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重慶,雖然孩子們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但仍像幼兒一樣需要李昌禎婆婆的照顧。 |
重慶的李昌禎婆婆因為近親結婚,生下五個子女,有四個是智障,而且三天兩頭輪流生病。她這一輩子,都在為這些子女操勞,不舍不棄。
「娃兒再傻,也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我不管他們,他們只會更造孽。」因近親結婚,李昌禎生了五個子女,有四個是智障。她這一輩子,都在為這些子女操勞,不舍不棄。
最近,這位堅強的母親有了無法解開的心結:「我都70多歲了,萬一哪天走了,幾個娃兒啷個辦?」
老母親現在很憂慮「這兩年,我身體越來越差了,總擔心哪天不在了……」
「我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擔心萬一哪天我走了,這幾個娃兒啷個辦?」隨著全國助殘日(5月18日)臨近,渝中區殘聯近日對特困殘疾家庭進行走訪。
一向很少抱怨的李昌禎婆婆,這次向殘聯工作人員說出自己的擔憂。
「一家四個智障,全靠李婆婆一人。她倒下了,這個家就垮了。」區殘聯工作人員袁世誠很熟悉這個家庭,對李婆婆的擔憂深表理解。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家呢?兩天前,敲了幾下渝中區和平路二巷84號2-1的大門,記者聽到來自門後接連不斷的詢問聲:「哪個?找哪個?」三個瞪大眼睛的腦袋,爭先恐後擠在鐵柵門後。接著,一個矮小、頭髮花白的婆婆走了出來:「有啥子事?」
婆婆就是李昌禎,75歲,重慶金屬配套廠退休職工。
跟著李婆婆走進家門,三張床緊挨著擺放在一起,其中一張床上半躺著一個面色蠟黃、不停喘粗氣的中年男子。這是李婆婆的大兒子隆庭福,56歲,因心臟病臥床不起。
「孃孃你坐。」說這話的是李婆婆家的老二,大女兒隆庭容,53歲。李婆婆說,看到是女的,她一律喊「孃孃」,看到男的,一律喊「叔叔」。躲在老二身後一直小聲重複「坐,坐」的是老三隆庭蘭,51歲,她緊拽著姐姐的胳膊,雙腳不停顫抖。而小女兒隆庭芳,不知何時坐到屋角的床沿,專注地玩著手中的保鮮膜捲筒,拉開一截再卷好,接著又拉開,反反覆覆,樂此不疲。
「這兩年,我身體越來越差了,總擔心哪天不在了……」李婆婆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伸手捶了捶腰。前年6月,她扭傷了腰,導致腰部骨折;因貧血引發的高血壓也越發嚴重……
他們的智力像小孩老大不識錢,不管給多少,他都只能拿回一把菜。
「別看他們都四五十歲了,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娃兒,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家裡的大小事情,都靠李婆婆一手操勞。而早在1981年,患病多年的老伴就撒手人寰。
四個智障孩子,源於李婆婆和丈夫近親結婚。「以前,我們哪曉得近親結婚是這種後果嘛,生下的娃兒造孽,大人也跟著受罪。」李婆婆說。
其實,發覺孩子是智障,是在老大、老二上學讀書的時候,「之前,他們除了不愛說話,和其他孩子沒什麼差別」。當老大上了一年學後,老師發現他連1、2、3都數不清。開始,夫妻倆還以為老大不是讀書的料,但隨著老二也出現類似情況,就帶當時的四個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均是弱智。
他們的智力到底弱到何種地步?七星崗街道金湯街社區負責社保的工作人員小李說,近兩年,她好幾次入戶調查,都看到李婆婆家到處是水。一次,李婆婆正接水洗菜,有人找她有事,她便對身旁的娃兒說了句「把水看好」後就出門了。等辦完事回家,她看到那個娃兒站在水池旁盯著「譁譁」直流的水龍頭不眨眼,而水池的水早已漫出一地。
前年,李婆婆腰部骨折臥床期間,她無法外出買菜。因為老大認得路,她便每天給2元錢,讓他到菜市場買點菜回家。但老大不識錢,不管給多少,他都只能拿回一把菜。
最讓她辛酸的是老伴去世的時候,左鄰右舍都幫著張羅後事,他們卻在靈堂旁玩得不亦樂乎。當時,李婆婆腦海裡閃過這樣的念頭:「跟老公走了算了,一了百了。」但緊接著,她想到自己幼時無父無母的悲慘,只好選擇繼續守護這幾個孩子。
有時,勞累一天回到家,急忙做飯、料理家務時,早已成人的子女,卻因爭搶東西發生爭吵、扭打,她很心煩,對著他們一頓亂打。看到他們「哇哇」哭作一團時,她又心疼地抱著大哭一場。
但他們也有可愛的一面。比如說,每次聽說媽媽要帶他們出去,三個女兒要對著鏡子,把頭髮撥弄過來撥弄過去。然後,整整齊齊坐成一排,等媽媽給她們整理衣服,不整理就不出門。
(責任編輯:陳若冰)