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觀測數據顯示,一顆小行星正在高速向地球飛來,最快速度可以達到8.16公裡每秒,預計將在北京時間9月2日0時12分,這顆小行星將飛到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大約是12萬公裡左右。
對天文知識稍有了解的小夥伴應該很清楚,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離大約在38萬公裡左右,這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天文學上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有這樣的定義,首先它要滿足與地球軌道交匯距離小於等於0.05天文單位,大約是748萬公裡,其次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要大於150米。
而此次正在靠近地球的這顆小行星2011ES4,根據觀測顯示,其直徑在22-50米之間,正常情況下它將以8.16公裡每秒的速度高速飛過地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在12萬公裡之外。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數據並不是準確的,而是根據其飛行軌道數據計算出的範圍數值。
同時根據它的名字也可以了解到,這顆小行星是在2011年被首次發現而命名,屬於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
所謂的阿波羅型小行星指的是這類天體,它們的軌道長半徑大於一天文單位,一般都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之內,短半徑也就是到達近日點的時候,小於一天文單位。這就意味著阿波羅型小行星會時常的穿越地球的軌道,這也增加了和地球起碰撞的可能性。
目前已經發現的阿波羅型小行星大約是4000顆左右,最大的是(1866) 薛西佛斯(Sisyphus),它的直徑大約是10公裡左右。在6500萬年前撞擊到地球表面的那顆小行星可以給我們提供撞擊數據,它的直徑就是10公裡,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了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量物種滅絕。
直徑太大的近地天體如果撞擊到地球表面上,對於地球生命來說威脅性還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引發全球性的災難時刻。而如果撞擊地球的天體直徑較小,意味著質量小速度小,撞擊到地球上釋放的能量可能就更弱一些。
例如2013年2月15日,一顆小行星撞擊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這顆天體在高空中發生解體爆炸,產生了大量的隕石碎片,同時也給地面上的建築物造成了破壞,並且有超過1000人受到輕微的傷害。科學家後來分析,這顆小行星的質量在10-30噸,直徑在十幾米左右,但如果不是空中解體,對地面上造成的破壞和殺傷力還是非常大的。
而此次近距離飛掠地球的小行星直徑已經超過20米,如果真的撞擊到地球表面,雖然不至於讓物種滅絕,但是破壞性不是我們能承受的。一般而言,能被觀測到的小行星並且記錄下它的飛行數據,在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內,它的軌道數據都是可以被預測的。
但是科學家非常擔憂那些距離地球較近的小行星,因為它們的質量小在受到地球或者其他大行星的引力擾動之後,軌道可能會發生改變,那麼對地球就是有潛在威脅的。當然,也不用太過於擔憂這類小行星,太陽系內這類天體太多了,幾乎每天都有近地天體飛躍,但真正對地球有威脅的還是在少數。
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提高,對於地外天體的防禦也在發展和逐步的提升。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