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讓孩子學英語,6歲女童哭著大喊,我一點也不喜歡

2020-12-06 杏媽育兒

有人說現在孩子的生活真是讓人羨慕,不缺吃不缺穿,一個個小人活得像個祖宗一樣,可是大人們又怎麼知道身為小人的痛苦,誰說小孩子沒有喜怒哀樂,誰說他們沒有自己的喜好,只是這些通通都被家長們的強勢所遮蓋住了,讓孩子們失去了原本天生所具備的童真。

童童今年6歲了,平時給人的印象就是活潑開朗的那種,童童性格天生比較喜歡安靜,所以她平日裡除了上學,最喜歡的活動就是畫畫,只要有時間自己就會在房間畫畫,可是寶媽看著孩子馬上還有一年就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所以希望給孩子在學前可以惡補一下英語,這樣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學習也不至於吃力。

由於孩子平日裡除了上學,還要上舞蹈班、繪畫班,如果現在再加上一個英語班,孩子累不說,時間也是串不開,出於心疼女兒童童,寶媽玲玲想著讓女兒就不要畫畫了,畢竟以後也沒想讓女兒走藝術的道路,然而舞蹈是必須學的,這是提升孩子氣質不錯的特長,當寶媽玲玲找女兒談這件事的時候,別看童童小,人家可是很有自己的主意。

聽到自己不能上喜歡的畫畫課,眼淚馬上就從眼睛中奪眶而出,那叫一個小可憐,不過童童可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屈服,而是大聲反抗到:「媽媽,我根本一點也不喜歡」。這句話一出,可是讓當媽的驚訝到了,這是我的女兒嗎?小小年紀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敢跟家長說不了,這也讓當媽的深深的反省了一下。

其實在寶媽玲玲身上看到了多少母親的影子,為了孩子毅然辭去了自己的工作,為了孩子可以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每天晚上挑燈陪在孩子身邊,自己慢慢失去了該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在家長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基本上24小時滿腦子裡都是孩子,可是這種教育家長們知道嗎?這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孩子有時也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不堪,他們的成長也需要屬於的小長假。

有時家長們放手會發現,他們不僅活得更加開心,並且也不在什麼事都需要依靠父母,慢慢的學會了自己每天穿什麼衣服,什麼時候該學習,甚至自己想去哪所學校,有時家長們感覺壓大,只是你們把所有擔子放在自己身上,不給孩子們機會與你分擔,有時尊重孩子們的選擇沒什麼不好,家長輕鬆孩子們的成長也會更加快樂!

