大,本科專業是昆蟲學,研究生主修法學。
25日端午當天,高閔琳在個人Facebook上發布了一條「端午快樂」,有網友嘲諷,「都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過端午節,太可笑了!」
隨後,高閔琳回覆:「你知道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嗎?屈原是楚獨。」
次日,她再次發文「認真科普」為何「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理由是這樣的:楚國人就是楚國人自己,楚國所在的戰國時期,「中國」根本不存在,中國是後來才形成的概念和國家。
同一條帖子中,她還分享了一篇名為《哈?端午節源頭來自越南》的「延伸閱讀」,文章認為「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誤會,其實越南才是原始起源國」,這篇文章發表在「小英教育基金會」網站,該網站的董事長是蔡英文本人。
如此言論讓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也瞬間高潮,他點讚了高閔琳的帖子後繼續言之鑿鑿,「(屈原)還是楚獨份子,想要脫離周朝獨立。」
二人的「一唱一和」引發島內網友嘲諷,
還有網友表示,「乾脆直接說屈原是韓國人,祖先是外國人,因為他們都不是『綠色』。」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對於高、王二人的言論,不少臺灣老師認為純屬瞎扯。
歷史老師王偲宇表示,當時屈原反對楚國和秦國合作,完全是站在小國利益為出發點,跟「楚獨」完全無關,而事實上,當時也沒有楚獨這種說法。他認為,高閔琳的說法凸顯對歷史認識不夠深刻,太誇張了。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也說,古代的「國」和現代的「國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的「國」是朝廷下的單位,是屬於「諸侯國」屈原所屬的楚國,當時只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放在一起討論,是竹篙湊菜刀,亂扯。」
今天(28日),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在臉書發表「臺獨分子的歷史學識」一文諷刺高閔琳:臺大昆蟲系比較懂昆蟲的歷史是可以理解,但也不能用昆蟲的歷史來理解人的歷史。
蔡正元表示,高閔琳跟大部分「臺獨」份子一樣,既不懂臺灣歷史,更不懂中國歷史。
對於高閔琳所謂「屈原是楚獨」的論調,蔡正元認為,楚國雖稱「國」只是「諸侯國」,其實是一個勢力比較大的「邦」,既非「主權獨立國家」,也不能稱為「楚朝」,更不能說屈原是「楚獨份子」,因為楚王從來沒有想要推翻「周天子」,也沒有想要脫離「周天下」,不能說楚國人不是周朝人,也不能說楚國人不是中國人。
最後,他表示,「以上談的是中國人的歷史,不是臺大昆蟲的歷史。」
2019年3月20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新課綱課本難產,文史科目更成為重災區!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痛批,只花一兩個月倉促編出來的課本,就要叫全臺62萬學生「吞下去」;裡面的「中國史」刪掉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虛幻了……「除了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我看不出任何教育意義。」
全臺教育產業總工會、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等教育團體,20日開記者會痛批臺灣新課綱課本難產。
段心儀表示,此次初中社會科課本全被退回重編,原因有二:第一,社會科領綱是從小學到高中12年,調動特別大,編書難度也特別高;第二,社會科跟自然科一樣,被要求公民、歷史、地理要按照領綱橫向整合,但是只花一兩個月編出來的書,怎麼可能符合一條一條的領綱?所以當然會被審書的教授「打槍」。
段心儀說,目前各學科中心都被迫花大量心力做「課程地圖」,也就是刪減語英數必修學分,挪來做加深加廣選修或是補救教學選修,還要跨領域跟其他科目整合,以及跟性別素養、人權素養等19個素養整合。
段心儀說:「問題是課本都沒有,等於叫老師畫空中樓閣,難怪老師們怨聲載道。」
除了語文被刪減學分,2學分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更慘,沒有獨立領綱、沒有獨立課本,變成只是語文中的一個單元,「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跟語文一樣,都被解構為零碎篇章,而不是有脈絡的教學!」
段心儀痛批,所謂素養命題拆解了所有學科的專業,所謂「跨領域素養」,結果只是「跨領域淺薄」,到底達到什麼目的?新課本沒有以前好,為何硬要上路?
段心儀直言,現在臺灣教育部門拿著一兩個月編出來的課本,就要叫全臺62萬學生「吞下去」,除了讓教育部門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她真的看不出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