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化石燃料用盡 上海等世界特大城市恐遭海水淹沒

2020-12-01 環球網

中國日報網9月13日電(信蓮)據外媒9月12日報導,科學家近日警告稱,如果人類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到燃料用盡的那天,目前世界上許多人口過百萬的特大城市都將被海水淹沒。

科學家還表示,燃燒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產生的碳排放將導致南極冰蓋進一步融化,海平面大幅上升。

長期以來,南極西部冰蓋都是大多數氣候變化研究的關注點,但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篇報導稱,南極的東部冰蓋同樣岌岌可危。

該報導的作者之一,安德爾斯·列夫曼教授稱,如果要保全東京、香港、上海、加爾各答、漢堡和紐約,就必須避免東部冰蓋融化。

該項研究的結論是,「持續不減的碳排放威脅南極冰蓋,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如果耗盡了現有的可用化石燃料資源,南極將變得無冰無存。若是再不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接下來的1千年中,海平面將上升數十米,南極冰蓋也會最終全部消失。」「目前尚不清楚此趨勢能否扭轉,如果可以,又需要多長的時間。」

列夫曼教授的同事肯·卡爾德拉稱,「如果繼續向天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目前人口過百萬的城市遲早會被海水淹沒。」

今年早些時候,有科學家指出,接下來氣候變化的速度將會加快,世界各國應做好準備。

研究預測,到2020年,北半球的溫度將每十年上升0.25攝氏度,速度之快可說是千年不遇。

總之,由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太陽熱量無法散失,地球正變得越來越熱。但在較短時間內,因自然氣候有變化性,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壽命是否有影響仍有待觀察。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稱香港上海等城市未來有被海水淹沒可能
    據英國《衛報》9月12日報導,新的氣候變化研究報告警告人們,當世界上所有化石燃料儲備都燃燒殆盡時,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將導致海平面大幅上升,香港、上海等城市將被海水淹沒。《科學》雜誌下屬的在線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稱,如果南極冰蓋因全球變暖而全部融化,海平面將上升超過50米,並將吞沒世界約10億人口的家園。西南極冰蓋是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部分,以往的研究大多僅關注西南極冰蓋的融化問題。而此次發表的研究則關注了整個南極冰蓋與化石燃料燃燒的關係。
  • 全球冰川若迅速消融,中國這些地方恐被淹沒,或許就有你在的城市
    全球冰川若迅速消融,中國這些地方恐被淹沒,或許就有你在的城市,我們都知道,全球95%以上的冰川在南北極,而如今因為氣溫升高,像是北極地區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在未來的30年後,全球的冰川可能會有四分之一會融化,而如果全部的冰川融化就會使得海平面升高66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 全球20大最可能被海水淹沒的水患城市排名 中國5市上榜
    全球20大最可能被海水淹沒的水患城市排名 中國5市上榜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zakzak網站9月5日報導,最近,一份來自美國南漢普頓大學研究院的調查報告備受矚目。該研究院科研人員以全球136個人口超過100萬的沿海大都市為對象展開調查,評出了20個可能會因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城市。
  • 到2050年,上海可能被海水淹沒,蘇錫常、南京、揚州、蕪湖也一樣
    Climate Central在一項最新研究中得出了一個嚇人的結論,它們使用「CoastalDEM」程序計算了全球5100萬條數據記錄後認為,到2050年時,由於全球變暖而被海水淹沒的地方遠高於人們的預期
  • 挪威學家:吐瓦魯即將泡入海水之中,人類已經無藥可救!
    目前,全球變暖已成現實,已經開始影響到很多國家的海岸線,如荷蘭周邊的海平面已經上升了15米之多,這也非常影響到當地人的生活與城市的發展;但是還有一個國家準備要被淹沒了,它就是吐瓦魯,挪威學家:吐瓦魯即將泡入海水之中,人類已經無藥可救!
  • 挪威科學家:吐瓦魯即將泡在海裡,人類是無法治癒的
    之前,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現實,已經開始影響到許多國家海岸線,如海平面周圍荷蘭已經上升了15米之多,這也極大地影響了當地人民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但還有另一個國家準備被淹沒,那就是吐瓦魯,挪威科學家:吐瓦魯被淹沒入海,人類無藥可治!
  • 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成功利用海水製造出氫燃料。據西班牙《改革十六》雜誌網站12月23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製造氫燃料的方式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長期以來,製造氫燃料過程複雜、成本高昂,需使用化石材料和淡水。如今,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這個目的。
  • 全球的化石燃料何時耗盡?
    圖註: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為大幅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而大聲疾呼隨著世界各地的環保主義者為大幅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而大聲疾呼,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為能源生產開發了綠色解決方案,化石燃料的政治和經濟再次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
