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4日訊(通訊員 劉振)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三區病房是該市救治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主戰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院ICU三區主任李桂成24小時不離崗,連續16天奮戰在重症監護病房,他說:「我們是『重症人』,堅守崗位,全力救治危重症病人,我們義不容辭!」
1月28日,接到收治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務後,李桂成連夜開展工作,與護士長吳娜迅速完成收治病人準備工作。2月8日,資興籍黃某達到新冠肺炎重症標準,以疑似病例轉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三區。之後幾天,科室又收治重型新冠肺炎患者1名。這2名重症患者年齡大、普遍有基礎疾病、狀態較差,且病情變化特別快。其中一名還伴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嚴重心肺疾病,呼吸功能已經嚴重受損,各種生命指徵都讓人怵目驚心。
氧合指標、生化指標、液體平衡、動脈血氣、心肌酶、出入液量……這些反映病人內環境平衡狀態的各項指徵每時每秒都在發生變化,艱巨的救治任務考驗著李桂成和整個團隊。 李桂成24小時不離崗,陪同三班倒的ICU醫護人員堅守在患者床旁,時刻監護患者各項指徵變化,及時討論調整治療方案,採取急救措施。
經過多日的救治,一切診療工作步入軌道。每天上午,李桂成都要進入隔離病房,仔細詢問患者的症狀和病情進展恢復情況,牢記護理記錄單和心電監護儀的各項監測指標。他通過手機微信把患者的情況拍照傳到工作群,和同事實時聯繫,共享患者的監測數據和狀態,集體商討治療方案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判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需要獲取咽拭子標本。李桂成主動擔起具有高暴露風險的咽拭子採集工作。一次李桂成在給重症患者取樣時,患者本能反應想嘔吐,口中呼出的氣體在他的防護面罩上形成霧氣,伴著乾咳還有不少唾液。原本不到30秒能完成的採集,用了60秒。「乾嘔是正常反應,說明咽拭子採樣到位了。」對於這個高風險的採樣工作,李桂成很淡然。
「我作為主任,遇到問題自己都不上,還怎麼要求我的醫生和護士上?」李桂成說,「在疫情面前,每個醫護人員都會有壓力,都會對暴露、感染感到擔憂,但我們有防護知識、有辨別能力、有嚴格的把控措施,沒有人比我們更適合、也更有能力去救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