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穗市監)記者18日獲悉,近年,國內不時有發生誤採誤食蓖麻子導致中毒的例子,中毒人群以兒童居多。因蓖麻子中毒暫未有特效藥,為防止發生類似事件,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提醒廣大市民:切勿採摘食用。
蓖麻子又俗稱大麻子,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種子。蓖麻在中國廣為栽培,華北、東北最多,西北和華東次之,其他地區有零星種植。蓖麻喜歡溫暖溼潤氣候,在南方常成多年生長,適應性很強,在村旁樹林或河流兩岸較為常見。蓖麻一般在5-8月會開出顏色鮮豔的花朵,到7-10月就會結出果實,果實像是一顆顆刺球,刺球上有軟刺,到成熟的時候裂開。很多人都知道蓖麻葉可以飼養蓖麻蠶,蓖麻子含油50-70%可榨油,其油脂可製成潤滑油、媒染劑和藥物,經過處理的蓖麻子可以入藥。但對蓖麻子具有很強的毒性這一點,並非每個人都了解。
據介紹,蓖麻全株有毒,其果實蓖麻子含蓖麻毒蛋白及蓖麻鹼,尤其是蓖麻毒蛋白,此毒素較砒霜的毒性尤烈。如果不高溫解毒,直接進食很容易引起中毒,故中毒者多為生食後發生。但即使炒熟的蓖麻子,依然不建議大家食用,以防加熱不完全導致發生意外。
蓖麻子中含有的蓖麻毒素是一種毒性很強的代謝毒素,對胃腸黏膜有刺激作用,可損害肝、腎和淋巴組織,還有凝集紅細胞和溶血、麻痺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的作用。蓖麻子中毒潛伏期較長,多在食後3~24小時發病。中毒者或先是感到喉頭有強烈刺癢、灼熱感,或繼而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呈血性痢疾樣便,有的發生劇烈頭痛、頭暈、血尿或無尿,嚴重者出現黃疸、貧血、頻繁驚厥、昏迷、血壓下降,如搶救不及時可致死亡。
蓖麻子外觀類似松子等堅果,因此容易被有意或無意採摘並食用,從而引起中毒事件。為預防因誤採誤食蓖麻子導致中毒,請民眾提高對蓖麻子的認識以及識別能力,學校和家長加強對兒童的知識普及,不要隨便採食野果,避免兒童生食蓖麻子。蓖麻子中毒尚無特效治療,因此,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儘快送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