  • 互動地圖展示全球冰川融化後的海水淹沒情況
    這會導致海平面上升66米,吞沒城市甚至是國家,徹底改變各大洲和海岸線的外觀。眾所周知,人類所生活的地球是個「水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這其中還有超過500萬立方英裡的冰雪覆蓋於南北極等區域。儘管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所有冰雪消融還需要至少5000年的時間,但假如我們繼續增加碳排放,可能讓地球時隔3000萬年再次出現一個沒有冰雪的世界:地球表面平均氣溫上升12度,海平面上升66米,各大洲海岸線改變,全球許多大城市將淹沒。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描繪出一個「可怕」的新世界版圖。
  • 希臘海底城市之謎:科學家稱非人類建造,究竟是誰建造的?
    希臘水下城市的奧秘:科學家在《海洋與石油地質》雜誌上指出,這座廢墟並不是在古希臘時期創造或遺棄的礦物學和化學分析表明,他們沒有找到被巨浪襲擊並最終被海水淹沒的古代文明的遺蹟,而只是發現古代地質演化的自然過程。研究人員認為,這也可能是地下缺陷,因為甲烷是從海底沉積物中釋放出來的,從而形成了這種地層結構。安德魯斯博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沒有液體從現場洩漏,但是話又說回來,氣體洩漏在世界上很普遍。」
  • 化石燃料革命,人類史的大加速,改造人類社會,改造整個生物圈
    人類的活動改變了生物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與數量以及大洋與大氣中的化學構成,重置了自然的景觀與江河的布局,打破了生物圈內部古老的氮、碳、氧和磷的化學循環。研究人員花了很長時間才認識到,對維持生物圈的穩定而言,當今人類活動的影響堪比主要生物地球化學過程(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 科學家發現怎樣從海水中提取氫燃料!
    能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大保證,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人類急需尋找替代能源。水的儲量非常豐富,遍布於地球上,全球70%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化合物,如果能夠把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那麼,人類將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這是因為氫氣燃燒之後的產物還是水。
  • 科學家成功利用海水製造出氫燃料 應用廣泛
    來源:金融界網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導外媒稱,科學家成功利用海水製造出氫燃料。報導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制氫。傳統的電解水制氫主要問題在於電極損耗,這會限制整個系統的有效壽命。
  • 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新知】華裔科學家用海水制出氫燃料 或為汽車供能 據西班牙《改革十六》雜誌網站12月23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在製造氫燃料的方式上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長期以來,製造氫燃料過程複雜、成本高昂,需使用化石材料和淡水。如今,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太陽能、電極和未經淨化的鹹水實現這個目的。
  • 南極冰川隱藏138座火山,一旦噴發海平面暴漲,沿海地區將被淹沒
    倘若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61米,絕大多數沿海地區會被淹沒,這也是人類時常聽到的警告,人們之所以認為這則警告不具備多少實際意義,是因為南極的冰蓋全部融化在人類可以看見的將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事實上,人類不該因此掉以輕心,因為有科學研究指出,世界末日冰川,也就是南極的思韋茨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它有可能導致地球海平面上升3米之巨,這足以淹沒如上海、東京、曼谷、雅加達等沿海大城市的大部分區域
  • 科學家將化石燃料汙染物轉化為可用的工業化學品
    11月22日(UPI)-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稱為金屬有機框架的新材料,該材料成功捕獲了二氧化氮或NO2,這是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有毒汙染物。根據本周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這項新的氣體捕獲技術可以從發電廠或工廠的廢氣中提取NO2 。
  • 2050年上海等地恐被淹 專家:建方舟難度不大
    電影《2012》中的諾亞方舟 CFP圖片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冰雪若全部融化在浦西園區,中國船舶館(網上船舶館)卻暢想著船舶作為陸地的延伸,一艘「海上航行城市」將讓人類從此從陸地邁向海洋。一旦島國真的被海洋淹沒,「海上城市」是否真能成為他們的棲身之所呢?昨天,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類似《2012》電影中的諾亞方舟建造起來並不難,但人類應該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 2300年,海平面或許上升15米,中國發達地區或被淹沒!
    2300年,海平面或許上升15米,中國發達地區或被淹沒!現在的全球變暖,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夏天的高溫,更是讓有些地區的人民民不聊生,其實導致全球變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科學家認為是從工業革命開始之後,人類過度排放一些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