相關焦點

  • 「二胎出生後,我越來越討厭老大」,心理學家:理解寶媽吧!
    可小兒子出生後,4歲多的老大不止沒有擔起哥哥的「責任」,甚至還跟著「添亂」,好不容易二寶喝完奶睡著了,老大總能鬧出點動靜把弟弟吵醒;或者在一堆人圍著看二寶的時候,老大無緣無故就哭了,他那邊一哭,老二就跟收到信號一樣,立刻跟著哭,兩人的「二重奏」佔滿了不大的房子。
  • 我為什麼勸寶媽陪孩子到1歲半?孩子的冷漠,寶媽真的受不了
    我是媽媽哦~經常視頻之後,小柏就忍不住跟老公發脾氣,發著脾氣就哭了……他們夫妻兩個,只要是有長的假期,就會回家,但是孩子跟自己還是親不起來。讓小柏特別難過的是,有次全家一起去玩,孩子迷糊這臉說餓了,小柏就餵孩子吃奶。結果孩子亂扭,就是不吃,還非要去找奶奶。等到奶奶懷裡,跟奶奶說餓……奶奶抱著孩子說:沒事,等到下車,我們就買點吃的。
  • 寶媽親測:孩子學習美術寶1對1的幾點感觸
    原標題:寶媽親測:孩子學習美術寶1對1的幾點感觸這幾年,兒童教育越來越重要,卻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在應試與素質教育之間平衡。作為寶寶Olive的媽媽,我還有一個身份,是兒童教育自媒體博主。
  • 一名35歲寶媽的自述:那些曾勸我生二胎的人,現在都在羨慕我
    35歲之前,她們以兩個孩子為傲,35歲之後,隨隨便便一件小事就能引發情緒的崩潰。來自35歲寶媽的自述:那些曾勸我生二胎的人,如今都在羨慕我我今年36歲,是一名職場媽媽,由於結婚晚,我和老公32歲才迎來愛情的結晶,一位可愛的小公主。
  • 寶媽懊惱:寶寶抱著走不哭不鬧,剛坐下就開始作妖!原因找到了!
    我相信帶過孩子的寶媽都會有這麼一個印象,就是寶寶有段時間特別「奇葩」的習慣!什麼習慣呢?就是你抱著孩子走動的時候特別乖巧,讓你誤以為我孩子怎麼這麼懂事安靜啊!欣喜若狂!正想著抱累了為娘休息片刻吧!屁股往凳子上那麼輕輕一坐,瞬間打臉了!
  • 寶媽歡迎孩子喜歡,VV6呵護版集成式兒童安全座椅是什麼設計
    拆裝不便,外加孩子抗拒乘坐和質量良莠不齊,有統計顯示,這三大痛點嚴重降低了兒童安全座椅購買慾望。呼籲寶媽寶爸購買兒童安全座椅是一方面,有更好的設計、技術來解決使用痛點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有家長買是買了兒童安全座椅,但因為使用不便直接閒置了。 傳統兒童安全座椅的束縛感,會讓很多孩子非常抗拒,「坐在裡面像木乃伊一樣」這是7歲外甥的原話。
  • 寶媽親測:孩子學習美術寶1對1的感觸
    這些感觸雖然都來自於孩子的美術學習經歷,但其實已經成為我的育兒方針。希望寶媽都能少走一些彎路。  Olive從小就不太鬧,普普通通。作為媽媽,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普普通通,想到他長大後沒有自己擅長的事,甚至是自己喜歡的事,就特別可怕。  所以Olive大概3歲的時候,我就引導他了解不同的東西。
  • 寶媽做四維發現娃太醜,哭得梨花帶雨,老公的安慰方式很「直男」
    寶媽之所以哭泣,主要是因為孩子看起來和她自己想像的很不一樣,而丈夫安慰孩子的方式就像是「直男」。  對寶媽直截了當地說:孩子有鼻子有眼,醜陋就醜陋些,健康就健康些。後來寶媽哭得更是停不下來,但仔細想想,發現孩子真的很醜,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網友紛紛在評論區安慰道:四維彩超都會出現一點錯誤,寶媽別太難過,生來就是個小帥哥或小美女還不如生下來呢。
  • 幼兒園老師讓孩子「捐花」,寶媽回家哭了:我花2千買的永生花!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真是精力旺盛,簡直就是「拆家大王」,每天都會在家裡跑來跑去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就會特別希望自己可以立馬將孩子交到老師的手裡,認為這樣自己就能解放了,但是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才知道自己當時想的真是太天真了。
  • 寶媽:三文魚還能買給孩子吃嗎?
