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鵪菜的植物學信息
1,名稱和分類地位
廣義的黃鵪菜包括菊科黃鵪菜屬31種植物,如長裂黃鵪菜、甘肅黃鵪菜、康定黃鵪菜、川西黃鵪菜、黃鵪菜等等;狹義的黃鵪菜僅指黃鵪菜一種植物。黃鵪菜是一個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別名還有毛連連、黃瓜菜、野青菜等等。為黃鵪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境
它主要分布於我國陝西、甘肅、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通常生長在山坡、山谷、林邊、林下、草地、潮溼地方、河邊沼澤、田間和荒地。
3,外形特點
莖直立,高度20-60公分,通常分叉,莖上有細毛或光滑無毛;基生葉輪廓為倒披針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寬條形,琴狀或羽狀淺裂到深裂,葉邊有波狀齒裂;
頭狀花序小,有小花14-17朵,排列成圓錐花序,花柄細弱,花朵花色,一般四月到六月開花;
果實紡錘形,長二毫米左右,褐色扁平,表面有縱稜,並有細刺,冠毛白色,五月到九月結果。
二,黃鵪菜的應用價值
第一,通常人們作為雜草對待,生長在農田裡是根除對象。
第二,嫩葉可以食用,在春季採集嫩葉可以做涼拌菜、炒菜吃,味道正常無異味。也可以作為家畜家禽的飼料使用。
第三,在中醫上黃鵪菜是一種中草藥,始載於《食物本草》,藥用部位是全草和根,性味微苦涼,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現代醫學對黃鵪菜多有研究,表明它含有香樹脂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齊墩果酸、熊果酸、黃酮類化合物、胡蘿蔔素、芹菜素、谷甾醇、多種微量元素等成分;藥理學認為,黃鵪菜具有抗氧化、抗過敏、抗菌、抗病毒、抗蛇毒等作用,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