    閨蜜告訴我,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她就聽育兒群裡的寶媽們說,三文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寶寶吃了好吸收,她相信了。還有網友建議她,給孩子要買好一點的,100多元一份進口的那種,幾十塊的不要買。哪個寶媽不想給孩子好的食物,閨蜜咬咬牙,自己不捨得吃和穿,給孩子買回來進口的三文魚,切成一塊一塊,真空包裝好放在冰箱,每天給孩子吃一塊。
  • 6歲男童痛失「蛋蛋」寶媽後悔不已,孩子有這些症狀趕緊上醫院!
    「媽媽,我下面蛋蛋疼,肚子也有點疼」,6歲男孩小亮捂著肚子對媽媽說。 「說讓你少吃點你不聽,這下好了,吃壞肚子了吧」,媽媽一邊給孩子倒熱水,一邊責備著。 「把這杯熱水喝了就睡吧,明天就好了」,媽媽安慰著。
  • 為啥寶寶被抱起來走就不哭了,大人一坐下又哭不停?答案很暖心
    編 輯:柔山孩子似乎總是喜歡被媽媽、爸爸抱著,即便是正在號啕大哭的嬰兒,當被媽媽抱起時,也會儘快地安靜下來。孩子每天都要被抱著走才安靜,不然就哭鬧不止,對於寶媽來說,可是一個力氣活,身體很容易吃不消。
  • 遼寧6歲女童疑遭生母虐待:牙齒被用鉗子一個個拔下 手臂被掰骨折
    視頻:6歲女童遭親媽及男友虐待險喪命 生父:被虐待數月 光骨折幾十處,時長約2分11秒目前童童已出院在家中進行康復,正在練習走路,劉某彥及陳某威二人已被公安機關逮捕,撫順市檢察院正在準備對二人提起公訴。
  • 孩子說不喜歡我的不要看不起我,孫紅雷躲起來哭了!
    孩子說不喜歡我的不要看不起我,孫紅雷躲起來哭了!極限挑戰這個節目最新曝光的未播片段中,孫紅雷要幫助的是一個10歲的小男孩彪彪,這個孩子很內向,又很膽小,不會交朋友,紅雷哥就鼓勵他把自己的心打開,跟班裡同學說說心裡話,還讓他在樓梯裡想一下,要跟同學說什麼。
  • 睡6小時和睡8小時對比,衰老不是一點,當媽後缺的覺能補回嗎?
    ③25歲是個分水嶺25歲本就是女人的一個分水嶺,25歲之後,女人會自然而然的開始走下坡路,而很多準媽媽也是在這個年齡段居多,這時候本就該開始保養,但是偏偏又懷了孕,有點「雪上加霜」的感覺。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且是很多寶媽知道原因。
  • 5歲女寶滿口「鯊魚牙」,奶奶整天求神拜佛,寶媽:別整沒用的!
    5歲女寶滿口「鯊魚牙」,奶奶整天求神拜佛,寶媽:別整沒用的!每個孩子自從出生之日起,就是父母的掌心肉。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大樹。而對於父母而言,孩子就是全部。如果孩子出了個什麼問題,最為痛苦和絕望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
  • 「裝柔弱」的懶招帶娃方式,不是萬金油,寶媽別盲從害了孩子
    文|文兒最近,我被「裝死式育兒」的概念吸引,好奇為啥那麼多寶媽在樂此不疲地效仿。寶媽對娃裝柔弱、裝瞎、裝聾、裝傻、裝死、裝失憶等,真能產生神奇的效果?能把懶娃變成勤快娃?把不關心爸媽的「小沒良心」變成「貼心小天使」?
  • 鶴壁14歲少年「倒掛金鉤」,六下20米深井救起3歲女童
    11月30日傍晚,河南鶴壁市一家飯店後門的停車場內,一名3歲女童不慎掉進一口20米深的廢棄機井。公安、消防、救援隊迅速集結,到現場大家都傻了眼——井口狹窄,成年人根本下不去!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被困女童哭聲漸漸微弱!危急時刻,一名14歲的少年挺身而出,6次「倒掛金鉤」下到井裡。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8歲孩子寫的詩火了,看哭多少媽媽
    孩子的感情往往柔軟而純潔,正如一位8歲孩子寫的一首詩,這首小詩看哭多少媽媽。詩的名字是《挑媽媽》,裡面有一句: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最後三句也格外動人,文字樸實無華,卻情真意切。
  • 孩子上幼兒園最多哭鬧幾天?我家孩子哭了一年,我滴神快崩潰了
    看到朋友圈,我評論道:「兒子哭了一年。沒事,有個過程。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都不一樣。」這是比較安慰的話,但「哭一年」是真的。而這段糟糕的經歷似乎讓我失聲。你可能會說:「你兒子哭了一年,你還沒想好。為什麼要和我分享你的經歷?」但事實上,這讓他哭了一年,只是因為我們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